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熊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雜食性動物,因長有一副胖胖的樣子被人們所喜愛。在生活中,大多數人見到熊的顏色要麼是棕色的,要麼是黑色的。唯獨在遙遠的北極,才有一種白色的熊——北極熊。
然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其實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一種「白熊」存在,它們是地球上除北極熊以外唯一長有白色皮毛的熊,目前數量非常稀少,它是由動物學家柯莫德於1905年發現的,並因此命名為柯莫德熊。
柯莫德熊也稱白靈熊,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卑詩省中岸溫帶雨林帶的大公主島、科裡布島,喜歡在森林和灌叢中出沒。雖然柯莫德熊體型並不是很大,一般的體重在70~135千克之間, 但最大的個體可以達到290千克,肩高100~ 120釐米,看上去非常的魁梧。神奇的並不是所有的柯莫德熊都是白色的,它們中也會出現黑色、橙色、金色或灰色的。
從物種劃分來看,柯莫德熊屬於美洲黑熊的一個亞種,該亞種的大多數皮毛是呈全黑的,而種群中僅有10%的個體皮毛是呈白色的。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白化病嗎?
動物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柯莫德熊出現白色個體並不是偶然,也不是白化病,而是身體的皮毛是由於該物種基因池所特有的隱性基因所造成。它們依然有著棕色的鼻子和眼睛,只因攜帶雙隱性基因,而讓它們的毛色呈現出耀眼、獨特的雪白。
這也就意味著,不管黑色的柯莫德熊還是白色的,它們都有可能生出和自己體色不一樣的熊寶寶來。家人之間雖然毛色不同,但彼此依舊關係很好,因此常能看到黑熊媽媽帶著白熊寶寶在林間漫步或是黑白不同毛色的同胞兄弟姐妹在一起遊玩嬉戲的景象。
它們毛髮濃密,體軀粗壯、肥碩,四肢粗短,可以很好的抵禦加拿大島嶼的嚴寒。和大多數熊一樣,它們的視覺很差,但是嗅覺靈敏,能夠聞到老遠食物的味道。它們的每隻腳掌都長有5隻不能收回的尖利爪鉤,這些尖利的爪鉤在撕碎食物、攀爬和挖掘方面大有幫助。
柯莫德熊的食物以溪流中豐富的鮭魚為主,鮭魚給熊提供了冬眠育肥的必要條件。鮭魚數量較多時,柯莫德熊就會變得很挑剔,其中一些只吃魚頭,其他熊則劃開魚肚,只吃裡面的魚籽。當然也有一些熊暴飲暴食,一頭柯莫德熊一口氣吃掉80多條鮭魚。
當然在食物短缺的時候,它們就會變得節約起來,只能乖乖的爬到樹上去掏蜂蜜、啃食各類漿果和捕捉地底下的昆蟲等食物來充飢。
它們的活動時間根據居住地和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春季,常在拂曉或薄暮時分外出尋找食物,到了夏季則會花大量時間在白天活動。進入秋季,它們不論白天黑夜都會出來覓食,存儲脂肪為過冬做準備。
到了11月份,加拿大的氣溫會變得很低,柯莫德熊就會選擇用冬眠的方式來度過這漫長的冬天。冬眠時,它們會選擇在樹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山洞、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
和其他美洲黑熊一樣,雌性柯莫德熊在冬眠期生育,通常從11月到3月,雌熊會生出1到4隻幼崽,而仍處於冬眠狀態。熊仔出生時的體重約1/2磅,依靠母熊的奶水度過整個冬眠期間,來年的春天,它們便會和母親一起出洞尋找食物,它們會和自己的母親一起生活兩年。柯莫德熊是典型的獨居動物,當它們成年以後就會離開自己的父母,自己獨立在外生活。
柯莫德熊歷來就是十分的稀少,島上熊的數量大約為400~1000隻。因其十分罕見屬加拿大特有的物種,而受到加拿大法律的嚴格保護,禁止任何人獵殺。但由於幾家大型跨國木材公司在那片原始森林進行長期的植被採伐,導致柯莫德熊在內的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已經逐漸縮小,嚴重威脅到它們的種類安全。
森林砍伐
據目前媒體報導,已有超過一半的原始雨林在砍伐中被毀滅殆盡。為保護這片珍貴的原始雨林和動物們,多個環保組織聯同當地原住民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在2006年2月,加拿大卑詩省省政府終於宣布,將該省中部與北部沿海地區劃為國家公園,以保護溫帶雨林及各種珍稀野生動物。
結語
雖然柯莫德熊目前已經被加以保護,但是種群數量一直難以提升,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易危物種。希望這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白熊能夠與世長存,這樣北極熊就再也不孤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