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人們在評論一些名人時,喜歡加上一些稱謂,譬如「聖」、「仙」、「佛」等,以此來彰顯這些人的不平凡。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能夠擔任「聖」字的怕是少數了,我國歷史上有「八聖」其中,我們最為熟知的是「文聖」孔子,除此外,「武聖」關羽、「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醫聖」張仲景、「茶聖」陸羽、「書聖」王羲之,這七怪也都是很有名氣的人物,卻唯獨這第八位「劍聖」,很少有人知道。
說起劍術,其實還是有很多的高手的。尤其是在唐開元時期,當時舞劍是十分盛行的事情,其中,李白就是一個劍術愛好者,舞劍技術也不凡,以 「遊俠」著稱;另外,公孫大娘更是有「一舞劍器動四方」之稱。但是,比起」劍聖「,就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
擔任「劍聖」的人叫裴旻,是唐朝開元年間的人。他年幼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劍術,後來當了龍華軍使,一直鎮守在北平。但是,北平有很多的老虎出沒,據《唐國史補》記載,裴旻曾在一天內殺了老虎31隻,足以見得他的驍勇。在《新唐書》中記載道:裴旻將軍當時曾跟隨著幽州的都督孫佺一起北伐,卻遭受了圍攻,裴旻當時拔劍而起,便將敵人擊退解了圍。
除此之外,在唐代李亢撰寫的《獨異志》中也提到,在開元年間,裴旻的母親去世後,向當時的大畫家吳道子求畫超度母親的亡魂,但是卻被吳道子要求「交易」,吳道子說:我許久沒有畫畫了,這突然要畫,實在是沒得是沒有什麼靈感,要麼你就給我舞個劍吧,這樣的話,興許我的靈感就來了。
裴旻二話沒說便把孝衣脫去,拿起劍如行雲流水般舞動起來。在《獨異志》又記載這個畫面: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你看,那劍突然就聳入雲霄了,劍光一閃,就像那閃電一般奪目,劍被拋向了數十丈的高空,當劍落下來的時候,說時遲那時快,他竟然還能穩接住。吳道子欣喜不已,果然就激發了自己的靈感,揮筆便完成了裴旻請求的壁畫。
十丈高是什麼概念?一丈在現在相當於是3.333米,那麼算下來,十丈便有33.333米,可以說是相當高了,在這種高度之下,裴旻還能穩妥接住劍,可以說是相當厲害了。王維就曾經在他的作品《贈裴將軍》中說:「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在王維看來,裴旻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並非是凡夫俗子,同樣,在字裡行間顯示出來,裴旻的技武藝確實是令人驚嘆的。據傳,就連李白都曾拜裴旻為師學習劍術,都說名師出高徒,怪不得的李白的劍術可以高於常人,原來是因為有這麼一個優秀的師父。
雖說裴旻厲害,但是在歷史上的名氣卻遠低於其他「七聖」。一來,劍術只是在唐朝開元年間比較盛行,後來慢慢的就沒那麼受追捧了;二來,在宋朝,是重文輕武的,劍術作為「武」一方,在傳揚 上也是沒有太多優勢的,漸漸地也就被大眾遺忘了。但是,裴旻作為「劍聖」,還是值得我們後世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