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例蛇類琥珀被發現

2020-12-03 中國臺灣網

世界上首例蛇類琥珀被發現

2018年07月23日 08:27:00來源:北京晚報

  既是0.99億年「高齡」的「琥珀蛇」 又是被「凍齡」的新生蛇

  世界上首例蛇類琥珀被發現

  白明 攝

  昨天,兩塊小小的琥珀在全球古生物界掀起波瀾,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宣布,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

  此次新發現的蛇類琥珀化石標本共有兩件:一件是蛇皮琥珀,一件是緬甸曉蛇。這兩件蛇琥珀的發現者分別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和石探記科學團隊的賈曉女士,兩人與蛇琥珀最初的相識都很偶然;之後,他們與多國學者攜手對「蛇琥珀」進行了長達兩年半的研究,最終發現了一條有0.99億年「高齡」的「琥珀蛇」,向世界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新物種。同時,這也是全世界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新生蛇,將它「凍齡」的琥珀還表明古代蛇類曾在海洋邊緣的森林中生活過。

  「鱷魚皮」裡藏著大秘密

  2016年初,一位熟悉的琥珀商人向邢立達兜售一塊「鱷魚皮」,原因是這是一塊相當大的皮膚。邢立達笑著接過標本,心想著這大概是一隻碩大的蜥蜴,但眼前奇怪的模式卻令他心裡咯噔一下,如此均勻的菱形鱗片讓他想起蜥蜴的「親戚」——蛇。邢立達當即聯繫了多年好友、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的蛇類研究專家張亮,張亮看了照片之後覺得很有趣,告訴他:「由於身體結構的差異,蜥蜴身體不同區域的鱗片形態並不一致,但蛇軀幹上的鱗片其大小和形狀都很均勻。蛇的鱗片比較柔軟,蜥蜴的則比較硬甚至還有皮內成骨。」這塊琥珀出現的皮膚面積很大,鱗片的大小和形狀非常均勻,而且從鱗片形狀可以推斷是屬於某種蟒或蚺。

  邢立達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他隨後聯繫了母校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生物系的主任、古生物學家麥可·考德威爾教授,麥可教授對蛇、滄龍等有鱗目化石非常熟悉,當即表示支持這塊琥珀中的皮膚屬於蛇類,並與邢立達相約於加拿大一起觀察標本。

  「科學的發現往往非常巧合,多年未見,而一旦出現,則往往並不孤獨。」一個月後,就在邢立達拿著蛇皮琥珀快要登上飛往加拿大的班機時,他接到石探記科學團隊的來電,「有一個蛇珀!你趕緊看看是不是!」聽到這裡的邢立達興奮得有些顫抖,而看到照片之後他更是覺得不可思議——「半條小蛇就這樣被困在琥珀中!」邢立達說,「我們就這樣得到了第二塊蛇類琥珀,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塊。」

  差點兒與「曉蛇」擦肩而過

  邢立達所說的第二塊蛇琥珀便是賈曉發現的,並以賈曉名字命名的「緬甸曉蛇」。談及這塊琥珀的來歷時,賈曉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那時我在開一批琥珀的原石,其中一塊黑乎乎的料毫不起眼,」她磨開了部分表皮之後,發現其中有一段動物包裹體和一些碳化的植物碎屑,「是不是巨大的蜈蚣?我當時心裡還蠻開心的。」但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之後,賈曉發現這些「蜈蚣腿」其實是在動物體內,很可能是一隻殘破的小蜥蜴的肋骨而已,但它的身體有些長。「因為蜥蜴琥珀我已經有幾塊了,而且這枚琥珀的珀體並不好看,所以我沒有繼續研磨而是將其收了起來。」

  不久後,賈曉看到邢立達發表古鳥琥珀的新聞,發現其中一件曾經與她陰差陽錯地「擦肩而過」,這對於一個摯愛蟲珀的人來說,心裡並不好受。賈曉的丈夫為了安慰她,拉著全家出去旅遊散心,在香港轉機時,賈曉路過一個小畫廊,其中一幅眼鏡蛇骨架的畫作非常精美,她多看了幾眼,突然閃現出一個念頭,「這幅畫裡面的蛇骨和我此前那塊琥珀裡的實在太像了!」當她意識到被束之高閣的「蜥蜴」有可能是一條蛇的時候,她抑制不住內心的狂喜,提前改籤回到家。「到今天我都清楚記得,當那條『蜥蜴』被磨去了全部的表皮,重新躺在顯微鏡下面的時候,我的心都要跳出來了。」她越看越詫異,馬上聯繫地質大學的邢立達團隊,並拍了幾十張微距照片傳了過去,「對方也很興奮,反覆詢問我標本的特徵。」當賈曉帶著標本給邢立達看時,邢立達激動壞了,他拉著賈曉的手說,這可是超級幸運的一天,他此前只在琥珀中找到過蛇皮,但現在終於找到了蛇骨骼!

  「緬甸曉蛇」意義深遠

  「我們地質大學團隊和石探記科學團隊在2016年初陸續發現了這些蛇類琥珀,然後耗費了近兩年半的時間來重建骨骼的三維結構、分析對比數據、確定蛇的種類等,最終在昨天將研究成果公布。」邢立達介紹,「在顯微CT的幫助下,我們發現這個琥珀蛇的個體長4.75釐米,保存了頭後骨骼,包括了約97枚椎骨、肋骨和部分皮膚。如果標本完整,琥珀蛇的長度大約為9.5釐米。」

  據介紹,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是極為稀有的。「這可能是因為大多數蛇類骨骼的質地都不是很堅硬,能形成化石並保存下來非常不易。而且,此前人們也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賈曉解釋道。

  此次研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此地的琥珀距今約0.99億年。也就是說,研究團隊找到的這條「琥珀蛇」已有0.99億年「高齡」。它不僅是個全新的物種,也是世界上首例蛇類琥珀。研究者將其定名為「緬甸曉蛇」:種名中的「緬甸」是為了表明其發現地點,而屬名中出現的「曉」字,一方面是為了向提供化石的賈曉女士致敬,另一方面表達了「破曉」的寓意。因為這條蛇是一條剛出殼沒多久便被樹脂「凍齡」的新生蛇,而且它的形態好似一天剛剛開始的樣子——在蛇類的進化樹上,如果說現生蛇類是樹冠上新長出的枝條,那麼「緬甸曉蛇」應該是位於樹幹位置的蛇類「鼻祖」。

  在古環境學者的眼中,「緬甸曉蛇」的意義又遠不止演化地位這麼簡單。琥珀裡的昆蟲、蟲糞以及植物殘片說明,緬甸曉蛇曾生活在森林環境中。「聽上去,這似乎沒什麼特別的,但是回顧同時代的蛇類化石出土環境就會發現,當時絕大部分蛇類都是水生的。」邢立達解釋道,「可以說,它是人類目前明確已知的,唯一一種生活在陸生森林的中生代蛇類。」

  實習記者 李祺瑤 文並圖 J281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琥珀:距現近1億年前蛇類
    原標題:科學家首在琥珀化石中發現近1億年前蛇類,命名「緬甸曉蛇」7月19日,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麥可·考德威爾教授(Michael W.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重要價值緬甸曉蛇復原圖 劉毅繪/光明圖片本報北京7月19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
  • 科學家首在琥珀化石中發現近1億年前蛇類,命名「緬甸曉蛇」
    研究論文發表於國際頂級雜誌《科學》(Science)旗下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無損得到了所有骨骼的高清3D形態學者此次研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此地的琥珀距今約0.99億年。胡岡谷地發現的脊椎動物琥珀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了解三維保存恐龍時代古生物的絕佳機會。
  • 人類首次發現蛇琥珀 來自一億年前是蛇類祖先之一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傳奇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再次傳出「新知」。由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團隊日前在產自此地的兩塊琥珀中,首次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
  • 中加美澳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蛇 系世界首次(圖)
    原標題:世界首次發現琥珀蛇 命名「緬甸曉蛇」  中、加、美、澳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發現;專家
  • 人類首次發現蛇琥珀 中國地大參與重建骨骼三維結構
    人類首次發現蛇琥珀 中國地大參與重建骨骼三維結構_荊楚網 人類首次發現蛇琥珀 中國地大參與重建骨骼三維結構 2018-07-19 11:00
  • 中加美澳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發現琥珀蛇 系世界首次(圖)
    世界首次發現琥珀蛇 命名「緬甸曉蛇」中、加、美、澳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發現;專家:表明蛇類至少於1億年前已完成在各緯度的分布  距今約1億年前,在緬甸的熱帶雨林,一條蛇剛剛破殼就遭遇死亡,經過地質變化、海陸交替,如今它以琥珀的形式重新被發現,並被賦予一個新的名字——緬甸曉蛇。  7月19日,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緬甸曉蛇)。
  • 琥珀裡又雙叒發現了稀有生物!又雙叒拿下個「世界第一」!
    就在今天,邢立達的「琥珀傳」又出了新番,並發表在了《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5]。猜猜看,這一回他在琥珀裡發現了什麼?不好意思,真不是長頸鹿。它不僅是個全新的物種,也是世界上首例蛇類琥珀,比上次發現的「琥珀蛙」還要稀罕!
  • 首次發現蛇琥珀 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著重要價值
    本報北京7月19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這一發現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著重要價值,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7月19日凌晨發表在《科學進展》(《科學》旗下子刊)上。
  • 世上首例琥珀中的雛鳥標本,與恐龍同年代!知道君和發現它的中國...
    近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為其命名為」比龍「。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學者共同研究。2016年,邢立達團隊首次發現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鳥類翅膀和非鳥恐龍內容物。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雛鳥 該琥珀價值上千萬元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雛鳥」  中國學者主導研究,標本來自緬甸北部,琥珀距今9900萬年;專家稱標本完整保留羽毛和皮膚  新京報訊 近日,中加美等國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這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之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約9900萬年,屬於白堊紀中期。
  • 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發現者是潮州仔!也曾首個發現琥珀中恐龍化石
    「最近最興奮的事,就是我們幾天前宣布的發現中國首例暴龍足跡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向南都記者表示。7月29日,在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新聞發布會上,邢立達宣布其團隊在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古生物學家發現帶角質毛蝸牛琥珀,「年齡」上億歲
    不,它是現實存在的,不僅就生活在我們周圍,而且物種「年齡」已經超過了上億年。藉助著自己身上的絨毛,這隻帶毛蝸牛不僅能在植物上「粘」得更穩,還可以用自己的絨毛收集和運輸小種子。10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琥珀中首次發現保存了角質毛的陸生蝸牛,這對理解白堊紀蝸牛的多樣化,以及蝸牛與被子植物的協同演化有重要的意義。
  • 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
    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對於蛇這種爬行動物很多人都望而生畏,這樣的軟體動物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作為爬行動物它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腳,身子不斷的蠕動向前爬行,就像是一團繩子一樣。關於蛇的祖先一直都比較具有爭議性,早在2018年的時候,由中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的科學團隊首次在琥珀當中發現了蛇類的標本,才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物種,讓我們對蛇的祖先有了初步的了解。那麼它們到底發現了什麼呢?緬甸一直是琥珀的高產區。
  •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由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團隊日前在產自此地的兩塊琥珀中,首次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  這一研究成果19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集團子刊《科學進展》上。  這兩塊琥珀均距今約9900萬年,其中包含著蛇骨骼的一塊如小檸檬般大小。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的化石極為稀有。此前,科學家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
  • 繼「琥珀龍」之後,人類首次發現蛇琥珀,骨骼皮膚都看得見!
    今日話題:繼「琥珀龍」之後,人類首次發現蛇琥珀,骨骼皮膚都看得見!琥珀在珠寶文玩圈一直倍受喜愛,本身是屬於松科松屬的樹脂化石,經過幾千萬年的地質作用才得以形成,具備了不可再生性。7月18日,紐約時報報導稱,一群身在緬甸的科學家們從一顆琥珀中,發現了1億年前的小蛇。
  • 這塊琥珀裡居然有條蛇?長頸鹿是不是不遠了
    就在今天,邢立達的「琥珀傳」又出了新番,並發表在了《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5]。猜猜看,這一回他在琥珀裡發現了什麼?不好意思,真不是長頸鹿。這次,研究團隊找到的,是一條有0.99億年「高齡」的「琥珀蛇」!
  • 珍稀帶觸角蝸牛琥珀被發現
    10月12日上午8時,中、英、澳、加四國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首例保存著觸角等軟組織的白堊紀蝸牛琥珀,該研究成果在專業學術刊物《白堊紀研究》在線發表。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安德魯·羅斯教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傑弗裡·史迪威教授和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等共同完成。
  • 世界上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封存在7釐米琥珀中(圖)
    (製圖毛宇昂)  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標本。  緬甸7釐米琥珀中 發現世界最完整古鳥  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這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發現白堊紀古鳥琥珀的地區。  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
  • 科研人員發現一億年前帶觸角的蝸牛琥珀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馬巖)中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的古生物研究人員12日在北京共同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上首例保存了觸角等軟組織的白堊紀蝸牛琥珀,距今大約一億年。此研究成果已由專業學術刊物《白堊紀研究》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