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帶觸角蝸牛琥珀被發現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10月12日上午8時,中、英、澳、加四國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首例保存著觸角等軟組織的白堊紀蝸牛琥珀,該研究成果在專業學術刊物《白堊紀研究》在線發表。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安德魯·羅斯教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傑弗裡·史迪威教授和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等共同完成。

  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據礦區的火山灰測定,該地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該時期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溼的熱帶環境中的動植物,常常被柏類或南洋杉類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

  2016年,邢立達團隊在琥珀收藏家劉巖先生的收藏中,偶然發現了一枚很特別的蝸牛琥珀,其中包裹著兩個蝸牛。令人稱奇的是,其中一個蝸牛頭部保存有成對的觸角,觸角底部的小黑點則是殘留的眼睛,其足部也得以保存,足部有一個奇特的盤狀特徵很可能是被樹脂和一些組織覆蓋的厴(殼蓋)。

  「在琥珀中看到蝸牛的眼睛是很奇妙的事情!」邢立達告訴記者,「蝸牛的眼睛位於身體前端的頭部——觸角基部與觸角上。我們在這次發現的琥珀標本上觀察到一對觸角,觸角基部的小黑點是它的眼睛,這是我們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有如此豐富軟組織的蝸牛化石。」

  傑弗裡·史迪威表示,從形態學上看,這次發現的蝸牛琥珀標本與山蝸牛超科形態學特徵一致;山蝸牛超科有著廣泛的地質記錄,化石記錄可以追溯到歐洲侏羅紀晚期,現生類群也常見。

  安德魯·羅斯介紹: 「在我們此次描述之前,中生代琥珀從未記錄過如此詳盡的蝸牛軟組織。一些新生代的琥珀,如始新世波羅的海琥珀中的蝸牛有觸角,中新世多米尼加琥珀中前鰓類蟲昌蝸牛科也有一些軟組織,但都不如這次發現的完好。」

  由於樹脂通常聚集在樹內外的空隙或創口處,從樹枝上滴下或沿樹皮外流,這些溢出樹外的樹脂簡直就是小型無脊椎動物的誘捕器,而且這個過程非常迅速。

  「我們可以復原此次發表的蝸牛琥珀的形成過程。」邢立達解釋道,「蝸牛伸出觸角正在爬行,溢出的樹脂首先包裹住蝸牛的殼體,防止了蝸牛的柔軟部分縮回,蝸牛試圖從樹脂中掙脫出來,開始伸展足部,但是它的足部和觸角隨後被繼續溢出的樹脂吞噬,蝸牛體內的氣體和液體隨後擠出到樹脂裡,形成了泡泡,部分擋住了它的頭部和足部。再經過滄海桑田,這塊樹脂最終變成了琥珀。」

相關焦點

  • 一億年前帶觸角的蝸牛!來看看這次在琥珀裡發現了啥
    10月12日,中、英、澳、加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上首例保存了觸角等軟組織的白堊紀蝸牛琥珀,該研究成果在專業學術刊物《白堊紀研究》在線發表。 2016年一個偶然機會,邢立達團隊在琥珀收藏家劉巖先生的收藏中發現了一枚很特別的蝸牛琥珀,其中包裹著兩個蝸牛,令人稱奇的是其中一個蝸牛頭部保存有成對的觸角,觸角底部的小黑點則是殘留的眼睛,其足部也得以保存,足部有一個奇特的盤狀特徵很可能是被樹脂和一些組織覆蓋的厴(殼蓋)。 「在琥珀中看到蝸牛的眼睛是很奇妙的事情!」
  • 科研人員發現一億年前帶觸角的蝸牛琥珀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馬巖)中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的古生物研究人員12日在北京共同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上首例保存了觸角等軟組織的白堊紀蝸牛琥珀,距今大約一億年。此研究成果已由專業學術刊物《白堊紀研究》在線發表。
  • 一億年前帶觸角蝸牛琥珀露"真容"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 一億年前帶觸角的蝸牛琥珀是什麼樣子?中、英、澳、加等國的古生物學家給出了答案。10月12日,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上首例保存了觸角等軟組織的白堊紀蝸牛琥珀,該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
  • 恐龍時代蝸牛加入"琥珀動物園" 此前發現鳥蛇青蛙
    緬甸琥珀中帶觸角等軟組織的蝸牛。本文圖片 邢立達科學家在琥珀裡發現蝸牛,此前,他們還在琥珀裡發現過恐龍尾巴、蛇、青蛙和鳥,一些動物的毛色都依然清晰,但它們都來自恐龍時代!有網友稱,離集齊恐龍時代琥珀裡的動物園,似乎已為期不遠。10月12日,中、英、澳、加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了這一消息。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學術期刊《白堊紀研究》上。
  • 恐龍時代蝸牛加入「琥珀動物園」,科學家此前發現過鳥蛇青蛙
    緬甸琥珀中帶觸角等軟組織的蝸牛。他們發現了世界上首個保存了其觸角等軟組織的白堊紀蝸牛琥珀。領銜這一研究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通常,一對觸角的蝸牛,如山蝸牛等,眼睛位於觸角基部;而兩對觸角的蝸牛,如非洲大蝸牛等,眼睛則位於大觸角上。這次科研人員發現的琥珀蝸牛有一對觸角。
  • 毛茸茸的蝸牛!古生物學家發現帶角質毛蝸牛琥珀,「年齡」上億歲
    邢立達攝當蝸牛的殼不再是硬硬的,而是毛茸茸的,這種蝸牛會是什麼樣子?變異!不,它是現實存在的,不僅就生活在我們周圍,而且物種「年齡」已經超過了上億年。藉助著自己身上的絨毛,這隻帶毛蝸牛不僅能在植物上「粘」得更穩,還可以用自己的絨毛收集和運輸小種子。
  • 毛茸茸的蝸牛長啥樣?一億年前帶角質毛的蝸牛琥珀現身
    在距今約一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有一隻蝸牛的殼是「毛茸茸」的,它在覓食或者行進中,被琥珀包裹住,保留至今。 10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琥珀中首次發現保存了角質毛的陸生蝸牛,這也是目前腹足類化石記錄中,保存有毛狀結構的最古老記錄。 該研究由德國吉森尤斯圖斯-李比希大學的託馬斯·諾伊鮑爾博士(Thomas A.
  • 觸角上的故事
    想起《莊子》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古代有一隻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有兩個小國,左邊的叫觸氏國,右邊的叫蠻氏國。兩個國家因為爭奪地盤而經常發生戰爭,有時竟伏屍百萬,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蝸牛因此而喪失觸覺功能。其實,我觀察到蝸牛有四個觸角:一對長一對短,在長觸角頂端有一個小黑點,那是蝸牛的眼睛。
  • 世界上最珍貴琥珀大搜索 1億年前的蝸牛琥珀成舉世罕見珍品
    12月3日消息,琥珀可以說是動物界中一些古老生物的另一種形態,不像化石一樣但是有著化石的特性,截至目前位置,有許多珍貴的琥珀被發現,今天,我們就來看下哪種琥珀是最貴的吧
  • 這隻蝸牛渾身長毛還會傳粉?古生物學家拿出了琥珀證據
    白堊紀的蝸牛長什麼樣?古生物學家"有琥珀有真相":它渾身毛茸茸,還能像蜜蜂一樣為植物傳粉。世界上最古老的蝸牛什麼樣?2019年10月,一中外科學家團隊揭曉了這一答案。德國吉森尤斯圖斯-李比希大學的託馬斯·諾伊鮑爾博士(Thomas A.
  • 與人交流中,我像一隻蝸牛,小心地伸出觸角
    與人交流中,我就像一隻蝸牛。其實,我知道在與人交流方面,我只是太像一隻蝸牛。我像一隻蝸牛一樣,小心地伸出觸角想與你打個招呼,卻往往因為害怕或怯懦或自卑又趕緊縮回了觸角,上學、工作、結婚、生子……在社會上摔打滾爬這麼多年,失意、得意也可謂歷經風雨,回首過往,才發現,許許多多的事,都有因果關係,譬如,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和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做事的結果,再譬如性格決定人生等等,而這其中,我認為我們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擁有一種能力——與人交流的、表達的能力。
  • 動物琥珀十大最珍貴盤點 1億年前蝸牛舉世罕見
    12月9日消息,琥珀可以說是動物界中一些古老生物的另一種形態,不像化石一樣但是有著化石的特性,截至目前位置,有許多珍貴的琥珀被發現,今天,我們就來看下哪種琥珀是最貴的吧
  • 蝸牛是從蛋裡面生出來的?未知的知識又又又增加了
    圖自潑辣有圖有一項研究表明,蝸牛的牙齒數量相當龐大。大家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在蝸牛的觸角中間往下一點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個小洞就是蝸牛的嘴巴,蝸牛的嘴巴很小,它的嘴巴大小跟針尖差不多,科學家們都把它稱為「齒舌」,蝸牛的嘴裡有一條矩形的舌頭,上面長著無數細小而整齊的角質牙齒,這些牙齒最多有135排,大概每一排都有105顆牙齒。
  • 最古老的「毛毛」蝸牛被發現—新聞—科學網
    10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琥珀中首次發現保存了角質毛的陸生蝸牛,這對我們理解白堊紀蝸牛的多樣化,以及蝸牛與被子植物的協同演化有重要的意義。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保存完好的史前螳螂[圖]
    圖註:日本科學家今年1月份發現的這隻有8700萬年歷史的螳螂,屬於白堊紀時期螳螂和現代螳 最近,日本科學家在一塊琥珀中發現保存完好的8700萬年前的史前螳螂屍體,這一發現推翻了美國科學家有關史前螳螂沒有刺的論斷
  • 我發現了蝸牛的小秘密
    我回家後正苦苦思索要觀察什麼,突然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觀察蝸牛。我立即來到小區裡,找尋起蝸牛來。可是蝸牛好像事先知道了我要來似的,都藏了起來,連一個影兒也找不到。我找了好一會兒,還是一無所獲。正當我快洩氣的時候,忽然,我發現草叢中有一個小東西在蠕動,仔細一看,竟然是一隻小蝸牛。我興奮極了,開始對那一片草地進行了仔細地搜索,結果找到了許許多多的蝸牛。我帶著蝸牛滿載而歸。
  • 頭頂一對蝸牛觸角的古裝女子,白冰軟萌、姜鴻俏皮、何嘉文乖巧
    說起可愛的小蝸牛,很多人都會想起它頭頂上那一對萌萌噠的觸角,好像自帶天線可以接收wifi,古裝劇中有些女子的髮型不知道是不是從蝸牛身上找的靈感,我們一起來看看髮型似蝸牛觸角的女子有哪些吧。惜緣不僅性格古靈精怪,一對似觸角的髮型也展露出一絲俏皮感,搭配粉色衣裙,特別的少女。《天地傳說之魚美人》中何嘉文扮演小蠻,她雖然是宰相千金牡丹的表妹,但是因為從小寄居在宰相府,所以身份跟其他的丫環沒什麼區別,唯一不同的是,牡丹是真心將她當成好姐妹的,所以小蠻也十分疼愛自己的表姐,屢次三番豁出性命幫表姐促成良緣,而她最終也收穫了一份屬於自己的愛情。
  •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緬甸琥珀中發現昆蟲育幼行為的直接證據
    但古代昆蟲育幼行為主要依據於化石形態學推測或現生昆蟲系統學的間接推斷,直接化石證據先前只在新生代琥珀中發現。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海春領導的國際合作團隊對國內、外館藏的超過20萬件緬甸蟲珀標本進行了系統調查,團隊成員副研究員王博與上海夏方遠先生等合作在其中一枚琥珀中發現了介殼蟲育幼的行為證據。
  • 助力「小蝸牛觸角修復」 她是15個盲多重障礙孩子的「蝸牛媽媽」
    如果把智障孩子稱為「小蝸牛」的話,「盲多重障礙」的孩子應該被稱為「觸角受傷的小蝸牛」。 可以說,目前任何一種專為某一類障礙設計的特殊教育方案,都難以完全滿足這些孩子的教育需要。 2008年9月,在市教育部門的支持下,南京市盲人學校(以下簡稱南京盲校)在江蘇省特殊教育學校中率先開設「盲多重殘疾兒童康復班」。
  • 觸角造句和解釋_觸角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觸角在教材中的例句: 1、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0、爬山虎的腳) 觸角參考例句: 1、有些動物的觸角伸縮自如。 2、新聞記者就是要有本事將採訪的觸角伸到社會各個不同的階層裡。 3、人們生長著自己的主張,像是長向天空的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