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雨後有大蝸牛出沒 專家提醒:別碰也別吃
近期深圳降雨頻繁,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雨後的綠化帶、灌木叢下經常會有大蝸牛出沒,還有部分膽子大的網友,不僅抓來玩,還興致勃勃研究起大蝸牛的吃法。對此,專家提醒,這種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易攜帶多種寄生蟲和病原菌,市民千萬不要觸碰或者食用。
-
提醒!深圳雨後常見「有毒」大蝸牛,千萬別碰也別吃
深圳雨後常見「有毒」大蝸牛,千萬別碰也別吃     近期,深圳進入了「龍舟水」季節,雨特別多。大雨過後,不少細心的人發現自己的小區內、草叢邊,出現了很多氣定神閒的大蝸牛!
-
深圳雨後,大蝸牛小區「散步」被當野味!這種蝸牛能吃嗎?
一直以來廣東人都以會吃敢吃而聞名今天就有市民跟我們報料稱因最近連日陰雨天氣小區裡的蝸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現身部分小區居民見狀腦子裡浮現出了法式蝸牛的畫面有些人竟然捉了些蝸牛準備回家大快朵頤可這蝸牛真的能吃嗎?
-
雨後出現大蝸牛 重要提醒:別碰別養別吃!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深圳公共頻道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這兩天的雨說來就來,有細心的市民發現,下過雨之後,綠化帶經常會有大蝸牛出現!
-
別吃!別碰!這個大蝸牛壞得很,弄死它
對於真正的吃貨來說,沒有什麼是不敢吃的,但最近,就出現了一種讓吃貨都望而卻步的生物。 據報導,因南方連續暴雨天氣,廣東、福建等多地出現「巨型蝸牛」,這些蝸牛不僅個頭巨大,而且數量十分驚人,有小區幾個小時內就撿了幾百隻大蝸牛。 有人高興了,這不就是來送肉的嗎?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不少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這種巨型蝸牛的蹤跡。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
非洲大蝸牛雨後常在廈出沒 專家提醒:勿食用
雨後,不少市民會發現馬路邊或草叢邊,出現了一群喜歡在雨後散步的小傢伙——非洲大蝸牛。它們喜歡「攜家帶口」出行,一趟出遊就要帶上所有家當。 有人說它們是攜帶病毒的惡魔,也有人說它們是美味佳餚,真相到底如何,晨報記者今日為您揭秘。
-
雨後出現密密麻麻 非洲大蝸牛可不能隨意碰
近期雨水頻繁,一種蝸牛開始頻繁出沒,您看這張圖,一個小區的樓宇外牆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大蝸牛,十分壯觀。小區住戶特別是地上還有草叢邊上,矮的凳子下面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因為小孩子很喜歡去碰,很想抓回去養,我們很擔心,怕有寄生蟲。
-
外來侵略物種大蝸牛,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
外來侵略物種大蝸牛,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包括鬥門區,絕大部分的小區草叢,都是這種「大蝸牛」集中出沒的場所。但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指出,大蝸牛寄生蟲感染率比較高。 這種和蝸牛很像,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叫「褐雲瑪瑙螺」,也叫非洲大蝸牛。食用非洲大蝸牛可能會被傳染寄生蟲,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腦膜炎。
-
非洲大蝸牛出沒,食用可致腦膜炎,對蔬菜危害極大!
記者在社交群上發現,有家長反映,學校老師之前安排孩子去抓蝸牛,結果抓完這些大蝸牛後,孩子就發燒,燒到40度,班裡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因病請假了。大蝸牛和發燒有沒有關係,尚不得知。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介紹,大蝸牛寄生蟲感染率高。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內科主任謝勝提醒市民,這種類似蝸牛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叫褐雲瑪瑙螺,也叫非洲大蝸牛。食用可能會被傳染寄生蟲,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腦膜炎。
-
看到這種蝸牛,千萬別碰!會出大事情……
有的人想吃,有的人想玩還有不少人拿出各種東西跟蝸牛比大小這是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身上攜帶病原體細菌會傳播結核病、腦膜炎、腦炎等食用危害極大千萬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 有專家表示吃了感染這種寄生蟲的非洲大蝸牛或者接觸它們的排洩物廣東住血線蟲就可能進入人體寄生在人體中樞神經或腦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腦膜炎
-
緊急提醒!紅火蟻出沒莆田!千萬別碰!
別!踢!千!萬!別!碰!因為那可能是一種攻擊性極強帶劇毒、能致命的毒蟲紅火蟻的拉丁名意指「無敵的」螞蟻,難以防治而得名。火蟻,則指被其蜇傷後會出現火灼感。6月3日晚上9點多,廣東江門開平甄先生和朋友一起在公園裡散步。突然他發覺腳奇痛無比,就像被火燒了一樣。
-
請各位謹記,見到這種大蝸牛千萬不要去碰,否則有生命危險!
隨著雨季的到來,南方多地區接連幾日都是下雨天,不少網友在自家小區樓下,街頭草叢邊發現了很多大蝸牛,大到和成人拳頭那麼大!這種蝸牛是不正經的,而且可以說是「毒物」都不為過啊!不信嗎?那小編來給你講解講解,這種蝸牛身材巨大,是一種叫做非洲大蝸牛的品種,是外來入侵物種,身上是帶著病原體細菌,會傳播結核病、腦膜炎、腦炎等致命病。危害極大,千萬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的!
-
小區爬來好多巴掌大蝸牛,嚇壞居民!專業人士:不摸不碰更不要吃
這幾天,盛天悅景臺的居民下樓散步時發現,小區花圃周圍,時不時會看到一種蝸牛,體型有巴掌那麼大。這麼大的蝸牛,是哪來的?從居民拍攝的視頻可以看到,這種蝸牛的顏色、形態跟普通蝸牛相似,不過它的體型更大,拿一臺寬屏手機放在它旁邊,大小不相上下,而且它背殼的尾部比較尖。
-
最近常出現的這種動物千萬別碰!
我們來看看對比圖比一根手指還長膽小的朋友們早已被嚇得敬而遠之但是,總有那麼幾個膽子大的抓這種蝸牛來玩快放開!注意 注意 注意這種蝸牛是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體內藏有大量寄生蟲食用危害極大千萬不能碰!不能養!不能吃!
-
江門人遇到這種動物千萬別碰,路邊草叢很常見!
江門人遇到這種動物千萬別碰,路邊草叢很常見!大蝸牛和發燒有沒有關係,尚不得知。不過,因它是管圓線蟲幼蟲的中間宿主,食用可能會被傳染寄生蟲。深圳龍崗區疾控中心健康教育與促進科甘立勤介紹,大蝸牛(褐雲瑪瑙螺)寄生蟲感染率高。「大蝸牛」是什麼蝸牛?
-
雨後不少蝸牛爬到水泥牆上是在做什麼?雨後為什麼蝸牛會爬牆上...
導語:一般在雨後,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蝸牛在牆上緩慢的爬著,看起來像在嗮太陽,又像在吃東西。那麼,你知道雨後不少蝸牛爬到水泥牆上是在做什麼嗎?到底在雨後為什麼蝸牛會爬牆上?其實,蝸牛和人一樣,也需要補鈣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們的補鈣方法吧。
-
快告訴家人孩子千萬別碰!
雨後出沒的這種大蝸牛,名副其實,叫非洲大蝸牛,又稱褐雲瑪瑙螺(沒錯,蝸牛和螺其實屬於同一家族)。 2019年8月份,有家長反映,學校老師之前安排孩子去抓蝸牛,結果抓完這些大蝸牛後,孩子就發燒,燒到40度,班裡 的孩子都因病請假了。
-
雨後蝸牛到處爬 千萬不要觸碰它
近日,在廣西南寧,雨後出現一種非洲大蝸牛,它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不僅可以吃樹葉、腐肉,還能吃水泥。小編提醒:非洲大蝸牛攜帶非常多的細菌,切勿用手觸摸,或是用腳踩踏。
-
超萌「海底小白兔」全身毛茸茸 有「卡通耳朵」卻被專家警告:別碰它!
大家有看過海蛞蝓 (Sea Slugs) 嗎?大部分的「海蛞蝓」其實是蝸牛失去了外殼後和別的物質融合演進而成,而它們主要深藏在海洋深處。 碎毛盤海蛞蝓近期在日本推特上瘋傳,由於它白色的毛茸茸外型看起來超可愛,加上有一雙白兔小耳朵,因此被大家稱為「海中小白兔」。 事實上,這雙耳朵其實是碎毛盤海蛞蝓的觸角,對它們來說有點類似鼻子的功能,有助於在水中偵測身體附近的化學物質,幫助它們在海床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