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李玫瑾:這4種溝通方式,很多父母還不會用

2021-01-21 新東方家庭教育

作者:主創團·牧青野


生孩子前,我一直覺得孩子的叛逆期是這樣的:


平地一聲雷,炸完它就沒。



生孩子後,我才發現,真實的孩子叛逆期是這樣的


溝壑連綿幾萬裡,一波剛平一波趕著起。



教育學中指出,孩子有三次叛逆期:


寶寶叛逆期——2至3歲


兒童叛逆期7——9歲左右


青春叛逆期12——18歲左右


也就是說,叛逆二字幾乎貫穿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


聽到這個答案,怎麼說呢,就……挺 崩潰 突然的。


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老母親只能表示 什麼鬼話 深表認同,然後耐心溝通咬牙切齒,陪孩子 熬過去 一起同成長。


在做老師的時候,每天和孩子相處時間有限,看著「別人家的娃」都萌萌噠,便一直認為只要有耐心,叛逆期的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但當我身為人母后,才發現,想和逆反期的孩子好好溝通?


答案只有一個詞——「呵呵」。



每一次,當我被神獸折騰得筋疲力盡時,耳邊總能傳來一句古老的咒語:


「孩子叛逆期難溝通?」


「打一頓就好了!」


但,教育專家說了:


叛逆是生理成熟和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


當孩子處於叛逆期時,父母一味的指責打罵,會讓孩子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走向極端。如果父母能做到耐心溝通和陪伴,孩子未來更能成長為擁有良好品質的人。


也就是說,面對叛逆期的孩子,你得小心再小心。


其實,身為父母,看他一個人獨立寒風,餓著肚子,還要死撐著跟我們叫板,來維護他幼小的自尊心,還是有點捨不得。


孩子叛逆期,全靠愛來撐!


所幸,李玫瑾教授作客《圓桌派》時的一期談話,曾總結了4個與叛逆期孩子溝通的方式


認同地聊


節目中,嘉賓馬未都分享了一段和兒子間的趣事:


當兒子試探著告訴爸爸他喜歡上了一個女孩時,不想卻被父親的兩句話徹底驚呆。


「你太晚了!」


「我比你還小時,就有喜歡的女孩了。」


果然,兒子一聽老爸竟然是同道中人,甚至還是前輩,立馬心中升起了崇敬之情,於是父子倆開始了哥們間的友好會談。



當孩子願意把心中的想法告訴父母時,是他在向我們釋放友好的信號。


在孩子眼中,只有和他們站在一起的父母,才值得被信任。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有些心裡話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網友們所有答案都可以總結為一點——父母不信任他。



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拒絕和你溝通。


正如馬未都在之後講的:「你要堅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因為當孩子一旦關上溝通的門,我們會徹底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認同是信任的基礎。


只有先放下對錯,和孩子統一戰線,讓他們認為你是「自己人」,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打開溝通的大門。


放鬆地聊


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也提到她和初中的女兒溝通時,針對不同情況使用了不同的溝通方式。


1、普通問題

而是會選擇比較放鬆的環境,比如遛彎兒,或者去超市採購的過程中。當孩子的狀態比較輕鬆時,也會更願意去傾聽和接納父母的意見。當她發現女兒有了男朋友,並且可能有危險後,選擇寫了一封信:如果三年之後,他還會等著你,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讀完她的信,女兒回信時,信封上的一個稱呼,滿滿都是對母親的感激:對叛逆期的孩子,嘮叨通常是父母選擇的最簡單的溝通方式,卻也是對孩子最無用的教育方式。這時,再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做法,我們的建議是什麼,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如果說認同地聊是靠近孩子的方式,那輕鬆地聊則是讓孩子接納我們的策略。

幽默地聊

面對越來越「不受控」的她,老母親積累的「怨氣」也越來越多。但好在我一直牢記那句「孩子叛逆期,忍一忍就過了」,所以一直勉勉強強的維持著母慈女孝。直到一天早上,0℃的天氣,女兒堅持只穿薄薄的公主裙出門。剛開始,我還耐著性子引導她,試著一遍遍講道理,後來,在她一次次地抗議後,我的情緒也徹底失控:「啊!」還在喋喋不休指責的我,被女兒一聲發洩似的尖叫瞬間嚇清醒。我突然反應過來,此刻的她,心裡本來就充滿了挫敗感和委屈。而她都這麼可憐了,我還在指責她,確實看起來有點慘無人道。於是,我決定先冷處理,讓我和她的情緒從頂點降下來,恢復平靜。「剛才媽媽被變成魔鬼了,請問愛莎公主,你可以把我變回成溫柔的媽媽嗎?」當孩子受委屈後,父母第一時間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孩子的情緒問題,當孩子被說樂了,然後再去提出建議,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了。他們知道父母的軟肋是什麼,也能很迅速的為自己的錯誤找出藉口。一旦父母被激怒,那就正中他們下懷:你看,我都是被爸媽逼成這樣子的,他們要是每天給我愛與和平,我怎麼可能叛逆呢?所以,與其無謂消耗情緒,不如換個方式,先冷處理,再幽默地聊,等轉移注意力後你會發現:

終極大招——反其道而聊

演員金靖曾演過一個喜劇視頻——《我家孩子叛逆期》。女兒踹開大門,晃著身子,一邊踩著椅子抖著腿,一邊捋著鳳尾劉海,大喊「礙眼」。女兒歪著驕傲的頭顱發出世紀拷問:「我們為什麼要吃飯?」媽媽冷靜接招:「寶寶,你多慮了,沒有你的飯,你看著我們吃就行了,碗筷都沒給你準備呢。」女兒已經有些動搖,但還是堅持守住叛逆的旗幟,開始撕書。媽媽臨危不亂,打電話 「退學」,順便為女兒取消掉原本計劃好的歐洲十日遊。只見女兒三分譏笑,四分輕蔑,祭出終極法寶:「我要離家出走。」剛一低頭,就看到爸媽早就為她整理好的行囊,為了讓女兒沒有後顧之憂,他們還貼心的和女兒斷絕了親子關係。叛逆的女兒,悄咪咪地回來了,扶起椅子,拿好碗筷,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呦。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父母的焦慮,比孩子的叛逆更可怕。」一焦慮,就容易上綱上線,一點小事,往往最後發展成了親子關係中過不去的坎。等冷靜下來後,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不要孩子家長雙雙崩潰。當然,有時候熊孩子的試探會毫無底線,得寸進尺。這時候,不如試試反其道而行,堅持原則的同時,給孩子的「回歸」留下一個出口。那時,你會發現:


他們需要通過積極捍衛自己的自我意識,來達到脫離父母,和減少自我意識成長帶來的情緒上的焦慮和不安。先用認同敲開孩子的「門」,然後放一張舒服的「沙發」,讓他在有足夠安全感的狀態下放鬆下來,多傾聽,再溝通。現在的他們,正經歷著曾經的我們。卻也是現在的我們的理解和包容,成就著未來更好的他們。熬一熬,多點耐心,一睜眼一閉眼,叛逆期也就過去了。作者:牧青野,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這是你還沒學會和孩子「溝通」
    前段時間,一位家長和我說,她家孩子正處於青春期階段,總是發火,鬧脾氣,她完全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處。不僅是這位媽媽,我發現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處。父母和孩子,本來應該是世上最親密的親子關係,最後卻相處的像仇人一般。
  • 叛逆、早熟、做事太出格,青春期的孩子,我該如何管教你?
    難搞的青春期啊……確實,在這件讓我始終無法接受的事件中,我始終站在女孩的角度看問題,一直覺得男孩特別渣,卻忽視了男孩話裡那句:她喜歡玩。如果沒有女孩的默許,男孩不會問我:「女生會不會懷孕」,不會追問排卵期的算法,更不會有懷孕之後「她流產」的念頭。女孩並不是我認為的純粹受害者。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父母巧用「刺蝟定律」,輕鬆解決溝通障礙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比較強、不容易溝通,已經是現在親子教育當中家長普遍需要面臨的問題。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的浪潮,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誤入歧途,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 青春期孩子叛逆、暴躁、不好管……超實用的溝通技巧來了(家長必看)
    前段時間,一位媽媽給我留言,她的兒子11歲,正值青春期,完全不知道怎麼和他相處。  短短幾句話裡分別用了「小心翼翼」「一不小心」「惹到」等詞,到最後乾脆說自己「活得像孫子一樣」。  語氣之卑微,把青春期孩子父母的「難」表現的淋漓盡致。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未來更優秀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學會獨立的思考問題以後,當父母或者別人說一些觀點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一部分孩子表達不同想法的方式,就是不說話,不管父母怎樣說,他們就是不說一句話。一部分孩子卻相反,無論跟自己說話的人是長輩還是老師都直接和他們頂嘴。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頂嘴的事情是很常見的,這件事情讓很多父母都覺得傷心。
  • 李玫瑾: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父母不合格,3句話讓孩子不再頂嘴
    家長們為了孩子苦口婆心,而孩子們非但不領情,甚至還頂嘴衝撞父母,孩子們為何總是"以怨報慈",其中緣由,值得深究。」當我們外出,而孩子卻賴著不走的時候,可以這樣說,「寶貝,再過三分鐘我們就出發了,你準備一下。你是想穿紅色的鞋子,還是藍色的鞋子。」學會給孩子們講道理,不打不罵,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見。在合適的時機,用這三句話和孩子們交流,你就不會再因為孩子頂嘴而頭疼了。
  • 孩子的生日都需要過嗎?李玫瑾:這3個生日,父母要做足儀式感
    當然,也有的家長覺得小朋友年齡還小,沒有必要過生日,苗苗和丈夫就是這樣的父母,他們不僅沒給孩子過過生日,甚至沒有照過滿月照片,更沒有擺過滿月酒席。01孩子的生日全都需要過嗎?並且有理有據地表示,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孩子成年前的這3個生日很重要,父母就算再忙也要幫他們好好過更要給孩子做足儀式感。02那麼李玫瑾教授具體指的是哪三個生日?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說這三句話,孩子將來更優秀
    如果家長一味地讓孩子閉嘴,每當孩子頂嘴的時候都直接壓制孩子的脾氣,這不僅不會得到孩子的原諒,不僅沒有讓孩子變得更加地聽話,反而會造成孩子更加叛逆,甚至會因此憎恨自己的父母。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說這三句話,孩子將來更優秀李玫瑾教授一直強調的一種觀念是,每個孩子的青春期的叛逆都只不過是一種表現,對於孩子的叛逆,不要過急去說教,而是採取一種謙卑的溝通態度,以一種朋友的身份跟孩子講話,而不是壓制!
  • 14歲孩子叛逆不上學,父母應該怎麼辦?
    最近有一位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諮詢說:「自己的孩子14歲了,非常叛逆,什麼事情都和我對著幹,現在孩子不想上學了,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呢?」14歲的孩子其實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我們有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叛逆,不好管。
  • 李玫瑾教授:怎麼樣去更好地處理孩子頂嘴的難題,很多家長的心病
    這恰恰證明孩子很聰明,其實這種行為很普遍,是孩子長大了敢於表現自己表現自己的想法的證明,我們要做的就是對孩子寬容一些不要打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這樣會讓孩子會越來越叛逆,甚至會對父母產生怨恨。李玫瑾:孩子叛逆時,父母應該說這兩句話!
  • 鄧超12歲,讓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過一句話,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看著那個曾經乖巧的孩子,突然渾身是刺,叛逆、倔強,將父母拒之門外,讓人心生涼意。 所以,青春期孩子對父母的需要,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演員鄧超參加一檔節目時,談起青春期,自稱「叛逆到令人髮指」。
  • 孩子太叛逆?家長運用「魚缸效應」,遠比打罵教育有用
    每一個孩子都有叛逆的階段,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會有叛逆時期,到了孩子青春期的時候,他們也會存在叛逆的情況。但是面對孩子的叛逆,許多家長只會用一種方式去處理,那就是暴力,但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其實許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在孩子叛逆階段一些家長也會運用其他的方式進行處理,但是並沒有笑過。家長與其想辦法壓制孩子的叛逆不如去尋找孩子叛逆的原因.孩子為什麼叛逆?1、自我意識的覺醒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的情況,和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有著一定的關聯。這些孩子在小的時候一直都聽父母的話,父母讓做什麼,他們就按照父母說法去進行。
  • 李玫瑾:家有女寶,家長謹記這4句忠告,將來女兒能少走不少彎路
    不過,說實話父母做得再多、再怎麼關注女兒身邊的人,都沒用! 到了青春期,女孩也會變得叛逆,如果在這之前家長沒為女兒設定好底線、調整好人生的大方向,你管得越嚴女兒就可能越叛逆、越容易走彎路!
  • 青春期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我們總是在說青春期的孩子有各種壞毛病,和他們完全無法溝通。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完全能夠了解青少年的大腦。青春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生理上最健康的時期,但也是最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時期。根據英國最新數據顯示:青少年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性是年齡較小兒童的三倍。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這樣說,孩子以後會更出色
    生活中父母在面對孩子時,最頭疼的問題莫過於孩子的頂嘴問題,其實很多媽媽都和我吐槽過自己家的孩子會經常和自己頂嘴。有些家長則會使用暴力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家長每次打完孩子都會很後悔,不打孩子又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因此對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是非常苦惱的又無奈的。
  • 男孩進入青春期,身心都會發生極大的變化,做父母的一定要重視
    但是青春期可就不一樣了,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是特別強烈的,而且生理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正是叛逆不聽話的時候,一句話說不到一起了,孩子的脾氣就突然上來了。特別是對於男孩子來說,男孩子到了青春期會比女孩子更加叛逆,很多時候連父母們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去對孩子進行教育。那麼青春期到底是什麼?
  • 孩子被批評後是尋死覓活,還是愈髮長進?取決於家長的溝通方式
    就是因為有些父母喜歡上升到人身攻擊,比如孩子沒做好一件事時,你罵他沒用;當孩子早戀時,你罵他不要臉;當孩子犯錯時,你罵他蠢笨……你時時刻刻都在給孩子貼負面的標籤,這種批評不是錯誤本身,而是用下定義的方式直接全盤否定孩子,讓他們一次次陷入自我懷疑、羞愧難當、極度沮喪、退縮迴避的負面情緒中,久而久之,壞情緒積壓多了得不到釋放,最終很可能因為一件小事爆發。
  • 李玫瑾:當娃學會頂嘴,家長用這3句話教導,孩子長大會感激你
    1、 更加叛逆孩子本來就已經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會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想法,這也是叛逆的開端,可如果父母處理不當,對孩子進行斥責或者是打罵,這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太過於蠻橫無理,因此變得更加叛逆。
  • 青春期不再叛逆
    為什麼說青春期的孩子會很叛逆?一般來說孩子在成長到13歲左右無論身體還是生理開始進入快速的成長期,對於孩子來說開始見到或者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變化(身體生理心理)尤其是生理方面,請注意是「從未見過從未感受過」換位思考一下當您自己是孩子,如果是您身上突然來了一些「不明之物」又不會去找醫生也難以啟齒跟別人說,這時你會怎麼表現呢?羞澀,躲避,拒絕或者減少與他人接觸,大概會有這些表現,那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呢?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7-9歲孩子的叛逆,父母這樣做很管用
    如果孩子在成長中沒得到恰當引導,青春期的叛逆會變得更加變本加厲!7—9處於兒童叛逆期的孩子,通常有以下4個特點:1.孩子不喜歡聽父母嘮叨7-9歲的孩子已經懂了很多道理,但大多數父母卻認為他們是小孩子,總天天給他們講大道理。所以孩子就非常討厭父母這一行為,這時父母的嘮叨就特別容易激怒他們,使得他們對我們父母大發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