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慄樹原來長這個樣,吃了20年板慄還是頭次見到,長知識了
再過幾個月,新鮮的板慄下樹,配合上甜甜的白糖炒制,就獲得了紅遍南北的一種小吃,糖炒慄子。板慄好吃,食用的途徑多,不僅零食,很多菜品也有它的身影。但是你知道板慄有一層堅硬的外殼嗎?板慄樹是長什麼樣的?話說筆者也是吃了20多年板慄了,還是頭次見到板慄樹長啥樣。而現在才知道,板慄樹結的板慄,原來它硬硬的外殼外面,其實還包裹著一層堅硬外殼!
板慄的種植面積廣,在全國的很多省市都有分布,它也是這些地區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靠著自然條件的恩賜,加上對板慄的細心照看,讓他們擺脫了只有糧食收成的局限。但板慄也不是毫無生長條件的植物,堅硬的外殼也加大了農民採收的難度,以及後續的處理,那板慄的外殼到底是怎樣的呢?還有我們熟知卻有堅硬外殼的植物果實嗎?
板慄是全日照植物,株型不算大,這點倒是減少了採收的麻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能耐旱,在生長期與果實孕育期要保證水分充足,避免後期果實長勢不良。山區環境差,野生動物常常出沒,板慄也是果實,大概為了保護自己方面傳衍,讓板慄生長了如此特殊的外殼。它的外殼,布滿尖刺,這些尖刺長短不一,青綠有生機,成熟的時候,會裂開小口,露出我們熟知的板慄樣子,尖刺也開始由綠轉黃。採收之後,需要將其外殼剝落,取出板慄,進行售賣。
除了板慄,還有一些植物的果實有著堅硬的外殼,比如核桃、松子。
核桃也是家喻戶曉的堅果,富含優秀的營養物質,常食用有利於身體健康。但我們平時看到的核桃,堅硬外殼並不是第一層果殼。早在被二次加工或者售賣之前,核桃的一層綠色光滑外殼會一直伴隨著它的成長,同樣也是直到成熟期,這層果殼才會開嘴裂開,露出我們平時見到的堅硬外殼。小時候沒有專門的工具,這層果殼要放在粗糙的地面上進行磨蹭,往往染了自己一身的青綠汁水。
除了板慄與核桃,堅果松子,除了我們常見的那一層外殼之外,也有一個好看又堅硬的外殼,它的果殼比較好看,可以拿來做裝飾品,在山區,也可以曬乾燒火做飯。
很多我們常見的堅果或者蔬菜,在到達餐桌之前,往往都有另外的樣子,了解之後也常會讓我們感慨,一顆果實除了經歷春夏秋冬的歷練,還要經過一番「磨難」之後才能成為優秀的菜品,也告誡我們,一粒種子一口飯事,來之不易,要懂得節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