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沒有收拾張廷玉呢?

2021-01-08 鮮花暢談歷史

張廷玉與年羹堯和隆科多有本質上的區別,年羹堯和隆科多內外勾結,飛揚跋扈,視皇權如兒戲,二人被雍正帝收拾完全是咎由自取。可是張廷玉卻是雍正帝最為倚重的漢族官員,而且在整個雍正年間張廷玉都忠心耿耿,辦事得力,君臣之間相處融洽,雍正帝雖以冷血無情著稱,但也不至於無過殺人。

(張廷玉畫像)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張廷玉的戲份很多,特別是九子奪嫡的緊張時候,張廷玉總會金句頻出,發揮出不一樣的作用,因此深得康熙帝的信任。可是在歷史上,張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才考中進士,其父張英是康熙年間的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居相位三年深受康熙帝器重。張廷玉初入官場即得父蔭,但在滿漢有別的清朝官場,年輕的張廷玉始終未能進入權力中心,因此在康熙年間最大的官也只做到刑部左、右侍郎、吏部左、右侍郎等從二品官,因此是不大可能參與最高決策,更不會像《雍正王朝》裡演的那樣在乾清宮「關門議事」時當著眾阿哥的面侃侃而談。

張廷玉真正得到重用,是在皇四子胤禛登上皇位後。雍正帝重用張廷玉,既有對他能力上的肯定,也有個人情感因素在裡面。

在殘酷而激烈的立儲之爭中,各位阿哥都不遺餘力的培植自己的勢力,原本不被看好的皇四子胤禛在經過二十多年艱苦激烈的奮爭後終於實現夙願入承大統。皇位來之不易,也讓雍正帝深刻明白了培植自己心腹勢力的重要性,因此才對年羹堯、隆科多極度信任,特別是年羹堯委其統兵大權,小事自決大事奏報,只是年羹堯最後一再辜負雍正帝對他的信任,幹下了很多任行不法之事,才令雍正帝痛下決心剪除年黨,賜其自盡。武將在外多跋扈難以駕馭,但雍正帝選拔文官卻眼光獨到,比如他從繼位一開始,便著力提拔的人便是張廷玉。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據說張廷玉早在九子奪嫡的時候就與四阿哥胤禛走的比較近)

雍正帝選擇張廷玉作為輔佐他籌劃軍國大政的重要助手,張廷玉晚年在自己的著述《澄懷主人自訂年譜》中記述了雍正帝相中他,並對他寄予厚望的兩點原因。一是他學問優長,「氣度端凌、應對明晰」,才能出眾。二是他是自己恩師張英之子。這對胤禛來說是日後難得的貼己之人。張廷玉在能力上有其過人之處,與雍正帝又有其恩師張英之子這一層親密關係,僅憑這兩點,便足以得到雍正帝的重視和栽培。

因此,從雍正元年(1723年)開始,張廷玉便搖身一變,正式踏入閣揆之列,出任禮部尚書,值南書房,與朱軾等人同為諸皇子師傅,加太子太保,晉保和殿大學士。到了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首設軍機處,命張廷玉與怡親王胤祥、蔣廷錫領其事,張廷玉成為清朝第一批軍機大臣。

在整個雍正年間,張廷玉出任的各種職務之多,為當時的漢臣之最,六部之中張廷玉先後出任

禮部、禮部、戶部尚書,文教上與朱軾等人同為諸皇子師傅,還是順天府鄉試的主考官,當上四朝國史總裁官。張廷玉還協助雍正帝籌劃設立軍機處,並擬定了辦理軍機處的規制,可以說軍機處的設立張廷玉謀劃最多最得力。

由於張廷玉在協助雍正帝處理政務方面表現非常出色,事事都辦的井井有條,雍正帝不以滿漢之分,對張廷玉委以重任,不僅讓他身兼數職,在重大國策上也虛心採納他的意見。如雍正初年,蒙古準噶爾部為患西北,清廷對其大舉用兵,以年羹堯、嶽鍾琪兩路大軍阻之,但兩位大將軍用兵失機,準部叛兵屢擾邊境。雍正帝初登大寶便遭逢外患,一時心情心情焦勞,頻繁指授方略,而張廷玉,深憂皇帝之苦,「日侍內值,自朝至暮,不敢退,間有待至一二鼓」,為臣者替君父分憂,絲毫不敢懈怠,雍正帝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待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對西北的用兵已近入尾聲,雍正帝特召兩路領兵將軍返京,與王公、滿漢文武大臣共同商議,博採眾論,詳慎籌劃。在這場事關國境安危的會議上,張廷玉力排眾議,堅持遣使宣諭以安叛軍歸附之心,並起草奏疏一稿,隨其籤名的大臣有十餘人。對準噶爾部用兵十年,清廷國耗之大已經不堪其負,如果可以以懷柔之策使之誠心歸附,也是一件利好的事情。雍正帝最終降旨採納了張廷玉遣使宣諭的建議。儘管對準部的作亂最終還是用戰爭來解決問題,但張廷玉的言論對雍正帝的影響是很大的 。

縱觀張廷玉一生,在康熙年間因為其父位居宰輔,且自己又年輕,康熙皇帝始終未能大膽任用他,真正讓他施展才幹的正是伯樂雍正帝。儘管在無數人眼裡都認為雍正帝是一個冷血絕情的皇帝,圈禁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和十四阿哥胤禵,逼死皇三子弘時,賜死大將軍年羹堯,幽死步軍統領隆科多。雍正年間發生的很多大事,張廷玉都安然無恙,置身事外。儘管作為一個漢臣,以大學士鄂爾泰為首的滿臣對他極為忌憚,但是雍正帝始終保持初心,一如既往的支持信任張廷玉。而張廷玉也不負聖望,在雍正年間政績出色,在一些重大決策中都有其獨到的見解,如此經世奇才,讓一手提拔張廷玉的雍正帝非常欣慰。

(杜雨露老師演活了張廷玉)

張廷玉忠心為主,年羹堯與隆科多卻包藏禍心,這是他們最明顯的區別。年羹堯是武人出身,長期在外為官,行軍打仗有一手,他一生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但是年羹堯以功居傲,不懂得收斂,仗著雍正帝的寵信在地方上多有不法之舉,擅威做福,結黨營私而又貪婪斂財,其在地方上的所作所為讓一手提拔重用他的雍正帝極為寒心,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堯被削去兵權,坐貶杭州將軍,次年,朝廷列其大罪九十二條,年羹堯遭削官奪爵,同年賜令自盡。而隆科多,是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國維第三子,出身如此顯赫,最後卻遭幽死,這也是他咎由自取吧。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以隆科多結黨營私、私藏玉牒為由,公布了其四十一條大罪,將隆科多永遠禁錮。次年,隆科多即幽死于禁所。

張廷玉會做人,會做官,都說「伴君如伴虎」,更何況是雍正帝這樣鐵面無私的皇帝,但是張廷玉得雍正帝知遇之恩,又有良好的家風傳承,一生為君分憂,辦事始終是穩穩噹噹。張廷玉、年羹堯、隆科多同在雍正年間得到雍正帝的提拔重用,但三人的命運卻有著天壤之別,個人以為,年羹堯長期在地方為官,不受皇帝約束,擅權做威,被賜死實乃咎由自取,而隆科多,以顧命大臣自居,過於低估了雍正帝,同樣是引火自焚。倒是張廷玉,一心做好官,做好自己,又得雍正帝的知遇之恩,大事不糊塗,小事不犯錯,一生謹小慎微,所以得以終世宗一朝,信任如故,在雍正帝駕崩前,還被任為顧命大臣,成就一代廉吏盛名。

相關焦點

  • 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沒有除掉張廷玉?
    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都曾是雍正皇帝的心腹重臣,尤其年羹堯和隆科多,為雍正奪嫡立下汗馬功勞,雍正剛登基那會兒,這兩位都得到特殊寵遇,春風得意,意氣風發。然而沒能笑到最後,年羹堯落得削官奪爵、賜令自盡的下場,隆科多則背著四十一條大罪,禁錮終身。
  • 乾隆收拾雍正重臣張廷玉鄂爾泰田文鏡,為何連忠臣李衛也不放過?
    清朝之所以能延續二三百年,跟雍正皇帝有關——雍正是個不錯的皇帝,要是沒有他勵精圖治一改康熙晚年怠政縱貪之頹勢,清朝跟元朝一樣,也挺不過一百年。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雍正的好幫手除了十三弟俠王胤祥,還有被他處置的隆科多和年羹堯。
  • 從「恩人」到「大老虎」——年羹堯和雍正的關係真有表面上那麼好嗎?
    青海平定之後,雍正在給年羹堯奏摺的硃批中寫道:「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入京覲見,獲賜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及金幣等非常之物。年羹堯本人及其父年遐齡和一子年斌均已封爵,十一月,又以平定卓子山叛亂之功,賞加一等男世職,由年羹堯次子年富承襲。
  • 年羹堯驕縱狂傲,為什麼雍正能夠一直容忍他
    年羹堯,清代康熙和雍正年間著名的將軍。一生戎馬生涯,頗得康熙和雍正的賞識,不到30歲就升至四川巡撫。這可是堂堂二品官員,手握大權的封疆大吏。年少得志仕途順風順水,造就了個人狂妄不羈、驕縱狂傲的性格,這也是他最終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主要原因。
  • 年羹堯殺孫嘉誠之後,為什麼雍正就開始動年羹堯了?
    因為父親年遐齡的緣故,年羹堯的仕途一直很順暢,一個漢人,在不到三十歲的年紀成為四川巡撫,這可謂是震驚朝野,年羹堯十分乾淨康熙皇帝,而年羹堯的根基也的確就從康熙四十八年起紮根西南,一直牢牢地拱衛著西南地區。雍正即位時,清王朝的情況並沒有那麼好,除了內憂以外,外患問題也是層出不窮。
  • 太后至死不知,皇帝為何一定要處死隆科多,只因童年他發現這件事
    當年太后設計了一切,她幫助自己的孩子奪得龍椅,全是因為當時交好的隆科多,當年隆科多手握兵權,並且她的姐姐並沒有皇子,所以只能把由孝懿皇后曾經撫養的四阿哥供出來,幫助他上位,他和年羹堯更是他上位的肱骨之臣。
  • 年羹堯死在張廷玉的一句話上,三朝老臣就是厲害
    大家好十月今天接著給大家講述雍正王朝的故事,在上一回中我們說到年羹堯太過放肆。百官們上奏參劾年羹堯,那年羹堯接下來的命運是怎樣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年羹堯是曾經名動天下的大將軍,怎麼能給那些芝麻小官下跪呢?他一身布衣昂首站在杭州縣衙大堂。
  • 雍正問:貪官怎麼辦?年羹堯只說了一個字,不久他便在獄中自殺了
    他曾在雍正爭奪皇位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曾與隆科多、張廷玉、怡親王允祥並稱為雍正時期的「四大輔臣」。可是,雍正繼位後僅僅兩年的時間,年羹堯就獲罪入獄了,列大罪九十二條,最後,更是被賜死在獄中。並且,斬其子年富,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極邊。年羹堯的下場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捧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慘。
  • 雍正王朝:無私者無畏!張廷玉遇上孫嘉誠,也得「束手就擒」
    只是,孫嘉誠和清流官員們的顯著不同就是,他不光有執拗性格,還有著理性的變通手段。六部堂官不足為懼,天下督撫也是鞭長莫及,只要贏得了朝廷權力中樞——上書房的支持,就能成功勸諫雍正皇帝。廉親王胤禩和隆科多,不能爭取;怡親王胤祥又是雍正皇帝的堅定擁護者;所以,只要爭取到張廷玉,再加上原本就主張維護朝廷綱紀的雍正皇帝,就能將諾敏和張廷璐置於死地。
  • 雍正王朝:江夏鎮血案,年羹堯觸了雍正的底線
    年羹堯搶了百官行述,如果不殺人滅口,傳到了康熙或者八爺黨耳中,會給四爺帶來不小的麻煩。很顯然,年羹堯想要的是江夏鎮的巨額財富。「除了皇上,最富有的就是劉八女」這句話深深烙印在年羹堯的腦海之中,點燃了他心中罪惡的火花,早就種下了殺人劫財的心思了。年羹堯必然是知道雍正和十三爺當年在江夏鎮受辱之事,這便是他有恃無恐的理由。在他認為,即使屠了江夏鎮,四爺也不會真正怪罪他,反而是給四爺出了一口惡氣。
  • 雍正給年羹堯、嶽鍾琪、李衛、鄂爾泰批八字,推算他們壽命和升遷
    雍正皇帝可以說是清朝最奇葩的皇帝。他表面上是一位兢兢業業,事必躬親,很正派的皇帝,暗中卻通過官員的生辰八字來推測他們的壽命和升遷。鄂爾泰曾是雍正最寵幸的大臣,在雍正四年任職雲南時,身子出現不適。雍正知道後,很是關心,讓鄂爾泰把其生辰八字呈覽。
  • 原創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不去祭奠孫嘉誠,還解釋說「去的人太多」?
    這也就意味著,在雍正接下來的執政生涯中,張廷玉也需要堅定的站在雍正的陣營中寸步不離。但現在,張廷玉卻遇到了一個重大的難題,另一個同樣屬於雍正嫡系的年羹堯,反將雍正扶植起來的政治新星孫嘉誠處決,而孫嘉誠的死激起了朝野的眾怒,大量的官員前往孫嘉誠的靈堂上祭拜。那張廷玉是去還是不去呢?
  • 雍正王朝:帝王心術的最高境界——諾敏案,你看懂雍正的目的了嗎
    那麼,是不是說前國庫的錢就不換了呢?要還!怎麼還?我的意思以兩年為期,第一年還一半,第二年再還一半!」然後呢?朝臣連聲叫好,高呼「太子聖明」!也就是說,「兩年」是幾乎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還款期限。當時的「兩年為期」,京官們都能接受:現在的「兩年為期」,那些遠比京官們有錢的地方官員們能接受不了?雍正皇帝還需要抓個典型、樹個楷模出來正面影響?當然不需要!
  • 年羹堯殺孫嘉誠後為什麼雍正就開始動年羹堯了?
    1721年9月,青海郭羅克地方叛亂,年羹堯採取「以番攻番」的策略,迅速平定了叛亂,於次年11月,受命與管理撫遠大將軍印務的延信共同執掌軍務。至此,年大將軍的威名已經享譽朝堂內外,成了西北邊陲的「代理人」。而此時的朝廷中,激烈的「九龍奪嫡」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那時的雍正並沒有特別的優勢,相反還是比較弱勢的一方。
  • 《雍正王朝》為何非要等年羹堯殺了孫嘉誠,雍正帝才動年羹堯呢?
    「孫嘉誠」只是一個導火索,即使沒有孫嘉誠這一事件,年羹堯的日子也到頭了!西北軍事結束後,年羹堯進京一共兩次,這兩次進京雖然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加官進爵,但是也把雍正皇帝氣的夠嗆,包括王公大臣都認為這不是養出來一個大爺嗎?
  • 雍正王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達到了3個目的,也埋下滅亡的禍根
    為了捉拿任伯安、劉八女,獲得《百官行述》,四阿哥胤禛派心腹年羹堯秘密帶兵前往江夏鎮。沒想到年羹堯竟然將劉八女家族男女老幼,包括江夏鎮的官兵,全部殺死,將劉八女的錢財全部擄走,把莊子一把火燒為平地!這真是駭人聽聞。年羹堯為什麼如此膽大妄為,竟敢將江夏鎮滅門?他是為了達到三個目的:第一,年羹堯想替主子胤禛出氣。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孫嘉誠處死的?這才是雍正帝的帝王心術
    雍正皇帝在孫嘉誠和年羹堯已經水火不容的前提下,還將孫嘉誠派往西北推行新政,這是雍正皇帝的帝王心術所在,更是雍正皇帝陰暗權謀的集中表現。剛剛登基,急需建立自身政治勢力的雍正皇帝,把敢於直言納諫、一片赤膽忠心、一心為公為國的孫嘉誠成為他刻意培養的對象。只是雍正皇帝太過心急,沒有納取張廷玉「稍加時日,加以磨鍊」的建議,就直接將其任命為正三品的都察院監察御史。
  • 張廷玉的兒子高中探花,雍正本想賞玉如意,張廷玉:一樁醜事!
    ,雍正甚至稱讚他:「爾一日所辦,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另一方面是張廷玉的性格使然,他正直清廉、緘默持重,所作所為都能展現出一個高級官僚應具備的品格和風範。康熙、雍正兩位皇帝都對張廷玉恩寵有加,尤其是雍正,更是將張廷玉視為股肱之臣。文獻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足見張廷玉受寵的程度。一日,張廷玉生病,好幾天沒來上朝,雍正便對近侍說:「朕的胳膊疼了好幾天了」,近侍驚問原因,雍正說:「張廷玉就是朕的左膀右臂,他病了,朕的胳膊自然疼痛難忍啊」。
  • 康熙皇帝去世時,為何讓隆科多去接八爺黨,讓張五哥去接四阿哥?
    在滿清政權入關後,經歷了順治皇帝、康熙皇帝兩位皇帝的統治後,清朝國力開始走向富強。康熙皇帝六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清朝盛世的情形開始顯露。康熙皇帝登基早期,勵精圖治,國家開始走向強大,他平等三藩,討伐準噶爾,大大拓寬了我國的疆域。
  • 《雍正王朝》十四阿哥胤禵著迷皇帝位置,與八爺黨忽悠有關嗎?
    (日堯居k古史侃談《雍正王朝》——第57期)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玄燁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零10月。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禎(胤禵)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布康熙遺囑,命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