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兒科診所成重災區

2021-01-07 健康一線視頻網

作者|柒小略

民營醫療機構今年的日子並不好過,兒科首當其衝。

「在停診的兩個月裡,診所收入為零,成本卻一點也沒減少」,一位連鎖兒科負責人向《看醫界》坦言,疫情對部分以兒內科為主要業務的診所帶來了嚴重打擊,「雖然診所早就恢復門診,但因為不具有發熱門診資格,這部分收入直接被腰斬」,這位負責人表示,兒內科收入不僅僅是自己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相當大一部分兒科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

業務量減少可以說是民營醫療機構的普遍現象。日前,《看醫界》聯合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對全國76家民營醫院和46家社會辦診所的調研顯示,5月份,全國社會辦醫療機構的門診恢復狀況依然不甚樂觀,其中民營醫院完全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的醫院佔僅有6.6%;恢復到去年同期80%以上的醫院佔比36.9%;恢復到去年同期50%以上的醫院佔比為68.5%;低於去年同期50%的醫院佔比31.6%;低於去年同期30%的醫院佔比為11.8%。

相比民營醫院,社會辦診所門診量的情況則更為慘澹。調研中,5月份社會辦診所門診量恢復到全年同期水平的診所數量為零;恢復到80%以上的佔比僅為15.2%;有34.8%的診所門診量低於去年同期的30%;低於去年同期門診量50%的診所佔比達56.5%。

知貝醫療創始人趙強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表示,截至今日,兒科診所依然有非常多的業務沒有辦法正常開展,比如兒童發熱、內科、口腔皮膚有創治療等。並表示,如果沒有疫情,知貝兒科將在華南籌建第七家連鎖兒科診所,「但如今一切擴張計劃都被擱置」,沒有人知道疫情究竟能影響行業到什麼程度。

抱團取暖、拓展線上,民營兒科行業自救

4月初,企鵝杏仁集團宣布,將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雙方聯手打造深圳兒科業務體系。

據透露,雙方聯手後,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原班醫療服務團隊將與企鵝杏仁團隊一起全面升級企鵝杏仁兒科特色產品線,為患者提供更多服務。

當然,並非所有兒科都能在疫情期間遇到「強強聯合」的機遇,更多民營兒科將目光轉到線上,轉變運營思路,拓展線上業務。

兒科診所連鎖品牌「叮叮兒科」相關負責人告訴《看醫界》,疫情期間兒科感染性疾病的大量減少,影響了一定的門診量。但是家長對線上諮詢、醫學科普、兒童生長發育、心理行為方面的需求也明顯增加。為了適應疫情,「叮叮兒科」開展了線上線下聯動機制。社區管理、門店體驗互為補充的模式,不斷研發自製產品,開展感染性疾病以外的更多醫療健康內容。

該負責人認為,這次轉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從2018年開始就已經在探索線上業務,疫情實際上是加速了線上業務的推進速度,也讓我們確定了這個發展方向」。

業務不轉型兒科突圍難

實際上,民營兒科面對的困境遠遠不止疫情這麼簡單,據知情人士透露,即便沒有疫情,兒科市場的萎縮也是短期內難以逆轉的事實。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人口出生率下跌至10.48‰,再創史上新低。儘管國家在2017年開放「二孩」政策,但預想中的新生兒出生率爆發並沒有出現,甚至在2018年出現斷崖式下跌。

新世紀醫療集團市場總監易亮告訴《看醫界》,之所以民營兒科診所受疫情衝擊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業務結構單一。易亮介紹,多數兒科診所的業務營收以兒內科常見病為主,隨著人口出生率的降低,這類人群的數量本身就在下降,加上疫情影響,沒有發熱門診資質的診所無法正常開展這類業務,兩大因素相加更是加劇了客源萎縮,在這樣的背景下,普通兒科診所擴大市場的難度很大。

但這並不意味著兒科就沒機會。易亮認為,在萎縮的市場中,民營醫療機構若想突圍,就必須轉型:通過增強專業能力,打造特色學科、強勢專科,以及塑造品牌影響力。

2019年8月,我國著名兒科呼吸過敏專家鮑一笑教授在上海創立了以治療兒童呼吸哮喘疾病為主的兒科診所——童杏兒科。在易亮看來,這樣有特色學科的兒科品牌會成為未來兒科診所發展的方向之一,也有很大的機會在市場上突圍。反之,如果過度依賴普通內科,或者內科收入佔營業額的主力,突圍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

「如果你的品牌和專科特長都沒有新的改觀,『突圍』只會把你的糧草彈藥全部打光,與其盲目『突圍』,還不如在本錢尚存時割肉離場。相反,類似新世紀這樣同時擁有品牌和專科優勢的機構將強者恆強」,易亮如是說。

相關焦點

  • 疫情衝擊,一家新建兒科診所的運營之道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廣大醫療機構普遍受到衝擊,社會辦醫、尤其診所更是損失慘重。根據《看醫界》聯合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調研發布《2020中國診所疫情期間運營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調研統計顯示:5月份,超半數診所的門診量不及去年同期的二分之一,近半數診所(1-5月)營收降幅超七成。
  • 報告:疫情期間80%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醫美門診持平
    疫情期間中國基層診所的發展情況有了一份數據分析。7月11日至12日,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在杭州舉辦2020中國診所發展大會,會上發布了《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簡稱「報告」)。澎湃新聞記者從大會了解到,該報告共有4000多家診所參與調研,覆蓋全國26個省市,其中廣東、山東、河南三省的比例最高,共收集疫情影響下的診所生存和發展數據達14000多條,從疫情期間診所的生存現狀、信心指數和用戶就醫行為變化等角度對行業進行調研,並梳理了疫情後診所用戶就醫行為和需求。
  • 兒科診所降幅78%!《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首次發布
    2020年7月11日至12日,由丁香園主辦的《中國診所發展大會(CCDC)》在杭舉辦。會議圍繞「聚基層」「新生長」兩大議題,深入探討疫情時期診所發展的困境與機遇,會上重磅發布《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
  • 丁香園:基層醫療機構受疫情影響大 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
    作為最小醫療單元的基層診所受到的影響很明顯,根據國家衛健委4月披露數據,診所數量環比從2019年11月的242410個減少到2020年2月的241884個,減少了526個。數量雖然不多,但從此前數據來看,這是近些年在診所數量上升趨勢中的罕見下調。同時,根據國家衛健委7月數據,截至2020年4月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均同比減少。
  • 網絡診所布局再擴容 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 王君4月8日,醫療全產業服務集團企鵝杏仁宣布,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雙方將聯手打造深圳兒科業務體系。原媽咪知道會員的所有權益可在企鵝門診繼續沿用,同時,企鵝醫生深圳門診將針對媽咪知道會員提供更多服務。
  • 有兒科診所門診量跌一半 感冒藥銷售降幅最...
    在專家看來,究其原因,外出佩戴口罩和勤洗手成了最奏效的防病高招,這降低了各類常見傳染疾病的傳播機率。其中兒科尤其明顯,因兒科病人中,呼吸系統疾病約佔70%左右。「減少聚集、出門戴口罩,這樣的措施並不只是過濾了新冠病毒,其它的有些呼吸道傳染病也擋住了,跟著減少了。」四川大學華西公共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公共衛生諮詢專家欒榮生希望,後疫情時期,病人戴口罩的好習慣也保留下來。
  • 鄰家好醫以兒科為特色的家庭診所登陸杭州
    7月9日,鄰家好醫以兒科為特色的家庭診所登陸杭州!杭州六號大街診所是由鄰家好醫全資自建的,是以兒科為特色的家庭診所,佔地面積約400平米,共分為上下兩層樓,裝修以藍色為主調,牆面貼滿了小寶寶喜歡的動物畫像。
  • 長沙「地王」樓盤內的兒科診所被罰款200萬,私人診所靠不靠譜?
    據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開市監罰字【2020】80號文件所示:位於長沙市開福區北辰三角洲奧城D3地塊第1020號某一兒科診所被處罰款200萬元並吊銷營業執照。 這個兒科診所位於昔日「地王」北辰三角洲的奧城D3地塊第1020號。
  • 疫情下的2020:不到4個月,近600家診所緊急轉讓
    持續的疫情、停診的政令,給民營醫療帶來了巨大衝擊,作為醫療服務最小單元的診所,也在本次疫情遭受重創。01 疫情期診所轉讓情況報告疫情期漸退,轉讓倒閉期來襲一位深圳中醫館經營者告訴記者,本次疫情期間,居民宅家飲食作息較為規律,兒童居家交叉感染概率較小,診所常見的發熱感冒、腸胃不適等常見病種發病率降低,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在疫情期又被禁止接診,診所和醫館生意自然冷清。此外,疫情期線上問診使用率激增,相當程度上「截留」了線下診所客流。
  • 36氪首發|「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被納入麾下,企鵝杏仁要...
    36氪獲悉,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雙方將聯手打造深圳兒科業務體系。原媽咪知道會員的所有權益可在企鵝門診繼續沿用;企鵝醫生深圳門診也將針對媽咪知道會員提供更多服務。未來媽咪知道線上平臺也會為企鵝杏仁線下兒科業務持續提供運營支持服務,從而進一步完善企鵝杏仁專科診所網絡建設,提升其綜合醫療服務能力,並協同全科中心、手術中心、專科中心等多種業態,為患者提供更全方位的醫療服務。
  • 疫情衝擊 臺灣3月觀光、餐飲業業績恐滑坡式衰退
    【來源:中國臺灣網】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了臺灣地區服務業。(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3月16日訊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了臺灣地區服務業。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全臺商業總會分析,二月份雖然已有營業額下滑導致無薪假、減薪的情況出現,但照目前疫情來看,三月損失恐怕更加慘重。 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指出,疫情對薪資的衝擊在二月開始顯現,觀光旅遊、餐飲業等受衝擊的產業,營業額恐怕在三月會出現滑坡式衰退,不僅員工薪資、獎金將縮水,甚至面臨「最後一根稻草」的業者,不得不選擇關門大吉、員工也因此失業。
  • 葡萄牙將在首都裡斯本等疫情重災區實行宵禁
    新華社裡斯本11月8日電(記者趙丹亮)葡萄牙總理科斯塔8日凌晨宣布,自9日起在新冠疫情重災區實行宵禁。按照歐盟有關標準,葡萄牙日前劃定全國121個城市和地區為新冠疫情重災區。  科斯塔宣布,從9日起,疫情重災區在工作日23時至次日5時實行宵禁,周末13時至次日5時實行宵禁。
  • 贏了抗疫,輸了生意:2020臺灣診所門診量「蒸發」1500萬
    累計800餘位新冠肺炎病例、痊癒率高達99.1%,由於基層診所作為抗疫前哨,配合社區防疫得力,我國臺灣地區並未受到新冠肺炎的嚴重侵襲,但持續一年之久的疫情對居民就醫和小診所生存造成了影響。本文來源:診鎖界編輯:太白西醫診所病號平均流失近1300人兒科、耳鼻喉科下降近4成臺灣的民營診所一直是基礎醫療的主力軍。在新冠抗疫時也不例外,作為最貼近居民生活的基層診所,在臺灣構建的防疫體系下,診所醫師執行社區防疫監測、日常看診數據分析回傳等指令,發揮了急症救治、早篩監測、引導就醫等重大作用。
  • 寵物店被疫情衝擊停業,租金能不能減免?
    疫情衝擊線下,多地寵物店停業疫情當前,首當其衝被影響的就是線下商業。連向來被認為是現金流充沛的餐飲龍頭西貝餐飲,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訴苦,表示損失慘重,「目前帳上的現金加上貸款,最多也只能再發3個月工資」。西貝和餐飲業如此,同為線下零售服務業的寵物店和寵物醫院,也同樣在損失中煎熬。
  • 揭秘「寇小兒」——成都著名兒科醫學世家的百年傳承
    而立之年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而尤擅小兒科。由於醫名卓著,療效突出,先後為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元帥,著名畫家張大千、張採芹、朱佩君等診治。建國後,偕同道創建了「西華門街聯合診所」,後合併到「祠堂街聯合診所」,為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成都少城醫院」的創建、發展及人才培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寇老先生歷任成都市西城區人民代表、區政協委員、區醫學會理事等職,於1985年由成都市衛生局評為「成都市名老中醫」。
  • 多起疫情發生在農村,專家:要發揮診所的前哨作用
    (健康時報記者 董穎鈺)一場河北疫情,暴露了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截至1月7日24時,在河北目前的90例確診病例中,80例來自農村,分布於9個村莊,佔比達到88.9%。健康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河北石家莊、北京順義、四川成都、新疆喀什等多地疫情病例都集中在農村地區。
  • 「這不是假新聞」德國瓷都成疫情重災區,火葬場棺材摞了3層高
    連日來,邁森市的新冠疫情日益嚴峻。如今的邁森,街道上空無一人,沒有遊客,甚至也沒有當地人的喧囂。美聯社12日報導,邁森市的感染率是德國平均水平的3倍。德國全國10個疫情重災區中,邁森市所在的薩克森州就有6個。近日,在邁森市火葬場的紀念館裡、原本空蕩蕩的辦公室裡以及走廊裡,等待火化的死者棺材一共摞了3層。
  • 從「婚宴」到「診所」,石家莊疫情有何特別之處?
    考慮到疫情聚集地主要是農村地區,這個數字有點驚人。 除了數字增長比較快,石家莊疫情還有讓人感到困惑的地方。住在開發區的一位69歲男性,因為腿腳不便,從去年11月中旬就開始居家,但是在篩查中卻出現陽性。劉家佐村一位65歲男性同樣長期居家,也在篩查中呈現陽性。沒有接觸史,或者說接觸史暫時成謎,反映出這一波疫情的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隱蔽性。
  • 從「婚宴」到「診所」 石家莊疫情有何特別之處?
    考慮到疫情聚集地主要是農村地區,這個數字有點驚人。除了數字增長比較快,石家莊疫情還有讓人感到困惑的地方。住在開發區的一位69歲男性,因為腿腳不便,從去年11月中旬就開始居家,但是在篩查中卻出現陽性。劉家佐村一位65歲男性同樣長期居家,也在篩查中呈現陽性。沒有接觸史,或者說接觸史暫時成謎,反映出這一波疫情的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隱蔽性。
  • 一兒科診所違法推薦益生菌等產品被重罰,現批准用於嬰配食品的益生...
    近日,湖南長沙又有一家名為「王建湘兒科診所」因向50多個過敏寶寶家長推薦銷售「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樂亦康」益生菌膠囊、「益根敏」益生菌等普通食品,被家長投訴舉報。據悉,目前該診所已被長沙執法部門吊銷營業執照,並被頂格罰款200萬元。說到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知食君此前已做過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