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特色品牌基地一產為主、連接二產、帶動三產

2020-11-22 華夏經緯

 

    近年來,我市立足省會農業發展實際,確定把發展城郊型農業放在全市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即在耕地資源豐富、特色農業發展基礎深厚、農產品生產規模較大的遠郊地區建設大宗農產品品牌基地,充分發揮基地在生態農業、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著力用現代科技成果武裝農業、用現代經營管理理念提升農業。按照「圍繞產業抓特色、圍繞特色抓基地、圍繞基地抓好各種生產要素集成」的工作思路,結合「四化」要求和「十有」標準,強力推進建設了一批以一產為主、連接二產、帶動三產的功能類型多樣的的現代農業特色品牌基地,應該說是找準了位子,想出了點子,尋到了示範帶動的法子和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路子。

特色品牌基地奠定一產發展基礎

    通過部門指導、政府推動、實施主體帶動,我市現代農業特色品牌基地區域性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格局初步形成,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產業日漸全面,運營模式豐富多樣,建設機制不斷完善,品牌影響力日益提升。目前,全市品牌基地發展到47個,其中續建基地33處,新建基地14處,建設面積達到110餘萬畝,核心區面積擴展到58000多畝。圍繞特色品牌基地建設,湧現出槐蔭吳家堡大米、歷城張而草莓、章丘鮑家芹菜、濟陽曲堤黃瓜、商河彩椒、長清靈巖茶、平陰禾寶中藥材等一大批特色鮮明、運行機制靈活、當地政府重視、品牌影響力較大、農戶增收明顯的典型品牌基地。以現代農業特色品牌基地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商河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因其設計規劃早、起點高、運行機制活,目前已成為全市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的樣板。

    特色品牌基地農產品不斷向二產延伸

    隨著我市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產業融合特徵愈發明顯。幾年來,我市農業在保證一產這一基礎特徵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走新型產業化道路,立足全市百萬畝特色品牌基地,通過不斷壯大特色農產品加工業,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將農產品資源優勢向第二產業有序延伸,形成緊密的基地建設產業群和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群,有力地促進了全市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依託不斷發展壯大的綠色產業,創新發展思路,逐步建成了集農產品交易、加工、儲運、冷藏、保鮮、包裝為一體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條。以濟陽勝源蔬菜特色品牌基地為依託,濟南金王食品有限公司、濟南綠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濟南天地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建成了無公害蔬菜高科技示範種植,成為為加工企業提供原料的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區;以平陰禾寶中藥材特色品牌基地為平臺,濟南禾寶中藥材有限公司建立了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基地中藥材被加工成中藥材飲片後銷往全國各地;濟南莊氏食品有限公司以歷城唐王蔬菜特色品牌基地為依託,種植的大白菜經過加工後成為泡菜出口韓國,實現了大白菜的提質增效;以章丘大蔥特色品牌基地為依託,濟南聖洋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大蔥的烘乾加工,每年收購基地商品蔥以外的「下腳料蔥」,每年企業收購鮮蔥10000噸,帶動大蔥生產面積8000畝,蔥農畝均純收益在3000元至4000元,銷售收入達800萬元。特色品牌基地的建成,為各級農業龍頭企業提供優質的貨源,形成特色農產品加工的產業鏈。

    充分利用被國家授予「中國大蒜之鄉」、「中國大蔥之鄉」等金字招牌,藉助濟南農產品的影響力,大膽拓展國內國際市場,先後在深圳、上海及香港等城市舉辦了濟南農產品推介會,濟南農產品得到了國內外市場的廣泛認可,拓寬農業發展空間,延伸農業產業鏈,進一步夯實了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基礎,增強了全市工業發展後勁。

    特色品牌基地休閒觀光功能不斷拓展

    我市特色品牌基地在繼續保持其原有生產功能的同時,根據市民不斷增長的生態、體驗等高層次需求,積極挖掘和拓寬農業休閒觀光旅遊的內涵和功能,通過完善基地基礎設施、提升現有的以垂釣娛樂、農產品採摘和鄉村旅遊為主的觀光農業基地,促進農業一三產業結合。

    歷城張而草莓品牌基地是我市最早打造的特色品牌基地之一,也是依託基地較早開辦休閒、採摘、體驗的基地之一。目前,基地內水、電、路、溝、渠、管理用房、飯店等配套設施和綠化建設配套完善,草莓大棚內乾淨整潔、市民在深入了解草莓文化的同時,同時享受採摘遊玩的樂趣。在每年的上市季節,都有大批的市民前來採摘、進行農事體驗。「到張而草莓品牌基地菜草莓去」成為廣大市民周末的首選。

    平陰食用菌特色品牌基地土洞雞腿菇生產核心區2公裡「菌谷」內,遊客在這裡不但能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還可以觀賞到中藥花卉,進洞體驗冬暖夏涼的土洞氣候,聞到沁人心脾的泥土芳香,盡情體驗玫鄉土洞的無窮魅力,而且還可以進洞體驗自採自摘的樂趣,享受豐收的喜悅,品嘗到天下無雙的蕈菌盛宴。

    通過品牌基地建設,在提升當地知名度的基礎上,產品知名度越來越高,廣大市民到基地休閒採摘的熱情愈發高漲,農戶收益較建基地前有了大幅度提升。據統計,目前我市60%以上特色品牌基地基本具備了農業旅遊、農事體驗等功能,僅今年4、5兩個月,我市現代農業特色品牌基地就接待各類遊客3萬餘人次,基地產品較上年同期增收20%以上。

濟陽曲堤黃瓜特色品牌基地

曲堤」牌黃瓜成就「江北第一」

    濟陽曲堤黃瓜特色品牌基地是濟南市「十大」現代農業特色品牌基地之一。目前全鎮冬暖式黃瓜大棚達到2.3萬個,佔地4.8萬畝,已成為江北最大的黃瓜生產基地。

    曲堤鎮黃瓜特色品牌基地堅持按照「市場+基地+農戶」的現代化生產模式,建成了年交易量達3.5億公斤、江北最大的黃瓜專業批發市場,日交易量高峰時突破100萬公斤,年交易額超過10億元。2010年投資1000萬元,建設了標準高、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聯棟式育苗溫室。黃瓜特色品牌基地核心區和精品採摘園,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施工、統一農資、統一種苗、統一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統一包裝銷售的「六個統一」,確保基地建設成為樣板工程。核心區和採摘園呈現出三大特色:一是設計標準高。核心區和採摘園區由省、市蔬菜專家規劃設計,所有冬暖大棚棚體長度均為120米,均採用鋼架結構,全部應用捲簾機操作;二是科技含量高。核心區和園內大棚以發展優質、高效、精細綠色蔬菜為重點,採用一棚一池、秸稈反應堆、黃板殺蟲、測土配方施肥、微滴灌等栽培新技術;三是黃瓜品種多。主要種植無刺黃瓜、水果黃瓜等新、奇、特蔬菜品種,進一步豐富採摘遊客的「菜籃子」。

    在曲堤黃瓜的產銷過程中,信息平臺發揮了作用:2009年6月,與山東移動合作,新上大棚溫、溼度遙感儀,足不出門,打開電腦就可以了解大棚溫溼度情況,技術員每天根據蔬菜長勢,及時發送大棚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等信息,通過「黃瓜卡」發送到手機用戶,指導蔬菜生產。同時新建中國黃瓜網www.qdphg.com,通過信息網絡中心每天對外公布日交易量及價格,市場內安裝大型電子顯示屏,發布天氣預報、全國市場行情、重大新聞、蔬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信息;與信用聯社合作,實行電子結算,達到零現金交易;整個市場電子監控無盲區,市場管理走向了規範化軌道。

    該鎮還積極利用省、市的農副產品博覽會、產品推介會、大型廣告牌、電視、報刊等傳媒宣傳「曲堤」蔬菜,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繼續舉辦每年一屆的曲堤黃瓜節,評選曲堤黃瓜種植狀元、標兵、能手、運銷大戶、品牌維護先進單位,以獎勵的形式給予表彰。「曲堤」牌黃瓜目前銷往全國50多個城市和地區,並成功打入了北京、上海等地的肯德基、麥當勞連鎖店及銀座、大潤發等大型超市,經加工處理後由滿洲裡出口至俄羅斯,形成了「南下北上」的銷售格局。

章丘鮑芹特色品牌基地

鮑芹之香飄出深巷

    已有500多年的種植歷史的章丘鮑芹,在濟南市特色品牌戰略帶動下,走高質、高端、高效的產業之路,通過打造名品品牌,進入高端消費市場,被消費者譽為「水果蔬菜」佳品。

    章丘鮑芹現代農業特色品牌基地位於辛寨鎮南部的鮑家村,地勢平坦,土壤由漯河古河道衝積而成,土質具備白沙混合粘土特性,富含鋅、銅、鐵、碘、鈣等多種礦物質,產出的糧食、蔬菜營養豐富、品質上乘,其中尤以鮑芹品質優異、風味獨特最具特色。

    挖掘文化內涵,培育名品品牌成為章丘鮑芹「升值」的必由之路,該基地從鮑芹的生產工藝、質量檢測、產品包裝、形象設計、宣傳推介、市場營銷等全方位入手,對鮑家芹菜生產、經營管理進行系統化清理,不斷挖掘、賦予「鮑芹」新文化內涵,從歷史文化、人文文化、美食文化、養生文化入手,提升「鮑芹」品牌的綜合實力。2009年,經過重新策劃包裝,把代表章丘泉水和詞人李清照等元素融入其中,進一步凸顯了鮑芹悠久的歷史文化;堅持把提高鮑芹的質量安全水平作為立足點,使鮑芹順利通過了有機產品認證。

    要想實現名牌效應,還要做好營銷文章。為讓更多人了解章丘鮑芹,市農業局特地為鮑芹當好「紅娘」,帶動當地政府,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形式提升品牌效益,促進鮑芹由品牌到名牌轉變。從2008年開始,先後舉辦了兩屆鮑芹推介會,20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參加了推介會,連續多次對鮑芹進行專題報導,進一步擴大了鮑芹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10年4月,鮑芹作為章丘「四寶」之一入選上海世博會,作為世博會魯菜館指定菜品。2010年12月,章丘鮑芹走進了人民大會堂,舉辦了山東章丘鮑芹推介會,大獲成功。通過世博會、北京推介會,推介、宣傳和展示了章丘鮑芹,山東大廈等多家省級商業企業紛紛籤約鮑芹,鮑芹的精品包裝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超市、高檔酒店頻頻現「身」。2010年和2011年春節期間,由於品牌影響力,出現了供不應求甚至脫銷的局面。章丘鮑芹已成為泉城家喻戶曉的知名農產品名牌,「吃鮑魚不如吃鮑芹」已成為餐桌上的流行語。隨著知名度的提升,鮑芹價格節節攀升,畝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不足3000元,達到2010年的30000元左右,收入提高到原來的十倍,老百姓的「錢袋」越來越鼓。

平陰孔村食用菌特色品牌基地

土洞裡品出「雞腿」盛宴

    位於平陰縣孔村鎮西部山區的食用菌特色品牌基地立足實際,藉助當地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土洞食用菌生產,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闖出了一條銀光大道,老百姓把土洞形象地稱為「致富洞」。

    自特色品牌基地確立以來,平陰縣孔村鎮認真按照全市現代農業特色品牌戰略實施規劃,藉助產業扶持政策,立足當地實際,充分利用溝多、土坎多、土層厚、立土的優勢,開挖食用菌生產土洞,進行雞腿菇、雙孢菇的生產。當地結合「十有」標準、「六統一」原則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促進基地規模快速擴張。

    經過幾年的建設,平陰基地食用菌產業已實現了五個第一:一是土洞雞腿菇生產規模全國第一。生產面積達到300萬平方米,生產土洞2000餘條;二是反季節雞腿菇鮮菇市場國內佔有率第一。6—9月份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供貨量佔90%以上,產品遠銷徐州、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三是生產效益第一。全鎮雞腿菇生產每平方米土洞收入達200元,每洞年收入在2.5-3.5萬元之間;四是菌類產品中有機食品認證第一。目前孔村鎮生產的雞腿菇已獲得國家農業部有機食品認證,這在全國食用菌行業中尚屬首家;五是產業發展模式創新性第一。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政策推動、市場拉動、服務聯動的產業扶貧運行機制,使這一產業平穩健康的發展至今。

    自2008年食用菌基地被列為濟南市特色品牌基地以來,食用菌生產面積已達到300多萬平方米,成為全國最大的雞腿菇反季節生產基地,年產鮮菇10萬噸,總收入達到7000多萬元。

    在抓好生產功能的同時,該品牌基地積極拓展生活、觀光休閒功能。充分利用土洞冬暖夏涼的特點,開發了休閒觀光農業和自由採摘,打造出一條「洞內蘑菇白如雪,洞外玫瑰紅似火」景觀怡人的「菌谷」旅遊線路。在這裡,遊客不僅能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欣賞到優美的土洞和自然風光,品嘗到極具特色的「雞腿」美味盛宴,而且還可以進洞體驗自採自摘的樂趣,享受豐收的喜悅,將潔白的雞腿菇帶回家後與家人一同分享。

相關焦點

  • 三產帶動二產升級 服務業增長領跑趨勢不變
    根據產業結構發展規律,未來我國三產比重將繼續提高。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升級,服務業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很多服務細節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和完善,很多服務業態也在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五線城市延伸普及。   這其中,旅遊業的爆發是我國服務業發展的一個典型。   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增長,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發展迅速。
  • 南京六合:「一產」帶動「三產」現代農業發展散發著「茉莉清芬」
    原標題:南京六合:「一產」帶動「三產」現代農業發展散發著「茉莉清芬」   中國江蘇網3月20日訊(記者 王千榕)南京六合古稱棠邑,是「天賜國寶、中華一絕」的雨花石故鄉,中國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
  • 總篇:一產做特、二產做大、三產做強
    【前言】 十三五規劃提出,昆明將重點發展188產業,一產做特、二產做大、三產做強,服務業將作為昆明未來發展的主導產業,落位集中布局於主城五華、呈貢及郊縣安寧、晉寧、嵩明、宜良。
  • 一產活起來 二產興起來 三產旺起來—綜合要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韓文定 張能創 劉思德) 近年來,新縣泗店鄉緊扣脫貧攻堅目標不變、力度不減的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讓一產活起來、二產興起來、三產旺起來,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提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 做強一產 做優二產 做活三產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要適應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結構,著眼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收益,努力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9日至20日召開。
  • 一產助高效,二產抓增效,三產促繁榮!信都區統籌三產促全民增收
    會寧鎮萬畝鮮桃進入收穫時節,連片桃園一派忙碌景象;達活泉斜街、勝利路、自由巷等早晚市街道規範有序…… 信都區堅持以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趕超發展為方向,以保就業、增就業為基礎,以項目建設增加有效投資為根本,以強力推進招商選資為途徑,以優化發展環境為保障,以打造發展平臺為支撐,以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增活力,以增加市場主體為引擎,一產突出高效
  • 「三產融合」,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
    、特色的「基因」,那一個小小的番茄將成為人們健康生活和生命體驗中的「黃金一號」,其價格將難以估量……這就是農業「三產融合」為農業增值、增效的真實寫照,它昭示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前途。  2016年1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以新型城鎮化為依託,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並就發展產業融合方式、培養產業融合主體、完善產業融合服務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農業「三產融合」正式進入快車道。
  • 遼寧鞍山八大特色產業撐起現代農業新天地
    南果梨栽培系統被農業部列入「中國首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後,南果梨搭上了「網際網路+」的快車,從鞍山走向世界,成就獨特的鞍山味道。  如今,南果梨、設施蔬菜、食用菌、花卉、柞蠶、蔬菜種苗、鴨鵝、觀賞魚等八大特色產業,一同撐起了鞍山現代農業新天地。
  • 3分鐘讓你搞懂何為三產融合?融什麼?怎麼融?
    到底什麼是三產融合? 一產:一產一般泛指農業生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循環農業、現代化高效農業。 三產:三產是「農業相關服務業」,拓展延伸農產品功能和提升附加值,如農業觀光、科普教育、品牌展示、文化傳承等,近年來農家樂發展愈加壯大。
  • 阿一波紫菜被授予福建省著名農業品牌
    晉江新聞網2月5日訊 根據《福建省著名農業品牌評選認定管理暫行辦法》(閩農綠〔2017〕203號)的規定,經各設區市農業(林業、海洋與漁業)部門推薦、省級主管部門初審、專家初評、公示,並經福建省著名農業品牌評定委員會審議表決,近日,福建省農業廳、福建省林業廳、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共同公布「2017年度福建省著名農業品牌名單」,作為晉江唯一一家企業入選
  • 蔣文龍 | 臺灣農業品牌的傳播創新:三產融合,創造強大傳播場
    蔣文龍 | 臺灣農業品牌的傳播創新:三產融合,創造強大傳播場2016-08-31 08: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業品牌研究院        瀏覽量: 2209 次 我要評論 導讀臺灣是祖國的寶島,與大陸隔臺灣海峽相望,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
  • 喇叭鎮:發展葡萄產業壯大一產 接二產連三產實現產城互動
    作為喇叭鎮的特色產業,高山葡萄種植已經在龍堰村「安營紮寨」,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更成為喇叭鎮推進產城互動戰略的重要抓手。 記者從新蒲新區出發,不到半小時的車程就來到喇叭鎮龍堰村。走進位於龍堰村的遵義市居佳種養殖家庭農場,農場負責人居玖剛正在帶領工作人員在300餘畝的葡萄園裡採摘葡萄,居玖剛告訴記者,這批新鮮的葡萄是匯川區董公寺的一個客戶預定的。
  • 湖南新增10個特色小鎮,個個都「特」在何處?
    近年來,金井鎮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強園富縣、優二興三、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明確長沙縣「一縣一特」的茶產業為金井鎮特色產業,以打造「品牌、品質、品味」的「三品」工作思路,緊緊圍繞茶產業與全域旅遊產業發展,立足產業布局特點與發展規模,結合既有資源分布特點,著眼於鎮域產業整體、均衡發展
  • 揭開小龍蝦火爆背後的真相,你得來潛江現代農業產業園!
    火爆產蝦賣蝦的潛江,背後到底有什麼秘訣?今天,就跟隨地道農旅地道君走進湖北潛江現代農業產業園,來一場龍蝦之旅!一、她的名片潛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98萬畝,然而它創造的影響力卻遠不止於此,有圍牆,無邊界,它不僅僅是一個園區,更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樣板區和鄉村產業興旺的引領區。園區構建「兩區一基地」。
  • 讀懂「農村三產融合」,你就讀懂了未來農業!
    鄭風田 (2015) 指出農產三產融合是「以農業為基礎和依託, 藉助產業滲透、產業交叉和產業重組方式, 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延伸農業產業鏈, 由一產向二產和三產拓展, 打造農業產業綜合體和聯合體, 進而達到實現農業現代化、城鄉發展一體化、農民增收的目的」。 二是分析在中國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的發展思路、發展要求與建議等。
  • 北安市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北安市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時間:2019年04月10日 09:20  來源:黑河日報 修擇、清洗、預冷、速凍、包裝……在北安華升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
  • 臺山鰻魚背後的產業園轉型路: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民增收
    臺山鰻魚背後的產業園轉型路: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民增收2019-09-18 10:3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方網        瀏覽量: 6806 次 我要評論 臺山鰻魚背後的產業園轉型路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民增收,以科技創新推動三產融合來源:南方網&nbsp黃燁倩&nbsp
  • 「花豬」名片耀九州——寧鄉依託花豬特色打造現代化農業樣板區
    「花豬」名片耀九州——寧鄉依託花豬特色打造現代化農業樣板區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圖片由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辦公室提供)寧鄉花豬。柏 潤 銘 澤嚴冬雖肅殺,陽春卻可期。捷音頻頻、幹勁十足,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裡依舊可見熱鬧景象。
  • 金堂縣對口援建的理塘縣蔬菜現代農業園區成為甘孜州首個省級...
    入列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名單 這也是甘孜州首個獲此殊榮的現代農業園區 理塘縣蔬菜現代農業園區又稱為濯桑現代農業園,成立於2016年。
  • 陝西榆社縣供銷合作社領辦小米專業合作社以三產帶一產促二產成效...
    近年來,榆社縣河峪小米專業合作社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模式,以質量樹品牌,以品牌促發展,有效帶動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並不斷推進河峪小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一、藉助品牌效應,線上線下形成優勢產業。專業合作社的品牌是從最基本的環節做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