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啟後的雍正青花瓷器辨別方法!

2021-01-09 晶哥聊古玩

康熙時期流行的觀音尊、棒槌瓶、馬蹄尊等器物,到了雍正中期,官窯基本不再製作,而是更多地製作仿古器物。雍正朝仿製了大量明永樂、宣德、成化時期的作品,如纏枝蓮大盤、一束蓮大盤、雞心碗、纏枝蓮碗、執壺、天字罐、十六子小罐等。其中纏枝蓮大盤、一束蓮大盤是雍正時期仿得最多的,質量遠遠高於永宣時期。這些明朝仿品,製作精美,造型玲瓏有致,工藝考究。要區別仿品與真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雍正時期的仿品圈足一般都被打磨成滾圓的泥鰍背狀,而真品未經打磨;第二,真品因淘洗不精,底部會有火石紅,而雍正的仿品淘洗精細,沒有這一特徵;第三,真品胎較厚重,雍正的仿品胎較輕薄;第四,真品青花中有分布自然、深入釉底的鐵鏽斑,雍正時期的仿品青花中無鐵鏽斑,但是有重筆點染分布規律的藏青點;第五,真品青花中可見小筆繪畫的痕跡,雍正仿品沒有這一特徵。

雍正官窯生產出的瓷器,富有新意,器型圓潤纖細,修長靈秀。琵琶尊、燈籠尊、牛頭尊、四連瓶、貫耳斜肩大瓶、貫耳六方大瓶、賞瓶、八方扁瓶、如意耳瓶和海棠式果瓶等都是此時期新創製出的器型。雍正青花瓷器圈足大多呈滾圓的泥鰍背狀,官窯和民窯中高檔瓷器都具有這一特點。

雍正官窯青花的胎質潔白無暇,在20倍放大鏡下呈糯米飯狀。胎壁雖不厚,但很堅硬,瓷化程度很高,用手指輕叩,可聽到清脆的金屬之音。官窯瓷胎與民窯中的高檔瓷器差別不大,瓷胎中幾乎沒有未粉碎的瓷石顆粒。

典型的官窯青花釉是青白色的,溫潤光潔。釉層較薄,內含氣泡,且大小氣泡混雜在一起,有的釉帶有細橘皮紋。有些民窯青花瓷施粉白釉,胎釉結合處無火石紅。還有一些民窯青花瓷器會在圈足上塗抹一層黃色護胎釉。

雍正青花呈色有純藍、灰藍和青紫之分。雍正官窯青花呈色極為純正,潔淨無瑕,為純藍色,有深淺不同色階,略見暈散;民窯粗器上的青花多為灰藍色;民窯仿明作品的青花多為青紫色。

青料發色有不同的情況:第一種使用的是浙料,呈色和康熙時期使用浙料的瓷器差不多,藍中帶紫,官窯青花多採用上等浙料。第二種是仿宣德青花瓷,發色青中帶有黑褐色疵點,略有暈散,發色雅致潤澤。雍正早期的瓷器帶有指捺紋,這是康熙時期的特徵,中後期發色變得更加淡雅,藍中帶有藏青色點。第三種為淡藍色,發色深沉穩定,具有典型的雍正青花特點。

雍正青花非常注重紋飾布局與造型的交相輝映,制瓷匠人往往是根據器物的形體,配以適當的圖案。用筆細膩纖柔,構圖疏朗,紋飾簡潔,主題突出。官窯青花最常描繪的對象是龍鳳及纏枝蓮花,畫風工整華麗,花式一致。民窯青花瀟灑自然,筆法嫻熟,畫風隨意淳樸,民間風格很強。

雍正青花的裝飾題材非常廣泛,植物紋、動物紋、人物紋、吉祥圖案等應有盡有。總的來說,雍正青花繪畫技法豐富,紋飾中常可見到團花、皮球花、過枝花,富有新意。圖案連貫完整,既不雜亂無章,又不僵滯死板,非常美觀。

雍正青花的款識大多書寫於器物底足內,最為常見的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六字篆書款和四字篆書款也較為常見,四字楷書款數量稀少。根據相關文物研究可得出以下結論:六字篆書款都用於大件琢器,楷書款主要用於中小件器物,篆書款也偶爾用於中小件器物。常見的仿明代款識有「永樂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但也有些仿明代器物寫的是本朝官款,還有些不寫款。對於不寫年款的仿品要仔細研究分析。青花四連瓶是本朝非常特殊的一種器物,每一個瓶底只寫一個字,連在一起組成「雍正年制」四字款。青花六連瓶則是在中間小瓶的足內寫「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

雍正朝官窯款識的字體通常清晰工整、娟秀靈巧,字與字之間的間距比康熙官款要小。

雍正青花中也有堂名款,但比康熙青花的堂名款要少很多,常見的有「郎吟閣制」「敬恩堂」「椒聲館」「慶宜堂」「養和堂」「燕喜堂」「立本堂」等。

相關焦點

  • 瓷器收藏知識:清代乾隆瓷器的真偽辨別!
    #瓷器收藏#鑑別乾隆瓷器的真偽大致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看釉面,乾隆瓷器的釉面大多有橘皮紋,也有的器物底部釉面呈波浪紋。有少數器物從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看到較明顯的針眼感。仿品多無橘皮紋,釉面比真品光亮,沒有渾厚感。二看器足,乾隆時期器物圈足,官窯中的霽紅、霽藍等一般均呈糯米粉感的泥鰍背狀。仿品胎足多整齊堅硬,機械工藝明顯。
  • 乾隆時期青花瓷器真器仿品辨識技巧
    青花瓷器自從問世以來,就備受世人喜愛。青花瓷器馳名中外,可以說是瓷器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其中,清代乾隆時期的青花瓷器更是廣大收藏愛好者的收藏重點。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乾隆時期青花瓷器的真器與仿品鑑定辨識技巧,使您在收藏的過程中慧眼識真器。
  • 鑑賞明代青花瓷器的頂峰階段作品——永樂、宣德青花瓷器!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被後人推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其所使用的青花料既有國產料,亦有進口料,但最具時代特徵的則是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的青花瓷器。其釉色白中閃青,釉面常泛橘皮紋,圖案呈色濃豔,常有洇散現象,有如中國傳統水墨畫。
  • 古董青花罐竟裝鹽幾十年 屬於雍正年間景德鎮窯
    東北新聞網 東亞松原訊(記者 劉秀波文/攝)做工精美的雍正年間暗八仙青花罐,竟被一名老人當了幾十年鹽罐。昨日,記者見到了這個雍正年間的青花罐,它現在的主人張英家先生向記者講述了曾經三年輾轉得到它的曲折經歷。
  • 【藏界資訊】瓷器鑑定的重要方法——了解傳統瓷器二十四種紋飾!
    元大都遺址出土的青花鳳紋扁壺,以鳳首作流,壺身繪展翅飛翔的鳳體,鳳尾捲起作柄,融實用與美觀於一體,構思精妙。七、鳳尾紋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因圖案形似鳳尾而得名。鳳紋多作為地紋,或作為輔助紋飾,有錐鳳尾和畫風尾兩種裝飾方法。
  • 嬌黃釉、五彩瓷,明代瓷器精美的不只有青花
    肩部繪青花雲紋,並垂飾有褐、綠二色相間的飄帶紋。中央主紋於巖石、草叢、林木與雲朵之間,繪滿五彩群鹿八十九頭。近足底處並加飾有或為土地的圖案紋一周,紅綠相映。罐底露胎,僅在中間凹陷處上釉,並以青花書「大明萬曆年制」六字二行雙圈楷書款。明代萬曆時期的五彩瓷器頗負盛名,「五彩」是在白瓷上以紅、綠、黃、褐、紫等釉料描繪圖案,再經低溫燒成的作品。
  • 明清瓷器: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器未來升值潛力巨大!
    本品製作規整,器型優美,青花發色靚麗,雲紋、太陽、鱗狀地紋、卵狀葉紋以及山石均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徵。此外,呂布、董卓兩個人物的描畫比一般的崇禎人物更為精細,在同類中實屬精品。筆筒直壁深腹,口徑寬廣,近底處削胎一周,形成雙層臺階狀底足,此為轉變期瓷器典型修足方法。
  • 精品瓷器-元代青花雲龍紋梅瓶鑑賞
    中國瓷器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獨特器物 ,然陶瓷最初的稱呼是「Chinaware」,現China,為「中國」和「瓷器」的英文譯名,世界早先認識中國也是從「絲綢」和「瓷器」開始的,而中國瓷器以青、白、黑、藍、彩等諸色而聞名與世,青瓷是中國的母瓷之稱。
  • 中漢拍賣上的御窯精選:色釉絢爛,青花濃豔的明清御窯佳瓷!
    ,在我國瓷器藝術史上譜下了一篇篇濃墨重彩的華章。本次中漢二〇二〇秋季拍賣會②中,瓷器佛像工藝品專場中精選多件明清御窯佳瓷,色釉絢爛,青花濃豔,邀君雲賞。估價: 100,000-200,000人民幣Lot 250 清雍正 青花穿花飛鳳海浪紋雙夔鳳耳尊記錄:北京中漢,2017年12月19日,編號2參閱:
  • 「雜交」而成的青花釉裡紅憑什麼能價值高達千萬?
    元代官窯中至今傳世的青花釉裡紅瓷器少之又少,部分器物的釉裡紅髮色甚至已經有些暗淡。明代青花釉裡紅瓷器也極為罕見,即使有少量傳世器,也並非都是青花與釉裡紅兩者顏色都能完美呈現,多數都有發色方面的瑕疵。真正結合一致、發色完美的青花釉裡紅是在清康熙時期開始燒製成功的,在雍正、乾隆兩朝達到工藝水準的高峰。在當前的拍賣市場上,青花釉裡紅最為我國瓷器中的名貴品種,其價值一直很高,不論是元明稀見之物,還是康熙到乾隆三朝的青花釉裡紅瓷器,都是風頭倍出。青花釉裡紅,是我國古代瓷器中的一種裝飾手法,也是釉下彩瓷器中的一個名貴品類。
  • 難得一見:瀋陽故宮珍藏的「清三代」瓷器精品
    清朝是中國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時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製造的頂峰品種繁多,千姿百態,造型古拙,風格輕巧俊秀,技術上講究精工細作,不惜工本。
  • 名品絕代,清朝各個時期的優秀瓷器品種!
    順治時期的瓷器品種和數量較多的是青花。康熙時期顏色釉以郎窯紅、豇豆紅、天藍釉最為名貴。康熙青花是清代的一個高峰,色澤鮮豔青翠,瑩澈明亮。琺瑯彩、粉彩、五彩等彩器、早期色彩濃重、豔麗,中期漸淡、晚期色調柔和。
  • 雍正皇帝,一個被治國耽誤的藝術家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提到明清瓷器,收藏界有句話「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意思就是明朝的瓷器成化年間的最好,清朝的瓷器雍正年間的最好。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規定瓷器的造型、花紋圖案,不僅要求燒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適度,而且重視氣勢和神韻,講究輪廓線的韻律美,對於要燒造的御用瓷器必須經雍正皇帝審定,方可燒造。為此,景德鎮御窯廠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盡全力地燒制,以博取皇帝的歡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業績。
  • 瓷器上的「蝙蝠」「桃」福壽祿等寓意裝飾
    橄欖瓶始燒於何時尚不明確,但於雍正、乾隆時期最為常見,屬陳設用瓷。 "蝠"是"福"之諧音,而桃則是象徵"壽"之圖案,合之寓意"福壽雙全"。雍正朝萬壽節用瓷多繪有如福、葫蘆、壽桃、松鶴等含祝壽寓意的題材紋飾。
  • 「龍翔九天」與龍紋變遷,長沙博物館展元明清御用瓷器
    展覽現場本次展覽,兼顧學術性與藝術性,2018年在景德鎮出土的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也將在展覽中展出,系這件學術價值極高的考古學遺物在湖南省內首次公開展出。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此外,展覽特別遴選了兩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等諸多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龍紋御用瓷器,25件永樂、宣德、空白期、成化、弘治時期的龍紋瓷器標本,呈現景德鎮御窯瓷器之概貌。
  • 史上最貴30件景德鎮瓷器,難得一見!
    自宋景德年間由「影青瓷」獲賜鎮名以來,因精湛的制瓷工藝,高超的制瓷水準,獨特的制瓷環境,近千年一直為皇家御用瓷器的生產窯場。 景德鎮瓷器是中國藝術品收藏的「第一大頭」,也是世界各大知名拍賣場上的明星門類,其中翹楚更是頻創天價,引領收藏風向。現特整理史上30件最貴景德鎮瓷器,供廣大藏家及瓷器愛好者參考欣賞。
  • 今日推薦:明永樂 青花「喜上眉梢」纏枝花卉雙鳥紋帶蓋執壺
    拍品背景:永樂皇帝朱棣在位22年,社會安定,永樂三年(1405年)開始派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青花所需珍寶:蘇麻離青進口色料;由於中外文化交流,作為明早期永樂瓷器,部分造型上除繼承蒙元時期的一些特徵外,亦吸收西亞元素;永樂青花制瓷,青色濃鬱層次豐富,型態趨於清新,豔澤,端莊,進口青花鑽料造就水墨畫般的藝術感,卓爾不凡;永樂官窯青花器出品件件精鑿,更尤勝宣窯,奠定了中國青花瓷史上的一個巔峰地位
  • 明清瓷器的識別要領--藝術收藏--人民網
    自古瓷器藏家就喜愛青花,流傳下來的出自官窯、品相完好的器物如今已難得一見,就是見到了,價格也會高得一般人難以承受。因此,藏家劉德明提醒藏友,在購買瓷器前還要多掌握一些瓷器的識別要領。   首先,要了解朝代的瓷器特徵。比如明代瓷器造型豐滿、渾厚、古樸,器型線條柔和、圓潤,給人以質樸、莊重之感。瓷器的胎體分為琢器和圓器,琢器指立體造型,如瓶、尊等都是比較厚重的;圓器指平面造型,如盤、碗等,其胎體也較清代厚重。明代青花瓷器早期暈散,中期漂亮,晚期發灰暗淡。明代所有瓷器露胎處多有火石紅痕跡的現象。
  • 張子嫣:青花釉裡紅雲龍紋天球瓶
    她,便是中國的象徵—瓷器。神垕鎮流傳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優美的傳說。從前,有一位老婦人,領著幾個兒子以燒窯為生。一天出窯時,他們發現燒出了幾件帶紅紫色斑的瓷品,非常好看。而在過去燒的彩瓷中,這種色彩從未出現過。興奮之餘,母親領著兒子連燒數窯,想再燒出這樣的顏色,結果再也沒有出現帶紅紫色斑的瓷品。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時,母親忽然發現作坊的地上有一些銅屑,就問兒子這些銅屑是哪裡來的。
  • 古代瓷器上吉祥畫片圖案寄託了美好寓意
    鬥彩鴛鴦臥蓮碗內口沿書青花梵文一周,外口沿青花繪趕珠龍一周。碗內底青花雙圈內與外壁均以鬥彩繪蓮池鴛鴦紋:池塘中漣漪微泛,荷花盛開,水草茂盛,鴛鴦或遊弋其間,或於低空翱翔,彼此呼應,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色。足內施白釉,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白鷺,諧音「路」。蓮花,諧音「連」。舊時科舉考試,連續考中謂之「連科」。「一路連科」,寓意應試求連、捷,仕途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