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大洪水結束後,九江萬人空巷,幾十萬百姓聚集道路兩旁送行

2021-01-09 新歷史

1998年,在赤道東太平洋附近水溫出現異常升高現象,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厄爾尼諾現象,導致了中國北方和長江一帶形成了大範圍的強降雨。從1998年7月中旬開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突然南退,位置偏南偏西,造成了我國長江上遊一帶暴雨現象發生極為頻繁。

此次大規模的暴雨導致長江,嫩江,松花江形成大規模的洪水,尤其是長江中遊的江漢平原一帶。這裡地勢低洼,河道彎曲,排洪不暢,又是多路來水匯合的地方,再加上長時間的圍湖造田,濫砍濫伐,導致蓄洪區大量減少,生態環境嚴重被迫害,造成了自1954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洪水,不論是影響範圍,持續時間,還是經濟損失,受災人數都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最大的。

此次洪水影響到了全國30多個省市,洪澇受災面積高達3.3億畝,受災人口1.86億人,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安徽等省份受災最為嚴重。每當國家危難之際,衝在最前面的總是我們的人民解放軍,此次洪災也是一樣。

洪水發生之後,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第一時間出動,中國先後調動了66個師,旅和武警總隊共30多萬人,出動各型舟艇1170艘,車輛12500臺,另外還出動飛機2200多架次。此次救災中,有112位將軍率部隊參加,3000多名師團級幹部奮戰在搶險第一線,僅南京軍區就有60多位將軍率部隊趕來。安徽,江西等省份還組建了將校突擊隊,哪有情況往哪衝。

南京軍區副司令董萬瑞中將被任命為九江抗洪前線總指揮後,拿著話筒站在最前線,嗓子都喊啞了,經過連續五個晝夜的奮鬥,終於把決口堵住了。董萬瑞將軍還跳入洪水中,和基層官兵們同舟共濟,一起救災。在最危險的三晝夜裡,董萬瑞將軍三天沒合眼,一直呆在大堤上沒下去。僅僅呆了五天,董萬瑞就已經被太陽曬得黑如木炭,臉上脫下了一層皮。當時他當排長的兒子也在抗洪的第一線,因為曬得太黑,被官兵們稱為「酋長」。

抗洪救災結束後,人民子弟兵默默的幫助受災群眾打掃了衛生,將垃圾清理乾淨,然後悄悄集合,準備離開九江,但是官兵們撤退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被九江群眾知道了。1998年9月15日,人民解放軍撤離九江的時候,九江幾乎萬人空巷,數十萬百姓自發組織起來為解放軍送行,公路兩旁,碼頭,火車站到處都是送行的群眾。

相關焦點

  • 1998年特大洪水九江潰堤搶險記
    九江決堤九江市西區長江南岸,4號閘和5號閘之間,矗立著一座紀念碑,上面鏤空著雕刻著1998、1998、1998..的數字。九江人都知道,這裡就是1998年那場震動全中國的特大洪水,和九江抗洪封堵長江大堤決口的紀念碑。
  • 看看他們在98年大洪水中吧!
    你們還記得1998年的那場大洪水嗎?長江告急,松花江告急,珠江告急,大半個中國都遭洪魔肆虐,幾億中國人都處在危險之中。暴雨傾盆,江河滾滾,堤壩不穩,靠人的身軀能把河流阻塞嗎?人民子弟兵給出了答案。1998年,全國暴雨連綿,洪水滔天,從松花江到長江,再到珠江,全國主要水脈都發生險情。
  • 98年九江抗洪紀實,將軍一聲令下,三個團長帶頭衝進洪水
    1998年8月7日江長江大堤的潰決震動了整個中國。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董萬瑞中將奉命急赴九江,坐鎮指揮。在九江的三個建制團緊急趕赴4、5號閘口決口進行決戰。在我師炮兵團之後幾分鐘趕到的是我師七團,可近千名官兵在洪水面前是那麼渺小,數以千計的石料、沙包投入江水毫無反應,瞬間就被洪水衝走。
  • 長江流域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
  • 98年特大洪水,那個抱樹9小時獲救的7歲女孩,如今過得怎樣?
    在1998年時,我國境內曾經發生過一次特大的洪水災害,而在那一場災害發生後,我國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當時,雖然災難的發生讓許多人的生活變得顛沛流離,但與此同時,我國境內也出現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98年洪水暴發後,曾有一位七歲的小女孩,她抱樹九個小時,最終獲得了救援。那麼,這位勇敢堅毅的小女孩現如今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 98年洪水,子弟兵前赴後繼堵髒泉,老百姓哭喊著求他們別跳了
    01記憶猶新1998年大洪水98年的大洪水,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不會懂當洪水鋪天蓋地而來時,發自內心的無力和恐懼之感。太多人居住一生的家園被洪水瞬間吞沒,親人被洪水帶走,從此陰陽相隔。它帶走了世間的和諧幸福,帶來了無盡的絕望。
  • 98年特大洪水,7歲女孩抱樹9小時獲救,22年後她過得怎樣了
    如果說到98年我國發生的那場大洪水,可能每個年齡段的人們感受各不相同,尤其像零零後,當時他們還沒有出生,只能通過一些記錄去了解那場災難。而對於江珊來說應該是記憶深刻,當時只有7歲的她通過抱著樹木生存下來,並且是抱了有9個小時之多。如果在平時讓我們保持抱著樹木的姿態,可能沒過多久手臂就酸了,就算是大人也堅持不了多久。
  • 洛陽澗西區周山路道路兩旁染病合歡樹遭砍伐
    中國園林網9月11日消息:近日,有市民反映,周山路道路兩側,部分樹木染病,卻遭到陸續砍伐。對此,市綠化工程管理處工程師何成俊稱,被砍伐的樹木患有枯萎病,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病菌傳播,隨後將補種新樹木。
  • 1998年圈內事件:《還珠格格》引萬人空巷,陳佩斯與春晚分手
    2021-01-03 20:58:58 來源: 港娛小記 舉報   1998年圈內大事件
  • 98年特大洪水,那個抱樹9小時獲救的7歲女孩,如今怎樣了
    對於中國人的發展歷程中,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定是最為刻骨銘心的經歷。中國人民在面對大地震中的勇敢無畏和不放棄生命的希望,感動了中國與世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面對天災人禍時,我們有了更多的解決辦法,甚至有著更為先進的預防系統。人們仍然記得在98年的那場特大洪水中,發生過的那麼多讓人們熱淚盈眶的故事。
  • 98年洪災時的孩子已成抗洪衛士:戰士們沒人叫苦叫累,都很有幹勁
    「98年發生洪災,村裡的大喇叭突然通知,鄰村已經被洪水淹沒了,通知大家轉移。聽到廣播後我小跑回家,屁股後面一路跟著一道小溪般的水流。」現任武警江西總隊九江支隊執勤三大隊永修中隊指導員的陳章俊當時5歲,他向《環球時報》記者回憶,那道溪流後來越來越大,漸漸吞沒了各家各戶的房子。
  • 上古神龍幫助「大禹治水」後被斬殺,民間百姓卻說殺得好?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桿粉絲哦~上古神龍幫助「大禹治水」後被斬殺,民間百姓卻說殺得好?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也是留下了許許多多傳奇的神話,隨著時間的發展,遺留至今很多故事都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因女媧補天,夸父追日鞋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神話故事,大禺治水也是我國眾多的神話故事裡面的其中一個,那時候洪水泛濫,黃河流域的百姓民不聊生,大禹父子治水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 洪水圍孤島,危急之際,這個「後浪」和近7000在外鄉親做了個決定……
    新華社發7月16日,張恆結束巡查工作後蹚水回家。新華社發7月17日,張恆(中)向在堤壩上抗洪的武警江西總隊九江支隊官兵敬禮。新華社發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劉婧宇)12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抗洪後浪」,大堤後面是「我的家」》的報導。
  • 外國籍將領「洪水」資歷豐富,被授予少將軍銜,毛主席表示不合適
    在這次戰爭結束後,中央黨政府成立了一個軍銜辦公室,準備籌劃建國後的軍銜授予工作。因為在這些年裡,新中國的成立實屬不易,軍銜的設立也是對於一個國家軍隊體系的完善。1955的國慶節當天,全體解放軍戰士都換上了新的軍裝。這次新軍裝的展示也是軍銜授予儀式後,所有官兵們在天安門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的檢閱。
  • 98年長江發大水,你們在哪?
    98年那會我十歲左右,是我見過最大一次了,長江中遊洞庭湖和漢江也發生了較大洪水,洪水在宜昌至漢口之間大量決口分洪,圩堤普遍潰決,荊江大堤雖未決口,但監利以下荊江北岸堤防多處潰決,那就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汪洋。
  • 九江多地向社會募集防汛物資,包括摺疊床被子編織袋大米食用油等
    江西九江市境內多地洪澇災害嚴重,南都記者注意到,九江湖口縣有關部門發布公告,向社會緊急募集編織袋。九江都昌縣多個鄉鎮急需床、被子、大米、消毒用品等各類物資。湖口:緊急向社會募集編織袋7月12日,江西九江湖口縣水利局發布緊急募集防汛物資公告。公告稱,當前湖口汛情非常嚴峻,防汛物資告急,現緊急向社會募集60*80的編織袋(蛇皮袋)。
  • 李白詩曰:九江皆渡虎,三郡盡還珠,九江渡虎典故的含義和由來
    其中詩文中「渡虎」一詞,就讓很多人看不明白是何意,其實這個詞語就是引用了在漢朝時出自九江的一個著名「渡虎」典故。「渡虎」這個典故講的是發生在東漢初年光武帝時期,九江太守宋均退奸正善,讓老虎都渡江離開潯陽境內的故事。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留下的「易俗去虎」的離奇事件。
  • 民族神話故事裡的文化密碼——大洪水
    大洪水出現在許多民族的原始神話中,比較大洪水的神話,你會發現有趣的文化現象和特性。華夏族的洪水神話是怎樣的呢?在我了解的範圍裡大抵有兩個。一是伏羲女媧或與伏羲女媧相近的民族發軔與繁衍的故事:大體是祖先們在遭遇一場大洪水後,似乎只剩下了伏羲和女媧兄妹兩人。
  • 百人參演卻引得萬人空巷
    萬人空巷看人龍舞表演。其中沈塘人龍舞始創於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初為當地群眾即興性的娛樂舞蹈,後演變為中秋節月圓之夜狂歡的傳統節目。明清時期,人龍舞曾盛行於雷州府三縣九所,現分布於雷州市沈塘鎮沈塘圩。據傳,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當地富商陳仕愷為了方便周邊群眾,促進當地商業貿易,遂投資興建沈塘新圩,並承諾按市價收購圩日裡未售完的貨物,以保護商販利益。因此,沈塘圩的市場得以建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