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蘭州衛健委通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4人確認布魯氏菌病隱性感染,共65人(含前述4人)呈現血清學陽性。
布魯氏菌病一種傳染病。而中醫在歷史上對抗各種傳染病成績斐然,所以本人從中醫角度,解讀本病的性質和治法,為讀者提供參考。
首先,我們需要對布魯氏菌病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我們不妨從權威部門提供的資料來解讀。
1.什麼是「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是西醫病名,是一種由布魯氏菌侵入機體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群眾稱之為蔫巴病、懶漢病。人類對布氏菌屬中的大多數細菌都是易感的。
2.布病的傳染源有哪些?
目前,已知有60多種動物可作為布魯氏菌貯存宿主。羊、牛、豬作為傳染源最為常見,其中羊是人類布病的最主要傳染源。除了病羊、牛、豬外,其他患病動物也可作為人類布病的傳染源,但一般只引起個別病例,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播。
由此可見,這種疾病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所以,如果您與各種動物接觸不多,就可以放寬心了。
3.布病是怎麼傳播的?
(1)經直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病畜或其排洩物,或在飼養、擠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沒有注意防護,可經皮膚微傷或眼結膜感染。
(2)經消化道傳播:主要是通過食用被布魯氏菌汙染的食品、水或飲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內臟等感染。有的人喜歡喝生奶,吃生奶製品及生肉或做飯過程中生熟案板不分,均有可能引起感染。
(3)經呼吸道傳播:常見於吸入被布魯氏菌汙染的飛沫、塵埃。皮毛加工企業職工、圈舍打掃以及布魯氏菌實驗室操作人員容易通過該種途徑感染。
4.什麼是布魯氏菌隱性感染?
隱性感染是指由與疑似布魯氏菌感染的家畜、畜產品有密切接觸史,或生食過牛、羊乳及肉製品,或生活在布魯氏菌病疫區;或從事布魯氏菌培養、檢測或布魯氏菌疫苗生產、使用等流行病學史,且符合實驗室確診結果。
隱性感染期間無發熱(包括低熱)、多汗、乏力、肌肉和關節疼痛等臨床症狀。
布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比較複雜,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很難以某一種症狀來確定診斷。對布病的診斷,應結合病人流行病學接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等情況綜合判斷。
5.如何預防布病?
(1)養殖戶要做到科學養殖、規範屠宰。養殖區與生活區要分開,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處理,清理圈舍要溼式作業,做好個人防護,防止氣溶膠傳播。
(2)購買牲畜要檢疫,飼養牲畜要免疫,嚴格控制病畜流動,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混養。嚴禁徒手直接接觸病畜流產物和死胎,病畜流產物、胎盤等應消毒或焚燒後,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時撲殺處理。
(3)對普通民眾而言,儘可能減少與牛羊等家畜接觸,牛羊肉要煮熟後食用,特別是吃烤肉、涮肉時,一定要烤熟煮透,家庭加工過程中案板、刀具等做到生熟分開。布魯氏菌在乳及乳製品、皮毛中能長時間存活,但不耐熱,在高溫下即可殺死,因此,生鮮奶要「煮沸」後才可以放心飲用。
6.中醫對布魯氏菌病的認識和治法
由於本病是由病菌引起的,那麼西醫的治療思路主要是從殺菌入手。但是,中醫對此病的認識是截然不同的。
本病確實是由布魯氏菌感染引起的。但是,中醫認為病菌只是疾病的誘因,而不是病根。
那麼,此病的病根是什麼?答案是經絡瘀滯,尤其是少陽經瘀滯不通。
少陽經瘀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可能是長期形成的體質。
少陽經瘀滯的人,感染布魯氏菌後,人體免疫系統發現病菌,必然有一種驅逐病邪的努力。但是,由於此人少陽經瘀滯,氣血不能暢通,所以不僅不能驅邪外出,反而會引起發燒、疼痛、發力和淋巴結髮炎等等。這些症狀的存在,說明患者的免疫功能在發揮作用。
從布魯氏菌病發病的症狀來看,主要都是少陽經病的特徵,因此按照中醫六經辨證的理論體系,一般應該屬於少陽病的範疇。當然,有些患者會合併太陽病或陽明病,但主要還是屬於少陽病的性質,因此,應該按照治從少陽的原則治療。
按照本病的症狀特徵,一般應該屬於少陽病中的小柴胡湯證,因此要以小柴胡湯為底方,然後再根據具體患者的具體情況,有太陽病或者陽明病特徵者,適當做一下調整即可。
小柴胡湯方劑組成:
柴胡24克,黃芩9克,半夏9克,黨參9克,炙甘草6克,生薑三五片,大棗五六枚。
此方劑量採用常規劑量,僅供中醫從業者參考。普通患者最好不要輕易試藥。
此病也可以通過針灸理療等方法治療,當然更需要專業人士操作。
總之,此病是有確切治療方法的,因此大家不必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