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園:基層醫療機構受疫情影響大 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

2021-01-07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鄭潔 每經編輯:吳永久

(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 圖片來源:丁香園供圖)

年初的疫情幾乎使各個行業都受到影響,但提起醫療行業,公眾想到的詞是「逆向利好」,其實並非全然如此。

作為最小醫療單元的基層診所受到的影響很明顯,根據國家衛健委4月披露數據,診所數量環比從2019年11月的242410個減少到2020年2月的241884個,減少了526個。數量雖然不多,但從此前數據來看,這是近些年在診所數量上升趨勢中的罕見下調。同時,根據國家衛健委7月數據,截至2020年4月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均同比減少。

7月11日,丁香園發布了《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疫情期間,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停診1個月以內的佔24%,大部分診所停診時間在1~3個月之間,比例為96%。具體到不同科室,兒科、外科、內科門診量受疫情的影響最大,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

究其原因是從今年1月疫情爆發後,多地診所被緊急叫停,直到2月國家衛健委糾正「一刀切」式停診,各地診所才逐步恢復開診,但去診所看病的人依然寥寥,這與疫情期間患者的謹慎心態有關,也與防控期間的居家隔離措施有效阻斷了傳染途徑分不開關係。疫情之後,雖然社會生活逐步恢復常態,但公共場合仍要求帶好口罩,降低了各類常見傳染疾病的傳播機率。

7月11日,一位連鎖診所機構運營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疫情對行業內影響很大,由於長時間停診造成很多診所資金鍊斷裂,停業的診所非常多。

據丁香園數據,2020年1~5月共註銷、吊銷關鍵詞為「診所」的相關企業共1356家,其中1~3月為570家,4~5月為786家。

以上報告同樣指出,在疫情帶來病人少、獲客難的壓力下,多數診所也選擇了積極應對,由於73%的診所門診量同比下降40%以上,疫情期間,83%的診所開始探索線上服務,91%的診所開展了員工培訓。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其他科室,醫療美容科門診量與疫情前相比基本持平。這一數據與近年來醫美在大眾中不斷滲透的趨勢不謀而合。

沙利文數據顯示,醫美服務業2014~2018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3.6%,預計行業收入規模到2023年將達到3601億元人民幣。

對此,張強醫生創始人張強表示,醫美等專科可以有更多「生活化」的產品輸出,相對來說更加高頻,可以產生生活消費類的醫療,因此更加有競爭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報告:疫情期間80%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醫美門診持平
    疫情期間中國基層診所的發展情況有了一份數據分析。7月11日至12日,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在杭州舉辦2020中國診所發展大會,會上發布了《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簡稱「報告」)。報告數據顯示,96%的診所在疫情期間停診1-3個月;復工後,門診量受影響最大的專科是兒科、外科、內科;超八成診所啟動線上服務,核心為維護患者關係;疫情後,用戶線上診療習慣還得到保留。
  • 兒科診所降幅78%!《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首次發布
    2020年7月11日至12日,由丁香園主辦的《中國診所發展大會(CCDC)》在杭舉辦。會議圍繞「聚基層」「新生長」兩大議題,深入探討疫情時期診所發展的困境與機遇,會上重磅發布《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
  • 疫情衝擊 兒科診所成重災區
    日前,《看醫界》聯合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對全國76家民營醫院和46家社會辦診所的調研顯示,5月份,全國社會辦醫療機構的門診恢復狀況依然不甚樂觀,其中民營醫院完全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的醫院佔僅有6.6%;恢復到去年同期80%以上的醫院佔比36.9%;恢復到去年同期50%以上的醫院佔比為68.5%;低於去年同期50%的醫院佔比31.6%;低於去年同期30%的醫院佔比為11.8%。
  • 贏了抗疫,輸了生意:2020臺灣診所門診量「蒸發」1500萬
    累計800餘位新冠肺炎病例、痊癒率高達99.1%,由於基層診所作為抗疫前哨,配合社區防疫得力,我國臺灣地區並未受到新冠肺炎的嚴重侵襲,但持續一年之久的疫情對居民就醫和小診所生存造成了影響。2019年末中國臺灣地區診所從業者分布圖診鎖界製圖,數據來源臺灣省衛生福利部但臺灣診所配合抗疫的成功,難掩疫情持續籠罩下客流慘澹的事實。1月4日,臺灣衛生健康部門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最新的醫療衛生數據,相比2019年同期,2020年前三季度全臺醫療機構的門診量下降1941萬人次,預計全年的醫療機構門診量減少超2000萬人次。
  • 有兒科診所門診量跌一半 感冒藥銷售降幅最...
    而在兒科的病人中,呼吸系統疾病佔比達70%左右。「疫情期間,大家減少了外出和聚集,並且出門時還佩戴口罩,所以呼吸道等疾病感染的機率變小了,呼吸系統的病也就少了,尤其是小孩生病率也跟著下降。」鄢毅說。「醫院每日的門診量,以前忙的時候日均有七八百人,一般在500人左右,現在基本只有兩百多人了。」
  • 疫情衝擊,一家新建兒科診所的運營之道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廣大醫療機構普遍受到衝擊,社會辦醫、尤其診所更是損失慘重。根據《看醫界》聯合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調研發布《2020中國診所疫情期間運營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調研統計顯示:5月份,超半數診所的門診量不及去年同期的二分之一,近半數診所(1-5月)營收降幅超七成。
  • 丁香園回應旗下診所網售1980元矯形鞋墊:屬醫療器械
    近日,丁香園因旗下丁香診所網售的一款高價鞋墊受到自媒體發文質疑。 這款「丁香園丁香診所」矯形鞋墊」,宣稱「無痛足踝美容矯正,歐美專業化一站式矯正管理」,售價1980元。該鞋墊為什麼這麼貴,是忽悠嗎,究竟值不值這個價?
  • 新型診所:全年融資總額逾24億元,標準化連鎖化趨勢明顯,要做「有...
    從診所涉足的領域看,新誕生的診所領域,主要是兒科、全科中心為主,口腔和醫美、中醫是市場化和規模化發展最好的領域,也最受資本的關注。今年獲得最大一筆融資的是固生堂中醫連鎖診所。2017年8月,固生堂獲得獲得10.1億元D輪融資(5.1億股權+5億債券),由央企、國內金融巨頭共同投資,其業務涵蓋傳統中醫醫療、中醫教學、中醫推廣等多個領域。
  • 疫情成最後一根稻草,哪類民營醫療機構快撐不住了?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民營醫療機構目前仍未開門營業。疫情其實也是一面「放大鏡」,企業發展中的問題也在疫情期間得到凸顯,甚至引發部分企業的生存危機。
  • 疫情下的2020:不到4個月,近600家診所緊急轉讓
    (此處包括門診部、衛生室/所、社區衛生服務站等診所類醫療機構)轉讓信息的醫療機構有578家,在疫情高峰期後的3月有317家診所類機構尋求轉讓,是2月診所轉讓數量的6倍。線上問診工具減少了居民問診的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許多輕症得到諮詢診斷後,居民自行買藥自愈,跳過了診所醫師診斷這一環。對於部分外地客流佔比高的診所,受疫情期的人員流動限制,慕名而來就醫者減少,診所客流被導診至居民附近醫療機構。複診後客流量低,每日入不敷出成短期常態。
  • 東營要求基層醫療機構「十必須」「十嚴禁」
    東營訊 為進一步規範村衛生室、個體診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等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行為,引導發熱患者到發熱門診(發熱哨點診室)就診,東營市衛生健康委要求全市基層醫療機構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措施,切實做到「十必須」、「十嚴禁」。
  • 鄰家好醫以兒科為特色的家庭診所登陸杭州
    7月9日,鄰家好醫以兒科為特色的家庭診所登陸杭州!杭州六號大街診所是由鄰家好醫全資自建的,是以兒科為特色的家庭診所,佔地面積約400平米,共分為上下兩層樓,裝修以藍色為主調,牆面貼滿了小寶寶喜歡的動物畫像。
  • 36氪首發 | 瞄準百億基層醫療信息化賽道,「ABC診所管家」獲得真格...
    數據顯示,全國醫療機構數100萬,其中基層醫療機構佔據了絕大部分比重,數量達95萬。在分級診療和多點執業政策的助推下,更多優質的醫療資源正在逐步下沉到基層。對於個體診所、連鎖診所和社區醫院來說,市面上針對大型醫院的HIS系統就顯得不太合適了,因為價格高昂,維護需要大量人力,而且不太貼合基層的業務需求。
  • 多起疫情發生在農村,專家:要發揮診所的前哨作用
    (健康時報記者 董穎鈺)一場河北疫情,暴露了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截至1月7日24時,在河北目前的90例確診病例中,80例來自農村,分布於9個村莊,佔比達到88.9%。健康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河北石家莊、北京順義、四川成都、新疆喀什等多地疫情病例都集中在農村地區。
  • 雲呼易檢:對接基層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檢驗機構,賦能基層醫學檢驗
    作為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的早期入局者,金域、艾迪康、博奧等企業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及效益,但結合整個市場大背景來看,雲呼易檢的創始人兼CEO陳小兵認為,國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開放程度仍不算太高,同時,在分級診療政策的推進下,基層醫療機構對醫檢的需求也應該得到更好地滿足。
  • 河北 超 8 成新冠感染確診在農村,基層防疫怎麼了?
    從通報中我們可以發現,此次河北疫情的確診病例集中發生在農村地區,並呈現家庭聚集性的特點,多位患者在確診前,都曾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但並未被確診。 農村老人一般把普通的發熱、感冒、咳嗽都當作普通『小病』,所以即使基層的醫生動員轉診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患者也可能並不願意。 同時,農村基層醫生、衛生室村醫,很多年齡都比較大,相對來說,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關新的知識掌握的也不太好,所以防控措施落實不夠到位。」 農村防疫如何「本地化」?
  • 網絡診所布局再擴容 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 王君4月8日,醫療全產業服務集團企鵝杏仁宣布,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雙方將聯手打造深圳兒科業務體系。原媽咪知道會員的所有權益可在企鵝門診繼續沿用,同時,企鵝醫生深圳門診將針對媽咪知道會員提供更多服務。
  • 上高街道紮實織密醫療機構疫情防控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 安其云為進一步壓實轄區內醫療機構落實疫情防控責任,近日,泰山區上高街道紮實開展了醫療機構預檢分診等疫情防控的專項監督檢查。本次檢查的工作重點為上高街道轄區的衛生所(服務站)以及個體診所是否按規範要求依法執業、預檢分診;個人防護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落實發熱患者的閉環管理;是否落實醫務人員「應檢盡檢」;否規範處置醫療廢物;就診患者是否落實佩戴口罩、測體溫、查驗健康碼等。
  • 社區醫療機構首次成為就診首選
    此次醫改取消耗材加成後,3700家醫療機構已節省費用11億元。從城鎮職工醫保監測數據看,改革後門診次均費用呈下降趨勢,同比降低2.2%;住院例均費用基本持平,同比增長0.7%。綜合改革政策措施協同發力,保證了6000餘項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沒有明顯增加患者個人費用負擔。社區醫療門診量增長40%此次醫改,全市共有3700所醫療機構參與其中。
  • 進入季節性疾病高發期,衛健委:確保兒科不出現停診拒診
    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最新發布了「關於做好季節性疾病高發期兒科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兒科確保不出現停診、拒診情況,當醫院出現患者過度集中超出接診能力情況時,可開設兒科延時門診和夜門診,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