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散發「致富香」

2021-01-18 三秦網

資料照片

記者 申東昕

在大山環抱的寶雞市鳳縣蔣家溝,藍色彩鋼棚蜿蜒兩公裡伸進河谷,這是鳳縣逢春濟民可信科技養殖有限公司的林麝養殖基地,有1068間圈舍和一塊塊草場。這裡,是林麝的「豪宅」。

6月8日14時20分,基地負責人蔣本模穿上工作服,準備給林麝打耳標。房門剛開了條縫兒,一隻林麝就從裡面跑出來。老蔣一把拎住它的後腿,往上一提,又用右胳膊抱住它的兩條前腿,把它抱在了懷裡。

「基地成立10年來,公司的林麝從63隻發展到目前的600隻左右。每年不到10公斤的麝香產量,依然遠遠供不應求。」蔣本模說,「麝香已經成為鳳縣的『軟黃金』,年產值超過2億元,真是大山深處的『脫貧精靈』啊。」

「靠政策,我才敢養這麼金貴的東西」

在鳳縣留鳳關鎮麻峪河村黨支部書記陳樹民的圈舍門口,一副春聯已經貼了很多年。「歲歲招財財滾財,年年養麝麝生麝 」,橫批 「膘肥體壯」。

陳樹民是鳳縣家庭馴養林麝第一人,今年60歲,從事林麝養殖已經30餘年。

鳳縣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自古就有野生林麝出沒。但幾十年來,這裡的林麝養殖都是零敲碎打。近年來,縣上把養殖林麝確定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春風入戶,硬是把一個富民產業做到了全國第一。

鳳縣扶持林麝養殖產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貧困戶種植林麝飼草,每畝補助500元;企業、農戶新購置的飼草加工機械,按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享受國家扶持;建立林麝保險機制,林麝保險每隻600元,截至目前保險理賠320.6萬元;創新推出「林麝養殖貸」,截至目前貸款累計達1696.6萬元。

在平木鎮劉家莊村裡,隨處可見林麝養殖圈舍。村民李吉貴因病致貧,一家4口日子過得十分恓惶。2013年李吉貴從養殖3隻林麝起步,現在已經有13隻,去年收入4萬元,今年預計收入突破10萬元。李吉貴說:「靠政策,我才敢養這麼金貴的東西。」

劉家莊村村主任袁小榮說,縣上對林麝養殖產業的扶持力度太大了,現在全村261戶有一多半農戶養林麝,貧困戶全部納入,養殖規模達到2200隻。去年全村人均收入11900元,林麝產業收入佔60%以上。

如今,鳳縣林麝產業遍地開花,呈現出裂變效應。逢春、片仔癀、麝草堂等龍頭企業搶灘鳳縣,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科研」的模式,擴大林麝養殖規模。到去年底,全縣有養殖公司20家、養殖分場440戶,成立林麝養殖專業合作社2個、林麝養殖專業村3個,林麝存欄量超過1.5萬頭,佔全國2/3,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縣。

「養殖林麝讓我翻了身」

在鳳縣華源養殖有限公司林麝養殖基地裡,放養在自然環境中的林麝,有的在山間密林中奔跑,有的在山坡上悠閒散步。安裝在基地四周的紅外線視頻監控系統可實時監控林麝的日常活動、交配、產仔等過程。

董事長馮石亮說:「2002年,我從3對林麝養起,逐漸發展壯大。2009年,我成立了公司,採取『公司+農戶』模式,目前林麝存欄量1200隻,年創造效益500萬元左右。」

「目前的行情,每年國際市場麝香需求量為500公斤,國內市場需求1500公斤。由於原料緊缺,國內市場價格每公斤40萬元,國際市場價格每公斤10萬美元。而我國目前人工養殖林麝總量約為2萬隻,年產麝香80餘公斤,尚不足市場需求量的5%。」馮石亮告訴記者,「林麝養殖現在是一片藍海,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一個脫貧項目,不能僅看效益。產業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

「我養過牛和羊,賣過烤肉,但多年來生活狀況改變不大。」在河口鎮下壩林麝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副理事長孟小東說起自己的「發家史」感觸頗深,「近年來,我通過學習養殖林麝技術,掙了多少錢沒具體算過,但是在縣城買了房子,連裝修一共花了50多萬元,還買了汽車。養殖林麝讓我翻了身。」

河口鎮副鎮長丁華接上話茬:「老孟太低調了,他可是寶雞市的『創業之星』哩!」在鳳縣,像孟小東這樣從養麝「門外漢」到「土專家」的能人太多了。他們都認為,林麝產業是群眾致富的「黃金產業」。

「脫貧生態兩不誤」

「養一隻雄麝相當於每年保護3隻到4隻野生麝,每隻雄麝每年可取麝香15克,養10萬隻雄麝每年可取麝香1500公斤左右。」鳳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周建文告訴記者。

周建文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20多年,對林麝產業研究頗深。由於巨大的市場需求和高昂的價格,讓非法盜獵林麝行為時有發生,導致國內林麝資源狀況惡化,許多地方林麝已瀕臨滅絕。陝西目前野生林麝種群數量僅4000餘只。

鳳縣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陝西重要的林麝棲息地,已有30多年的林麝養殖歷史,當地麝香產量高、品質好,也是中藥麝香的主產區。從2009年開始,鳳縣大力發展林麝人工養殖業,先後引進北京同仁堂、福建漳州片仔癀、四川逢春等國內知名醫藥企業投資建設林麝繁育基地,林麝產業步入科學化、規模化快速發展軌道。這些基地,推動了林麝人工飼養業的快速發展,林麝棲息地正在逐步恢復和擴大,為林麝的再引入創造了條件,也為野化放歸林麝提供了充足的種源保證。

鳳縣副縣長齊曉輝說:「脫貧生態兩不誤,未來10年,鳳縣林麝養殖規模將達5萬隻以上,養殖實現良種化、科學化、規範化,麝香生產工廠化、標準化,服務體系全覆蓋,交易平臺現代化,終端產品多樣化,養殖廢棄物無害化,林麝養殖發展全產業化,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相關焦點

  • 新徵程 新作為 | 林麝散發「致富香」
    陳樹民是鳳縣家庭馴養林麝第一人,今年60歲,從事林麝養殖已經30餘年。鳳縣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自古就有野生林麝出沒。但幾十年來,這裡的林麝養殖都是零敲碎打。近年來,縣上把養殖林麝確定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春風入戶,硬是把一個富民產業做到了全國第一。
  • 扔掉煤釺子 瞄準「軟黃金」——林麝「香飄」臺盤村
    出生10天的「麝寶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2017年,我偶然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陝西鳳縣靠養殖林麝增收,突然想到,古交山林間時有野生林麝出沒。」傅乃順說,既然古交的氣候環境適合林麝生存,何不嘗試養殖林麝,蹚出一條全新的產業致富路。  經過多次專家論證、實地考察,2017年11月,盤福巖農業產業園林麝馴養繁殖基地在原焦化廠的位置上建起。2018年9月,經過林業環保部門審批,第一批60多隻林麝在養殖基地安了家。
  • 鳳縣養林麝7600餘只產值超兩億 帶動百姓致富
    「十二五」期間,陝西省加大林麝人工繁育力度,目前人工種群數量已達1萬餘只,成為全國林麝養殖第一大省。「林麝養殖第一縣」的鳳縣,就有林麝馴養繁殖公司8家,加盟公司養殖戶(場)351個,存欄量7600餘只,年產值超過兩億元,成為帶動地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綠色高效產業。
  • 古交市鎮城底鎮臺盤村:林麝養殖蹚出特色農業發展新路
    以馴養繁殖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林麝作為特色主導產業,集種、養、加工為一體,秉持綠色生態的生產方式,形成「公司+農戶+科研+服務」的發展模式。致力於推動區域傳統農業轉型及發展,實現生態化農業企業建設,帶動區域農民致富,實現鄉村振興。
  • 一個縣的林麝養殖規模佔全國的60%!寶雞鳳縣怎麼做到的?
    詳情戳視頻留鳳關鎮麻峪河村距離鳳縣縣城36公裡,61歲的村民陳樹民被稱為「鳳縣林麝養殖第一人」。記者見到他時,正趕上他和兒子給一頭林麝取香。點擊播放 GIF 0.0M鳳縣留鳳關鎮麻峪河村村民 陳樹民剛才取的是一個3歲半的香子,這應該是取第三回,今天取香不是頂好的,大概就是10克到11克,像我圈裡正常取香平均下來都是要上
  • 鳳縣林麝養殖戶喜領180餘萬麝香銷售款
    日前,鳳縣平木鎮劉家莊村林麝養殖戶陳宏琴數著剛剛領到手的7300元麝香銷售款,高興地說:「還是養林麝有前途,我今年爭取再養兩三頭。」當天,該村134戶養殖戶從同仁堂陝西麝業平木服務點共領到麝香銷售款180餘萬元。
  • 林麝養殖實現綠富共贏
    66%,是鳳縣林麝養殖在全國林麝養殖規模中的比例。70%,是鳳縣養殖林麝所產麝香在全國麝香總量中的比例。鳳縣1.5萬頭林麝年產值超2億元;30%的農民直接或間接收入與林麝有關;20家企業布局鳳縣專門從事林麝養殖,其中不乏北京同仁堂等知名藥企……每一次,在介紹鳳縣林麝養殖的成果時,鳳縣縣委書記張帆言語裡總是透著驕傲與自信。
  • 林麝,終於等到你!
    林麝(lín shè),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國瀕危珍稀動物。
  • 寶雞市林麝養殖存欄量穩居全國首位
    記者日前獲悉,依託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寶雞市科學培育林麝養殖特色產業,目前全市林麝存欄量達1萬頭,穩居全國首位,年產值超過2億元,取得了生態產業的可觀效益。  林麝又名香獐,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對生存的自然環境極為挑剔。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為林麝養殖快速發展提供了條件。
  • 林麝養殖助脫貧 寶雞太白群眾走上致富路
    在秦嶺深處的太白縣太白河鎮東青村,有一座佔地25畝的秦西南林麝特種養殖產業園區,170間圈舍在綠樹的掩映中格外幽靜,這裡就是160餘只林麝的「新居」。7月16日,跟隨工作人員,寶雞新聞網記者見到了這些山中的「精靈」。
  • [每日農經]「跑酷」的林麝竟然是賺錢高手 20160802
    林麝的奔跑速度達每小時達60公裡,心禕當然跑不過林麝了,不過她不說自己跑得慢,反倒責怪起大叔來。鄧心禕:為什麼不把這院子裡的草除一除呢?小鄧,你不懂,這草不能除。這樣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林麝原本就生活在山林裡,喜歡奔跑跳躍,這對林麝強身健體,多產香有很大好處。如果換成光滑平整的水泥地,會造成很大傷亡。草地不但有抗熱功能,而且還有許多中草藥。
  • 吉利區郭莊村:養鹿養林麝 帶來好「錢」景
    近日,《洛陽晚報》記者在吉利區郭莊村的特色養殖區看到了能產比黃金還貴的麝(shè)香的林麝。近日,《洛陽晚報》記者在吉利區郭莊村的特色養殖區看到了能產比黃金還貴的麝(shè)香的林麝。  今年66歲的村民郭建設輕輕地推開養殖區的鐵門,一隻臥在地上的林麝蹦跳著跑進了「屋裡」。郭建設介紹,早在2004年,他就想養林麝,曾先後到安徽、四川、山西等地的養殖基地進行考察。2012年,他辦好養殖許可證後,連著兩年到都江堰的養殖區,共買了4對林麝,可最終只養活了2隻。
  • 甘肅天水發展林麝特色養殖 探「產業+生態」全鏈條模式
    林麝又名香獐,因雄麝有香囊,其分泌和貯存的麝香有「軟黃金」之稱,由於人工養殖基地少,原料供應緊張,目前國內麝香價格較高。張小權家中只有他和母親兩人,以前只能靠種地為生,後經當地駐村幹部協商將他安排到林麝養殖場務工,「現在每月除2500元的工資外,還能給外出務工農戶閒置的地裡種些油菜和紅蘿蔔出售給養殖場,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他說。
  • 全國最大林麝人工養殖縣林麝存欄量近萬頭
    ——陝西省寶雞市鳳縣,截至2月底林麝存欄量達到9600多頭,佔全國林麝人工養殖量50%以上。由於其價格昂貴,人為獵殺多,致使野生林麝越來越少,一度造成傳統中醫藥許多名貴驗方因無麝香原料而名存實亡。鳳縣地處秦嶺腹地,是林麝世代繁衍的地方。從上世經80年代起,鳳縣開始人工養殖林麝,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操作性強的養殖技術。
  • 南山牧場現野生林麝,分泌麝香名貴如黃金,長著獠牙卻無攻擊力
    前陣子,南山牧場的紅外線攝像機,拍攝到野生林麝的珍貴影像。畫面裡,一隻成年林麝,帶著一隻林麝小寶寶在山林裡覓食。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系教授鄧學建表示,野生林麝母子相依相偎,一同外出覓食,說明棲息在南山牧場裡的野生林麝不是一個孤立種群,而是一個完整的繁殖種群。
  • 「寶雞市林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成立一周年座談會—新聞...
    目前,國內麝香價格為400元/克,國際價格更是超過100美元/克,「軟黃金」遠貴於真黃金。 早在上世紀上世紀80年代初期,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就在鳳縣、太白縣等地開展,直到2003年,陝西林麝人工飼養仍以以農戶家庭養麝為主,投入少、設施差、技術落後,規範化程度低,養殖效益不高,種群發展緩慢,全省林麝存欄僅380餘只,相當於全國人工飼養種群的1/10。
  • 林麝養殖有「錢」景
    不過,這些「小別墅」可不是給人住的,他們的主人是林麝。  「林麝天生膽小怕事,性格孤僻,喜歡獨居。」站在林麝的「別墅」外,養殖場經理趙建剛說,林麝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對生存的自然環境極為挑剔。  華亭縣畜牧獸醫局高級畜牧獸醫師王新貴介紹,隨著野生林麝資源的減少,人工養殖林麝逐漸在國內興起,從50多年前開始,我國便對林麝人工馴養繁殖技術進行攻關,如今人工養殖林麝技術已經成熟。公麝產出的麝香有「軟黃金」之稱,是國家十大名貴中藥材之一,而國內人工養殖的林麝還不到2萬頭,所產麝香只佔藥材市場總量的10%,市場上根本不愁銷售,養殖前景非常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林麝身上尋找商機。
  • 寶雞市林麝養殖呈現規模效益
    -04-03 15:58 瀏覽次數: 近年來,寶雞市堅持「保護優先、規範管理、嚴格監管」原則,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科研」模式,全力推動林麝養殖基地化發展,規模效益持續提升。目前全市人工林麝養殖存欄量1.7萬餘頭,年產麝香60多公斤,人工養殖數量和麝香產量穩居全國之首,建成鳳縣「中國林麝之鄉」。一是組織化程度提升。先後引進逢春、片仔癀、麝草堂等多家知名藥企,發展標準化林麝養殖公司30家、專業合作社1家、養殖大戶7戶。
  • 平涼市崆峒區:林麝養殖基地促脫貧
    崆峒區:林麝養殖基地促脫貧每日甘肅網6月5日訊據平涼日報崆峒報導(記者朱婷婷)6月3日,崆峒區白水鎮馬蓮村平涼源鑫林麝養殖有限公司裡,林麝養殖場圈舍單格間排列,室內林麝身輕如燕,如閃電般跳躍、奔跑。現已修建林麝養殖棚4棟。該公司於2019年10月引進麝苗20隻,採用「農戶+合作社+村委會黨支部」的投資聯結機制,吸納周邊村子7名貧困戶在養殖場從事採摘桑葉、構樹葉、杏樹葉等林麝食用樹葉的工作,工期可從4月至10月,貧困戶以幹樹葉每公斤2.4元,溼樹葉每公斤1.2元的價格售給林麝養殖場,多勞者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