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帶著救助的蛇到野外放生。
-志願者們在給救回來的蟒蛇縫合傷口。
-阿寶將蛇帶到野外放生。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肖家豪 陳鵬程 匡惟 圖/受訪者提供)最近蛇類活動頻繁,我市出現了多起蛇闖入居民家裡的案例,甚至還發生了蛇咬傷人的情況。據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工作人員介紹,城區蛇蹤頻現,是因為蛇的繁殖季已到,所以活動相對活躍。近半個月來,已處理46起捕蛇求助,並於上周在集美坂頭水庫集中放生了十幾條近期捕捉的無毒蛇。
他們提醒市民,遇到蛇不要驚慌,應保持安全距離,及時報警尋求幫助,切勿擅自處理以免出現危險。
盤點
大蟒蛇大王蛇水律蛇等,救助的蛇還真不少
6月4日上午,連續忙碌了多天的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捕蛇專家、志願者阿寶,帶著十幾條近期救助回來的無毒蛇,到集美坂頭水庫附近的山林集中放生,品種多樣,有重達40多斤的大蟒蛇,也有一斤多的大王蛇(王錦蛇)、水律蛇(滑鼠蛇),均是近期林業部門從居民家中救助回來的,經過救治後,它們被集中放歸山林。阿寶介紹,從5月21日到6月5日,他就處理了46起捕蛇求助。
阿寶從事義務捕蛇工作十年了,他說,近期蛇類頻繁在城區出現,是因為蛇的繁殖季到了,加上廈門這些年綠化環境越來越好,近期雨水又比較多,蛇類比較活躍,才發生多次出現在居民區周邊的情況。「廈門多數蛇類的繁殖期一般在端午節前後結束,到時蛇擾民的情況將有所緩解,也有少數蛇的繁殖期在8月份。」
講述
騎行路上有條長帶子,靠近一看是條大蟒蛇
家住嶽陽小區的劉先生,不久前在小區裡看到過一條蟒蛇,加上近期在微信朋友圈也常見到類似的情況,他覺得近期廈門的蛇類數量可能有所增加,可能有傷人的危險存在。他擔心地說:「我那天看到的還好是一條蟒蛇,我知道蟒蛇沒有毒,但萬一是毒蛇,咬傷了人怎麼辦呢?」
除了在小區,人們還常常在公園、山邊、環島路等地遇到蛇。騎行愛好者陳先生常和朋友在晚上約騎環島路,有一次鍛鍊途中,他們突然發現路中間有條長帶子,燈光昏暗看不清,車燈一照,靠近才發現是條大蟒蛇,躺在路上一動不動,「之前就聽人說環島路蛇多,我起初不相信,這次親眼見到才信了。大概是在椰風寨那一段,我車速很快,遠遠看到地上有個東西,靠近了才發現是條蟒蛇,肚子吃得鼓鼓的,一動不動,可能就是吃撐了。」陳先生說,「我們當即報了警。我們知道,無論是毒蛇還是無毒蛇都是保護動物,應該好好保護它們。」
大學校園裡不時也有蛇出沒。廈大管理學院吳同學說,自從來到廈大後,自己沒少受到驚嚇,「我從小就怕蛇,之前只在電視裡見到過蛇,來廈門後,在去上課的路上見過蛇,去白城沙灘散步,居然在海邊也見到一條黑黑的小蛇,當時我差點嚇暈過去了。看了這麼多蛇,雖然我還是很怕,但沒有以前那種起雞皮疙瘩的感覺了。環境好真是很棒的事情,但能不能多點可愛的鳥和松鼠,少這類蛇出沒呢?」
支招
最好保持3米的安全距離,不要撒驅蛇藥
對於市民擔心的蛇傷人情況,阿寶表示,大家其實不用害怕,蛇類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更不會追著人跑。如果平時與蛇發生了「偶遇」,只需要與蛇拉開3米左右的安全距離即可。「蛇在受到驚嚇的時候可能會發起攻擊,但是攻擊範圍不大,一般都在1米以內,保持3米左右的距離就不會被攻擊。」阿寶說。
阿寶近期上門幫市民捉蛇過程中,有好幾次空手而回。因為求助市民怕蛇,沒有及時跟蹤到蛇的具體位置,等他到場後,蛇已不知所終。阿寶建議,市民如果在居住區域發現有蛇,首先要撥打110求助,最好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追蹤蛇的具體位置,等專業捕蛇人員到場後指明位置,這樣就能避免「撲空」的情況,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阿寶提醒,小區的綠化帶最好不要撒驅蛇藥,因為這樣會影響蛇的活動空間,可能將蛇「逼」進居民家中,反而更危險。居民如果遇見蛇,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報警,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忙。
教您幾招
被蛇咬傷後最好拍下它的樣貌
上個月,我市一名53歲的男子在戶外勞作時,被一條蛇咬傷了右手臂,很快,傷口處立刻腫了起來,右手臂開始發麻。簡單地進行了處理後,男子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就診。急診外科醫師林澤偉立刻為男子清創了傷口,並注射了蛇毒血清,隨後收治入院。第二天晚上,男子出現休克,被轉到重症病房。經過治療和護理,兩天後情況好轉,男子在普通病房觀察一周後順利出院。
林澤偉說,這名患者的傷口成兩點狀,是被毒蛇咬傷的表現,根據患者的描述及症狀,確認咬傷人的是眼鏡蛇。不同的蛇毒對人體產生不同的毒素,常見的為細胞毒、神經毒、血液毒。細胞毒會導致傷口腫痛明顯,甚至出現水泡;神經毒局部表現比較輕,但可以引起肢體乏力、張口困難等全身表現,嚴重的可引起呼吸肌麻痺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血液毒會出現凝血功能障礙,造成多器官出血。
林澤偉介紹,我市最常見的蛇是竹葉青、眼鏡蛇、銀環蛇。竹葉青的主要毒素是血液毒,銀環蛇的主要毒素是神經毒,眼鏡蛇的主要毒素是細胞毒,眼鏡王蛇是混合毒。
「4月-10月份為蛇咬傷人的高發季節,尤其是島外居民更要小心。」林澤偉提醒,被蛇咬傷後,應立刻離開危險區域。如果能確認蛇的種類,有助於醫生第一時間對症治療,可以用手機拍下蛇的樣貌,但是切記不要抓蛇,被蛇二次咬傷,體內毒素增加,對健康危害更大。
如果傷口有毒素,應儘量擠出。若身上帶有手鐲、戒指等飾品,應迅速取下,等到傷口腫脹,就不容易取下了。多數患者傷口在肢體上,應保持肢體下垂的姿勢,減少毒素回流。當然,如果症狀十分嚴重,且咬傷地點離醫院較遠,應第一時間撥打120,「要切記一點,被蛇咬傷後,不要自行塗抹民間草藥等容易引起傷口感染的東西。」
相關連結
各種土味驅蛇法到底管不管用?
常有家住山邊的居民們煩惱,究竟有什麼驅蛇良方能讓這些不速之客過門不入呢?有人選擇使用大蒜末、風油精、雄黃粉和驅蛇粉等物品來驅趕。
經捕蛇專家實驗,風油精和大蒜末在阻攔蛇類前進上並未見到明顯效果,市面上常見的驅蛇粉有些許作用,但效果不大;雄黃粉是幾種辦法中效果相對較強的,蛇類遇到雄黃粉會主動停下,選擇避讓並尋找其他途徑。
阿寶說,蛇對氣味很敏感,尤其不喜歡刺激性的氣味。如果發現有蛇進到家裡,建議及時報警,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