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大
暑
DA SHU
暑
農
歷
六
月
初
二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太陽黃經為120°;公曆7月22—24日交節。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徵: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
天氣特點
01.高溫酷熱
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裡的中伏階段。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剛好與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後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02.長江中下遊等地區伏旱
大暑節氣時,我國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區天氣炎熱,35℃的高溫已是司空見慣,40℃的酷熱也不鮮見。
大暑期間的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象,實際上,伏旱並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熱帶高壓較弱,位置偏南或長江中下遊地區有一兩場颱風降雨或時不時有些雷陣雨,就不會出現大範圍伏旱。
大暑養生
01.大暑重「養心」
中醫「四季養生」的理論認為夏屬火,通心,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人容易煩躁不安、口渴心煩、胸悶氣短,所以暑天養心很重要。
1. 睡覺「寧心」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熱天睡好覺,勝吃西洋參」。睡眠好,心情好,有利於心神的寧靜。
2. 大笑「開心」
笑是夏天養生的良藥。「笑一笑,十年少」,不無道理。夏季氣候悶熱,易使血壓升高,心煩意亂,這時若能笑口常開,就能改善情緒,從而協調人體各臟器的功能。
3. 飲茶「安心」
夏季天熱容易出汗,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易耗傷心陰。
用金銀花、金蓮花、百合花這三種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熱養陰的作用,是非常簡單且實用的養心茶。
02.大暑吃什麼
適當吃些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讓溼熱之氣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
注意健脾養胃的食物攝入,大暑天氣酷熱,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人容易疲勞和食欲不振。綠豆湯、蓮子等,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則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
桑拿天,天氣溼悶,容易耗氣傷陰,出現虛弱無力等症狀。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增強體質。建議多喝荷葉綠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此外,山藥、大棗、雞蛋、蜂蜜、蓮藕、木耳等也有滋陰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