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被公認為中國現代賽鴿活動的發源地。信鴿不僅是競技體育賽事中的動物「運動員」,且承擔著重大活動中的特殊任務,如奧運會、世博會等慶典儀式上放飛的和平鴿,都是各地信鴿協會向會員徵集的信鴿。不過,不少市民關心,信鴿的飼養、放飛以及鴿舍搭建是否規範。市人大代表蔡華認為,要減少「信鴿擾民」糾紛,應對養鴿戶有鴿子總量的限定。日前,她提交的這份建議得到承辦部門的最新答覆。
信鴿項目是一項人與信鴿相結合的體育運動。信鴿協會會員飼養並訓練信鴿作為「運動員」,信鴿對會員有一定的依存關係。鴿舍既用於飼養信鴿,也是參賽鴿比賽的「撞線」點,是信鴿競賽的必備設施。因此,養鴿戶一般在居住地自建鴿舍。「但由於鴿子飼養的特殊性——每天要放飛,在放飛的過程中鴿毛、鴿糞在空中隨處散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不可避免。」蔡華表示。目前,信鴿擾民糾紛主要包括養鴿戶違法搭建、在不適宜的地方養鴿、不按規矩養鴿,影響鄰裡生活、造成汙染環境等問題。
處理信鴿擾民糾紛也有一定困難。首先在於管理制度。《上海市信鴿活動管理規定》明確了鴿舍搭建基本標準,但實際操作中仍有問題,比如要求內環以內不得發展新會員等,與目前市民遷居中外環的常態狀況不相適應,再比如跨區養鴿存在監管空白,缺乏每戶總量控制等。按照現有規定,鴿舍每平方米所飼養信鴿應控制在8羽以下。可隨著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尤其聯排、疊層別墅等興起,建個二三十平方米的鴿棚非常容易。「所以每平方米控制在8羽以下,而不對每戶總量控制是不妥的。」蔡華說。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管理規定》中部分限制條款已明顯滯後於城市的發展變遷。
作為傳統體育社會組織,市信鴿協會擅長組織賽事活動,但在參與社會治理方面,為基層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與社會發展還不相適應,對《管理規定》中的部分條款貫徹、執行不到位。協會實行屬地監管,會員情況也比較複雜。據市信鴿協會不完全統計,會員普遍年齡偏大,60歲以上超過七成。不少會員養鴿數十年,把養鴿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會員來自不同社會階層,有賴以謀生的殘障人士,也有養鴿盈利的職業賽鴿者,一些信鴿品種優良、身價不菲,處理不當易引起較大矛盾。
市體育局表示,今年將啟動《上海市信鴿活動管理規定》修訂工作,在立足實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近年來市民集中反映的問題,充分吸納各方提出的意見建議,加強與城管執法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形成合力,使該文件合法、科學、可操作。其中有設置緩衝期的考慮,如對部分中心城區居民區的存量信鴿協會會員,是否提出在一定期限內逐步遷出的處置意見,並將進一步研究論證。同時,推進市信鴿協會制定標準規範行業。市體育局表示,在修改《管理規定》及配套實施細則的同時,將指導市信鴿協會制定信鴿活動團體標準,進一步細化會員註冊及變更要求、鴿舍搭建標準、信鴿飼養及放飛規範、養鴿數量限制等細節,建立健全制度,填補監管空白;要求協會公開透明地參與社會治理,提高工作效率,嚴格落實各項標準,接受政府和社會大眾的監督,儘可能減少因為信鴿飼養與訓放帶給市民的困擾,減少鄰裡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按照《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和權限,城管執法部門對居民飼養信鴿影響市容和環境衛生且拒不改正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對汙染環境嚴重、周圍居民意見大的,可責令拆除鴿舍。
據悉,2019年,上海全年共依法查處飼養信鴿影響環境衛生案件5件,依法拆除住宅小區違法建築20722處、108.70萬平方米。市城管執法部門表示,2020年,將積極配合體育部門研究制定信鴿飼養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探索更符合上海國際大都市實際的信鴿飼養活動管理準則,從源頭上消除飼養信鴿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同時,依託全市5950個城管社區工作室,加大住宅小區違法搭建執法管控力度,對違法搭建行為人依法嚴格處罰,將違法案件信息在市城管執法局政務外網上公開,並錄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實施信用懲誡,對附有違法建築的房屋予以註記,限制其交易及抵押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