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界的致命生物,導致三波物種滅絕浪潮,現在依然進行中

2021-01-08 幻之獅

在地球的歷史上,出現過大大小小很多次物種滅絕事件。究其原因,大多都是星體撞擊地球、火山活動、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或者下降、氧氣含量變化等等諸如此類的原因。

但有一個因素往往是被忽略的,那就是人類。當下,因為人類活動所導致的物種滅絕自不必說,就說早在農業革命發生之前的那數萬年,伴隨著智人的遷徙所發生的物種發滅絕就足以讓人錯愕。

時至今日,有很多專家學者試圖為人類脫罪,將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物種滅絕歸因於氣候變化。但如果你想要證明物種滅絕的原因就是氣候變化導致也是非常困難的。

就拿澳大利亞來說,的確在大概45000年前發生過一場氣候變化,但是從規模上來看並不大。實話實說,如果說僅僅因為這樣小小的氣候變遷就造成大規模的物種滅絕,這的確讓人難以相信。

更何況,這些滅絕了的物種可是見過世面的。在過去的百萬年間,大概每10萬年就會有一次冰河期。而上一次冰河期大約是75000年前到15000年前,而且並不是很嚴重。兩次高峰分別在大約70000年前和20000年前,這個時間與當時物種滅絕的時間其實是對不上的。

就拿澳大利亞巨大的雙門齒獸來說,他們早在一百五十多萬年前就已經生活在這片大陸上,但卻突然在大概45000年前突然滅絕了,這顯然跟氣候變化關係並不大。

當然雙門齒獸並不是一個特例,當時在全澳大利亞超過90%的巨型動物都滅絕了,而這個是時間剛好是智人遷徙到這片大陸之後的數千年內發生的。

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紐西蘭。這片陸地上的大型生物在經歷了大概45000年前的那場氣候變遷之後。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但是等人類踏上這塊土地之後,卻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當第一批智人,殖民者,毛利人踏上這片土地之後。只不過經過了幾個世紀,當地的大多數巨型動物以及六層的鳥類都陸續滅絕了。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北冰洋的弗蘭格爾島,當地長毛象也因為智人的到來而慘遭滅絕。要知道長毛象可是在數百萬年間。將足跡踏遍了整個北半球,但是隨著智人的擴張,他們的棲息地不斷的縮小。到了大約1萬年前的時候,全世界幾乎已經再也沒有長毛象了,僅存的一些長毛象也是生活在遠離智人的地方。

在那段時間裡,諸如此類的滅絕事件伴隨著智人的遷徙在全球範圍內發生,這些靠著採集狩獵為生的智人所到之處,當地的那些大型動物就成為了他們首要的目標。而在這些動物們眼裡,智人這個新物種似乎沒什麼攻擊性,然而即使這樣的原因使得智人們更容易獵殺到這些毫無防備的大型動物,使它們成為自己的盤中餐。

然而,這還僅僅是基於人類活動而第一波滅絕浪潮,到了農業革命之後,圍繞著這一生活方式所發生的物種滅絕算是繼第一波滅絕浪潮後的又一波滅絕浪潮。然而,最嚴重的當屬現如今的第三波物種滅絕浪潮。伴隨著人尅的工業革命,工業汙染、濫用資源以及人類活動範圍的急速擴張,導致自然界的生物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物種的滅絕速度完全以日來計算。

如此看來,或許人類才是生物界最致命的生物。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地球上不要出現只有人類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的孤獨身影。

相關焦點

  • 第二波物種滅絕浪潮來臨?科學家警告:哺乳動物滅絕速度前所未見
    更嚴峻的是,計算結果表明,人類這種致命的負面影響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加快,隨著接近22世紀,哺乳動物物種的滅絕速度將變得更快。研究人員使用貝葉斯模型,試圖從統計學角度評估這段時間哺乳動物物種的滅絕是否歸因於人為因素或氣候因素。結果顯示,當今哺乳動物的滅絕速度是晚更新世初期的大約1,700倍。按照今天的滅絕速率,未來351種物種滅絕的時間只需短短的810年,與前者的12.6萬年形成鮮明對比。
  • 生物界的殺手:滅絕了290種兩棲動物,至今無法阻擋
    生物界的殺手:滅絕了290種兩棲動物,至今無法阻擋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面各個生物之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而兩棲動物也是整個生態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青蛙就是最為重要的兩棲動物
  • 只有人類會導致物種滅絕嗎?並非如此,這些物種自身容易滅絕
    雖然地球生物史只有幾億年,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地球上就已經發生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消失。滅絕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又會有一批新物種出現,地球所有的物種似乎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輪迴,以至於有說法認為人類未來或許會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很多人會認為這種說法危言聳聽,但細細思考也並無道理。
  • 科學家發現,巴拿馬出現「超級真菌」,正在導致金蛙出現滅絕
    科學家們通過分析發現,該病原體與壺菌病也存在一定的關係,所以需要重點持續研究,這些真菌在水中傳播的時候,被包埋在動物的皮膚中並對其進行感染,從而使其無法與環境交換鹽和水。這就是「超級真菌」對生物的一些影響機制,是直接性地對生命機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最終,動物由於窒息而死於心力衰竭。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進化已停止?為高級物種讓路?
    也就是說,現在的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因為如此,所以,很多動物都才變成了珍稀動物,需要人類的保護。 在生物界,黑猩猩與人類親緣關係比較近 按照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觀點,人類之所以發展壯大源於三次革命,這三次革命分別是: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
  • 為何地球上對人類有致命危險的大型動物,現在都滅絕了呢?
    在我們的地球上,有著許多兇猛的野獸,像獅子、老虎、熊、鯊魚等等,它們會危害人類的性命,但是它們並沒有滅絕,所以這個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可是在歷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對人類有致命危險的大型動物,它們現在已經滅絕了,就比如說恐龍和劍齒虎等,這些動物都已將滅絕了,這是為什麼呢?
  • 地球生物界發現的新物種,你認識幾個?每一個都造型獨特
    早期生命誕生之後,經過數十億年漫長的進化演化,才有了現在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不僅有智慧生命人類的存在,而且還有數百萬種以上的各種生命。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人類對地球生物界的各種生物了解是極其有限的,大量的生物我們是不知道的。直到人類走進科技時代,有了科技的幫助,我們才能夠對生命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在不斷發現地球上的各種新物種。
  • 新一輪生物大滅絕開始了?多種生物倒下
    在此過程中,人們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在我們努力發展自身的同時,忽略了大自然的平衡性,導致越來越多的物種受到威脅,就連億萬年間躲過無數次生物危機的成員都沒能倖免。根據描述,有和平組織人員在俄羅斯一個半島海岸發現了生物大規模死亡事件。特殊的是,這裡死亡的並非同一物種,而是生活在該半島淺海區域的各種生物,包括海豹、章魚以及其他魚類。該事件如今正在調查過程中,而有觀點認為,這很有可能就是如今我們正在經歷的生物大滅絕。
  • 地球首次生物大滅絕導致85%物種莫名消失,我國科學家發現其成因
    但是從那個時候至今的5億多年時間中,地球上經歷了至少5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分別是: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了,約85%的物種滅亡,原因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不過具體原因一直有爭議,國際古生物學界為滅絕原因爭論了30多年。
  • 三眼恐龍蝦:3次生物大滅絕都活了下來,如今被當成家禽的飼料
    早期的生命出現在海洋中,經過漫長時間的演化才來到了陸地。從此生物進化出現了兩條道路,一條是海洋進化,一條是陸地進化。從生物多樣性來看,海洋生物比陸地生物要多一些。而且海洋生物有個優勢,它不容易受到生物大滅絕的影響。
  • 生物滅絕遠超新物種的產生,人類正處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嗎?
    一個舊物種的消失和一個新物種的出現,是大自然中的正常現象,如果很長一段時間內物種消失的速度遠大於新物種出現的速度,就會造成地球物種的減少,我們稱之為生物大滅絕,有足夠證據表明,我們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當中,生物滅絕速度是正常的一千倍,是前面五次大滅絕速度的一百倍。
  • 與物種滅絕賽跑,頂尖科學家為150萬生物建「基因圖書館"
    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 ——《流浪地球》澳洲大火、東非蝗災、新冠病毒席捲全球……經歷了2020年的諸多苦難,回望《流浪地球》的開場白,像是一個神預言。「這些事件都是相互關聯的,與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消減密切相關」。
  • 全球性大火曾導致物種大滅絕,澳大利亞大火撲不滅,將重蹈覆轍?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了毀滅性的全球性大火,導致地球上的大規模生物滅絕和生態重塑,其中包括恐龍的滅絕。今天,肆虐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的災難性森林大火不僅給人類生存、經濟造成巨大威脅,也給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帶來沉重打擊。科學家們已經警告,動物和植物將面臨災難性的滅絕!
  • 組圖:從滅絕邊緣拉回來的八種生物-滅絕,物種,生物,地球 ——快...
    人類活動一次又一次的將其它物種推向滅絕邊緣,而當人類醒悟之後又擅作主張的對它們施加保護,試圖彌補自己以往的過失。下面將要呈現的便是騰訊科學編譯歸納的8種曾經瀕臨滅絕但最終「起死回生」的地球生物。白頭鷹美國人很難相信會導致國鳥白頭鷹瀕危滅絕,到上世紀50年代末,從50萬對築巢白頭鷹下降至412對築巢白頭鷹,這主要是由於使用DDT殺蟲劑造成的,最終1967年美國政府宣稱白頭鷹為瀕臨絕種生物
  • 一種會說謊的猿,導致兄弟物種滅絕
    生物分類法中的「科」和「屬」到底是什麼概念呢?我們以哺乳動物為例來說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屬於哺乳動物綱,哺乳動物有貓科、犬科、象科。獅子、老虎、豹子、美洲豹、家貓都屬於貓科動物,獅子、老虎、豹子是貓科動物之下的豹屬動物,家貓則是貓科動物之下的貓屬動物。雖然獅子、老虎和豹子都是豹屬,但是,它們不是同一個物種。
  • 很不幸,人類如今正身處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中
    科學家們從古生物學資料庫中,找到了2.5億年前珊瑚化石的數據,將其與現代珊瑚數據進行了全面對比,結果顯示,如今珊瑚的異常反應與最後一次生物大滅絕時期,珊瑚表現出的特徵十分相似,而這些相同特性都指向了地球環境逐漸變得惡劣,最終不再適合生物生存,導致生物大面積死亡!
  • 冰凍方舟計劃:第六次物種滅絕前保留生物基因
    啟發克拉克開始這一現代方舟計劃的,是一種名為Partula的蝸牛的滅絕。這種蝸牛隻存在於大溪地。在當地為了驅逐一種軟體動物而引進了另一種肉食性蝸牛之後,Partula蝸牛的數量急劇減少。克拉克在自己的實驗室中收集了一些Partula蝸牛,並將它們送往幾個不同國家的動物園。他設法用這種方式保存下了一些物種的基因,如今,人們正在對重新引入這些物種進行測試。
  • 綜述:全球百萬物種瀕臨滅絕 生物多樣性保護亟待變革
    新華社巴黎5月6日電綜述:全球百萬物種瀕臨滅絕 生物多樣性保護亟待變革新華社記者陳晨聯合國6日在巴黎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約百萬物種面臨滅絕威脅,人類活動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不過,只要從地方到全球各個層面開始「革命性改變」,拯救全球生物多樣性仍為時未晚。
  • 復活已滅絕物種,人類應不應該這樣做?這三項研究的結果足夠說明
    筆者:扶蘇 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很多情節,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恐龍原本是地球的霸主,卻由於一場意外來臨而徹底從生物界消失,直到今天,有關恐龍滅絕的話題仍是一個未解之謎。與此同時,科學家也注意到,我們很有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活動導致大量生物無法在穩定的自然環境中生存,想要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只能另闢蹊徑。
  • 8000隻海鸚的「悄悄」死亡,可能是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前兆
    無獨有偶,在6月27日,有500隻老鼠突然暴斃於荷蘭的霍姆斯市的下水道旁,大規模的動物群體暴斃事件或許正在全球發生,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事件的發生?阿拉斯加的海鸚集體死亡事件,經過調查,這些海鸚大部分是活活餓死的,在的白令海繁殖的簇生海鸚以魚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為食,而海洋浮遊生物以海洋浮遊生物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