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武漢1890示範區實景圖。
12月26日,記者從武漢1890全球商業發布會上了解到,漢陽鐵廠工業遺址經修復改造,將變身文創藝術區。
據介紹,漢陽鐵廠作為國家首批工業遺址,工業遺產建築物建築面積約6.2萬平方米,為目前武漢最大規模工業遺址群落。由融創中國華中區域集團參與的改造工程,建築面積約5.27萬平方米。其中,二級工業遺址17處,多為上世紀50至80年代建設;三級工業遺址16處,多為上世紀80年代後建設。原廠房內,已有大量工業構築物破損、腐蝕嚴重,改造後將以不同的修繕、維修及改造規範,對應不同級別的工業遺產進行修復。
藝術館的設計師——日清設計創始人、總建築師宋照青介紹,改造中不僅保護和還原經典建築外觀,還要對這裡的原生樹木進行保護,在設計上特意採用草坪和樹池圍合的方式,延續原生樹木給場地帶來的靜謐感受。
融創·武漢1890拾光藝術館實景圖。
據了解,為讓老房子更具活力,藝術館主體建築以鏤空陶磚為主,結合裝載難度極高的大量異形LOW-E玻璃,與紅色磚牆相互映襯,共同構建出獨樹一幟的風格幕牆。而這一棟建築的鏤空陶磚幕牆,使用了約10萬塊陶磚,採用4種磚形、2種鏤空花紋,孔洞誤差約2毫米,最終耗時180天打造完成。
相較於外牆,內部改造更為煩瑣而困難。有限的操控空間之中,每次只允許一臺車進入,拆除陳年工業舊跡,加固結構、牆體和屋面,加建多層空間,在不破壞主體的基礎上,實現廠房的現代化轉變,並擴增多層空間,以滿足全新的使用需求。內外連通之處,廢舊器械串聯成的圓環象徵時光之環,和不遠處的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對望,呈現出博物館與藝術館的時光穿越之意。
「融創的這次改造,不僅要保留工業遺址,還要再創造,是對歷史的修復、傳承和再造現代文明,精研與琢磨的背後傳遞出的是尊重和傳承歷史文化的初心。」宋照青說。
據悉,未來,融創·武漢1890項目整體將融合智慧商務區、藝術活力區、設計創意區、工業藝術館四大功能分區。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26日記者冷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