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成最後一根稻草,哪類民營醫療機構快撐不住了?

2021-01-16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民營醫療機構目前仍未開門營業。疫情其實也是一面「放大鏡」,企業發展中的問題也在疫情期間得到凸顯,甚至引發部分企業的生存危機。

近日,有業內人士公開表示,「大批民營醫療機構撐不住了」。對此狀況,健康界採訪多位民營醫療機構管理者和行業專家,了解處於生存困境中的民營醫療機構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如何自救求生?擺脫危機的出路有哪些?

能不能活下去,關鍵看現金流

據3月15日艾力彼觀察推出的問卷調查顯示,99.37%的醫院出現門診量下滑,9成醫院存在現金流壓力,其中近1/3社會辦醫院表示無短期資金來源,有23%的醫院可以獲得銀行貸款,9%的醫院可以從投資人處獲得追加投資。該調查結果還顯示,相對於公立醫院,社會辦醫醫院在短期資金的補充渠道更匱乏,面對突發疫情的抗風險能力也更差。

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認為,當下醫美、口腔、醫養等民營醫療機構面臨的生存危機主要是經營現金流問題。而接下來的復工復產,企業還將面臨用戶流量不大的問題,也會對企業的現金流持續產生壓力。在他看來,此次疫情對所有醫療機構的衝擊都很大,包括中小企業。能否活下去,關鍵是要看「誰的現金流能維持6個月以上」。為了維持現金流,不少企業選擇斷臂求生,出售部分門診或者醫院。

「沒有了患者,也就相當於沒有了流水,這對每一家機構都有著巨大的挑戰。」歡樂口腔醫療集團董事長馬春敏對健康界表示,在全面停診的情況下,民營醫療機構還要承擔房租、水電,人員費用等支出,現金流好的企業還能堅持2-3個月,現金流不好的,可能連兩個月都堅持不下去。

近一兩個月,馬春敏還收到一些信息,「一些店面生存壓力很大,現在在賣,價格不高,但買家並不多」馬春敏說,在疫情前,還沒出現這種情況。

憑著多年的行業經驗,馬春敏認為,在全面停診的情況下,擁有五六家終端門店的醫療連鎖機構最難以為繼,尤其是近兩年口腔行業快速崛起,新興的連鎖門診品牌可能剛剛達到盈虧平衡點,受疫情衝擊,必然會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一些特別小的口腔醫療機構,多為醫生或者院長創業,人員成本較低,生存壓力不大;而大型連鎖醫療機構多數有資本支持,資金壓力也相對較小。

與其強撐,不如賣出。日前,醫療投資人林建華發起「聯合上市公司、產業基金和醫療集團併購各類醫療機構」的活動,據其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50家醫療機構有意向轉讓。其中,有醫美11家、口腔10家、眼科9家、中醫5家、兒科4家、綜合醫院3家、婦產醫院3家、骨科醫院3家、康復醫院3家、護理院和醫養結合4家。標的所在區域既有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有杭州、南京、成都、重慶、廈門等二三線城市。

然而,在上海九悅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郭躍看來,民營醫療機構的生存危機,與規模大小並沒有直接關係。「大有大的開銷和風險,小有小的難處和優勢」他認為,民營醫療機構當前出現的重大危機,並非受單一因素影響,也不能說純粹是由一次疫情導致的。「創業期的企業總會遇到各種風險和危機,疫情的壓力有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郭躍說。

郭躍從事醫院管理和醫療投資領域近20年,在他看來,介於三甲醫院和養老護理機構之間的業態,具備巨大發展前景。郭躍同時分析認為,目前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民營醫療機構倒閉的現象,但企業轉為低能耗運營或者縮小規模運營的情況,倒是很有可能。

後疫情時期,選好你的業態

進入後疫情時期,不少線下醫療門店已經如常開診,例如歡樂口腔醫療集團在北京區域的部分門店已經通過衛生部門的檢查,達到重新開業的標準。而一些有需求的顧客,也會陸續來到醫美機構就診。但不可迴避的是,多數線下醫療機構的門診量依舊不大。

對此狀況,一位業內人士則持樂觀態度。他表示,疫情所帶來的損失和影響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隨著政策的逐步放開,原本被壓制的醫療需求會回歸正常。

健康界也發現,相比於疫情之前,患者的消費項目也發生了變化,各個行業均以剛需診療為主。

據郭躍介紹,進入3月份以來,九悅醫療旗下醫療機構的骨科、婦科等科室手術正在逐漸恢復;馬春敏也表示,歡樂口腔目前線下門店的診療項目多以口腔急診、解除疼痛治療為主,取代了原來的正畸、種植項目;北京藝星醫療美容醫院微整科院長谷亦涵對健康界表示,疫情期間最明顯的變化是:赴店做手術的人,比做微整形或皮膚項目的人更多了。

疫情過後,不管是大集團還是小公司,管理者都應該把握自身定位,看清競爭趨勢,選擇一條更合適自身的發展路徑。郭躍認為,選好業態很關鍵。在主戰場上,民營醫療機構與公立醫院拼技術、拼設備或者拼人才,壓力較大,未來仍舊要堅持錯位競爭、錯位發展的原則,開展以服務和區域半徑為主要特徵的發展模式;而作為補充,調整出臺相關措施,加快機構的「網際網路化」和「智能化」發展速度,也是很必要的。

事實上,在閉店期間,不少企業已在內外兼修,蓄勢待發,尋找新的發展路徑。據廣州艾力彼醫院運營問卷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大部分醫院都在優化其運營模式,向計算機和網際網路技術看齊,其中有55%的醫院選擇向線上診療拓展,有55.7%的醫院表示會加大人工智慧、遠程醫療服務領域的投入。

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最能激發創新的時候。據馬春敏介紹,歡樂口腔在疫情期間集中人力和財力發展了創新的「中央廚房」數位化醫療中心。在這一模式下,患者的病歷實現了多圖化、多視頻講解,患者能更充分的了解治療方案。同時50多位專家會診不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每天在「中央廚房」的後臺處理1000份病歷,患者數位化的信息遠程由多學科專家進行多維度會診,完成診療數據化診療方案設計、幻燈處理處置錄像和圖片影像內容;而治療方案和會診結果的內容,再傳輸給分院的專家醫生進行演練和探討病案討論,分解看診步驟,從而避免了出現誤診率與漏診率。馬春敏將「中央廚房」的工作形容為「洗菜、切菜、裝盤」,「中央廚房」數位化醫療中心製作好半成品,剩下的工作就交給了各大分店分院。

「醫療是個傳統行業,線上診療上仍有欠缺,但發展空間也很巨大」馬春敏說,他希望未來能將「中央廚房」數位化中心解決方案推廣到更多的同行業民營醫療機構,以提升行業線上會診的效率。

而對於無創新能力,又堅持不下去的醫療機構來說,清算止損也是一條生路。對於「會不會收購那些欲轉讓的醫療機構」,馬春敏表示,「部分合適的店,會考慮。」

郭躍也表示,會觀望是否有更好的機會,但他同時也強調:「兩個病人組合成一個好的家庭,也不大現實」。在他看來,企業首先還是要在困難時期找到創新模式,讓自身活下來,然後才能一步步活得好起來。

相關焦點

  • 南溪區「聽看查督」再次落實民營醫療機構疫情防控工作
    為進一步細化防控舉措,抓實冬春季民營醫療機構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1月6日,南溪區組織轄區內7家民營機構召開疫情防控工作培訓會。會上傳達了近期中、省、市、區疫情防控會議精神,自1月4日起南溪區保持戰時狀態並實行每日調度制度。
  • 盤點民營非營利醫療機構的經營之方
    一、民營非營利醫院的前世今生我國民營醫療機構的起點並不是從改革開放開始的。1949年建國之後,在國內醫療機構不可能短期之內解決患者需求量大與醫療服務供給少的矛盾現狀下,一直允許少數個體開業行醫。政策上的放行促使私人診所的數量從1950年的803所發展到1958年的5萬多所,對當時公立醫療機構形成了有益的補充。
  • 中山市新增民營醫療機構98家!
    她表示,中山在珠三角地區的綜合地位日益重要,在新環境影響下民營健康企業將迎來新的契機。在中山建立一個國際化的健康醫療機構對提升城市整體醫療環境、引導市民的先進健康觀念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中山及周邊地區市民的福祉。市政府以及各有關部門將一如既往積極支持亞太醫院的發展。希望醫院儘快理清當前遇到的問題,努力克服困難,加快建設進度。
  • 疫情下的香港,這些熟悉的老字號也撐不住了
    說到香港的老字號,很多人都能隨口說上幾個,尤其是知名的美食,但近期香港疫情二次爆發的情況下,很多老子號都撐不住了…… 前兩天,香港「澳洲牛奶公司」貼出告示,宣布因疫情嚴峻,從3月26日起,暫停營業22天,直至4月16日。
  • 如何用英語表達「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本意是,一個人不停的往駱駝背上放稻草,不停的放,最終量變引起質變,不堪負重的駱駝最終承受不起的時候,轟然倒下了。雖然一根稻草的重量微乎其微,但是千裡長堤,毀於蟻穴,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量變到質變的導火索。
  • 美國退出世衛組織,蔡英文的最後一根稻草垮了,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眾所周知,自川普擔任美國總統以來,便時常將所謂的「美國優先」、「國家安全」掛在嘴邊,更是藉此頻繁退出國際社會的各種條約協定以及機構組織,例如《伊核協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等,可以說,美國的川普政府真的是「退群」成癮了。
  • 臥龍區召開全區醫療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次推進視頻會議
    1月12日,臥龍區召開全區醫療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次推進視頻會議。轄區二級以上醫院、各鄉鎮衛生院、一級中西醫民營(行管)醫院、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40家醫療機構分管院長、醫務科長和所有村衛生室負責人700餘人參加了本次視頻會議。
  • 民營診所生死劫:復工後仍持續虧損,創始人押房貸款500萬自救
    疫情帶來的現金流壓力成了民營診所的生死劫,闖過去是星辰大海,撐不住就葬身大海。3月底的時候,第一個護士提出辭職,她說要去做電商、賣服裝。此時,位於成都的呂醫生連鎖診所已經復工快一個月,但客流量依然沒有什麼起色,一個店平均一天十四五個患者,3月整體收入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5%。
  • 雪貂留香:別讓忙碌,成為壓倒狗狗的最後一根稻草
    壓倒狗狗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狗狗亂叫亂尿、撕咬拆家、甚至獸性大發瘋狂咬人。 這是很多鏟屎官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 疫情衝擊 兒科診所成重災區
    作者|柒小略民營醫療機構今年的日子並不好過,兒科首當其衝。「在停診的兩個月裡,診所收入為零,成本卻一點也沒減少」,一位連鎖兒科負責人向《看醫界》坦言,疫情對部分以兒內科為主要業務的診所帶來了嚴重打擊,「雖然診所早就恢復門診,但因為不具有發熱門診資格,這部分收入直接被腰斬」,這位負責人表示,兒內科收入不僅僅是自己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相當大一部分兒科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業務量減少可以說是民營醫療機構的普遍現象。
  • 如果醫療私有化,最後買單的只會是我們自己!
    但卻無法掩蓋一個事實,在武漢確診人數已經快接近5萬的2月下旬,整個武漢收治重症的定點醫院病床1.4萬張,收治輕症的方艙醫院病床不足2萬張。疫情暴發集中、傳染人數激增,而醫療資源卻很有限。這次疫情中,武漢的醫療體系整體力量嚴重不足。
  • 糜芳投降是多方因素綜合導致,是一根一根稻草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
    糜芳投降是多方因素綜合導致,一根一根稻草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自古查帳庫房必失火,自己搞小動作事發畏罪。雖然關羽有假節鉞大權,但有權和敢不敢用是兩碼事,貪汙腐化這種惡劣程度不至於被當場正法,會經過劉備許可,所以說這倆畏死、不投降就死關羽手裡是誇大了,當然畏罪害怕是有的。
  • 全國政協委員袁亞非:應適度放寬民營醫院大型醫療設備審批
    袁亞非認為,目前民營醫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大型醫療設備配置不足,很多新型的治療手段因此無法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營醫院的服務質量和發展積極性。他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對民營醫院加大這方面的資源分配和政策支持力度,適度放寬民營醫院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許可審批。
  •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個根稻草,可能是你無意的一句話
    壓死駱駝的,不是最後一根稻草,是之前的一次又一次的不堪負重,當人們給駱駝一次次的加重稻草,哪怕分量微乎其微,命運已經決定。前面的一切它都能承受,可是你不經意間的一根,它終於承受不住了。19歲正值青春年華,可是慶陽那個女孩生命永遠定格在19歲。慶陽女孩跳樓事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 河南一女生吸菸被查後跳樓:一根煙成「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是一根煙引發的悲劇。何以一根煙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至少可以說明一點,該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是不行的,也足以說明父母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是嚴重缺乏的。在培養抗挫折的能力方面老鷹比我們人類做得要好。當小鷹長大一些的時候,老鷹就把它們帶到一處懸崖上,還未等小鷹站穩便一下子把它們推下去。
  • 愛爾眼科陷醫療糾紛,民營醫院過度醫療又迎信任危機
    不僅為愛爾眼科一路高漲的股價當頭一棒,也讓人們重新開始審視民營醫療是否存在過度商業化的問題。野蠻生長的「民營醫療第一股」說到愛爾眼科,素有「民營醫療機構第一股」的稱號,自2009年登陸科創板以來,目前已有超過2800億元的市值,這背後是快速擴張的規模與營收的高速增長。
  • 東平縣召開全縣醫療機構感染管培訓視頻會議
    培訓會上,縣人民醫院院感科主任劉繪就《山東省醫療機構新冠肺炎院感防控技術指南》(2020年版)、疫情常態下醫院感染防控及近期我縣院感防控督導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對參會人員進行培訓,著重對醫療機構的預檢分診、基層哨點診室、入院患者管理、重點科室、醫療廢物處置、醫務人員個人防護等院感防控相關知識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 美維口腔醫療CEO朱麗雅:民營口腔醫療還需要更多的資本湧入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其中,民營口腔醫療機構作為一股新興力量不斷壯大。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近6.5萬所民營口腔機構,問診量接近總量的40%~45%。不難看出,在國內的口腔行業,民營醫院、私立診所已佔據了將近半壁江山。8月27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對美維口腔醫療創始合伙人兼CEO朱麗雅進行了專訪。據了解,美維成立於2016年,隸屬天億集團。
  • 疫情之下的蘇州二手房市場就快撐不住了?
    2月最後一周網籤攀升 隨蘇州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二手房市場也已經初步顯示出復甦的跡象。 房東把持不住紛紛急售降價 除成交量驟降外,情況不容樂觀的還有業主們紛紛急售降價。
  • 20歲女生因不讓養貓輕生:壓垮人的從來都不是最後那一根稻草
    就如同當一些人知道一根稻草就可以壓死一隻駱駝一樣,只覺得好笑,卻沒有想到過壓死駱駝的從來都不是一根稻草,或者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一直加在它身上的每一根稻草。 人的負面情緒從來都是一點一點累積而成的,而不是一下子就憑空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