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爬來好多巴掌大蝸牛,嚇壞居民!專業人士:不摸不碰更不要吃

2021-01-10 營天下V視

這幾天,盛天悅景臺的居民下樓散步時發現,小區花圃周圍,時不時會看到一種蝸牛,體型有巴掌那麼大。這麼大的蝸牛,是哪來的?

從居民拍攝的視頻可以看到,這種蝸牛的顏色、形態跟普通蝸牛相似,不過它的體型更大,拿一臺寬屏手機放在它旁邊,大小不相上下,而且它背殼的尾部比較尖。盛天悅景臺的居民說,這種蝸牛大多在晚上出沒。

居民們說,大家都不認識這種蝸牛,不知道它在小區出現,會不會有什麼危害。隨後,記者諮詢了柳州動物園的專業人士,他們表示,這種蝸牛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對環境有害。

專業人士表示,這類蝸牛應該是人為從國外非法引進並用於餐飲行業,個別蝸牛逃脫後來到野外繁殖,由於生存能力強,所以日漸增多。這些脫離了人工養殖的非洲蝸牛,身上會攜帶病菌。

所以,大家如果見到這種蝸牛,不要摸也不要碰,更別想著拿回家煮來吃,留給它的天敵就好。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看著『萌萌噠』,不知道能不能吃?」不少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這種巨型蝸牛的蹤跡。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 深圳雨後常見「有毒」大蝸牛,千萬別碰也別吃
    深圳雨後常見「有毒」大蝸牛,千萬別碰也別吃 &nbsp&nbsp&nbsp&nbsp近期,深圳進入了「龍舟水」季節,雨特別多。大雨過後,不少細心的人發現自己的小區內、草叢邊,出現了很多氣定神閒的大蝸牛!
  • 外來侵略物種大蝸牛,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
    外來侵略物種大蝸牛,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草叢邊有很多蝸牛出沒,包括鬥門區,絕大部分的小區草叢,都是這種「大蝸牛」集中出沒的場所。這種蝸牛可以吃嗎? 有人腦洞大開,問「非洲大蝸牛能不能吃?」試圖用吃解決掉這個大麻煩。在這裡鄭重告誡大家,非洲大蝸牛——不能碰!
  • 別吃!別碰!這個大蝸牛壞得很,弄死它
    對於真正的吃貨來說,沒有什麼是不敢吃的,但最近,就出現了一種讓吃貨都望而卻步的生物。  據報導,因南方連續暴雨天氣,廣東、福建等多地出現「巨型蝸牛」,這些蝸牛不僅個頭巨大,而且數量十分驚人,有小區幾個小時內就撿了幾百隻大蝸牛。  有人高興了,這不就是來送肉的嗎?
  • 深圳雨後有大蝸牛出沒,專家提醒:別碰也別吃!
    深圳雨後有大蝸牛出沒,專家提醒:別碰也別吃!>近期深圳降雨頻繁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雨後的綠化帶、灌木叢下經常會有大蝸牛出沒有部分膽子大的網友不僅抓來玩還興致勃勃研究起大蝸牛的吃法......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怎麼回事?非洲大蝸牛長什麼樣可以吃嗎
    最近不少市民在小區散步時發現,草叢裡、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一種類似蝸牛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有些小孩抓起來當寵物,還有市民說要揀回家煮著吃……關於它的新聞也頻頻登上各大網站、微信公眾號,儼然成為當前的「網紅」。
  • 為什麼說非洲大蝸牛不能碰?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你見過巴掌大的蝸牛嗎?在我們的印象中,蝸牛都是小小的,與世無爭的存在。但是,有一種蝸牛,它不但有巴掌大小,而且已經成功地成為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入侵物種」,它就是非洲大蝸牛。那麼,非洲大蝸牛到底是種怎樣的生物呢?網上流傳的非洲大蝸牛不能摸是不是真的呢?我們今天就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雨後出現密密麻麻 非洲大蝸牛可不能隨意碰
    近期雨水頻繁,一種蝸牛開始頻繁出沒,您看這張圖,一個小區的樓宇外牆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大蝸牛,十分壯觀。小區住戶特別是地上還有草叢邊上,矮的凳子下面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因為小孩子很喜歡去碰,很想抓回去養,我們很擔心,怕有寄生蟲。
  • 福建晉江一小區毒蛇出沒 嚇壞附近居民(圖)
    晉江安海東鯉社區一小區毒蛇出沒 嚇壞附近居民  來源:泉州晚報  本報訊(記者許文龍 文/圖)「小區最近經常有毒蛇出沒,我們每天經過儲藏間、樓道時都提心弔膽。」昨日,晉江安海鎮東鯉社區一小區的居民林先生等人致電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求助稱,這種毒蛇除了尾巴有點紅色外,全身都是鮮豔的青綠色,很像劇毒的竹葉青蛇。居民們希望相關部門或者專業的捕蛇人員能幫他們消除這個安全隱患。  探訪 小區周邊毒蛇出沒 附近居民提心弔膽  20多歲的市民林先生跟家人一起住在東鯉社區的一個舊小區裡。
  • 深圳雨後有大蝸牛出沒 專家提醒:別碰也別吃
    近期深圳降雨頻繁,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雨後的綠化帶、灌木叢下經常會有大蝸牛出沒,還有部分膽子大的網友,不僅抓來玩,還興致勃勃研究起大蝸牛的吃法。對此,專家提醒,這種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易攜帶多種寄生蟲和病原菌,市民千萬不要觸碰或者食用。
  • 請各位謹記,見到這種大蝸牛千萬不要去碰,否則有生命危險!
    隨著雨季的到來,南方多地區接連幾日都是下雨天,不少網友在自家小區樓下,街頭草叢邊發現了很多大蝸牛,大到和成人拳頭那麼大!不少網友都在討論怎麼個吃法,有的人想抓著來玩,有的人就把家裡的物品拿出來和它比大小,甚至有人已經帶回家養著了還說要是找不到他,那他一定是在放「牛」,你確定是沒開玩笑的?各位網友們你知道嗎?這種蝸牛是不正經的,而且可以說是「毒物」都不為過啊!不信嗎?
  • 深圳雨後,大蝸牛小區「散步」被當野味!這種蝸牛能吃嗎?
    一直以來廣東人都以會吃敢吃而聞名今天就有市民跟我們報料稱因最近連日陰雨天氣小區裡的蝸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現身部分小區居民見狀腦子裡浮現出了法式蝸牛的畫面有些人竟然捉了些蝸牛準備回家大快朵頤可這蝸牛真的能吃嗎?
  • 小黃螞蟻四處爬 逼得居民搬了家 專業人士支招
    居民家中被藥物殺死的螞蟻。(居民供圖)大眾報業·魯中晨報淄博7月21日訊 自從2019年夏天一場大雨過後,淄川公園世家小區一名業主家中就不斷出現一種黃色的小螞蟻,隨後整棟樓多數居民家中都發現了這種螞蟻。居民多次噴藥清理,但都治標不治本。
  • 颱風過後非洲大蝸牛橫行,疾控中心:不要吃更不要養,當心得病!
    近日,颱風利奇馬登陸我國沿海省份,風雨過後,廣東、福建等南方省份的不少居民發現,小區內、公園裡、綠化帶旁出現了很多體型碩大、顏色發黑的非洲大蝸牛。 時至今日,在夏日的夜晚,廈大學生還常常會在校園裡見到許多非洲大蝸牛,有人甚至「走路時不小心踩爆過」。 人們常用「蝸牛」來形容動作的遲緩,那麼慢吞吞的非洲大蝸牛,是如何跨過重洋,「爬」向世界的呢?
  • 草坪驚現十幾隻非洲大蝸牛 專家:不觸碰不食用
    盧先生走近一看,草地上還真的聚集著很多蝸牛,但和平日見到的蝸牛不同,這些蝸牛每一隻都有雞蛋大。   「我數了數,有十幾隻,都往草地上廢棄的桌椅上爬。」盧先生告訴記者,他曾在報紙上看到過類似蝸牛,上網查詢比對後,更加確信這就是外來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網上說千萬不要碰觸,會傳播疾病,我擔心有小朋友抓去玩,那就太可怕了。」
  • 看到這種蝸牛,千萬別碰!會出大事情……
    最近南方多地連續多日降雨不少細心的街坊發現自己的小區內、草叢邊出現很多大蝸牛!!!這是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身上攜帶病原體細菌會傳播結核病、腦膜炎、腦炎等食用危害極大千萬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
  • 「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
    」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很多人喜歡旅遊,因為可以放鬆自己,瀏覽異域風景,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人生閱歷,品嘗其它地區的美食往往因為國家不同,地域不同,也是文化不同,所認可和欣賞的美食也是有差別的,比如說非洲有一種當地居民非常喜歡吃的美食,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簡直是不敢吃。我們經常在下雨天之後看到一些蝸牛爬,在非洲,很多比較潮溼的地區,有更多非常大的蝸牛,甚至一隻都有巴掌那麼大,這種蝸牛就是在非洲當地非常受歡迎的非洲大蝸牛。
  • 非洲大蝸牛在中國泛濫,被列入「黑名單」,中國人表示不敢吃
    在非洲是「國民食材」的非洲大蝸牛,到了中國就不受待見了。在中國估計沒多少人敢吃非洲大蝸牛——畢竟美食雖可貴,生命價更高!「進擊」的非洲大蝸牛非洲大蝸牛是陸地上最大的腹足類生物之一,平均壽命為5~7年,最多能活10年。在食物充足時外殼的長度能達到20公分甚至更長,比人的巴掌還要大。
  • 大蝸牛爬上陽臺,動作緩慢,吃起東西來卻不含糊
    這天陽臺驚險一隻非洲大蝸牛,個頭好大,把兒子嚇一跳。只見它在陽臺慢吞吞地爬動,動作緩慢,果然名不虛傳。早就聽說這種非洲大蝸牛是外來入侵動物,什麼都吃,連水泥都能消化,於是想看看它吃東西的樣子。廚房裡有青菜,丟了兩張葉子給它,沒想它吃起東西來,毫不含糊。仔細觀察,蝸牛的頭部,為了保持溼潤,它一直在分泌東西,從身體往頭部擴散。看見吃的東西,行動速度比爬行的時候快了一倍。
  • 有人說非洲大蝸牛不能摸,有什麼科學道理嗎?
    大家在網絡視頻或者照片上,有時會看到有關大蝸牛的身影,它們以其超出普通種類許多倍的龐大身軀、緩慢移動似乎憨態十足的萌蠢模樣,成為一些人士「把玩」的寵物。從大的分類來看,非洲大蝸牛與常見的小蝸牛都隸屬於腹足綱柄眼目,但再往下細分就出現了分異,其中小蝸牛為蝸牛科,而非洲大蝸牛為瑪瑙螺科,可見,非洲大蝸牛與海洋中的螺類似乎親緣關係更近一些。大家在網絡上看到的歐洲一些地方,還會利用大蝸牛做一些菜品,這些大蝸牛實質上與非洲大蝸牛也不是系出一門,而是隸屬於柄眼目下的大蝸牛科,所以歐洲大蝸牛本質上還是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