釋新聞|蘭州布病感染敲響警鐘:生肉生奶風險高,應避免食用

2021-01-21 澎湃新聞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近百名師生查出「布病」隱性感染。隨著事件不斷發酵,布魯氏桿菌病(以下簡稱「布病」)這種人畜共患疾病逐漸為普通人所知。

布病由布魯氏桿菌引起,是一種急性或慢性傳染病。布氏菌常貯存在羊、牛身上,受感染的動物,同時可以通過後者的分泌物和排洩物進行傳播。也就是說,生牛羊肉、生鮮奶都有攜帶布氏菌的風險,一旦受到汙染又被人食用,經消化道完全可以將病原體傳染給人類。

人類一旦患布病,急性案例可出現發熱、肌肉疼痛、肝脾異常,轉為慢性則難以治癒,易引發多臟器病變。

大家喜愛的燒烤牛羊肉串、牛羊肉涮火鍋有風險嗎?各類乳製品(各類牛奶、酸奶、乾酪、奶粉等)的殺菌滅菌工藝又是否能確保安全呢?

為解答疑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多名乳業專家、感染科醫生以及熟悉布氏菌的獸醫。

殺菌值得信賴,真正應遠離的是生奶

公開資料顯示,國內最常見的兩種乳製品殺菌工藝是巴氏殺菌法和超高溫滅菌法,兩種殺菌工藝都利用了多數病原體不耐熱的特點,對食物進行加熱處理從而達到殺死病菌的目的。

乳業專家、原廣州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告訴澎湃新聞,一般情況下,在溫度高於65℃的環境裡,布氏菌便難以存活。而根據殺菌工藝相關標準,巴氏殺菌法通常是在85℃左右對原料加熱15秒,此時已足夠將生鮮牛羊奶中的布氏菌殺死;超高溫滅菌的處理溫度則要求達到135℃以上維持4秒,對付布氏菌更不在話下。

農業農村部研究員陳渝介紹,國內乳製品無論是質量安全標準,還是執行監管在所有食品中稱得上數一數二,在全球範圍也排名靠前。他關注乳業二十年來,從未聽過有人因為食用經殺菌後的乳製品而感染布病。

牧區常見的地方特色乳製品,如奶皮子、奶豆腐、奶扇等,王丁棉稱也無需擔心。因為乳製品的受熱加工溫度通常也高於65℃,因而極少有人會因此感染布病。

兩位專家均指出,事實上,真正值得小心的是生鮮牛羊奶。這種奶直接經過牛羊分泌排出,未經殺菌和檢測,直接飲用具有很大風險。生鮮牛羊奶常見於各類牛羊養殖戶和牧場,市場上也有少量以散裝形式出售。

專家提醒,如果確實購買了生鮮牛羊奶,也必須煮沸後才能飲用。為了安全起見,最佳選擇仍是遠離生鮮牛奶,選擇市售的盒裝、袋裝牛奶。

半生不熟牛羊肉,最好不碰

幾乎無人不愛牛羊肉燒烤、涮鍋,日式料理中也有經典的生牛肉,更不用說西餐為保留牛排的口感而特意避免全熟。但專家提醒,為防止感染傳染病,還是應儘量避免食用生牛羊肉。

根據國家規定,牛羊飼養過程中一旦發現感染,應第一時間採取就地撲殺措施,經消毒焚燒後進行深埋。

但王丁棉提到,有些養殖戶檢查出牲畜患病後,不忍心直接處理,而是轉手賣給下家,卻並不告知其患病史。一旦這種病畜進入市場流通渠道,完全有可能避開正規檢驗檢疫接觸終端消費者。如果疏於管理留下病畜,病菌便有可能傳染給其他動物,人被感染的機率也會增加。

澎湃新聞留意到,原農業部網站至少自2008年起便鼓勵布病監測制度化,對存欄奶牛建立「一牛一戶」,全程記錄、定期檢測。2012年,原農業部和原國家衛計委聯合印發《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隨後又制定《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

不過,據一名不願具名的獸醫介紹,現實中源頭飼養環節的檢驗檢疫工作並不是總能得到嚴格執行:「僅靠市場流通環節的抽檢不可能杜絕牲畜傳染病,整套流程都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才行。」

常州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徐天敏建議,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避免食用不熟的牛羊肉。家庭烹飪加工過程中的案板、刀具,也要儘量做到生熟分開。

相關焦點

  • 蘭州獸研所布病疫情事件:有外售小動物,感染風險待查
    劉華蕾與同學們認為,蘭州獸研所發現第一例陽性,是在他們做病理生理學實驗接觸豚鼠之前,如果蘭州獸研所能及時上報,並停止對其它機構、高校出售動物的話,他們班就不會有感染風險。南方周末記者致電蘭州獸研所多位負責人,均回復稱,不了解情況,一切信息以官方網站為準。另一個未知的問題是,目前該所亦在對外供應各類試驗小動物,其流向和動物感染情況均未有明確通報。
  • 多人感染布魯氏菌病!——別怕,中醫解讀來了!
    據蘭州衛健委通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4人確認布魯氏菌病隱性感染,共65人(含前述4人)呈現血清學陽性。布魯氏菌病一種傳染病。而中醫在歷史上對抗各種傳染病成績斐然,所以本人從中醫角度,解讀本病的性質和治法,為讀者提供參考。首先,我們需要對布魯氏菌病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我們不妨從權威部門提供的資料來解讀。
  • 深度|蘭州獸研所事件背後:布病難致命,人生易折磨
    12月2日,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西站院區上報4似疑似布病病例,均為蘭州獸研所人員。到了7日,確診蘭州獸研所96名師生為布魯氏菌隱性感染。緊接著,同體系、遠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獸醫學院也出現感染病例,且這些學生今年暑期曾到蘭州獸研所實習。
  • 蘭州布病事件最新調查:多名被感染者被醫院確診 卻收到衛健委...
    按照蘭州衛健委的說法,去年的布病事件,初步篩查出4000多人陽性反應,甘肅省疾控中心覆核確認陽性3245人,沒有一例布魯氏菌病患者。然而,近日有多位蘭州的網友向中國之聲反映,他們是當時的被感染者,相繼出現發熱、乏力、關節肌肉疼痛等明顯症狀,並被多家醫院確診患有布魯氏菌病,可當他們匯報給蘭州市衛健委後,衛健委卻否認患病,依然認定他們是「抗體陽性,健康無損害」,甚至還提供了「健康證明」。
  • 直擊蘭州布病「風暴中心」:醫院開綠色通道,有當地學生初檢陽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12月11日,甘肅蘭州陽光明媚,但籠罩在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陰影下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獸研所)較往日冷清不少。蘭州獸研所,是國內著名的預防獸醫學領域院所,近期因為布病事件備受關注。
  • 中牧股份回應布病事件:布病疫苗車間停產整改,全廠全面檢查
    公告稱,蘭州獸研所發生部分人員檢測出布魯氏菌抗體陽性的事件後,公司第一時間安排蘭州廠的布病疫苗生產車間停產。針對甘肅省衛健委通報中指出的蘭州廠使用過期消毒劑情況,公司將立即對全廠開展全面檢查,全力整改,並對公司系統內的獸用生物製品工廠專項部署生物安全風險大排查。蘭獸研實驗動物中心。
  • 敲響安全警鐘!美實驗室人造冠狀病毒事故頻發
    敲響安全警鐘!參與互動   警鐘敲響!  新冠病毒事故敲響生物安全警鐘  2020年4月,一名研究人員在讀取老鼠耳朵上標籤上的身份號碼時,老鼠翻身並咬穿其兩層防護手套。此時老鼠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一個分支。儘管研究人員的皮膚「似乎沒有刺破」,但UNC仍將其視作「中高風險暴露」,並通報了當地衛生部門,涉事人員被要求居家進行14天的自我隔離,每天兩次檢查體溫。
  • 孕婦應忌吃生肉 感染弓漿蟲或危及胎兒
    1、食用生肉易感染弓漿蟲弓漿蟲是一種單細胞原蟲,蟲體形狀像香蕉,寄生在許多溫血動物體內,尤其是鼠類和鳥類。人類受感染的主要途徑是食用未熟的肉類(尤其是羊肉和豬肉)或者生吃蔬菜.此外,弓漿蟲的卵囊可在潮溼泥土中生存數月,所以接觸泥土也是感染途徑之一。
  • 生肉狗食潛藏病菌隱患 或導致寵物主人感染
    但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5日報導,據近日發表在期刊《獸醫記錄》(Veterinary Record)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市面上的生肉狗糧主要由內臟、生肉和骨頭製成,其中包括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在內可導致食物中毒的病菌,由此寵物主人可能將會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
  • 犬布病,你了解嗎?
    布病常引起犬的感染和發病,在貓上不多見。近年來,隨著畜間布病疫情總體呈現上升趨勢,犬布病陽性率亦隨之上升,北京、上海、天津、內蒙古、甘肅等省(市)相繼有犬布病病例的報告。布魯氏菌的主要傳染源是發病或帶菌動物;主要傳播途徑為生殖道、結膜和口腔黏膜等,通過攝入、吸入或接觸流產的胎兒或胎盤、陰道分泌物、精液或羊水等汙染物。人可通過直接接觸受感染的犬生殖道分泌物或血液汙染物而感染。因此,在接觸可疑犬時應做好防護和消毒工作。
  • 美國爆發沙門氏菌感染 國家食藥局提示風險
    人民網北京9月9日電 (聶叢笑郭雪吟)9月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5年第12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特別強調沙門氏菌的危害與其可能引起的食品安全隱患。稍早以前,美國剛剛發生了一起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
  • 布病來襲,養荷蘭豬的你可能並不那麼安全
    ,就是蘭州獸研所發生的布病感染事件。小豚是甘肅人,出於對家鄉的那份情懷,所以對這條新聞還是有持續關注。如果你對這起事件有所關注,你就發現「豚鼠」的字眼時不時的出現在各路報導的夾縫中,那麼報導中布病究竟是什麼?豚鼠和布病究竟有什麼關係嗎?今天小豚就和大家聊聊陰影製造者——布病。布病,大名布魯氏病,是由布魯氏桿菌(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引起一種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
  • 生肉不能在水龍頭下衝洗,網友懵圈!來看專家怎麼說
    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衝洗生的肉製品,防止濺灑汙染。新近疫情,頻頻出現與肉食相關的關鍵詞,「病從口入」的風險又一次為人們敲響警鐘。國家衛健委的這則發布,著實顛覆了小夥伴的認知。買肉回家、打開水龍頭、直接衝洗、下鍋......多年來看似衛生健康的操作方式,殊不知暗藏健康隱患。
  • 蘭州布魯氏菌感染續|學生稱:動物實驗僅做最基礎防護
    依據校內張貼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關於成立疑似布魯氏菌感染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方案》,第一批被檢測為血清陽性的4名學生屬於口蹄疫防控技術團隊,第二個檢測出血清陽性的團隊為獸醫納米材料與應用課題組。12月7日,蘭空醫院感染科。
  • 蘭州獸研所多名學生布魯氏菌抗體呈陽性 親歷者:兩周前懷疑小鼠有...
    同日晚,蘭州市衛健委也通報稱,經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測和臨床專家綜合研判,最初四名疑似感染者確認為布病隱性感染,另有61人呈抗體陽性。7日中午,央視報導稱從蘭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截至7日中午12點,已經對蘭州獸醫研究所317名師生進行布魯氏菌檢測,其中96人呈血清學陽性,目前均為隱性感染,無明顯症狀。
  • 蘭州獸醫研究所布魯氏菌隱性感染事件監測處置有序推進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截至12月7日中午12時,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317名師生已進行布魯氏菌檢測,其中96人呈血清學陽性,目前均為隱性感染,無明顯症狀。目前各項監測處置工作正有序推進。  據蘭州市衛健委官網消息,12月2日,蘭大一院西站院區上報4例疑似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病例,均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人員。蘭州市衛生健康部門及時做出響應,協調國家、省、市、區四級專家前往現場進行指導和調查核實。經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測和臨床專家綜合研判,確定為布病隱性感染。
  • 生食易感染沙門氏菌是真的嗎?
    一般而言,大家吃生肉的情況不多,但生吃雞蛋或喝生奶的卻不少,認為蒸煮過程會破壞雞蛋和奶中的很多營養,所以生雞蛋和生奶更有營養。而且他們認為雞蛋就是蛋殼髒,裡面是乾淨的。但事實上,沙門氏菌是可以通過蛋殼上的氣孔進入雞蛋內部的,只有充分加熱,使雞蛋中心也達到較高溫度,才能徹底殺滅沙門氏菌。
  • 中疾控專家建議:儘量不接觸生魚生肉 水果去皮食用
    未發現通過食用食物感染的證據,儘量不要接觸生魚生肉,水果要去皮食用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回應稱,目前還沒有發現通過食用食物(包括海鮮產品)感染的證據。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傳播感染的主要途徑還是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
  • ...目前尚未發現通過食用食物感染的證據 但儘量不要接觸生魚生肉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記者張茜)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記者從6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目前,全國絕大部分地區是疫情低風險地區。為適應夏季全國各地復工復產復業精準防護的需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對《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防控技術指南》進行了修訂調整,形成了《低風險地區夏季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防護指南(修訂版)》。修訂後的指南適用於低風險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