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聖人是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黃帝內經》有言:「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古往今來能被推崇為「聖人」的只有8位。
第一位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文聖」孔子,第二位是過五關斬六將,千裡走單騎的「武聖」關羽,第三位是編著了《孫子兵法》的「兵聖」孫武,第四位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詩聖」杜甫,第五位是東晉書法大家有著「書聖」之稱的王羲之,第六位是窮丹青之妙的「畫聖」吳道子,第七位是釀酒始祖「酒聖」杜康。
這7位聖人可謂是家喻戶曉,各自代表了一個領域的至高成就,不過除了他們以外,還有一位劍聖,可是他的名字就不是那麼令人所熟知了。
在歷史上被稱作「劍聖」的正是,唐代開元時期的裴(péi)旻(mín),在唐玄宗時代,李白的詩歌和吳道子的畫,以及裴旻的劍舞,被時人稱之為「三絕」,而裴旻更是唯一被朝廷所認定的劍聖。
《獨異志》中有記載:裴旻「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
連畫聖吳道子見了裴旻劍舞,都不禁感嘆「出沒神怪既畢」,被裴旻劍舞氣勢所感動的吳道子,立即揮毫圖壁,最終完成了一副千古巨作。
雖劍法超群,但裴旻並沒有和武俠小說裡的高手一樣超然世外。裴旻曾被朝廷授命龍華軍使,鎮守北平。北平鬧虎患,裴旻隻身一人前往深山射殺老虎,一日之間便射殺了31隻老虎,徹底的消除了虎患。
相傳裴旻在山間行走的時候,還遇到了一隻大蜘蛛,這隻大蜘蛛有點反常理,居然長的有車輪那般大,吐出來的蜘蛛網如同鋼絲線一般堅固,差點便要將裴旻纏住了,好在裴旻及時出手「引弓射殺之」。由此可見裴旻不僅劍法超群,箭術也是一流。
古時候「劍」乃百兵之王,很多喜好遊歷的文人雅士也都喜歡佩劍。比如說李白就是一個很厲害的劍客,相傳李白曾在一日間劍屠三虎,可謂是戰鬥力非凡。
很多人讀到李白《俠客行》中的那句「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時候都以為李白是在吹牛,殊不知是有真本事的。他的老師正是裴旻,李白曾親口承認,除了遇裴旻之外,他未嘗一敗過。
在唐朝時期崇拜裴旻的可不止李白一個人,很多大詩人都為裴旻寫過詩,比如說王維的《贈裴將軍》:「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尤其是到了現代劍逐漸從主流武器中被淘汰,因此「劍聖」的大名也漸漸黯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