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者報導,黑龍江一名男子,在山上的屋子裡睡覺,忽然聽到有打呼嚕的聲音,嚇了一大跳,最後在床板底下發現一條0.50米長的松花蛇,用竹竿挑出去以後,又回來了,反覆幾次毫無作用,也就隨其自然了,如今已經3年了,小松花蛇已經1米多長了,雙方已經習慣了彼此的存在,也相安無事。
該男子稱,這條蛇從來不打擾他的生活,有時候盤踞在床上,但不進被窩,只要聽到他的呵斥聲,就會鑽到炕洞裡或者床底下,似乎能明白他的意思,挺有趣的一段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生場面。
這個報導基本上反映了山區多蛇以及蛇類經常待在家中的實情,實際上這種事情長期存在,只不過沒有他說的那麼神奇罷了。
另外,松花蛇會打呼嚕嗎?誰聽說過麼?蛇類沒有發聲器官,只有進攻的時候才會在喉嚨裡有「斯斯斯」的吞吐聲音。據說大蟒蛇也有強大的吸力,發出來的聲音才會有「呼呼呼」的聲音。
商洛市唐河被子潭周圍有一個人水性非常好,總想著修仙,經常在被子潭裡靜坐,忽然有一天,他發現自己身體變得輕了許多,於是就借著向上升空,沒想到竟然離水三寸,不過一下子就掉下去了。
如此修煉30年,騰空距離越來越高,最後竟然能夠達到三丈多高,就在他縱身一躍的時候,發現一張紅彤彤的大口,芯子伸得好長,距離他不超過五尺,嚇得他七竅生煙,這才知道,那是一條一尺多粗的大蟒蛇產生的吸力,哪是自己有了神力。
從這以後,他天天魂不守舍,不多久就七竅流血而死,眾人都認為是嚇死的。人們在端午節準備了幾十斤雄黃,在被子潭周圍燻煙,再上去找,只發現一條筆直順溜的痕跡進如了上面的山洞。當地人用大量雄黃放進洞口,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了這個龐然大物。
蛇類進去家庭有如下原因:
1.家裡有蛇類的食物和水源。
蛇類屬於肉食者動物,可以吃昆蟲和軟體動物,也可以以脊椎動物為生,我們常見的老鼠、麻雀等一切活動的野生動物都可以是它們的豐盛晚餐,雞蛋等鳥類的蛋也是蛇類最喜歡吃的食物。蛇類吃家裡的老鼠、雞、雞蛋等,那是因為這些蛇都是小蛇,它們只能取食小動物,如果長到一定程度,據說真的可以氣吞山河,一切活物都是它的食物。
山區大多地方缺水,蛇吃飽了也要喝水的,所以水源地經常能看到蛇,家裡水缸、水桶和附近的水井都是蛇類最主要的水源地。
所以,蛇類和人類經常密不可分,只是很少看到他們罷了。
蛇類進入家庭,經常會在比較隱蔽的地方,比如床底下、鍋洞裡、雜物間、豬舍、雞圈、庭院秸稈裡面等地方蜷縮,只是尋找食物或者蛻皮的時候才會被人發現。
2.避雨。除了水蛇,其他蛇類喜歡在有水源的地方活動,但是休息的地方是很乾燥的,室內就是蛇類最好的場所。
3.避雷。看多了神話,就知道蛇類最怕雷擊。老人們經常講一些古樹被雷劈了,除了古樹燃燒,最多的是大型蛇類暴屍荒野,為什麼呢?古樹裡面大多空洞,蛇類經常聚集在裡面,遇到雷擊,就會死亡。據說,蛇類壽命是無限的,因為它屬於冷血動物,壽命很長,通過無限蛻皮,就能長得越來越大。但是自然界就這麼神奇,大蛇無一例外都會被雷擊死亡。
如果蛇類一直待在農戶裡面,就不會受到雷擊威脅,所以,廟宇裡面通常就會有很多蛇,而且是大蛇。
4.避暑。蛇類夏季才會有大量的食物,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活躍,中午就跑到水邊,或者爬到樹上,或者蜷縮成一團,那就是因為怕熱。也只有室內潮溼的地方溫度最低。所以,夏季廚房的蛇類最多。現在的儲物間和衛生間也會有蛇出沒。
5..禦寒。蛇類在溫度較低的時候,卻需要較高的溫度才能活動自由,一旦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會身體冰涼,不能動彈,窯洞、灶洞、床底下就是它們的安樂窩。
深山有蛇也有蟒蛇,當然也會有毒蛇,一般人都會因為害怕毒蛇而敬而遠之,都因為蛇類是罪惡的化身而深惡痛絕,和蛇類保持一定的距離是人類安全最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