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武宣劉炳宇莊園,系民國陸軍中將劉炳宇於民國初年所建,為中西結合的庭院式莊園。2004年,來賓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宣是歷史文化古縣,如今的武宣縣城是大明宣德六年從舊縣(今三裡鎮舊縣村)遷移而來,已有近600年歷史,至今仍保存有較為完整的明、清及民國風格成片建築和街區。其中,明代文廟、北樓城門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得到較好的整體保護;仙城書院、學宮街、衙門巷、沈家大院、西門碼頭、萬壽寺等街區、建築總體風貌猶存。這在來賓六個縣(市、區)裡是唯一的,在全區也屬少見,應妥善保護、開發並發揚光大。
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吳海因、曾少軍等10位代表聯名提交《關於設立武宣縣古城保護區的議案》。該議案指出,要抓住大藤峽水利工程建設契機,通過古城保護修復和開發建設,將武宣歷史文化和生態旅遊開發相結合,走出一條嶄新發展之路。
議案中提到,武宣縣城已向東移,在城東建立新城區,給舊城區保護提供了有利條件;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對該縣歷史文化老街區有巨大影響,也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可爭取打包同時建設。
吳海音等代表建議:1.制訂規劃,原汁原味保護、留存古城風貌,這是保護和修復武宣古城的重要前提。建議來賓市把武宣古城修復打造列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甚至「十四五」規劃中,採取「依法保護,政府主導,政策支持,規劃先行,專家領銜,企業主體,群眾參與,市場運作」的機制,以分期修復原則進行。2.修復古城門,有根有據修建,再現古城門莊嚴,這是保護修復武宣古城的重要舉措。3.修復古街,原模原樣恢復,重現古街風貌,將其改造成一條明清風格的商業步行街。4.爭取項目,整合資金投入,加快開發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