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的老字號,很多人都能隨口說上幾個,尤其是知名的美食,但近期香港疫情二次爆發的情況下,很多老子號都撐不住了……
前兩天,香港「澳洲牛奶公司」貼出告示,宣布因疫情嚴峻,從3月26日起,暫停營業22天,直至4月16日。
沒錯,就是那家門口常常大排長龍、以服務態度差而聞名全港的冰室。
想不到吧,疫情之下,連「澳牛」這種每日營業額高達10萬港幣的知名老店都捱不住了。
也許是這些年賺得夠多,「澳牛」至少還能在負擔高額租金的同時停下來休息一陣,而更多的店鋪,根本沒有「暫停營業」的資本,只能宣告結業。
其中,還包括在香港屹立幾十年、連非典都扛住的老字號......
「 銅鑼灣地標老店 」
時間:40年
如果你喜歡去銅鑼灣,蛇王二這家店即使沒吃過也經常見到:
(圖源:香港01)
銅鑼灣經常上榜米其林的著名美食店,在疫情下損失慘重,月底停止營業。
這家小店靠賣蛇羹起家,已在銅鑼灣屹立40年,連續6年上榜米其林,成為銅鑼灣的地標餐廳之一。
他家的蛇羹,以雞、瘦肉、火腿為湯底,再加上足料的蛇肉絲、冬菇絲、薑絲等,在冬天來上一碗,絕對又滋補又暖身。
據店長羅先生透露,以往每年冬天,顧客多到完全無休,「等位是常態,如果凍起來要排到街尾。」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老字號,也抵不過疫情的衝擊。
他直言,這次疫情比當年非典還嚴峻,「現在無人夠膽出街食飯。」店鋪月租金近30萬,人工指出每月30多萬,兩者加起來要70多萬,現在每月虧損超過20多萬
長痛不如短痛,正好4月底租約到期,羅店長決定關門大吉。先休息半年,後面再看
影視熱門取景地 「 珍寶海鮮坊,太白海鮮坊 」
時間:40多年
「受目前情況影響,珍寶王國於3月3日起暫停營業,直至另行通知。」
港島曾經的夜明珠,南岸的第一道霓虹,到停業前,連船隻維修費都快付不起。
此前,沒有人能想到珍寶海鮮舫會倒下。
位於香港島西南深灣的海上食肆,見證了香港開埠以來的最輝煌。
海鮮坊是香港著名的景點,它位於海中,以中國皇宮特色裝修,所以是外國遊客必到之地。不僅如此也是很多經典港片的取景地
周星馳的《食神》相信大多數人都看過,電影片尾高潮處的食神大賽鍾,周星馳划船前往海鮮坊參加比賽,中途嫌船慢,施展輕功直飛船上,取景點就是海鮮坊。
《無間道2》「勞工體育會」於海鮮舫舉辦回歸宴,參加宴會的三合會龍頭倪永孝,被懷疑與1995年多宗謀殺案有關,遭西九龍警署督察黃志誠拘捕。也是在海鮮坊取景
1995年《哥斯拉之世紀必殺陣》,當哥斯拉在香港登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鮮坊。
這樣一家獨一無二的餐廳,受疫情影響,已經於3月初停止營業,解僱所有員工。
蘭桂坊 「 照妖鏡 」
時間:22年
自從香港出現了60多宗與蘭桂坊有關的確診個案後,曾經的「不夜城」只剩下冷冷清清:
而在蘭桂坊屹立22年的翠華,也在同一時間宣布結業了。
這家翠花具有代表性,一來是因為開業時間長,22年;
二來,它是一家樓高三層的旗艦店;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它開在蘭桂坊。
經常去蘭桂坊浪浪浪的應該知道,很多人在昏暗的酒吧喝完酒後,都會跟朋友結伴到燈火通明的翠華吃夜宵。
就連大熱電影《春嬌與志明》都提到,「落老蘭一定要去埋翠華。」
所以,這家翠華在坊間一直有「照妖鏡」的稱號。
如今,疫情殺到,餐飲界首當其衝,「照妖鏡」也無能倖免。
隨著自由行遊客不再,中環白領紛紛開啟home office,蘭桂坊接連出現確診案例,翠華的生意額暴跌三分之二。
即使只開放地面一層,都坐不滿食客。
要知道,在疫情開始前,「以前這個時間連樓上都坐滿人。」
最終,這家22年的「照妖鏡」選擇在3月22日結束營業,當天還有不少早已把它當成食堂的老顧客無懼疫情,專程前來捧場。
「 全港手藝最好的上海理髮店 」
時間:37年
受疫情衝擊的當然不止餐飲業,最近,北角一家上海理髮店也宣告結業。
這家店的名字叫「僑冠男女理髮公司」,從1983年開業至今已37年,在北角一帶可以說是盡人皆知。
(圖源:網絡)
可能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北角是福建人聚集地,但在上世紀50至60年代,北角可是有「小上海」之稱,滿街都是上海舞廳,夜夜歌舞昇平,好不熱鬧。
上海理髮店也在那個時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上海理髮店,顧名思義就是採用老上海手藝的理髮店。跟現在年輕人愛去的理髮沙龍不同,上海理髮店使用剃刀為顧客理髮,除了理髮,還有剃面服務,相當復古了。
(圖源:明報)
不過自從外國沙龍進入香港,上海理髮店也就式微了,北角的上海理髮店接連結業,這家「僑冠」可以說是碩果僅存。
「僑冠」店主高先生,在上海出生,後來隨家人來港定居,17歲的時候就已經幫郭得勝(香港地產四大家族之一)、周亦清(其士集團創辦人)剪頭髮。
他表示,「(在上海理髮店中)我們認第二,無人敢認No.1。」
(圖源:明報)
只是沒想到,這次卻倒在了新冠肺炎之下......
據高店主透露,疫情開始後生意大跌三分之二,過去每天差不多有近80人光顧,但這段時間,最高峰的一天也才30人。
這點收入,除了要付員工薪水,還要付每月7萬的高昂租金,導致近兩個月的虧損高達10萬港幣。
(圖源:東網)
「我蝕唔起呀。」無奈之下,只能選擇結束營業。
這消息一出後,很多老顧客紛紛趕來「送行」,還帶上了相機、畫冊,記錄這間老店的最後時光。
一位姓吳的先生大老遠從新界趕到北角,只為「剪最後一次發」,他認為上海理髮店的師傅手藝好;
(圖源:東網)
一位在這裡剪了幾十年頭髮的黎先生對結業感到唏噓,他回憶起這家店全盛時期的狀況,「經常大排長龍」、「有時人多到要叫你轉頭返來」;
還有一位同樣居住在新界的女士,不僅趕來理髮,還專門為店主準備了一個紅包。(不過被店主拒絕)
(圖源:東網)
或許,疫情打垮的不是一間老店,而是一群香港僅存不多的老手藝人。
「 最後一根稻草 」
時間:超過40年
2020年3月18日,香港各大媒體的首頁突然飄出這樣一條新聞:大眾書局全線結業。
(圖源:香港01)
眾所周知,儘管早就進入了電子時代,但許多人依然保持著紙質閱讀的習慣。
而在香港,除了臺灣的誠品書店,被中聯辦全資擁有的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局和中華書局以外,就只剩大眾書局這一家大型連鎖書店。
(圖源:香港01)
大眾書局來自新加坡,在香港服務超過40年,結業前共有16間分店,遍布全港。
然而香港零售業不景氣,零售書店更是慘上加慘,這次疫情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圖源:香港01)
早在3月10日,大眾書局黃埔花園分店被其業主告上法庭,稱分店欠租47萬港幣,要求交還鋪位。
而這事兒剛爆出一周,大眾書局就宣布16間分店全線結業,旗下員工將根據香港勞工法例遣散。
(圖源:大眾書局官網)
大眾書局的結業,可能對於一般人沒什麼影響,但對那些愛書之人而言,又少了一個棲息地。
-
還有些老店,雖然尚存,但隨時都有關門的風險。老店都如此,其他店呢?
往下翻,去評論吧,舞臺交給你們。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