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共產主義影響了不僅僅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這樣的偉大思想在它的廣泛傳播之下,有許多的人進步人士在那個封建年代裡接受了這樣了的薰陶後,立刻加入了共產主義事業的奮鬥中。其中就是像毛澤東這樣的一些當時的有志青年的加入和維護之下,才得以在中國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韓戰的勝利,在歷史上也標誌著新中國後的最後一次戰爭。在這次戰爭結束後,中央黨政府成立了一個軍銜辦公室,準備籌劃建國後的軍銜授予工作。因為在這些年裡,新中國的成立實屬不易,軍銜的設立也是對於一個國家軍隊體系的完善。
1955的國慶節當天,全體解放軍戰士都換上了新的軍裝。這次新軍裝的展示也是軍銜授予儀式後,所有官兵們在天安門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的檢閱。在參加這次閱兵典禮的時候,所有解放軍的官兵都是第一次佩戴著剛授予的軍銜參加,這是一種何等的莊嚴神聖的時刻,這樣的軍銜制度也是在建國六年之後終於濃重的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然而在這次檢閱的過程中,毛主席卻發現了一些官兵的授銜出現了一些不太適合的問題。為了在這樣的問題之下能快速解決,毛主席還親自在檢閱之後找到了負責評選授銜的將領們,特別就一些將領最後的定級做了一些自己的詢問和看法,而在這其中就有特別諮詢了洪水將軍的授銜問題。
洪水將軍作為一名外國人,是解放軍授銜的將軍將領中的唯一一個外籍人員。這位來自鄰國越南的中國解放軍將領被授予了正師級少將。當毛主席看到了他的軍銜等級後,立刻徵詢負責授銜的將帥們,洪水將軍的正師級少將軍銜是否能改成正軍級少將。畢竟這位來自越南的外籍將軍曾經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的學生,非常早就加入了革命隊伍,論資歷並不淺。
而我們知道同在廣州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將領裡面都是授予了比師級少將以上的軍銜。在當時的廣州起義上同樣還有著葉挺、葉劍英、聶榮臻等這些高級將領們,他們的軍銜等級都比洪水將軍要高。從這些為中國共產黨做出如此大貢獻的將軍中,毛主席明確指示要求慎重考慮這些將軍的軍銜問題。所以在毛主席一再囑託之下,洪水將軍的軍銜最終還是改為了正軍級少將。
然而我們知道授銜時間是1955年,可是沒想到的是在1956年的時候,洪水將軍卻突然病重了,這突如其來的身體異樣讓這位外籍開國將軍在自己的生命最後的一段時間裡,十分的想念自己的祖國。在中央的批准之下,洪水將軍在百多位開國將帥的送別之下,回到了越南。可是這一次道別也成為了他最後與這些戰友的最後一次道別。1956年10月21日,洪水將軍病逝在了河內,逝世後越南政府也是以國葬的方式對待了這位將軍。
對於這樣的一位外籍的開國將軍將領,也許你可能有點好奇,為什麼洪水能有中越兩國的少將稱號呢。他到底有什麼樣的經歷。
洪水將軍的原名其實叫做武元博,1908年10月1日出生在越南河內的一個非常富裕的地主家庭裡,他的父親本身就是學富五車非常有學識,所以給他取了一個這樣的名字,希望他的人生能有一些成就。而武元博這一生也是沒有辜負自己父親對於自己的希望。他成功的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在這些年的革命道路上披荊斬棘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走上共產主義這條路上的人,幾乎很少像武元博這樣的出生,因為他來自一個地主家庭,我們知道共產主義的革命就是在革地主命,然而洪水卻是一名地主出生的孩子,他們能站出來投身於共產主義也實屬不易。
當時如果能清晰的知道當時的越南的國情和了解武元博家庭情況,你也非常能理解他做出的選擇。因為在武元博少年時期,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下,整個越南的老百姓們也是生活的非常艱苦,他們被法國的殖民者、越南的封建統治者和越南的地主階級者死死的壓在了社會的底層,日子艱苦且難以生存。當時在父親的影響之下,武元博從小也是感受了家父對於這些窮困人民的關心。武元博的父親就此一直在極力推崇著去掀翻這些壓迫老百姓的一切重擔。而要想做到這些為老百姓脫離苦海就只能通過革命這一條路。
武元博的家庭影響深深的讓他植入了對於革命的期待。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中,武元博在法國留學的時候就認識了當時越南的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胡志明同志,同樣在學習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之後,武元博慢慢的走入了共產主義的道路。
而在1924年的時候,當時的越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胡志明召集了武元博、黃文歡、范文同等這麼接受了革命主義的越南籍的青年們來到了廣州。而這個時候的中國剛好進入了國共合作的第一期。當時在廣州,黃埔軍校也是就在這個時候創辦了並且也就是這個時候有大量的無產階級革命人士進入了黃埔軍校學習。武元博和林彪、劉志丹這些人都成了同一期的學員。
在黃埔學校的這段日子裡,武元博不斷的在學習著革命事業的知識,同時又一邊在不斷的歷練各種能力。當"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名黨開始對於共產黨的各界人士開始了圍剿屠殺。白色恐怖隨即籠罩在了整個中國。此時的武元博則辨清了黑白,主動的脫離了國民黨而加入了共產黨的行列。在如此的一種危機當中,還能毅然堅挺的來到共產黨的隊伍,可見武元博對於真正的革命是了解頗深。
1927年的臘月,廣州起義爆發了。武元博與當時的葉挺、葉劍英等同志一起參與了這次的起義,雖然蔣介石的鎮壓是如此大的力度,可是武元博還是與同籍的幾位越南革命人士一起隨同葉劍英領導的第四教導團進行了作戰。
這一次的作戰起義,意義非常之大,因為在奮力拼殺的過程中,教導團將被關押在廣州公安局的革命人士救了出來。這裡有百餘人的黃埔軍校的學員,這些學員的重獲新生也是對於共產主義隊伍的壯大做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畢竟當時的教導團實在是比較弱小,在大量的國民軍面前,最終廣州起義是失敗了。
廣州起義的失敗,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可是這個過程是給予了整個共產革命的戰士們非常大的鼓舞。他們的共產主義夢沒有在這次失敗中而撲滅,而是更加勇猛的走向了前方。
因為廣州起義遭受了失敗,所以武元博當時也是跟隨著葉劍英、聶榮臻等人一起離開了大陸,然後在胡志明的指揮之下,來到了泰國。在泰國這段時間,武元博正式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國與黃文歡等一些當時的越南青年組成了一個"合作會",這個合作會的目的就是為革命去籌集經費。
當大陸這邊再次進入革命發展擴大的時候,中共的領導們也一直在考慮廣東東江這片區域的一些軍事幹部的人選,經過討論後就準備安排武元博同志前往該地,作為軍事發展的主力幹部。
1928年,武元博再次來到了中國,在東江區域作為該地區的遊擊隊指導員。曾是黃埔軍校出身的武元博當然能在這樣的環境有所作為。在他領導下的遊擊隊,活動的格外頻繁,以至於國民黨對於他在這帶區域的出現是十分的頭痛。
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武元博正式的加入了當時的中國工農紅軍,並且為了與當時的形勢相結合,自己改了一個名字叫做"洪水",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他自己希望能要洪水猛獸般的衝擊著國名黨當時的中國的統治。
在往後的革命主義工作中,洪水也的確猶如其名一般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鬥爭的日子是漫長的,而且也是一種枯燥的等待,當時這樣的艱苦生活條件也是讓不少革命人士在激情上有些無法一直保持那種亢奮,所以中央組織也是將洪水調到了瑞金,在紅軍學校去擔任了宣傳科長,同時也擔任了政治、文化教員,在那裡還創辦了當時的第一個劇社"工農劇社",自己在其中任社長一職。
在洪水創立的這個劇社之後,它帶來的紅色宣傳工作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當時他與錢壯飛、李伯釗、張愛萍等人一起編排了《上海的火焰》。這部戲劇的誕生,得到了瑞金所有軍民的高度認同。而洪水這個名字也是全面的響徹到了整個中央蘇區。而何長工也高度的讚揚了洪水給宣傳共產主義做了重要的貢獻。
洪水的工作算是在當時做的有聲有色,可是在這樣的情況,卻因為支持毛主席,反對博古、李德的"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禦中的保守主義",被剝奪了黨籍。這樣一個小小轉折點,也是洪水在黨內工作的一些小小插曲。
在面對國民黨的圍剿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歷史上的共產黨內也出現了分歧。1930年開始後,以王明、博古等人為代表的"左"傾路線的領導人開始對毛主席進行了排擠。一直在偉大的戰略家毛主席帶領下的共產黨隊伍進行了多次成功的反圍剿。而當第五次反圍剿來臨的時候,毛主席也在做著最新的反圍剿的作戰計劃。
可是這個時候,王明、博古卻要走李德的作戰思路,與當時的國民党進行硬剛。這樣的一種愚蠢的行為,就是如同雞蛋碰石頭,毛主席非常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無畏犧牲,而這群人卻不聽勸阻,執意要鎮守根據地。
對於這樣的作戰計劃,同樣是黃埔軍校出來的洪水,當然非常了解此時的軍事情況。他完全贊同毛主席的作戰計劃,為此他曾建議過博古,希望採納毛主席的作戰方式,可是博古卻截然不聽,並且還將洪水的黨籍給開除了。
國民黨的此次圍剿成功了,中共不得不進行歷史上的一次非常慘烈的戰略轉移,就是長徵。這樣的被迫行動當然是來自王明、博古的錯誤指導。在長徵的隊伍裡,朱德和劉伯承將洪水直接編入了紅軍直屬隊,由此也算是洪水再次回到了黨的懷抱。
遵義會議的召開,讓黨重新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中共中央政治局重新將毛澤東確立為中央的正確領導人,而糾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的這些"左"傾的思想。
就是這次的關鍵的會議,挽救了整個黨,挽救了不少的革命同志,其中就有洪水。這次會議的成功召開在歷史上是標誌了中國革命真正成功的轉折點。遵義會議之後。洪水同志的黨籍就被恢復了,這樣優秀的同志再次回到了黨的懷抱,
洪水的革命徵程似乎也是註定的有些不平凡,在自己的黨內黨籍問題上,他再一次遇到了麻煩,離第一次開除黨籍不久後,這一次他又被開出了黨籍。這一次面對的是張國燾。
1935年8月份,紅一軍和紅四軍開始進行了混編。這兩支隊伍的混編是為了北上,由此也將隊伍分成了左右兩路。而洪水同志則跟隨著朱德朱德、張國燾率領的左路軍。此時的張國燾卻是顯得十分的急躁,不願意聽從中央指令北上,而是要與中央指令相反進行南下,洪水同志當然知道這樣的方向又是一個極大的錯誤。這樣的作戰計劃是明顯的違背了中央的指揮方向。
如果此刻隊伍堅持被張國燾帶到南下的方向,又會重複當時的圍剿失敗的結局。因為此時四川是國名黨的重兵把守的地方,這樣貿然的過去就是一種送死。若再有這麼一戰將是對於這支隊伍的重要創傷。
洪水對於南下有著堅決的反對,而張國燾卻是在無言以對的情況下,將洪水列為了國際間諜,由此將洪水開除了黨籍。這不僅僅是張國燾的最終處置結果,他還想將洪水進行槍決,而在這樣的危機關頭,朱德、劉伯承奮力將去救出,也是最終倖免這場災難。
雖然存活了下來,洪水只能拿混入一個小分隊裡面,被迫還是跟隨張國燾的隊伍南下,向四川進發沒有多久,洪水的部隊就被稀碎。而在沒有隊伍的情況下,洪水通過自己對於戰局的研究,一個人進行了北上來找中央隊伍。
這一路我們可以想像是多麼的艱苦,當他到達陝北的時候,已經猶如一個乞丐般,經歷了爬雪山過草地,要過飯也給人打過工。這般摸樣的洪水已經是瘦骨如柴。來到陝北的他幾乎都無法有人認得出他。
當毛主席等人見到了洪水後是十分的感觸,沒想到就這麼孤身一人能走完如此艱苦的道路,來到陝北追隨著紅軍的步伐。然而沒想到洪水卻是如此的坦然,他認為這就是他認知的革命,在這革命的過程中就是艱辛的有著無數的困難,這些都需要自己的不斷的去克服和戰勝。
到達了陝北之後,紅軍政治部再一次撤銷了張國燾對他的政治處分,此刻的洪水又是再一次恢復了黨員的身份。他自己也在日後的回憶中講到,北上的長徵是艱苦的,最困難的也就是爬雪山,自己在這一路上爬了三次雪山,那樣的經歷是讓人無法忘懷的,也就是憑藉著隊伍革命勝利的盼望,讓自己一直堅持了下來。
1936年的金秋十月,朱德、劉伯承帶領著部隊來到了陝北。到達陝北之後他們發現了洪水,找到洪水後是無比的高興,還打趣的跟洪水說,沒想到能比我們還早結束了長徵。的確這樣的周折是沒想到讓洪水能比原先的部隊還能早早的抵達陝北。
1937年全國進入了全面的抗日戰爭,而同年的八月工農紅軍正式被改編成了八路軍。洪水同志開始跟隨著八路陸軍東出進入山西五臺山地區進入抗日活動。在五臺山的抗日活動中,洪水的工作任務是主要動員老百姓一起抗日。從這些工作開展沒多久,當地的老百姓在抗日和反地主階級的活動中就取得了非常高的積極性。
本來一位這樣的工作是非常得到民心,推從的也是順風順水,可是沒想到的是五臺山這裡是閻錫山的老家,這裡的一些官僚們、地主們也基本都是閻錫山的親戚。這些人的利益受到了危險,他們的辦法當然是找當時最大的軍閥閻錫山進行控訴。他們向閻錫山報告後要求八路軍將這個洪水調走。
五臺山就是閻錫山的地盤,這裡的人多數都是被閻錫山保護,這一個被撼動的地位當然閻錫山不會這麼輕易的放棄。在當時正是全國統一抗戰的時期,為了顧全一同抗戰的思想統一。當時的八路軍選擇了退讓,在閻錫山一路的施壓之下,只能將洪水調走。由此洪水被第三次開除了黨籍,被調離了五臺山,正式進入晉察冀軍區工作了。
洪水一直在黨內做宣傳工作是做的非常出色的,所以在洪水的負責之下,他自己擔任著宣傳工作,成立了《抗戰報》,在這裡他擔任著社長的職務。這個《抗戰報》也在日後被更名為《晉察冀日報》,這份報紙主旨在於宣傳共產黨、八路軍堅持抗日的工作宣傳。在介紹這些鬥爭生活的同時,也宣傳著共產主義,這份報紙的出現,非常深受大家的喜歡。聶榮臻同志就對於《抗敵報》的評價有著非常大的讚揚。他認為這份報紙對於革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抗戰報》得到很多人的認同是離不開洪水的功勞的,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這份報紙的印刷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幾萬份。這樣的推廣速度作為宣傳工作的重點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五臺山的種種因素,閻錫山的出現導致了洪水無法黨內得到一些軍事上的發揮作用,而整個抗日戰爭的打響也是在沒有讓洪水在前線有任何的戰功。所以這個時間段的"空白期"讓在建國後的授銜過程評定裡,對於洪水的戰功表現不是那麼的凸顯。
抗日戰爭結束了,越南革命戰場上打響了與法國殖民勢力的抗衡。胡志明在國內的鬥爭開始後,已經對於越南國內的軍政官員的安排顯得捉襟見肘,所以為了讓國內的局勢有所起色,他向中共的中央領導人申請讓洪水同志回到越南,幫助越南革命隊伍。
洪水接到命令後,馬上回國擔任起了越南南方抗戰委員會的主席,並且還兼任了兩個戰區的司令和政委。此時的洪水已經回到國內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阮山,因為洪水從黃埔軍校出來之後,就一直跟隨著中共跟國民黨一直在周旋,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作戰能力都是非常的豐富。
洪水回到越南後,自己的能力在對抗法國殖民者勢力上得到了非常好的發揮。他在中共遊擊戰上學習到的戰術完全運用到了與法軍的對抗上。法軍在洪水面前可謂是挫敗的一塌糊塗,而洪水的名聲則是在越南的革命軍中得到響亮傳播。洪水領銜的第四戰區守住的是越南的中部咽喉位置,這個堅固的屏障讓法軍難以攻克。法軍在後來的戰鬥中,聽到洪水的名字都是有著深深的後怕之感。
洪水回到中國已經是1950年,而在1948年1月,胡志明在越南授予了阮山為越南人民軍少將軍銜。來到中國後的洪水負責了中央統戰部越南科。所以在洪水參加的共產黨時期,其實洪水也是總在不被重用的環境中工作,並且又缺席了解放戰爭。所以在授銜的問題上,一直也是備受關注的幾個考慮點。
當55年毛主席問到洪水是什麼等級軍銜的時候,當時洪水告訴毛主席是正師級,而毛主席依然覺得這樣的等級並不適合,於是要求授銜的幹部改為正軍級。
洪水將軍的這一路在中共的貢獻其實是有著非常曲折的道路的。接連三次的被開除黨籍,看得出他這樣的精神是多麼的可貴。抗日戰爭本來是一個可以展現洪水的軍事能力的時候,可是礙於當時閻錫山的原因,洪水無法被中共使用,毛主席非常清楚洪水的情況。所以為洪水將軍軍銜改成了正軍級,這樣的更改也是完全符合洪水將軍的實際貢獻。
此時的洪水將軍成為了解放軍歷史上唯一個擁有了兩國上將稱號的將軍。這是個在世界上也罕見的將領殊榮。洪水將軍十六歲來到了中國,就從黃埔軍校開始成為了共產黨的追隨者。在多年未回國的情況之下,他也是對於自己的祖國甚是想念。
1956年的洪水將軍被檢查出來是肺癌的晚期,本來在黨內的決議後,中央領導人希望將他送到蘇聯去治療,而且毛主席還特批了要求今歷挽救洪水同志,但是洪水將軍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自己還是希望能回到越南。
黨中央的領導非常能理解洪水的揮動請求,毛主席也批准了這個回國的請求,而且親自打電話給了胡志明希望能照顧好洪水同志。
1956年9月27日,在毛主席、周總理、彭德懷等領導人的送行之下,洪水將軍不捨得離開了北京,前往祖國越南。在道別中毛主席還是非常的關心洪水的病情,去年在天安門城樓上看到的洪水將軍還是非常的健康,沒想到現在突然是如此的病重。此時送行洪水將軍的時候還親切了問了問洪水:"是不是在這裡沒有照顧好你?"洪水連連回到:"不是不是,主席和中央非常關心我,對我照顧的非常好。"
在車站有這兩百多中央官員們都前來送行,在看到這些曾經的戰友們前來給自己送行,洪水同志也是用儘自己的全力向大家道謝:"再見了,戰友們!"
回到越南後,胡志明馬上將洪水將軍安排在了河內的最好的醫院進行治療。可是病情的嚴重性還是奪取了這位偉大的將軍性命,在回國童年的10月21日,洪水將軍在河內病逝,此時的他只有48歲。
這位越南人民的英雄,在整個抗法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病逝後的洪水將軍得到了越南政府的國葬儀式。這位優秀的將軍,就此落葉歸根。
這位備受中越兩個愛戴的將軍,自己大半輩子的時光都奉獻給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同時也是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帶給國人的奉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