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養殖助脫貧 寶雞太白群眾走上致富路

2021-01-18 瀟湘晨報

在秦嶺深處的太白縣太白河鎮東青村,有一座佔地25畝的秦西南林麝特種養殖產業園區,170間圈舍在綠樹的掩映中格外幽靜,這裡就是160餘只林麝的「新居」。7月16日,跟隨工作人員,寶雞新聞網記者見到了這些山中的「精靈」。

據了解,太白縣太白河鎮秦西南林麝特種養殖產業園區是集林麝養殖、農旅融合、藥研基地為一體的現代特種養殖農業園區。2017年12月,園區與陝西片仔癀麝業有限責任公司成功籤約,成為該公司扶貧產業基地和藥源研究基地。從2018年至2020年分三期實施,總投資1.78億元,流轉土地200畝,對270間圈舍進行提升改造,新增分散養殖圈舍3000間,栽種桑葉、紅蘿蔔等作物50畝,帶動農戶發展白芨、豬苓、天麻等中藥材種植400畝,建成集養殖、科研、觀光、休閒於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工作人員介紹,一隻成年公麝一年可產麝香15克至20克,按照目前市場價格每克500元左右計算,一年產的麝香收入就可達萬餘元,收益十分可觀。「麝香已經成為我們鎮的『軟黃金』,可以說是大山深處的『脫貧精靈』。」太白河鎮鎮長王亞斌笑呵呵地說。

近年來,太白河鎮充分發揮鎮、村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核心引領作用,緊盯產業不放鬆,緊抓園區上規模,緊扣經營管理科學化,由東青村黨支部牽頭,採取「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能人大戶+貧困戶」的模式,以土地、產業扶持資金、個人注資入股,開展「三變」改革。

據了解,該合作社共有127名群眾入股,其中貧困戶88戶258人。2018年9月成功實現首次分紅,分紅金額達217190元,貧困戶最高分紅5770元,戶均達到1710元;2019年9月25日,實現了二次分紅,分紅金額高達243506元,貧困戶最高分紅6610元,戶均1884元,累計實現分紅460696元,實現了將貧困群眾牢牢鑲嵌在黨組織產業鏈上的目標。

「林麝養殖確實是脫貧致富的好門路,我身體患病,重體力活幹不了,目前在園區做飯、採乾草,一年收入近4000元。」今年67歲的村民劉顯清告訴記者。

如今,東青村黨支部進一步健全合作社與農戶的利益聯接機制,將村規民約納入合作社分紅獎懲制度中,要求所有的貧困戶、入股戶每年向合作社提供林麝飼料乾草50斤;家庭衛生達到「五淨一規範、美麗庭院」 ,對積極參加村上組織的集體活動且勤勞肯幹、孝老愛親、遵紀守法的股民進行獎勵,對破壞村規民約造成不良影響的,經理事會研究,分紅時進行一定的經濟處罰。此舉讓村民在實現增收的同時,也讓文明鄉風在東青村逐步樹立,真正達到扶貧又扶志的雙重目的。

據太白縣太白河鎮鎮長王亞斌介紹,該鎮鼓勵每戶貧困戶家庭入股一個長效產業(冷水魚、林麝養殖),每戶再發展多個短線產業(土雞養殖、養蜂、木耳、板慄、核桃等特色產業),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帶動群眾增收。截至目前,太白縣太白河鎮已經脫貧135戶393人,貧困戶年均家庭純收入達到了15000元以上。(寶雞新聞網記者 張超)

【來源:寶雞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太白河鎮東青村林麝養殖產業帶領群眾走上脫貧路
    地處太白縣太白河鎮的東青村,距縣城110公裡,全村281戶873人,其中貧困戶就有92戶268人,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在太金公司務工及種植玉米、大豆、土豆等傳統農作物,收入非常有限。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讓群眾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早日擺脫貧困面貌,2016年太白河鎮提出了「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引導貧困群眾抱團發展的理念」。經過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廣泛宣傳動員,並多次赴鳳縣、留壩等地考察學習,最終形成了以村黨支部牽頭,能人大戶帶動,吸納貧困戶自願入股,成立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於2017年3月成立秦西南林麝養殖專業合作社。
  • 一個縣的林麝養殖規模佔全國的60%!寶雞鳳縣怎麼做到的?
    鳳縣留鳳關鎮沙江寺村的汪玉芳,以前是貧困戶,2006年她租養了陳樹民的兩對林麝,開始了自己的林麝養殖。經過10多年的發展,王玉芳家現有存欄林麝每年保持在20到30頭,不但脫了貧,而且走上了致富路。鳳縣留鳳關鎮沙江寺村村民 汪玉芳每年是穩到10萬塊錢這近三年都是。
  • 寶雞市林麝養殖存欄量穩居全國首位
    記者日前獲悉,依託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寶雞市科學培育林麝養殖特色產業,目前全市林麝存欄量達1萬頭,穩居全國首位,年產值超過2億元,取得了生態產業的可觀效益。  林麝又名香獐,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對生存的自然環境極為挑剔。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為林麝養殖快速發展提供了條件。
  • 林麝養殖實現綠富共贏
    鳳縣是全國唯一的林麝之鄉。從最初農戶零星養殖,到如今政府主導下的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從最初只是「有條件的人才養得起」,到如今林麝養殖走進貧困群眾家中……張帆認為,林麝產業既是全縣最具發展潛力的綠色產業,也是脫貧攻堅最有力的抓手。鳳縣的林麝養殖,讓眾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夢想成真,也加速了產業轉型,實現了綠色富裕共贏。
  • 林麝散發「致富香」
    蔣本模說,「麝香已經成為鳳縣的『軟黃金』,年產值超過2億元,真是大山深處的『脫貧精靈』啊。」「靠政策,我才敢養這麼金貴的東西」在鳳縣留鳳關鎮麻峪河村黨支部書記陳樹民的圈舍門口,一副春聯已經貼了很多年。「歲歲招財財滾財,年年養麝麝生麝 」,橫批 「膘肥體壯」。陳樹民是鳳縣家庭馴養林麝第一人,今年60歲,從事林麝養殖已經30餘年。
  • 山西最大林麝養殖基地落戶交城 特色養殖助力脫貧
    在林麝養殖場裡,一共有七位專職飼養員,平均每人負責照顧40到50隻林麝。 王瑞軍 攝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劉靜 路小飛 王瑞軍)「一隻公麝平均一年可以產麝香二十克左右,每克市場價在1000元左右,市場需求量大,供不應求,一年一頭公麝可以增收近兩萬元。」
  • 平涼市崆峒區:林麝養殖基地促脫貧
    崆峒區:林麝養殖基地促脫貧每日甘肅網6月5日訊據平涼日報崆峒報導(記者朱婷婷)6月3日,崆峒區白水鎮馬蓮村平涼源鑫林麝養殖有限公司裡,林麝養殖場圈舍單格間排列,室內林麝身輕如燕,如閃電般跳躍、奔跑。現已修建林麝養殖棚4棟。該公司於2019年10月引進麝苗20隻,採用「農戶+合作社+村委會黨支部」的投資聯結機制,吸納周邊村子7名貧困戶在養殖場從事採摘桑葉、構樹葉、杏樹葉等林麝食用樹葉的工作,工期可從4月至10月,貧困戶以幹樹葉每公斤2.4元,溼樹葉每公斤1.2元的價格售給林麝養殖場,多勞者多得。
  • 新徵程 新作為 | 林麝散發「致富香」
    陳樹民是鳳縣家庭馴養林麝第一人,今年60歲,從事林麝養殖已經30餘年。鳳縣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自古就有野生林麝出沒。但幾十年來,這裡的林麝養殖都是零敲碎打。近年來,縣上把養殖林麝確定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春風入戶,硬是把一個富民產業做到了全國第一。
  •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2018-10-25 09: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走進村裡,潺潺流水聲由遠及近,一條條溪水穿村而過,一方方魚塘內魚兒正遊得歡快……近幾年,普照村黨支部帶領村民靠著養殖高山冷水魚,硬是讓全村的58個貧困戶走上了脫貧增收的致富路。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古交市鎮城底鎮臺盤村:林麝養殖蹚出特色農業發展新路
    古交市鎮城底鎮臺盤村:林麝養殖蹚出特色農業發展新路 2020-09-18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文昌「航天小鎮」青年養殖黑山羊助農脫貧
    海南文昌「航天小鎮」青年養殖黑山羊助農脫貧 2020年05月16日 18:1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凌楠 攝   中新網海口5月15日電 題:海南文昌「航天小鎮」青年養殖黑山羊助農脫貧  作者 凌楠  海南文昌龍樓紅海山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內,社長符歡正悉心照料合作社養殖的130多隻黑山羊。餵羊、清理羊舍、售賣農產品,是他每天的工作。  一隻只黑山羊羔又跑又跳,有的自由自在地玩耍,有的在吃著地上的花生苗。
  • 魯青基準貸,「貸」動80後走上創業致富路
    摘要: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發放青年創業貸款150餘萬元,成功扶持了多名青年創業者成功走上致富道路,真正成為青年自主創業的「金紐帶」。今年以來,建行德州分行黨委積極落實德州市委、市政府及上級行扶貧工作要求,選派第一書記駐齊河縣馬集鎮南方寺村開展扶貧脫貧工作。
  • 鳳縣林麝養殖戶喜領180餘萬麝香銷售款
    日前,鳳縣平木鎮劉家莊村林麝養殖戶陳宏琴數著剛剛領到手的7300元麝香銷售款,高興地說:「還是養林麝有前途,我今年爭取再養兩三頭。」當天,該村134戶養殖戶從同仁堂陝西麝業平木服務點共領到麝香銷售款180餘萬元。
  •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原標題: 然而,溫泉鎮石海村的一個鵪鶉養殖場場主張健洪告訴記者,其實吃鵪鶉蛋更划算,鵪鶉蛋的蛋白質比雞蛋要多四五倍,吃4隻小小的鵪鶉蛋就能滿足人體需求了,而且鵪鶉蛋的口感比雞蛋細滑多了。  小小鵪鶉經濟效益好  記者了解到,鵪鶉養殖場場主張大叔已經60多歲了,他一直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因此在種植和養殖方面,他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名能手,經驗非常豐富。
  • 崆峒區:首家林麝養殖基地促農增收脫貧
    近日,筆者走進崆峒區白水鎮馬蓮村平涼源鑫林麝養殖有限公司,看到林麝養殖場圈舍單格間排列,透過門鏡看到室內林麝身輕如燕,如閃電般跳躍、奔跑。現已修建林麝養殖棚4棟,建築面積2200m。該公司於2019年10月,引進麝苗20隻。採用「農戶+合作社+村委會黨支部」的投資聯結機制,吸納周邊村子7名貧困戶在養殖場從事採摘桑葉、構樹葉、杏樹葉等林麝食用樹葉的工作,工期可從4月至10月,貧困戶以幹樹葉每公斤2.4元,溼樹葉每公斤1.2元的價格售給林麝養殖場,多勞者多得。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布爾津縣:養殖合作社帶領村民搭上致富...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布爾津縣積極推進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政策扶持,加大養殖合作社建設力度,帶動農牧民走上致富之路。
  • 通許縣:身殘志堅蒲東風 靠養兔走上致富路
    納入貧困戶後,村扶貧責任組為他量身定做幫扶措施,考慮他身體殘疾,不能出去務工,不能搞種植,就建議他在家搞養殖。考慮養肉兔成本低、好飼養、勞動強度小、鄉裡又給種兔、兔籠補貼,蒲東風就養起了兔子。通過村致富帶頭人蒲金龍的技術指導,蒲東風掌握了養兔技術,加上他自己吃苦耐勞、勤勞能幹,養兔規模慢慢的從最初的幾隻發展到了幾百隻。2019年僅兔子就賣了13000元,兔籠裡現在還有兔子200多隻。
  • 「麝香」一克400元,農民養殖林麝取其分泌物,走上脫貧致富路
    「麝香」一克400元,農民養殖林麝取其分泌物,走上脫貧致富路其實在古代的時候麝香就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那時候人們會拿它做為香料來用,它的氣味比較獨特,能夠散發出幽雅而柔和的香氣,古代的時候也是很名貴的香料,都是供達官貴人享用的今天我們要講的農民叫做張永,張永一直在尋找農村致富創業的項目。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於平安:養致富兔 奔小康路
    在宜城市王集鎮槐樹村,村民於平安是當地有名的養兔大戶,靠著養殖肉兔,年收入達到百萬元,走上了小康生活道路。於平安是槐樹村第一個嘗試規模養殖肉兔的人。2008年,靠種地為生的於平安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了養兔的新聞,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花了5000元,從南漳買回30隻種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