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敢吃!

2020-12-01 騰訊網

蝸牛是非常常見的生物,尤其是在下雨之後,蝸牛會突然大批量的出現,它們慢慢的在地上蠕動,看起來非常的可愛,當然也有一些蝸牛種類,它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友善,反而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屬於物種入侵,就比如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在非洲是非常受歡迎的,非洲的部分地區一年可以吃掉1500萬公斤的蝸牛,但是在這一物種入侵中國之後本以為它會像小龍蝦一樣被吃到滅絕,需要經過人工培育,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中國人卻不敢吃非洲大蝸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之所以叫它大蝸牛,是因為它的體型確實足夠的大,整個外殼呈現出紡錘形,最大的體長可以超過39釐米,普通的也會在20釐米左右,39釐米的蝸牛還經過了吉尼斯世界的認證,為什麼非洲大蝸牛會從非洲進入中國呢?在1931年的時候,它們通過輪船等一些交通工具以及植物或物等等,慢慢的進入了中國。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上個世紀因為非洲大蝸牛的體型非常的大,所以很多商人覺著非洲大蝸牛應該會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於是把它們引入了中國進行養殖,但是,缺乏經驗和環境的不同導致非洲大蝸牛的養殖並不順利,很多蝸牛逃到了自然環境當中,還有一些人把蝸牛當作寵物來飼養,飼養一段時間之後就把它們放歸了大自然,所以非洲大蝸牛的數量在中國變得越來越多。

它的蔓延速度非常的快,目前我國南方的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泛濫的情況,比如福建,廣東,海南,臺灣等多地,每年大約會經過五六次的產卵,而每一次都會有500米左右。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量。非洲大蝸牛的身體結構也非常的特殊,這是一種雌雄同體的生物,交配的能力也非常強。

非洲大蝸牛在入侵我國之後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食量非常大,生長速度快,對農作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農業林業等相關發展都受到了非洲大蝸牛的影響,經濟損失非常嚴重。既然非洲大蝸牛是物種入侵的一種,為什麼它不可以像小龍蝦一樣被吃到滅絕呢?

在非洲當地它確實是非常美味的食物,因為裡面富含蛋白質,非洲的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售賣非洲大蝸牛的商戶,在我國非洲大蝸牛卻非常的不受待見,是因為它的棲息地非常的髒亂差,它們的覓食環境是在一些鼠類的糞便當中,裡面還有一些圓線蟲或者是滴蟲病原體,如果人體收入之後可能會導致腦膜炎,結核病等等。因此非洲大蝸牛在中國並沒有被端上餐桌,非洲地區則不同,由於生活環境非常的惡劣,相對來說比較的貧困,所以非洲蝸牛成為了當地人最喜愛的食物之一,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為什麼沒成美味?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敢吃!非洲大蝸牛非洲大蝸牛在非洲是非常受歡迎的,非洲的部分地區一年可以吃掉1500萬公斤的蝸牛,但是在這一物種入侵中國之後本以為它會像小龍蝦一樣被吃到滅絕,需要經過人工培育,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中國人卻不敢吃非洲大蝸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非洲大蝸牛中國泛濫成災,非洲人的超級美味,中國吃貨卻不敢吃
    非洲大蝸牛,又叫褐雲瑪瑙螺,屬於瑪瑙螺科瑪瑙螺屬,在非洲,非洲大蝸牛可以說是超級美食,非洲加納一年可以吃掉1500萬公斤蝸牛,但是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之後,已經泛濫成災,可是中國吃貨卻不敢吃,這是為什麼呢?
  • 非洲大蝸牛在中國泛濫,被列入「黑名單」,中國人表示不敢吃
    非洲男子售賣非洲大蝸牛在大蝸牛的老家非洲,它可就猖獗不起來了——非洲大蝸牛被非洲土著視為蛋白質的重要補給來源。在非洲加納,當地人一年就能吃掉1,500萬公斤的大蝸牛,很多人會特意到野外捕捉大蝸牛,然後拿到市場上售賣。
  • 非洲大蝸牛在我國泛濫成災,是非洲人的美味,中國吃貨卻不敢吃
    大約兩百年前,非洲大蝸牛生活在非洲東部沿岸地區,如坦尚尼亞、肯亞和馬達加斯加等地都是它們的地盤,而在演化過程中它已經成為了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蝸牛,最長可達大約20釐米。而在非洲人民眼中無論是個頭還是肉質,它都是極佳的蛋白質來源。而大約到了19世紀,它們便不再局限於非洲地區,而是收拾好行李準備向其他地區進發。
  • 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在我國泛濫成災,在非洲卻成為一道美食
    說起吃貨這個稱號,很多人都會想到非我國人莫屬,任憑外來物種在我國如何橫行,一旦被製作成美味的食物,就會瞬間被吃到瀕危。它就是非洲大蝸牛,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其原本來自非洲,體型和同類相比,要比較大。根據資料顯示,最長時可達39釐米,相當於一隻兔子的大小。那有好奇的網友可能會問,如此大的蝸牛吃起來不是更給力嗎?
  • 這種蝸牛在非洲被稱作極品美味,大如兔子,中國吃貨卻不敢嘗試
    不過,即使是中國吃貨,也並不是什麼蝸牛都敢吃的,在非洲,有一種體型如同兔子一般大小的巨型蝸牛,非洲人視它為極品美味,中國吃貨卻不敢嘗試。這種蝸牛被稱作非洲大蝸牛,它們的體長最大可以達到20釐米,與大部分蝸牛一樣,都是雜食性動物,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特別是下雨天和夜晚,是蝸牛們出沒的主要時段。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水泥都能吃,國人束手無策,在非洲難以生存
    當一個外來物種被引進以後,因為缺乏天敵的制約,很有可能就會肆意生長泛濫成災,嚴重的時候就會對我國的生態系統乃至經濟造成危害。非洲大蝸牛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成年的蝸牛殼長一般為7至8釐米左右,最大則能超過20釐米。一般非洲大蝸牛是夜行性動物,屬於雜食性,基本上都是在潮溼的環境當中活動,尤其喜歡在下雨天以及夜間的時候出沒。非洲大蝸牛在平常的時候都躲在陰涼的地方,並且會在自己的殼口出做上一層白膜,只露一個小孔供自己呼吸,等到環境適合的時候再出來活動。
  • 吃還是不吃?非洲大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中國在世界上最出名的就是,啥都能做成美食的國家,亞洲鯉魚,小龍蝦,豬大腸,鮑魚,扇貝等,甚至在國外泛濫成災的生物,都能被我們國人吃到被保護。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非洲大蝸牛。 被非洲人非常喜愛的大蝸牛,到底有多大呢? 一般來說,蝸牛的體積相對較小。人工養殖的中國蝸牛大小只有1.6釐米,散養的大約3釐米。而非洲蝸牛成年後平均殼大小可達七八釐米,甚至能達到20釐米的長度。
  •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繁殖速度相當驚人,網友:該引入中國了!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繁殖速度相當驚人,網友:該引入中國了! 放飛心情去旅行,旅途有你更精彩,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美食大國,而我們中國人也是出了名的吃貨,中國吃貨的大名在國外可是響噹噹的,因為中國人不會很愛吃、也很會吃,一種食材可以用上百種烹飪方法,做成不同口味的美食。
  • 這種蝸牛繁殖速度非常快,卻被非洲這個國家吃到快要滅絕
    世界那麼大,各種各樣的動物也不計其數。之前小咖帶大家見過看到人類會主動鞠躬的鯨頭鸛,鱷魚見了它都繞道走,還有手掌大小的鏽斑豹貓,可愛異常。而在非洲,有一種個頭非常大的蝸牛,這種蝸牛繁殖速度非常快,卻被當地人吃到快要滅絕。今兒個,小咖帶你去看看。
  •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繁殖力強,當地人哭喊中國:你們快引進吧
    引言我國的豬肉價格,近些年以來,可以說是屢屢創下新高,不少人都反應到了「望肉興嘆」的地步了,為了能讓我國人民大口吃肉,國家方面也是出臺了各種政策進行調節。現在非洲那邊就出現了豬群泛濫成災的奇景,當地人還喊話我們國家去引進,這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又一物種泛濫成災,見到就馬上清理,非洲人:不懂享受
    而如今我們中國又面臨,這一種物種的泛濫成災,國人能見到馬上就清理掉,害怕和這種東西沾到邊,可是這一行為被非洲人發現後,卻嘲笑我們:中國人真不懂得享受。 但是面對非洲大蝸牛是一個入侵物種,我們中國吃貨是萬萬不敢吃。
  • 非洲吃貨要趕超我大中華?能把蝸牛吃滅絕,靠養殖解決食物需求!
    蝸牛在中國就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小動物,它們的動作非常緩慢。但是在非洲人民心中,蝸牛卻是一種非常好的美味,雖然我大中華的吃貨也是非常多的,但是要是論吃蝸牛還是比較少見的,這樣一比較看來非洲人民的吃貨屬性可以和我國人民相媲美了。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怎麼回事?非洲大蝸牛長什麼樣可以吃嗎
    最近不少市民在小區散步時發現,草叢裡、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一種類似蝸牛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有些小孩抓起來當寵物,還有市民說要揀回家煮著吃……關於它的新聞也頻頻登上各大網站、微信公眾號,儼然成為當前的「網紅」。
  • 中國人不敢吃的動物,卻被非洲人吃到瀕臨滅絕,只能靠人工飼養!
    在我們國家不僅僅有各種各樣的美食,還有數不清的美食愛好者,什麼食物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想要嘗遍天下美食,但在這些美食中,也是有很多中國人不敢吃的。今天讓我們來看一下,中國人不敢吃的動物,卻是被非洲人吃到瀕臨滅絕,最後只能靠人工飼養,這個食物就是蝸牛。
  • 非洲產的「鬍子魚」,引進中國後泛濫成災,但吃貨卻表示不敢吃
    就比如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魚,這種魚小夥伴們應該都是知道,見過的,甚至還有很多人小夥伴是吃過的,這種魚就是來自非洲尼羅河水系的「鬍子魚」,也叫做埃及鬍子鯰,革鬍子鯰,埃及塘鯴等等,這是一種體色發黑,頭較扁,有8根鬍鬚的魚類。
  • 蛋白質含量是牛肉的7倍,風靡非洲的「蚊子漢堡」你敢吃嗎?
    蛋白質含量是牛肉的7倍,風靡非洲的「蚊子漢堡」你敢吃嗎?蚊子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昆蟲,相信大家都有吃過蚊子的苦頭吧!被蚊子叮咬之後,皮膚會泛起紅腫,令人瘙癢不止。另外。蚊子嗡嗡嗡的動靜,讓人連個安穩覺都睡不了。
  • 美國被亞洲鯉魚入侵,數億條魚遍布河流,中國網友:我都不敢吃!
    比如入侵中國的非洲大蝸牛,就破壞了許多中國的植被和環境,再比如鱷龜,一隻就足以造成一個池塘的魚類都消失殆盡。不過有些入侵物種最後甚至可能成為「盤中餐」,比如我們最愛吃的麻辣小龍蝦,其實一開始就是以入侵物種的身份進入中國的。
  • 在非洲吃大蝸牛
    蝸牛一般喜歡藏在樹木茂密的落葉堆裡,把落葉撥開,總能看到蝸牛一家大小躲著乘涼;此外,它們也喜歡藏匿在石頭下方和洞穴裡面,一天要抓一百來公斤,易如探取囊中物哪!」阿比讓是西非國家象牙海岸的首都,國人嗜食野生大蝸牛,因此,在雨季前後,菜市裡總有許多攤子出售蝸牛,每公斤1000西非法郎(折合人民幣12元5角)。有個精神抖擻的老嫗,一開口便要五公斤。
  • 非洲「鬍子魚」入侵中國,泛濫成災,吃貨卻視而不見
    魚在中國,不僅是一道味道鮮美的美食佳餚,而且還被賦予了了「年年有餘」的吉祥含義,所以一直備受眾多中國人的喜歡,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家常烹飪的時候,都喜歡在餐桌上準備一盤魚肉,可是有一種魚卻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願意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