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傷人頻頻戳中城市管理「痛點」 治理「狗患」, 要精準出實招

2021-01-0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5月21日,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僅一天內就接到涉及流浪狗的警情20多起,捕獲流浪犬7條。6月5日,一條流浪狗在常州經開區潞城街道連續咬傷5人後「逃逸」。近期,一起起流浪狗傷人的事件,頻頻戳中城市管理的「痛點」。

&nbsp&nbsp&nbsp&nbsp「狗患」擾民無處不在

&nbsp&nbsp&nbsp&nbsp「夏天到了,我們不放心帶孫子去路邊散步,只能在小區裡轉轉。」南京江北一居民小區內,65歲的何奶奶向記者吐露其擔憂,小區外有幾條流浪犬頻繁出沒,隨著氣溫升高,犬類情緒更易煩躁,而夏日市民穿衣較少,一旦被咬很容易受傷。

&nbsp&nbsp&nbsp&nbsp不少散步愛好者都有同樣的「心頭之患」。小區內一位保安告訴記者,因為這一帶最靠近地鐵口,有不少年輕上班族在這裡租住,流浪狗很可能就是租房的白領搬走後遺棄的。

&nbsp&nbsp&nbsp&nbsp記者在小區外轉了一圈,發現流浪狗喜歡聚集在路燈昏暗的角落,一不留神就容易驚擾到它們。一旦有被主人牽著的家犬經過,幾條流浪狗一擁而上進行挑逗,路過的居民避之不及。

&nbsp&nbsp&nbsp&nbsp在南京鬧市區的一處地下停車場,管理員小王也因流浪狗的聚集而困擾不已。「開始只是來了一條流浪狗,我看它可憐便給了點吃的,誰知道近幾個月狗越聚越多。」小王頗為苦惱地說,好幾個業主都反映,差點被藏在車庫各個角落裡的流浪狗咬到。對此他處理不了,不得不選擇報警求助。

&nbsp&nbsp&nbsp&nbsp在南通市崇川區的易家橋新村,執法人員一連幾天發現有好幾條無主犬只,對來往的行人尤其是老人小孩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一些寵物狗雖然上了狗牌,但被主人帶出去的時候沒有牽引繩,不僅有咬人的隱患,還極易被誤認為是流浪犬而被收容,給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

&nbsp&nbsp&nbsp&nbsp管好「汪星人」要打「組合拳」

&nbsp&nbsp&nbsp&nbsp流浪犬、無主犬出沒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這一影響城市居民人身安全的隱患該如何消除?誰來擔責?宿遷市目前實施的《宿遷市市區養犬管理辦法》中規定,公安部門應作為市區養犬管理的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依法查處因飼養犬只幹擾他人正常生活以及放任犬只恐嚇他人、驅使犬只傷害他人的治安案件;設立犬只留檢所等。與此同時,宿遷還明確城管、市場監督管理局、農委、衛計等多個部門的相關職責,同時呼籲養犬人自律、基層組織參與管理、社會公眾參與監督。

&nbsp&nbsp&nbsp&nbsp去年以來,南京市棲霞警方共接到12345涉狗訴求529件,佔工單總量的10.54%。針對無證養狗、遛狗不牽繩、狗糞汙染環境等問題,棲霞警方聯合各街道、駐區企業,從規範狗證辦理到嚴查嚴罰不文明現象,從深入宣傳法律法規到創新管理服務舉措,逐一推進。全區設立10個「一站式」狗證辦理中心,犬只登記率達98%。

&nbsp&nbsp&nbsp&nbsp「杜絕犬類傷人,養犬人士絕不能置身事外。」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治安大隊民警蔡黎明告訴記者,多起狗患糾紛皆因主人看管不力引起。一些工地亂養亂放狗導致其流竄街面,一些主人將狗牽入禁養區造成傷人事件等。

&nbsp&nbsp&nbsp&nbsp長期關心流浪狗救助的田小姐表示,流浪狗的管理和救助,絕不能僅靠圍捕和收容。「希望有關部門加大對棄養人的行政處罰力度,追究棄養人的責任,從源頭上減少流浪犬只的增加。」

&nbsp&nbsp&nbsp&nbsp長效管理需要精準化

&nbsp&nbsp&nbsp&nbsp在南京秦淮區五老村一帶的八一醫院廣場和新世紀廣場,記者看到,兩個廣場上均有專人守護和及時疏導、糾正養犬違規行為。五老村派出所民警徐春燕告訴記者,轄區內人流和居民小區較為密集,不文明養狗問題一直困擾著居民和管理者。「我們想了許多辦法,比如頻繁組織民警、保安加特勤形成整治合力,攜帶宣傳冊深入小區宣傳,當場處罰、當場整改。」所裡還配備專門的捕犬工具和有經驗的隊員隨時待命,發現流浪犬只立即圍捕。如今的五老村一帶違法違規養狗人員銳減,流浪狗問題得到及時長效整治,廣場上的市民也多了不少笑臉。

&nbsp&nbsp&nbsp&nbsp打開宿遷市公安局宿城分局的微信公眾號「宿城公安」,點進「便民服務」一欄,便可看到養犬管理平臺入口。「狗主人在家裡就可完成狗的信息上傳報備,之後會生成一個二維碼,這個二維碼就相當於對應犬只的電子身份證,可以佩戴在狗身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走失犬變成流浪犬。」宿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倪海,向記者展示了一款去年剛剛上線的犬類戶籍化管理線上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狗主不僅可以報備信息、轉讓犬只,還能及時看到一些養犬管理的通知公告。

&nbsp&nbsp&nbsp&nbsp如今,走在宿城街頭,幾乎看不到出門不牽狗繩的狗主,流浪犬、無主犬更是難覓蹤跡。倪海介紹說,這得益於宿遷市對養犬管理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後,管理力度比以前更大了。

&nbsp&nbsp&nbsp&nbsp在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張春龍看來,雖然相關法律作了明確規定,但流浪狗、不文明養犬現象仍屢見不鮮,這牽涉到一個精準化管理的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採用信息化手段對犬只進行身份認證和登記,這就為精準化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礎。未來可通過建立社區微信群、打造APP等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強對犬只的管理,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寓服務於管理,會比單純用法律手段強制執行要有溫度得多。

相關焦點

  • 無主犬流浪犬數量激增 犬患戳中城市管理「痛點」
    犬患治理成為城市文明新考題● 流浪犬之所以在不少城市逐漸成「患」,與主人隨意棄養、寵物走失,以及流浪犬群體的無序繁殖等因素有關● 隨著城市寵物犬數量激增,養犬帶來的各類社會問題日趨嚴重,很多深層次問題並未完全暴露,也未引起立法、執法部門和防疫部門的高度關注,對犬類管理的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已經迫在眉睫
  • 「狗咬人」成新聞,戳中了社會什麼痛點
    有一點新聞常識的人都知道,「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是基於「反常性」的新聞特點判斷而來的。可現在,「狗咬人」卻真成了新聞,這時候板子便不能打在「反常性」上,而是要打在新聞的「重要性」和「顯著性」上。重要的是無辜受傷的鮮活生命,顯著的是「狗咬人」背後所呈現出來的社會現實問題。那麼,問題來了,「狗咬人」成新聞,戳中了社會什麼痛點?
  • 犬患治理成為城市文明新考題
    無主犬流浪犬數量激增犬患戳中城市管理「痛點」  犬患治理成為城市文明新考題  ● 流浪犬之所以在不少城市逐漸成「患」,與主人隨意棄養、寵物走失,以及流浪犬群體的無序繁殖等因素有關  ● 隨著城市寵物犬數量激增,養犬帶來的各類社會問題日趨嚴重,很多深層次問題並未完全暴露,也未引起立法、執法部門和防疫部門的高度關注,對犬類管理的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已經迫在眉睫  ● 治理流浪犬的法律和政策規定要符合常識和理性,愛犬人士也應有自律意識,對隨意棄養行為進行一定規制,並不是「想養就養
  • 惡犬傷人事件頻發 治理狗患須套上法律「安全繩」
    央廣網合肥6月18日消息(記者王利)近段時間來,全國多地頻頻出現流浪犬咬傷人的惡性事件,受害者慘狀令人觸目驚心,「犬患」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對流浪狗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如何才能不讓流浪狗成「患」,守護人們安全?  「咬的肉都翻出來了,這裡肉都翻起來了,這裡也咬了,頭上那個爪子也抓了。」
  • 城市狗患頻發惡犬傷人:那麼多法條咋就管不住一條狗?
    狗是人類的朋友和伴侶,但近期一連串的惡犬傷人事件,把長期存在的城市犬患問題再次凸顯到人們面前。惡犬傷人事件為何屢屢發生?各地出臺的養狗規定為何形同虛設?城市犬患如何治理?家住重慶市兩江新區的市民譚小姐說,「現在小區裡養狗的人太多了,我家孩子才兩歲多,因為惡犬傷人事件頻發,我都不敢帶孩子下樓散步了。」形同虛設,養狗法規遭遇「執行難」惡犬頻頻傷人,誰來治?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為了維護社會生活秩序,近年來多地先後出臺了養犬規定,試圖對居民養狗加強管理。
  • 齊魯晚報:「流浪狗安樂死」是治理狗患的次優選擇
    近日,深圳市就養犬管理規範公開徵求公眾意見,其中提出,「對超過14天無人領養的犬只可實施安樂死」。對此,有獸醫表示,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安樂死是避免流浪狗遭受更大痛苦的無奈之選」。多位動物保護人士則認為,治理流浪狗問題,要管理的是人的行為,而不是犬只的行為,最重要的是預防流浪狗產生,最大程度地減少流浪狗。
  • 流浪狗頻頻傷人!武漢多部門聯手救助流浪狗
    儘管有許多的愛心人士和民間組織對這些流浪狗進行救助,但救助的速度趕不上遺棄的速度。武漢街頭,還有許多無家可歸的狗狗在遊蕩,成為城市管理的痛點。流浪狗咬人事件頻頻發生6月25日上午,位於漢口江灘的黃浦路汙水處理廠內,一隻小狗突然闖入辦公區,一名工作人員起身想將小狗引開,結果被小狗咬傷。
  • 常州「流浪狗咬傷人」報導戳中市民痛點
    中國江蘇網6月11日訊 《一流浪狗連咬5人後「逃逸」,正在被「通緝」》,常州晚報7日的這則報導篇幅雖然不大,卻引起較大反響。有市民稱,這篇「小稿子」反映了一個「大問題」,也再次戳中人們長久以來的一個「痛點」,那就是:隨著夏季來臨,氣溫升高,狗狗的情緒容易煩躁,而人們的衣衫也很單薄,很容易被狗咬傷。那麼如何不讓流浪狗成「患」,如何管好寵物狗,以讓人們不再受到傷害?
  • 管理流浪狗須從源頭治理
    &nbsp&nbsp&nbsp&nbsp近期流浪狗傷人事件頻發,流浪狗的治理形勢變得越發嚴峻。它們遊蕩在街頭,大部分未經防疫處理,且很可能因為流浪生活產生更強的攻擊性。與家養進行過登記防疫的狗相比,它們對人的生命健康的威脅更大。
  • 包頭市流浪狗漸多市民憂心「狗患」
    7月中旬,養狗須辦養犬證2005年包頭市出臺了《包頭市養犬管理條例》,條例中提出寵物狗的管理由公安、衛生、社區等多部門配合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多重困難影響,使得該條例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 頻頻傷人的流浪狗該何去何從
    表面上,狗患升級如此忽然。很多人疑惑了:哈爾濱的2020,為何如此驚奇?其實,此情此景,由來有自。早在2007年,哈爾濱市政協委員張琦就在哈市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提交第1117號提案《狗患反映出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 今日話題丨小區野狗被殺愛狗人士抗議,城市流浪狗應如何處理?
    ,狗患問題也讓大眾揪心。城市中的流浪狗該何去何從呢? 近日,一小區業主掛橫幅花圈抗議,為飼養了8年的流浪狗「討公道」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據成都商報報導,水映蘭庭小區的一條流浪狗被人打死,這條狗被小區部分業主餵養了八年,深得大家喜愛,但被自稱是保安的人打死,有業主掛橫幅稱要找到兇手,否則就拒交物業費。
  • 犬患為當前城市治理短板 文明養狗如何成自覺
    原標題:城市治理:管得了人,治不了狗?廣東一位88歲老人前段時間被狗繩絆倒致死一事引發輿論熱議。一時間,城市治理「管得了人,治不了狗」的尷尬引發網民吐槽。值得深思的是,這背後反映出的城市犬只管理難題:犬患已成為當前城市治理的短板,處理不好極易產生矛盾糾紛,甚至導致極端案件發生。
  • 犬患糾紛頻發 城市治理管得了人治不了狗?
    &nbsp&nbsp&nbsp&nbsp城市治理:管得了人,治不了狗?&nbsp&nbsp&nbsp&nbsp廣東一位88歲老人前段時間被狗繩絆倒致死一事引發輿論熱議。一時間,城市治理「管得了人,治不了狗」的尷尬引發網民吐槽。
  • 流浪狗治理折射城市文明
    近日,西安龍女士被流浪狗咬傷後身亡事件,再次將「流浪狗治理」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可以說,消除「流浪狗痼疾」考驗著城市管理的水平,同時也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眾所周知,流浪狗會傳播疾病、影響交通安全、擾亂公共秩序。
  • 「狗患」下的哈爾濱
    治理狗患,重點在源頭規範,而不是放任後,在下遊突擊,被動補救。如何應對「狗患」,不僅要梳理管理思維,更是一座城市行政效能的體現。2007年提到的《哈爾濱養犬管理條例》,到2011年底通過,2012年實行,耗時6年之久。其明確公安機關要為準予登記的犬只植入電子身份證,要求主人為犬只投保傷人責任險,明確犬只外出活動細節。
  • 蘭州:流浪狗傷人背後 城市「狂犬病恐懼症」的隱憂
    這種病死亡率之高,似乎又讓我們不同程度患上了「狂犬病恐懼症」。而令市民普遍擔心的是,到處遊走的流浪狗,是否安全。  蘭州市2017年1月1日起即將施行的《蘭州市養犬管理條例》或將為城市流浪狗帶來的安全隱患提供解決之道。  18成狂犬病疫苗用於中國  10月28日晚10時多,範文正結束了一個飯局,走在雁灘清冷的街頭。
  • 城市狗變多,還容易傷人,我覺得應該可以這樣管理狗
    近年來,隨著城市養狗人士越來越多,一些狗開始失去了有效管理,它們經常遊蕩在大街小巷。有的狗在垃圾堆裡刨食,把垃圾翻得到處都是,有些狗在馬路上追趕打鬧,讓開車的司機叫苦不迭,還有些流浪狗經常在午夜遊蕩,冷不丁竄出來嚇人一跳。狗失去了管理,就會發生不確定事件,各類傷人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 惡犬傷人,文明養犬屢遭質疑,治理狗患需要城市禁狗令
    一,城市狗患問題的現狀1.1 城市狗患的現狀是觸目驚心的。小區裡,人行道上狗屎遍地。有的老百姓這樣幽默地說:「最初城市幾乎沒有人養犬,我走路抬頭挺胸,氣宇軒昂。後來開始有人養犬了,我只能低著頭走路,害怕踩到地上的狗屎。
  • 專家建議從源頭治理流浪狗
    原標題:圖文:專家建議從源頭治理流浪狗 流浪狗不斷增加,政府收容、民間救助的負擔越來越重。民間救助流浪狗的人士稱,流浪狗大量繁殖,與絕育成本偏高不無關係。而警方對流浪狗收容留檢後,如何處置也成為難題。 相關專家認為,要解決流浪狗問題,需從源頭抓起,從立法上規定和完善寵物管理收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