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發現一個真足蛇化石,專家說,蛇類沒有腳難道是這個原因

2021-01-07 歷史店

畫蛇添足的故事廣為流傳,也常用來批評一個人做事多此一舉,但經過古生物學家們研究發現,確實存在長了雙足的蛇,而且還有化石能夠證明。如此一來,很多人都感到十分疑惑,為什麼現在的蛇沒有雙足了呢?專家們經過研究後給出了答案,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發現雙足蛇化石的地方叫巴塔哥尼亞,位於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內。巴塔哥尼亞西部是著名的安第斯山脈,不僅景色宜人,而且地質結構也豐富多樣,還有大面積的原始生林,冰川和火山。除此之外,巴塔哥尼亞地區還有豐富的化石資源,吸引了世界各國古生物學家前往考察,並且還曾發現過大量的恐龍化石,以及更早的寒武紀時期無脊椎生物化石,簡直就是「化石天堂」。

1993年9月,美國著名古生物考古學家文特斯教授,獨自前往巴塔哥尼亞地區尋找古生物化石。面對交通不便,語言不通的局面,文特斯教授找了兩位當地人做嚮導,深入安第斯山脈以前有人發現過化石的地方。文特斯教授經過兩天的尋找一無所獲,因此他就先離開,轉而拜訪一位朋友。

文特斯教授的朋友是位化石收藏家,多年來已經收集了數百塊古生物化石。在朋友家裡,文特斯教授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飯後他還和朋友一起談論化石。文特斯教授注意到客廳擺了一塊較大的蛇類化石,長約80釐米,頭部呈彎曲轉態,不過尾部卻很寬,與他見過的蛇類化石不太一樣。文特斯教授對這塊化石很感興趣,於是朋友就慷慨地贈送給了他做研究。

文特斯教授帶著這塊化石回到美國,他在實驗室裡對其進行了仔細研究,試圖揭開它尾部寬大的秘密。因為肉眼觀察看不出其中的奧秘,所以文特斯教授找來一件秘密武器——高強度X光機,首先利用X光機對化石進行照射,然後再多角度地轉動化石,使X光從不同位置穿過整塊化石,於是就得到了數百張化石影像,最後再根據影像用計算機建立三維模型。

通過對三維模型的分析,文特斯教授發現這條化石蛇不一般,尾部寬是因為長了東西,而且兩側對稱,每側長約2.3釐米,究竟長的是什麼呢?文特斯教授又經過深入研究,確定這條蛇長出來的竟是兩條腿,而且每條腿上還有4個腳趾,又測定其年代距今9200萬年,是恐龍時期的蛇類。文特斯教授也感到很新奇,他沒想到蛇長腿竟是真的,並將其命名為真足蛇。

在此之後的幾年,還有一些古生物學家也陸續發現了其他長腿的蛇,其中有兩足的,也有四足的。比如,在阿根廷的內格羅河,巴西古生物學家札赫爾教授,也找到一種兩足蛇,並稱之為希伯來文蛇,它的身體構造很特殊,長有支撐盆骨的薦骨,與水上蜥蜴的結構類似。因此,也有很多科學家認為,蛇存在薦骨能夠證明它們是從水生蜥蜴進化而來。另外,在如今的自然界中,依然存在極少數長腿的蛇,因為受到了基因突變的影響,被稱之為「返祖現象」。

科學家們研究表明,在距今3.4億年前,地球上才開始出現陸生脊椎動物,由水生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比如蛇的祖先就已經出現,然後又經過數億的進化,在距今1.5-1.3億年前蛇才開始在陸地上出沒,它的祖先或許就是蜥蜴,因為蜥蜴在距今2.8億年就出現了,而且兩者的習性也很相似。

後來隨著海水上漲,海水淹沒了大部分陸地,導致一部分生活在陸地的蛇不得不生活在海裡。一旦蛇生活在海裡,它的腿就用不到了,而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用進廢退的原則,蛇的腿長期不用也就逐漸退化消失了,身體也變得光滑細長,能更好適應水生環境。另外,長了腿的蛇一開始不適應水生環境所以就死亡了,然後形成化石,而只有適應了水生環境的蛇,才能將基因傳遞下去。

由此可見,我們不應該再嘲笑畫蛇添足的人了,因為這世界上,真的有長腿的蛇。考古是一門奇妙的學科,為我們打開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讓我們對地球和遠古的生命,也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阿根廷發現一個真足蛇化石,專家說,蛇類沒有腳究竟是什麼原因
    畫蛇添足的故事廣為流傳,也常用來批評一個人做事多此一舉,但經過古生物學家們研究發現,確實存在長了雙足的蛇,而且還有化石能夠證明。如此一來,很多人都感到十分疑惑,為什麼現在的蛇沒有雙足了呢?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發現雙足蛇化石的地方叫巴塔哥尼亞,位於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內。
  • 遠古時期已滅絕的有腳蛇類(圖片),這麼看來真足蛇是真實存在
    畫蛇添足的故事想必都不陌生,在我們的常識中蛇是沒有腳的生物,但是有關研究人員發現了真足蛇化石,遠古時期蛇是有腳的,不過當時因為環境的原因,它們為了生存,所以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最後它們的腳也慢慢退化了,現在這一種有腳的蛇早已經滅絕了。
  • 長著腳的蛇?阿根廷發現真足蛇化石,還真是「畫蛇添足」啊!
    長著腳的蛇?阿根廷發現真足蛇化石,還真是「畫蛇添足」啊!在古代描寫動物的成語有很多,其中一個成語叫做畫蛇添足,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做事情多此一舉。人們印象中的蛇是細長的,並沒有長成腳,但凡事總有例外。生物學家們經過對古生物的研究發現,曾經確實出現過長有四足的蛇,那它們現在的腳為什麼都消失了呢,是退化還是進化了,生物學家們給出了答案,下面一起跟著小編來探索一下吧。最早發現帶有足的蛇化石其實是雙足,並不像傳說中的龍一樣帶有四足。發現化石的地方在安第斯山脈,它的範圍非常的大,從巴拿馬一直延續到智利,它有一個別名就是南美洲的脊梁,最早安第斯山脈是由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碰撞擠壓形成。
  • 畫蛇添足這個成語可能是錯的?
    大家都知道一個成語叫畫蛇添足。但是,有人會說了,我知道有長腳的蛇啊,比如四腳蛇。其實四腳蛇只是通俗的叫法,它也不是蛇類,而是蜥蜴類。但其實,蛇這種生物沒準真的是蜥蜴演化而來的。而且,剛開始的時候,蛇還真是有腳的。這個結論,是1993年一個美國教授,通過考古研究,而得出來的。
  • 科學家首在琥珀化石中發現近1億年前蛇類,命名「緬甸曉蛇」
    胡岡谷地發現的脊椎動物琥珀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了解三維保存恐龍時代古生物的絕佳機會。2016年至今,邢立達團隊發現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各種古鳥類、恐龍、介形類和蛙類琥珀。與其它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是極為稀有的。這可能是大多數蛇類骨骼的質地都不是很堅硬,能形成化石並保存下來非常不易。而且,此前人們也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
  • 蛇原本是有腳的,可能還曾生活在海洋裡,為什麼它現在沒有腳了?
    並且大部分種類的蛇都能夠分泌毒液,有的甚至可以直接致命,由於沒有腿腳,它們只能夠通過S形路線運動。    實際上對於蛇類是否存在腳的問題,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討論的話題之一,著名的成語故事「畫蛇添足」就表明了大部分人的態度。然而最近科學家們發現,遠古的蛇似乎真的擁有明顯的「腳」。
  • 首次發現蛇琥珀 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著重要價值
    琥珀 新華社記者淡航攝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極為罕見,此前人們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白明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大多數蛇類骨骼質地不堅硬,能形成化石並保存下來非常不易。「我們在2016年年初陸續發現了這些蛇類琥珀,此後耗費了近一年的時間來重建骨骼的三維結構。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重要價值緬甸曉蛇復原圖 劉毅繪/光明圖片本報北京7月19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
  • 研究發現: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西北部發現兩種泰坦龍化石
    報導稱,2016年3月,黑興萊特納帶領考古小組第三次來到該地挖掘,一位地質學家發現一塊紅色巖石的石背很像恐龍的股骨,科研人員後又發現了肋骨化石,最後發現3隻埋藏了7000萬年的恐龍遺骸的完整化石。尾椎骨化石顯示,這是泰坦龍至今不為人知的兩個屬種。全文摘編如下:5年前,阿根廷古生物學家、泰坦龍研究專家馬丁·黑興萊特納與同事一起出去考察,但是空手而歸。
  • 中加美澳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蛇 系世界首次(圖)
    距今約1億年前,在緬甸的熱帶雨林,一條蛇剛剛破殼就遭遇死亡,經過地質變化、海陸交替,如今它以琥珀的形式重新被發現,並被賦予一個新的名字——緬甸曉蛇。  7月19日,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緬甸曉蛇)。
  • 中加美澳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發現琥珀蛇 系世界首次(圖)
    距今約1億年前,在緬甸的熱帶雨林,一條蛇剛剛破殼就遭遇死亡,經過地質變化、海陸交替,如今它以琥珀的形式重新被發現,並被賦予一個新的名字——緬甸曉蛇。  7月19日,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緬甸曉蛇)。
  • 在500萬年古井中發現怪異「翅膀蛇」化石,科學家稱翅膀不是用來飛...
    趣味探索訊 科學家在地球美國東南部的田納西州的一個500萬年的古老的沉井裡,吃驚地發現了數以百計的蛇類骨頭化石,其它的一具怪異的化石引了科學家的注意。這是一具歷史悠久古老「翅膀蛇」的化石遺蹟,這個在椎骨上翼狀突起蛇化石,證明這個古老蛇類對人類的認知而言是一個新發現的物種。
  • 人類首次發現蛇琥珀 來自一億年前是蛇類祖先之一
    由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團隊日前在產自此地的兩塊琥珀中,首次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今天凌晨,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一條0.99億年前的小蛇,它也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幼蛇。
  • 癸巳年考古北京生肖文化 周口店發現蛇類化石
    有關「蛇」的發現,在北京舊石器時代到金代的考古遺存中都有存在。  周口店發現蛇類化石  房山周口店曾發現距今50萬年前的古遺址。在這裡,考古學家不僅找到了原始人類牙齒、骨骼和完整的頭蓋骨,還發現有爬行類蛇舅母科(蛇和蜥蜴之間的過渡物種)的化石。  周口店的地貌特點是山區,在古代還兼有部分草原。
  • 阿根廷發現一種奇怪化石,專家經鑑定,它竟是雕齒獸留下的外殼
    一個斧頭形狀的骨骼,讓一群年輕人陷入了困惑,可是經過專家細緻地分析後,終於解開了這一謎題,原來這是一種奇特的遠古生物的化石,它同時擁有「鐵甲戰車
  • 世界上首例蛇類琥珀被發現
    此次新發現的蛇類琥珀化石標本共有兩件:一件是蛇皮琥珀,一件是緬甸曉蛇。這兩件蛇琥珀的發現者分別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和石探記科學團隊的賈曉女士,兩人與蛇琥珀最初的相識都很偶然;之後,他們與多國學者攜手對「蛇琥珀」進行了長達兩年半的研究,最終發現了一條有0.99億年「高齡」的「琥珀蛇」,向世界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新物種。
  • 蛇真的沒有腳嗎?小學老師教我們的可能錯了,部分蛇是有腳的
    記得在小學的時候,老師在講蛇這種動物的時候特別喜歡強調蛇沒有腳的這個特點,當時班上有個同學舉手說:「蛇有腳,只是藏在了它們的身體裡,我見過」,當時我們老師並沒有放下姿態去請教一下這個同學具體蛇的腳長什麼樣子、在哪個位置,只是覺得他在胡鬧並強行糾正了他,把「
  • 蛇的壽命一般是多久?
    蛇類的起源與演化現代科學家普遍認為,蛇類起源於蜥蜴。在早之前,人們認為蛇類起源於陸生穴居蜥蜴,不過,隨著另一個重要的證據被發現,科學家又打消了這一個念頭。科學家在耶路撒冷發現了一種更為貼近現代蛇類的「古蛇」類化石,這種蛇被科學家命名為雙腳古蛇,也稱後蛇,經過研究,科學家了解到這種古蛇生活在約1億年以前,從化石來看,體長達1米。從化石的骨骼結構來看,與如今的蜥蜴差別很大,卻與現今的蛇類骨骼較為相似,因為這種古蛇的腦袋骨骼是封閉的,但是如今蜥蜴的腦袋骨骼是開放的。
  • 山西發現「雙頭蛇」,專家說:可能是人類引發了它變異
    這條蛇長著兩個腦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張培武怎麼也不敢相信這個奇觀!據當地人說,有很多人都曾見過這條雙頭蛇,他們把它當作「蛇神」,說遇到的人都會有好運。是不是真有好運,張培武不知道,但是這條蛇當時絕對沒有好運,因為被發現時,它已經被凍僵了。
  • 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
    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對於蛇這種爬行動物很多人都望而生畏,這樣的軟體動物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作為爬行動物它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腳,身子不斷的蠕動向前爬行,就像是一團繩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