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腳 麻 雞
外形特徵:青腳、麻羽。青腳麻雞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具有山區「土雞」的特色,縣適應性強、生 長快、成本低、獲利高。
主要特性:屬肉用型品種,體型特徵可概括為「一楔」、「二細」、「三麻身」。「一楔」指母雞體型象楔形,前軀緊湊,後軀圓大,「二細」指頭細、腳細;「三麻身」指母雞背羽面主要有麻黃、麻棕、麻褐三種顏色。公雞頸部長短適中,頭頸、背部的羽金黃色,胸羽、腹羽、尾羽及主翼羽黑色,肩羽、蓑羽棗紅色。母雞頸長短適中,頭部和頸前三分之一的羽毛呈深黃色。背部羽毛分黃、棕、褐三色,有黑色斑點,形成麻黃、麻棕、麻褐三種。單冠直立。脛趾短細、呈黃色。成年體重公雞為2180克,母雞為1750克。
一、青腳麻雞舍選址
注意避開青腳麻雞養殖密集區,但要注意山體、水源、以及基本交通環境,不應該開闢養殖示範區,摒棄為參觀建青腳麻雞場的短視行為。(俗話說:悶聲發大財)
二、種源
規模的養青腳麻雞戶應該有種源質量可靠的青腳麻種雞場和孵禽場,應引導適度規模養殖,避免盲目擴大規模。(有了適合當地的種源之後,您已經成功了一半了,當然我們希望青腳麻養殖戶在根據當地市場需求的同時,優先考慮雲南生態家禽禽業有限公司作為您的青腳麻種源)
三、環境衛生
最易忽視的是與日常管理有關的飲水數量、質量和衛生狀態和集約化青腳麻雞場的通風防塵,以及淨道、髒道的嚴格分開等環節,這正是規模化養殖的基本要求,必須作為提高養青腳麻雞水平的重要內容。(簡單的說就是注意雞舍的溫度和溼度,溫度會讓您的雞很不適應,溼度會滋生很多細菌)。
四、營養搭配
有的養青腳麻雞戶只圖價格便宜,選擇劣質甚至假冒添加劑和其他原料,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也有超量使用蛋白質類飼料和營養性添加劑,引起不必要的浪費。配製日糧應當按照營養平衡原理,適當考慮協同或拮抗因素,並根據原料價格情況,確定平衡、經濟的配方,不配過頭料,確保飼料新鮮、衛生。
五、防疫措施
多數養青腳麻雞戶重視人工免疫手段,依賴疫苗、血清、卵黃抗體等解決生大防疫問題,忽視綜合防治措施。必須在規模養青腳麻雞戶中牢固確立「防重於治」的觀點,提高對「通風降塵」、「帶青腳麻雞消毒」、「免疫監測」等措施重要性的認識,把疫病控制在萌芽狀態。
六、汙物處理
既不注意自身養青腳麻雞環境的危害,也缺乏養青腳麻雞周圍環境共同保護的意識。有將病死青腳麻雞、排洩物堆肥、深埋的,也有亂扔亂倒甚或將病死青腳麻雞投放市場獲取蠅頭小利的做法。部分地區青腳麻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暴發流行正是這種害人又害已的結果。
七、人工淘汰
劣質青腳麻雞必須從提高效益的角度,堅持每周一次的自主淘汰,留優汰劣更是一項降本增收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