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僅一天內就接到涉及流浪狗的警情20多起,捕獲流浪犬7條。6月5日,一條流浪狗在常州經開區潞城街道連續咬傷5人後「逃逸」。近期,一起起流浪狗傷人的事件,頻頻戳中城市管理的「痛點」。
    「狗患」擾民無處不在
    「夏天到了,我們不放心帶孫子去路邊散步,只能在小區裡轉轉。」南京江北一居民小區內,65歲的何奶奶向記者吐露其擔憂,小區外有幾條流浪犬頻繁出沒,隨著氣溫升高,犬類情緒更易煩躁,而夏日市民穿衣較少,一旦被咬很容易受傷。
    不少散步愛好者都有同樣的「心頭之患」。小區內一位保安告訴記者,因為這一帶最靠近地鐵口,有不少年輕上班族在這裡租住,流浪狗很可能就是租房的白領搬走後遺棄的。
    記者在小區外轉了一圈,發現流浪狗喜歡聚集在路燈昏暗的角落,一不留神就容易驚擾到它們。一旦有被主人牽著的家犬經過,幾條流浪狗一擁而上進行挑逗,路過的居民避之不及。
    在南京鬧市區的一處地下停車場,管理員小王也因流浪狗的聚集而困擾不已。「開始只是來了一條流浪狗,我看它可憐便給了點吃的,誰知道近幾個月狗越聚越多。」小王頗為苦惱地說,好幾個業主都反映,差點被藏在車庫各個角落裡的流浪狗咬到。對此他處理不了,不得不選擇報警求助。
    在南通市崇川區的易家橋新村,執法人員一連幾天發現有好幾條無主犬只,對來往的行人尤其是老人小孩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一些寵物狗雖然上了狗牌,但被主人帶出去的時候沒有牽引繩,不僅有咬人的隱患,還極易被誤認為是流浪犬而被收容,給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
    管好「汪星人」要打「組合拳」
    流浪犬、無主犬出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這一影響城市居民人身安全的隱患該如何消除?誰來擔責?宿遷市目前實施的《宿遷市市區養犬管理辦法》中規定,公安部門應作為市區養犬管理的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依法查處因飼養犬只幹擾他人正常生活以及放任犬只恐嚇他人、驅使犬只傷害他人的治安案件;設立犬只留檢所等。與此同時,宿遷還明確城管、市場監督管理局、農委、衛計等多個部門的相關職責,同時呼籲養犬人自律、基層組織參與管理、社會公眾參與監督。
    去年以來,南京市棲霞警方共接到12345涉狗訴求529件,佔工單總量的10.54%。針對無證養狗、遛狗不牽繩、狗糞汙染環境等問題,棲霞警方聯合各街道、駐區企業,從規範狗證辦理到嚴查嚴罰不文明現象,從深入宣傳法律法規到創新管理服務舉措,逐一推進。全區設立10個「一站式」狗證辦理中心,犬只登記率達98%。
    「杜絕犬類傷人,養犬人士絕不能置身事外。」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治安大隊民警蔡黎明告訴記者,多起狗患糾紛皆因主人看管不力引起。一些工地亂養亂放狗導致其流竄街面,一些主人將狗牽入禁養區造成傷人事件等。
    長期關心流浪狗救助的田小姐表示,流浪狗的管理和救助,絕不能僅靠圍捕和收容。「希望有關部門加大對棄養人的行政處罰力度,追究棄養人的責任,從源頭上減少流浪犬只的增加。」
    長效管理需要精準化
    在南京秦淮區五老村一帶的八一醫院廣場和新世紀廣場,記者看到,兩個廣場上均有專人守護和及時疏導、糾正養犬違規行為。五老村派出所民警徐春燕告訴記者,轄區內人流和居民小區較為密集,不文明養狗問題一直困擾著居民和管理者。「我們想了許多辦法,比如頻繁組織民警、保安加特勤形成整治合力,攜帶宣傳冊深入小區宣傳,當場處罰、當場整改。」所裡還配備專門的捕犬工具和有經驗的隊員隨時待命,發現流浪犬只立即圍捕。如今的五老村一帶違法違規養狗人員銳減,流浪狗問題得到及時長效整治,廣場上的市民也多了不少笑臉。
    打開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的微信公眾號「宿城公安」,點進「便民服務」一欄,便可看到養犬管理平臺入口。「狗主人在家裡就可完成狗的信息上傳報備,之後會生成一個二維碼,這個二維碼就相當於對應犬只的電子身份證,可以佩戴在狗身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走失犬變成流浪犬。」宿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倪海,向記者展示了一款去年剛剛上線的犬類戶籍化管理線上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狗主不僅可以報備信息、轉讓犬只,還能及時看到一些養犬管理的通知公告。
    如今,走在宿城街頭,幾乎看不到出門不牽狗繩的狗主,流浪犬、無主犬更是難覓蹤跡。倪海介紹說,這得益於宿遷市對養犬管理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後,管理力度比以前更大了。
    在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張春龍看來,雖然相關法律作了明確規定,但流浪狗、不文明養犬現象仍屢見不鮮,這牽涉到一個精準化管理的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採用信息化手段對犬只進行身份認證和登記,這就為精準化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礎。未來可通過建立社區微信群、打造APP等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強對犬只的管理,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寓服務於管理,會比單純用法律手段強制執行要有溫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