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學家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岸上,發現了大量海鸚死亡的屍體,數量多達8000多隻,這已經不是阿拉斯加第一次出現大規模的鳥類死亡事件,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間,科學家測量和觀察到了360隻成年和少年海鸚的屍體出現在海岸上。
無獨有偶,在6月27日,有500隻老鼠突然暴斃於荷蘭的霍姆斯市的下水道旁,大規模的動物群體暴斃事件或許正在全球發生,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事件的發生?
阿拉斯加的海鸚集體死亡事件,經過調查,這些海鸚大部分是活活餓死的,在的白令海繁殖的簇生海鸚以魚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為食,而海洋浮遊生物以海洋浮遊生物為食。近年來海水溫度的升高導致了浮遊生物的稀缺,以及一些生物向海洋北部遷徙
大量的海鸚由於覓食不到足夠的食物被餓死了,表面原因是海鸚食物鏈短缺問題,實則是全球變暖導致的海量後果之一,全球溫度升高的「罪魁禍首」是人類,而我們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已經到了顯而易見的程度
荷蘭500隻老鼠暴斃的原因還不清楚,但生物學家提及解釋或多或少與人類有關,而在生物界一直有憂慮,第六次的生物大滅絕極有可能會由人類引起,生物大滅絕顧名思義是大量生物滅據的現象
在地球的發展歷史中,一共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最近的一次是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由於一顆直徑幾十公裡的彗星撞擊在地球上,產生的衝擊波及後續影響造成了17%的科、50%的屬和75%的物種滅絕
我們熟悉的恐龍也就是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中消失殆盡。
而如今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汙染,資源過度利用等問題讓地球可能面臨著即將到來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據統計,每天有75種的物種正在消失,保護生態環境已經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