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已滅絕物種,人類應不應該這樣做?這三項研究的結果足夠說明

2021-01-09 黑洞先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筆者:扶蘇 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很多情節,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恐龍原本是地球的霸主,卻由於一場意外來臨而徹底從生物界消失,直到今天,有關恐龍滅絕的話題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與此同時,科學家也注意到,我們很有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活動導致大量生物無法在穩定的自然環境中生存,想要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只能另闢蹊徑。

滅絕物種復活

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學家提出了滅絕物種復活計劃,這曾經引起了人們的激烈爭論。

有一部分觀點認為,類似的措施不但會讓已滅絕的物種復活,還有可能引發一系列倫理問題,我們需要遵循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

於是科學家們不得不向人們解釋滅絕物種復活計劃的本質,他們其實是想培育在功能上與原始滅絕物種具有可替代性的生物,而不是藉助克隆技術製造出一模一樣的個體。並且根據相關理論,想要實施滅絕物種復活計劃需要有三大技術支持。

回歸繁殖技術

第一,是回歸繁殖技術。這是復活滅絕物種的前提條件,通過識別與已滅絕物種存在近親血緣關係的物種,並且對其進行有選擇的繁殖,儘可能讓繁殖結果接近已滅絕物種。

比如,科學家了解到現代的牛是歐洲野牛的後代,而歐洲野牛早已滅絕,所以他們試圖通過「陶羅斯計劃」來篩選與歐洲野牛基因類似的牛,隨後進行培育。但是相對來說,這種方式只能在大致上還原歐洲野牛,並不能取代原有物種。

依賴克隆技術

第二,是克隆技術。從小羊多莉開始,這一話題就飽受爭議,而科學家認為,該技術是最有效的復活方式,前提是擁有驗證的滅絕物種基因。

這也就意味著,只有剛滅絕或瀕臨滅絕的物種才有可能通過這一手段進行補救,而那些已經消失了百萬年的物種,由於保存不當,往往無法進行合理的克隆。

此外,如果僅剩餘一小部分基因,也無法進行克隆和繁殖,因為基因多樣性同樣關係到生命的繁衍生息。克隆技術還不太完善,如何保障克隆生物的順利生存和繁殖,還需要科學家繼續研究。

利用基因工程

第三,是基因工程。這是人類在現代科學中最偉大的發現,同時也是最新技術的總結,通過基因編輯工具來幫助已滅絕物種復活,成為最保守的方式之一。

科學家計劃將已滅絕物種的基因與編輯基因結合產生雜交基因組,猛獁象目前就是他們的主要目標,只是暫時沒有獲得重大突破而已。

根據科學家的分析,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病毒的肆虐,未來還會有更多生物面臨生存危機,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分子,必須正視相關問題。

雖然上述觀點未必能夠順利實施,但科學家的決心和毅力值得人們欽佩,尤其是在不停嘗試的過程中,他們一直在努力為拯救更多物種而努力。地球本應生機勃勃,人類既然自稱是它的主宰者,就更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相關焦點

  • 生物學家神技令滅絕百年物種復活,滅絕的斑驢已被復活,恐龍呢?
    碌碌本期介紹:大家有想過如果像恐龍、猛獁象這些已經滅絕的物種被復活了,將會發生什麼樣恐怖的事情呢?雖說物種滅絕從來沒有停止過發生,甚至非政府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說地球上每年有大約1萬個動物物種滅絕,瀕危動物物種數量也在翻倍。
  • 我們能使滅絕的物種復活嗎?
    如果以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為例,復活滅絕動物可能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想法,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不必擔心恐龍四處奔跑,因為它們的DNA在滅絕後6500萬年裡已分解。在某些特殊情況下,DNA最多能存活幾百萬年,所以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有可能使滅絕的動物復活,但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做些事情。
  • 這25個已滅絕物種,科學家想把它們復活
    也許因為其後,也許是人為因素,有些動物已經滅絕。然而隨著科學,特別是生物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相信已經能把部分已經滅絕的物種帶回到這個世界。不過這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首先這些物種需要有其存在的意義。比如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或者深受人們喜愛。同時,我們必須有該物種可用的生物學組織,能夠獲取高質量的DNA樣本。當然,如果現今能有非常相似的物種存在,將很有幫助。比如大象相對於猛獁象。
  • 盤點擬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恐龍不在其中/組圖
    渡渡鳥,一直在沒有任何天敵的情況下進化,但由於人類為了獲取食物展開的瘋狂捕殺,這種鳥類最終走向滅絕。  日前,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起的會議上,科學家就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的可能性展開討論。這24種已滅絕動物包括渡渡鳥、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和斑驢。
  • 人類能復活這10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嗎?科學家:大部分可以
    這對物種的生存不不利,會使物種適應變化的能力更弱。 即使塔斯馬尼亞虎或其他動物被復活,這個物種也不太可能單獨存活,需要我們幫助其重新建立多樣性。旅鴿 專家認為,當歐洲人到達美洲時,有數十億隻旅鴿在美洲定居。人們認為,棲息地的喪失和為獲取其肉而對其進行的商業開發是導致其滅絕的原因。目前,人們正在努力從保存的標本中提取DNA片段,然後用帶尾鴿子作為代孕父母,以恢復該物種的活力。
  • 滅絕物種:「復活」就能一切如初?—新聞—科學網
    他曾向美國加州一家公司所做的向35歲至80歲群體提供25歲以下年輕人血漿的研究項目進行資助,試圖探索年輕血漿是否能阻止人體機能自然老化的趨勢。 有媒體稱,彼得·蒂爾「反對死亡」。他認為,許多人對死亡抱有兩種態度:一是不敢正視,拒絕承認;二是坦然接受死亡。但是蒂爾「要與死亡正面作戰」。他認為,社會應該用一種開放的心態對待「延年益壽」這個議題,不管這些方法聽起來多麼不合常理。
  • 科學家擬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恐龍無望(組圖)
    日前,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起的會議上,科學家就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的可能性展開討論。這24種已滅絕動物包括渡渡鳥、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和斑驢。由於DNA在很久前就已降解,恐龍並不在名單之列。  渡渡鳥,一直在沒有任何天敵的情況下進化,但由於人類為了獲取食物展開的瘋狂捕殺,這種鳥類最終走向滅絕。
  • 復活猛獁有望了,白犀牛還會滅絕嗎?
    現實中,科學家們雖然宣稱,已能確定恐龍的整體基因組結構,但對於能否復活恐龍,答案仍是否定的。不過科學家們表示,從基因工程技術上來說,他們已經可以復活另一種已滅絕物種——猛獁象,想見到一隻活的猛獁象,目前只需要時間等待。
  • 科學家成功「還原」滅絕700年灌木恐鳥基因組,復活已滅絕生物不是夢!!
    日益嚴峻的生物多樣性問題已經開始危及人類生存本身,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嘗試如何減緩這一過程,其中就包括嘗試復活滅絕物種。 圖 | 帝企鵝近日,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用現代技術成功首次完整重組滅絕了 700 年的小灌木恐鳥基因組,這使得絕跡基因組學向實現 De-extinction (復活滅絕物種)目標——重現絕跡物種——更進了一步。
  • 凍土出土已滅絕物種猛獁象遺骸,科學家:有復活的可能
    據雅庫特科學院的專家通過對這些猛獁象遺骸和人造工具進行放射性分析,發現這些猛獁象遺骸以及人造工具的年齡不低於10000年。這次發現的猛獁象遺骸和人造工具至少可追溯到1萬年前,這說明,在一萬年前,古人就將這些猛獁象牙齒當成工具運用起來了。
  • De-Extinction 行動將讓24 種已滅絕物種復活!
    De-Extinction 行動將讓24 種已滅絕物種復活!近日科學家聚集於美國華盛頓的TEDx會議,討論讓24種已絕種動物復活的計畫。這個名為「De-Extinction」行動將以DNA技術讓渡渡鳥、卡羅萊納鸚鵡,以及曾經生長於南非的斑驢等已滅絕的動物「復活」!
  • 渡渡鳥、斑驢……科學家研究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圖)
    日前,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發起的會議上,科學家就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的可能性展開討論。這24種已滅絕動物包括渡渡鳥、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和斑驢。由於DNA在很久前就已降解,恐龍並不在名單之列。  最後一次發現卡羅萊納長尾鸚鵡是在1904年的佛羅裡達州。
  • 十大期待覆活滅絕物種:巨蜻蜓復活有助滅蚊
    北京時間12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地球生物的進化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具有重要意義的著名物種。儘管有些物種如今肯定已經完全滅絕,但是隨著生物科技的飛速發展,或許能夠讓它們復活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上。以下是十種最值得期待讓其復活的生命形態。
  • 聚焦復活猛獁象:滅絕物種真能起死回生嗎—新聞—科學網
    劉兆明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近日,哈佛大學科研團隊宣布將利用基因技術復活猛獁象。這一大膽設想雖然在技術上仍有障礙,但在理論上是可行的。我國科學家表示,並不反對此類研究,但適者生存畢竟是物種進化規律,人類沒必要執著於復活滅絕生物,而應將生物技術更多地投入到維護生物多樣性、挽救瀕危物種方面。
  • 研究:人類擔心動物一夫一妻,或導致物種滅絕
    」的不利現象正在逐步出現,特別是動物的繁衍引發了人類的擔憂,這項研究指出了,動物在繁衍過程的競爭和選擇,可能會加速滅絕的風險,這樣的研究看上去問題不大,主要是通過生態系統的轉變,引發生物滅絕的一個「拓展」,所以這問題不大。
  • 滅絕至今13萬年的物種,如今竟然復活了!科學無法解釋
    地球存在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蠻長的歷史當中,地球上的生命經歷了誕生到消亡,經歷了好幾個時代。在這個過程中,有無數的生命和物種在地球上誕生又消失。這些滅絕已久的動物真的就這樣消失了嗎?實際上並不是,今天就一起來看看,一個曾經一度被認定為已經滅絕,如今又重新復活的物種。
  • 科學家曾想復活一種已滅絕的山羊,可惜失敗了
    似乎不太可能。但即使她聽到了,也已經太遲了。大樹轟然倒下,毫無預警,而不幸的西莉亞就站在大樹倒下的位置,她永遠沒有逃生的機會。沉重的樹幹壓扁了西莉亞的頭顱,她再也沒有咩咩叫過,這真是一個令人傷心的日子。西莉亞是最後一隻布卡多野山羊,這個物種滅絕了。事情到這裡本該結束了。畢竟,滅絕意味著永遠消失,遊戲結束,無路可走,畫上句號。但一個歐洲研究團隊卻不這麼想,他們有著另外的打算。
  • 已滅絕的物種有望「復活」,你最想看到誰?
    人類文明產生以來,就一直和自然界作著鬥爭,大型動物逐漸消失,一些小型動物也逐漸被人類馴化稱家禽或寵物,還有許多物種,由於人類千百年來無節制的捕殺,已經滅絕或瀕危滅絕。今天要說的這幾種動物,是曾經被認為滅絕和已經滅絕的,卻意外「重生」的物種。
  • 滅絕了一個世紀,人類憑什麼說這種「掉色」的斑馬能復活?
    而進入21世紀,基於DNA水平的研究也顯示了,斑驢其實是平原斑馬的一個亞種。所以已滅絕的斑驢,現在則改為Equus quagga quagga。1804年,關於斑驢的插畫在斑驢滅絕的年代,物種的分類發展自然沒有現今發達。而受限於技術,當時的科學家大多是根據動物的形態、習性以及皮毛等特徵來分類。
  • 扮演上帝:我們應該復活已經滅絕的動物嗎?
    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中的東西:在如何把已經滅絕的塔斯馬尼亞虎復活這個問題上,科學家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墨爾本大學的安德魯·帕斯克教授領導他的團隊從事DNA測序工作,他們對復活已經滅絕的物種沒有異議,因為他們清楚地看到了我們所負有的道德義務。「我們應該對人類狩獵活動導致的滅絕負責 -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完全應該把滅絕的物種復活」。Others are less 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