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產融合」,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

2020-11-22 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李劍橋
  本 報 通 訊 員 周朋良 謝 荔

  一個小小的番茄,在田間地頭不過值幾分錢,加工成番茄醬、番茄汁後價格就能倍增;而如果是周末假期到田間旅遊採摘,甚至將番茄作為盆景觀賞,那它的價格就是幾十倍上百倍了;如果再進一步,把這小小的番茄、番茄醬注入綠色、有機、品牌農業等優質、特色的「基因」,那一個小小的番茄將成為人們健康生活和生命體驗中的「黃金一號」,其價格將難以估量……這就是農業「三產融合」為農業增值、增效的真實寫照,它昭示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前途。
  2016年1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以新型城鎮化為依託,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並就發展產業融合方式、培養產業融合主體、完善產業融合服務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農業「三產融合」正式進入快車道。
  農業、工業、服務業是傳統的三大產業,而農業自身的循環體系內也存在著這麼一個「三大產業」——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市場消費與服務,而後兩者長期以來則是木桶的兩塊短板,制約著農業增值增效。
  農業的「三產融合」,正是將傳統的三大產業理念注入到農業這個「狹義」的產業內循環之中,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市場服務業深度融合、納入全產業鏈的「工業化」、「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流程,不斷拉長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價值鏈和效益鏈,通過產業間的相互補益和全面開發而放大系統性效益能量(而不是單純的一環一側的改革、創新和增效),從而提高經營者的收入和效益。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中央、國務院供給側改革的升級版,其現實意義將更加重大而深遠。
  眾多農業專家認為,農業「三產融合」的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在延長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提高經營者的收入和效益的同時,將會把社會上的優秀的農業人才、加工業人才、市場營銷與服務型人才和資本資源有效地集中到農業產業上來,從而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農業全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得到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實現優質高效和可持續良性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目標。這樣一來,「三產融合」也必將會順勢解決長期以來困擾中國農村和農業發展的兩大難題——誰來種地和如何種地的問題。
  在當下中國,「三產融合」在部分地區已經初見其形,比如「生產+加工+銷售」的一條龍產業鏈,「吃、住、玩、土、特、奇、鮮」的休閒農莊服務鏈,再比如以「網際網路+」模式、藉助「電商」平臺推廣農產品,引導農民、農業從「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的「新農人」、「新業態」等等。
  不過,要想讓「三產融合」互動向縱深層面發展,的確還需要很多條件。一方面是「硬」條件,譬如農業生產要有一定規模,因為只有適度規模經營,才可能實現三產的聯動。另一方面則是「軟」條件,譬如需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農業現代化的新理念、新人才、新技術、新機制。
  以人才「軟」條件要求為例,由於「三產融合」延長了農業產業鏈,便要求農民必須與時俱進,因為他們將不僅是生產者,還將是經營者,他們將從傳統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或者職業農民,他們不僅僅要掌握農業生產知識,還要具備信息分析、生產管理、組織協調、營銷推廣等能力,哪怕他們不能全面參與到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而只是參與到產業鏈中的某一個環節,對他們的能力要求也將是專業的、全新的、更高的。
  面對「三產融合」的利好局勢,對於普通的農業生產者來說,除了依託政府指導和財政、政策扶持之外,還應該在「三產融合」戰略思想的指引下,不斷開闊思路,充分盤活自身資源,加快創新步伐,譬如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農業新業態,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充分利用農商對接、農超對接、農標對接以及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農產品直銷;再譬如依靠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包括提高自身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樹立優質農業、品牌農業意識,向優質要效益、向供給側改革要效益,向轉型升級要效益。
  今年,山東作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省市之一,中央財政下撥專項資金1億元,將圍繞農村產業融合模式、主體培育、利益分配等問題在我省16個縣市積極開展試點,用於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生產經營合作或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為主要方式,實現糧食和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服務、加工、銷售「四位一體」融合發展。

相關焦點

  • 現代農業特色品牌基地一產為主、連接二產、帶動三產
    、特色農業發展基礎深厚、農產品生產規模較大的遠郊地區建設大宗農產品品牌基地,充分發揮基地在生態農業、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著力用現代科技成果武裝農業、用現代經營管理理念提升農業。按照「圍繞產業抓特色、圍繞特色抓基地、圍繞基地抓好各種生產要素集成」的工作思路,結合「四化」要求和「十有」標準,強力推進建設了一批以一產為主、連接二產、帶動三產的功能類型多樣的的現代農業特色品牌基地,應該說是找準了位子,想出了點子,尋到了示範帶動的法子和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路子。
  • 南京六合:「一產」帶動「三產」現代農業發展散發著「茉莉清芬」
    原標題:南京六合:「一產」帶動「三產」現代農業發展散發著「茉莉清芬」   中國江蘇網3月20日訊(記者 王千榕)南京六合古稱棠邑,是「天賜國寶、中華一絕」的雨花石故鄉,中國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
  • 讀懂「農村三產融合」,你就讀懂了未來農業!
    鄭風田 (2015) 指出農產三產融合是「以農業為基礎和依託, 藉助產業滲透、產業交叉和產業重組方式, 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延伸農業產業鏈, 由一產向二產和三產拓展, 打造農業產業綜合體和聯合體, 進而達到實現農業現代化、城鄉發展一體化、農民增收的目的」。 二是分析在中國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的發展思路、發展要求與建議等。
  • 遼寧鞍山八大特色產業撐起現代農業新天地
    近年來,鞍山市從市場需求出發,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以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為重點,打造了一批在省內和國內知名的農業特色產業,其中南果梨產業首屈一指。目前,鞍山南果梨種植總面積達到40餘萬畝,總產量在30萬噸。
  • 福建農林大學農學院與超大現代農業集團籤訂共建教學實踐基地協議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11日上午,福建農林大學農學院與超大現代農業集團在農學院樓三樓會議室舉行了共建教學實踐基地交流座談會。超大現代農業集團黨委書記、副主席楊金髮博士、農學院領導班子、各系正、副主任和各研究團隊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
  • 石家莊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在2020年底前,創建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10家市級現代農業精品園區,建設30家省級以上休閒農業星級企業,形成省會市民「周末2日遊」休閒觀光農業圈 本報訊(記者董昌)近日,石家莊市出臺的《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推進方案》提出,圍繞高速高鐵沿線、機場周邊、滹沱河沿岸及環城都市休閒農業圈,力爭在兩到三年內
  • 揭開小龍蝦火爆背後的真相,你得來潛江現代農業產業園!
    火爆產蝦賣蝦的潛江,背後到底有什麼秘訣?今天,就跟隨地道農旅地道君走進湖北潛江現代農業產業園,來一場龍蝦之旅!一、她的名片潛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98萬畝,然而它創造的影響力卻遠不止於此,有圍牆,無邊界,它不僅僅是一個園區,更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樣板區和鄉村產業興旺的引領區。園區構建「兩區一基地」。
  •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學院舉行與超大現代農業集團合作共建科教實踐...
    11月15日,經濟學院與超大現代農業集團合作共建科教實踐基地籤約儀式在學校常盛會議中心舉行。超大現代農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副主席、常務副總裁楊金髮,集團副總裁陳錦偉,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林棟、院長王林萍、黨委副書記李健英、副院長管曦、李坤明及100餘位師生參加籤約儀式。
  • 行業觀察|康養農業,農業融合新勢力
    近幾年,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健康農業、養生農業提得很火, 但是康養農業還沒有引起高度關注。現代文明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帶來的巨大利益,人們也意識到生態環境的破壞、土地的貧瘠也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健康!唯有重建生態環境,回歸自然,食以綠色、有機果蔬,方可調和人類健康。
  • 蔣文龍 | 臺灣農業品牌的傳播創新:三產融合,創造強大傳播場
    蔣文龍 | 臺灣農業品牌的傳播創新:三產融合,創造強大傳播場2016-08-31 08: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業品牌研究院        瀏覽量: 2209 次 我要評論 導讀臺灣是祖國的寶島,與大陸隔臺灣海峽相望,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
  • 長豐縣政協調研產村融合發展情況
    1月4日,長豐縣政協主席顧義勇率領主席會成員及各專委會主任等一行,深入義井鄉紅橋村專題調研產村融合發展工作。義井鄉黨政主要負責人,政協聯絡組長陪同。顧義勇對紅橋村產村融合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做好產村融合發展,要把準村級產業定位,逐步解決困擾農業發展的技術、管理、營銷、人才等短板問題,加強對村級各項建設的支持力度,做好產村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明確紅橋村作為全鄉、全縣的中心村的基礎地位,加大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服務配套功能,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實現「一村紅」帶動「全鄉紅」。
  • 張天佐: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組織體系的思考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組織體系,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通過節本增效增加農民收入;延長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融合,通過價值鏈增值增加農民收入;吸納土地等資源資產入股,通過要素分紅增加農民收入;吸引返鄉下鄉人員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農村內部就業空間,通過創業創新增加農民收入。
  • 吉利學院:對標一流 深化產教融合 建設一流學科
    圍繞需求,結合優勢,優化結構,重點打造學科專業群品牌,形成三個「智能製造」學科專業群、「電子信息」學科專業群、「現代服務業」學科專業群,建立對接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應用型專業體系,重點圍繞成渝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對接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現代服務業三個領域產業鏈與創新鏈,按照學科專業一體化的建設思路,優化相關專業的教育鏈、人才鏈,使專業與產業共生共榮,形成有機整體。
  • 2020-2026年中國現代農業行業發展研究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第一章 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背景與階段中  第一節 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研究範圍國    一、全產業鏈核心利益產    二、現代農業經濟周期業    三、主要產品研究種類調    四、主要產業鏈條分布研  第二節 現代農業一體化投資背景分析網    一、土地流通與大規模集中w      1、土地流通與大規模集中的制度及形式w      2、農村土地流通狀況分析w    二、農業相關扶持政策分析.
  • 3分鐘讓你搞懂何為三產融合?融什麼?怎麼融?
    到底什麼是三產融合? 一產:一產一般泛指農業生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循環農業、現代化高效農業。而「第六產業」的想法其實與「三產融合」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 三臺:數字——助力三臺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彎道超車
    三臺百萬人口大縣,位於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農業資源豐富,產業發展強勁,榮鷹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鄉村振興,數字先行。數字如何服務於現代農業產業,讓億萬人民吃到放心的農產品(糧油)?成為糧油生產大縣——三臺亟待解決的現實訴求。
  • 青島市農委: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 讓農民更富農業更綠農村更美
    堅持 「三園同建」,新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96個,913個園區帶動9萬多農民就近創業、戶均增收25%以上。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高出全國21個百分點。預計全年糧食總產326萬噸、蔬菜總產830萬噸、肉蛋奶總產100萬噸,確保青島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
  • 知識整理:農業嘉年華一定不能少的現代新型農業種植模式
    農業嘉年華是圍繞各種農作物和農業元素進行主題策劃和創意實施的農業盛會,因此每一屆的農業嘉年華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前沿科技展示。今天,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現代新型農業種植模式會出現在中農四方農業嘉年華的舞臺。
  • 山西農谷 打造現代農業「矽谷」(中)
    「六個一批」工程 引領現代農業晉中國家農高區以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建設全國健康食品和功能農業綜合示範區、科技產業孵化示範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產品加工物流集散區,在北方旱作農業區農業提質增效、做大特優農產品、做優設施農業、做強現代農業服務業等方面進行探索示範。
  • 金堂黑山羊「產加銷」一體化融合發展 年可屠宰加工羊肉20萬隻
    金堂黑山羊「產加銷」一體化融合發展 年可屠宰加工羊肉20萬隻 2017年12月10日 14:02:27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省黑洋洋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金堂黑山羊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