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探討了《西遊記》的來源,《西遊記》中的道家的修煉,佛家的修行以及儒家的入世出世,也探討了道、佛、儒三家的互相攻訐、抹黑,但也有其他人希望三教合一的願望,這次我們探討一下這位只在《西遊記》第六十六回目中短暫出現的真武大帝,為什麼要探討這位道家大神呢?因為筆者認為,《西遊記》中對真武大帝的描述有幾個地方,但如此近距離描述的還只是這一回目,在整個西遊當中,佛家、道家出現了很多的大神菩薩,但很詳細的論述的,僅此一位。
以上是《西遊記》中對真武大帝的描述,從居住的地方,到真武大帝的來歷,到真武大帝做過什麼,做到什麼地步,到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的關係,和原始天尊的關係,以及真武大帝現在的地位,都有了描述,這在整部《西遊記》中出現的仙佛中是極其少見的。為什麼要如此著重筆墨呢?筆者認為,這段論述是最後把西遊成書為《西遊記》的那位加進去的,這是《西遊記》成書於明朝的又一個證據,因為我們知道,真武大帝被供奉在武當山,而武當山因為張三丰的原因在明朝是有特殊地位的,所以在武當山供奉的真武大帝就是明朝當時最推崇的玉京尊神。在其他的朝代,對真武大帝的推崇都沒有明朝這麼高,所以說如此著重筆墨描述真武大帝的基本斷定就是明朝的人。
然後我們再仔細品味這段描述,「白鶴伴雲棲老檜,青鸞丹鳳向陽鳴。玉虛師相真仙地,金闕仁慈治世門」,「玉虛師相」,「玉虛」二字在《西遊記》當中只出現了這一次吧!而我們讀其他古典神魔小說,除了《封神演義》外,哪裡還有這兩個字?所以筆者推測《封神演義》是借鑑了《西遊記》的,還有這句「後又披髮跣足,踏騰蛇神龜,領五雷神將、巨虯獅子、猛獸毒龍,收降東北方黑氣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奉元始天尊符召」除了《封神演義》中經常出現,哪裡還出現過?這裡的描述也是「五龍二將相貌崢嶸,精神抖擻喝道:「那潑怪!我乃武當山太和宮混元教主蕩魔天尊之前五位龍神、龜、蛇二將。」「混元教主」也多次在《封神演義》中出現吧,所以才說是《封神演義》借鑑了《西遊記》中很多的人物,寫法,然後再加工,不是現在網絡上有人說的那樣,對照著《封神演義》來讀《西遊記》,說成準提道人就是菩提祖師,慈航道人就是觀世音菩薩等等,《封神演義》應該是在《西遊記》之後出現的,是當時的一位讀書人,應該是偏向於道家學問的讀書人(明代許仲琳著封神演義是有爭議的),在看了《西遊記》之後,看到西遊僅僅是寫佛家取經的故事,而且裡面還有很多貶低道家的事情,就提筆寫了《封神演義》,裡面很多佛家的人都是開始修行的道家,比如闡教的十二金仙,和「老君化胡為佛」很相似,以此提高道家的地位,因為在《封神演義》中還沒出現佛家呢。
再回到論述真武大帝的身上,我們通過對真武大帝的論述可以看到,真武大帝就是「統攝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的,所以他說震懾的南瞻部洲在唐僧取經途中就遇到一個妖怪,還沒多大法力,剛成精似的,而最容易出大妖巨怪的北俱蘆洲更是在《西遊記》中一個妖怪沒出來,可見真武大帝的威力多大。但由於《西遊記》不是一個人說著,所以裡面還有一些對真武大帝的描述,不是很詳細,也沒有把真武大帝寫的那麼尊貴。
比如「我有天罡數的變化,九齒的釘鈀,怕什麼法師、和尚、道士?就是你老子有虔心,請下九天蕩魔祖師下界,我也曾與他做過相識,他也不敢怎的我。」,這段是「高老莊行者降魔」中豬八戒說的,和九天蕩魔祖師「做過相識」,這就讓讀者覺得真武大帝都和豬八戒做過朋友,還不能把豬八戒怎麼樣,是不是真武大帝的水平也一般般啊?而筆者的理解是真武大帝的地位得到很高推崇的是在明代,而豬八戒說這樣的話就不一定是在明代成書時有作者說的了,也可能是很久以前就流傳下來的版本中就有這一句,而那時真武大帝的地位還沒那麼高。而在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中的其這段「行者道:「若是天魔,解與玉帝;若是土魔,解與土府。西方的歸佛,東方的歸聖。北方的解與真武,南方的解與火德。是蛟精解與海主,是鬼祟解與閻王。各有地頭方向。我老孫到處裡人熟,發一張批文,把他連夜解著飛跑。」中也能看出來真武大帝的地位是很高的。其次,是誰告訴我們豬八戒的水平就一般般了?取經路上不出力不代表豬八戒的水平一般,更不能代表豬八戒的仙緣和福緣一般了,而恰恰相反,豬八戒的仙緣和福緣之大,我們在以後會慢慢論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