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養殖成敗是淘汰的錦鯉苗餌料
王順廷等
鱖魚養殖成敗的關鍵在於鮮活適口餌料魚的及時充分供應,而錦鯉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於優選。兩者如何相輔相成,成為我們研究課題。
錦鯉魚苗的培育過程也是一個擇優汰劣的過程,是一個多次選擇培育過程。選擇過程一般在仔魚孵出後的3個月內進行3~4次。
第一次挑選:錦鯉的白寫、昭和品種在孵化出膜後就應該進行初選,優選黑色魚苗,淘汰白色幼苗。其他錦鯉品種的初選一般在仔魚孵出後的20~30天內進行,當魚體長到3~5cm左右開始。主要是選留體質健壯,遊動活潑,品種特徵明顯的個體,其他個體淘汰掉,或另行培育出售。但因品種不同,其生長速度和形成斑紋的時間也不相同,因此初選的時間有所不同。不同品系選留方法也有所不同:紅白錦鯉的挑選要去掉畸形、全紅、全白的魚,其他魚全留下;大正三色錦鯉的挑選要去掉畸形,留下白嘴為標準的大正,其餘的淘汰;昭和三色 錦鯉的挑選要出苗後即做初步挑選,全黑的魚苗留下,白苗挑出與紅白混養,一般第一次挑選淘汰約80%。
第二次挑選:在第一次挑選後20天左右開始。選擇標準為鰭形的好壞,色彩鮮豔與否,圖案斑紋是否清晰,品種特徵是否明顯等等。挑選的要點:首先去掉畸形、色彩不鮮豔的魚。還要依照花紋的生長狀況和質量好壞的標準進行挑選,紅白系錦鯉,紅斑紋顏色淡的應淘汰;黃金系錦鯉頭部無光澤、鱗片覆蓋不好,魚體雜斑多、胸鰭生長不好,均要淘汰;昭和三色在第一次挑選後40天,將青黃色魚苗淘汰,其餘留下。
此後的第三四次挑選與第二次挑選基本相同。錦鯉苗種在飼養過程中淘汰率較高,第二次挑選淘汰約50%,第三次挑選淘汰約80%,經多次挑選淘汰出來的優質苗種才具備優良的特徵,才可以進行後期培育飼養。
如何有效利用錦鯉優選後淘汰下來的苗種,成為錦鯉養殖場需要考慮的問題。既可充分利用淘汰下來的魚苗資源,為鱖魚提供優質鮮活的餌料魚,又能避免大量淘汰下來的錦鯉苗種流入市場,擾亂錦鯉市場,造成魚目混珠。
為此我們與高唐縣秀池錦鯉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合作開展鱖魚和錦鯉混養模式的嘗試和技術研究,選擇這種養殖模式也是基於鱖魚的生態習性和我縣錦鯉養殖的現實需求。
鱖魚,又名桂魚、季花魚、鰲花魚。在魚類分類學上屬鱸形目。其中以翹嘴钁生長最快。鱖魚生活在水清河湖池塘近底層。秋冬水溫低的季節,則潛身於深水處越冬,等到春天水溫回升後,逐漸遊到食物豐富的靠近岸水草叢中尋覓食物。鱖魚以夜間活動為主,白天一般臥於底坑中,活動較少。鱖魚吃食時十分仔細,吞下魚、蝦以後,會吐出魚刺和蝦殼,只把肉留在腹中鱖魚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性兇猛。剛從魚卵中孵化出的鱖魚苗就以其他種魚苗為食。成魚撲食的對象,主要是一些經濟價值不大的小型魚類、小蝦和小甲殼動物。與它的食性相適應,它的嘴長在端位,並且很大,下頷突出,上、下頜骨上有許多犬狀齒;它的背鰭很發達,幾乎佔居整個背部,前部有12個鋒利的硬刺,臀鰭有3個硬刺;魚體色為較鮮豔的黃色,並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斑紋;鱗細小,圓形。它利用身上的花紋為保護色,常常棲息於緩流並有水草叢生的沿岸水域的下層,有時潛伏於泥穴中,窺視攝取食物,一旦發現目標,便悄悄遊近,瞅準時機,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行襲擊。
鱖魚的生長速度較快,吃的又是小型魚類,其本身又是水中珍品,很受消費者歡迎。
高唐縣於2015年10月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錦鯉第一縣」稱號,年繁育錦鯉過億尾,年產優質錦鯉上百萬尾,同時99%左右的錦鯉被淘汰。讓這些失去養殖價值的錦鯉獲得利用成為亟需解決的課題。
我們採取單養鱖魚的方式,根據餌料魚供應情況,利用兩個池塘共6畝用來養殖鱖魚,每畝投放鱖魚魚種2000尾,規格為7~8cm,鱖魚苗種投放時間在錦鯉第一次優選後時的六月初開始。
1 魚池條件
鱖魚成魚養殖的池塘為砂質壤土底質,腐殖質較少,水宜清,微流水,面積在3畝。水深1.5m以上,排灌方便,水質良好,並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魚池。池塘內四周還要挖深為30~40cm的一圈淺溝,便於鱖魚的捕撈。
2 池塘準備和飼料魚培育
(1)在餌料魚放養前10~12天,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天然餌料培育:在飼料魚苗放養前7天,加水至60cm,且每畝水面放腐熟的肥料150kg左右,以培育輪蟲、枝角類等浮遊動物。
(3)飼料魚的培育
①飼料魚品種與放養密度:飼料魚畝放養量為10萬左右。
②飼料魚苗放入前一天,加清水10cm,使水質清新且天然餌料豐富。魚苗放入後不用立即投餌,但需天天觀察魚苗的密度、體質、生長速度和水中紅蟲的數量,待紅蟲數量減少,魚苗在池四周覓食時,立即用厚漿「澆灘」,並一日數次檢查各投餵點的情況,在前期飼料吃去即添,在後期應對飼料魚規格予以控制。一般放養7~8cm的鱖魚魚種,飼料魚的規格應控制在3~4cm左右。
③飼料魚培育時也可放入些成年泥鰍,繁殖出的小泥鰍可作為鱖魚的優質餌補充。
3 鱖魚魚種的放養
放養鱖魚魚種前,先將池水排去一半再灌進新水,使池水稍為清瘦,以後水深逐步加到1.5m以上。
4 飼養管理
(1)投飼技術:
a.定期(7~10天為1期)投放補充飼料魚。
b.池中飼料魚數量的判斷:池中飼料魚充足時,鰲花魚在水的底層追捕餌料魚,因此池水面只有星星點點的小水花。細聽時,魚追食飼料魚時發出的水聲小,且間隔時間大。如池中飼料魚不足時,鰲花魚追食飼料魚至水上層,因此水花大,
發出的聲音也頻繁,聲音也大。如看到鱖魚成群在池邊追捕飼料魚,則說明池中飼料魚已基本吃完。
c.飼料魚的適口性:適口飼料魚的規格一般為鱖魚體長的1/3左右,如飼料魚規格不均勻時,需用魚篩將大規格的飼料魚篩去。
(2)水質管理:
①魚塘水質須常年保持"肥、活、爽"的標準,池水透明度保持30cm左右。要經常加注新水,特別在高溫階段6-9月份,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cm。如多次使用藥物,則需換水以防藥害。
②天氣異常要立即加水,並保持魚塘水位的相對穩定,為鰲花魚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如果池水混濁,可用明礬每畝1kg或生石灰5~7.5kg化水後全池潑灑。
③安裝增氧機,防止鱖魚缺氧浮頭,一般在晴或少雲天氣時在中午開機增氧,如天氣悶熱則在午夜至清晨開機。
④備好些雙氧水(含量30%以上)或增氧靈,可在鱖魚浮頭時用於搶救。雙氧水的用法:每畝用雙氧水250mL,加水500mL,並再加入2%的硫酸亞鐵3~5mL。
5 魚病防治:
(1)纖毛蟲病:主要寄生於鰲花魚體表、鰭部和鰓部,寄生種類主要為車輪蟲、斜管蟲。該病蔓延迅速,寄生數量少時對魚體活動影響不大;寄生數量多時,魚不肯進食。肉眼可見魚體上有灰白色點狀物,遊動失去平衡,繼而死亡。防治方法:硫酸銅對車輪蟲有一定療效。魚蟲剋星對斜管蟲療效顯著。
(2)錨頭鰠病:魚體被鐵錨蟲頭部鑽入的部位,其周圍組織常發炎紅腫,繼而組織壞死。防治方法:①用「強效滅蟲精」或「敵魚蟲」化水全池均勻潑灑(鱖魚對敵百蟲敏感,防治魚病時禁用晶體敵百蟲)。②若是餌料魚的魚體上寄生有錨頭鰠可用20mg/L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5分鐘,然後投喂。
(3)魚蝨:魚體表有蝨樣蟲體附著,鱖魚吃食量下降,體質消瘦,生長停頓。防治方法:同錨頭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