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一樁引起民間恐慌的離奇「叫魂」案,連皇帝都被嚇得不輕

2020-11-23 騰訊網

01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有魂魄,在某種條件下,可以使人的魂離開人的體魄。人的魂魄一旦離開身體,人就會變得痴傻,這時候就需要「叫魂」——請法師或是得道之人將人的魂魄喊回來。

事實上,對於「叫魂」,大多數的中國人並不陌生,尤其是對於在農村地區生活過的人來說,這在更多的時候被看做是一種特殊的治病方法。

例如,在何兆武的《上學記》一書中,他寫下了自己所經歷的「叫魂」事件:「我有一次生病,母親按照當地的習慣請了法師,折騰了好一陣,然後兩個人抬著一座菩薩,像抬轎子一樣,前邊有人打鑼,後邊四五個人跟著在街上轉。前邊有人喊:『某某某,回來沒有?』後邊的人答應著:『回來啦!———』這是在叫魂,以為你的魂被吸走了,得把它叫回來。」

然而如果有人施行妖術使人的魂靈離開人的體魄,控制別人的靈魂,利用控制的靈魂的力量為自己謀利,這種妖術也被稱為「叫魂」。這時候,被叫的人就會失去生命。

在清朝乾隆盛世下,便發生了這麼一樁「叫魂」奇案,今日小編帶大家一探究竟。

02

清代乾隆年間,浙江省德清縣有兩座寺廟,一座叫慈相寺,另一座叫觀音殿。觀音殿香火鼎盛,慈相寺卻香客寥寥,慈相寺的和尚便心懷嫉妒,使出了一條毒計。

1768年初春,慈相寺的和尚們在地方上散布謠言,稱有石匠在觀音殿附近「作法埋喪」,進香者若去進香非但難得庇護,反而會遭到毒害。

這條謠言一出,觀音殿香火是否受影響不得而知,但謠言中包含的「作法」等迷信內容卻激起了民眾對妖術、妖法的心理積存。一時之間,江南各地關於「叫魂」的謠言四起。

3月26日,農夫沈士良因為將侄子的名字寫在紙條上,貼到木樁頂上而被石匠扭送至官衙,被縣令打二十五大板後釋放。

4月3日,一個叫計兆美的年輕德清人,因為喝醉了酒,害怕被叔叔責罰,於是逃到了杭州,被當地民眾疑心,不由分說扭送到官衙,用刑後才查明真相。

4月8日,蕭山縣四個遊方僧人在村子裡化緣時,遇到個識字孩童,便問了他幾句話,問了孩子名字,結果孩子父母帶著村人趕到,認定僧人們就是「叫魂」妖人,移交蕭山縣衙,用刑逼問後方才真相大白。

......

很快,關於「叫魂」的流言像是長了翅膀一般向全國各地蔓延,江西、湖北、湖南、山東、陝西......幾乎各個省份都有「叫魂」的蹤跡。

乾隆皇帝對此大發雷霆,他在7月25日下發諭旨:「著傳諭各該督撫飭屬,密行體察,如果有此等情事,即行嚴拏,重治其罪,否則將倡播之人查拏一二,嚴加 懲治,以儆其餘。」

官員們查案很賣力,然而結果卻不如人意。事實證明,這件事是個不折不扣的鬧劇。從冬到春,歷經大半年的搜捕審訊,不曾得到任何確實的證據可以證明妖人的存在,所有的「叫魂」妖案最後都被證實是一場誣告。

於是,到了11月3日,在懲罰了一批封疆大吏後,乾隆帝降旨停止了對叫魂案的一切審訊,這一場鬧劇就此終結。

03

一場謠言鬧得全國風雨,上至乾隆皇帝,下至市井小民,無不惶恐擔憂,害怕所謂的「叫魂」妖術臨身。即便是在迷信封建的古代社會,這一現象也不多見。

那麼,這一場鬧劇背後的推動因素有哪些呢?

其一是民眾的恐慌。

在美國澤魯巴維爾所寫《房間裡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認》一書中提到,「房間裡的大象」指的是所有那些觸目驚心的存在,卻被明目張胆地忽略,甚至否定。

在「叫魂」鬧劇中,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

一有「叫魂」妖術的謠言傳出,民眾便神經兮兮,狂躁不安,不問緣由地審問那些「身份可疑」之人,忽視事實,不顧一切地認定那些居無定所的僧侶、乞丐、石匠便是「叫魂」妖人。

而這一切都源於民眾的恐慌,民眾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叫魂」的對象,失去理智,無法分辨事實,使得這一小小謠言愈演愈烈,最終釀成大禍。

其二是官僚的腐朽笨重。

在封建時代,官員們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傳朝廷旨意,下達百姓民生。在「叫魂」案件中,官員們的作用幾乎失效,對上敷衍,對下恐嚇。

在「叫魂」案發生之初,官僚們並不以查清真相為目的,而是以息事寧人,保全自身烏紗帽為宗旨,這無異於火上澆油,讓「叫魂」事件持續發酵,直到擴展為全國性的大恐慌。

孔力飛在《叫魂》書中寫到:「沒有人會哀悼中國的官僚制度,即使按照當時的標準,它所造成的社會傷害也已超出了僅僅壓碎幾個無依無助的遊民的踝骨的程度。」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老葛 編輯:吃硬碟吧、小二

本文由「魚羊史記」獨家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發生在清朝的叫魂案,引起民間恐慌,為什麼連乾隆也被嚇得不輕?
    「叫魂」這個詞大家可能在看許多恐怖片中聽到過,但在舊社會,這東西確實在民間存在過。在當時社會,人們迷信的認為人的魂魄是可以丟失或被偷走的,魂沒了那這個人就廢了,所以需要通過叫魂把魂給喊回來。
  • 《叫魂》——他們都在怕什麼
    這幾天,想起了一本經典的學術著作《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一場沒來由的妖術活動,造成了全國上下,從民眾到皇帝的恐慌。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在怕什麼?故事從一個流傳民間的謠言開始——有人會用妖術,叫走別人的魂魄。
  • 叫魂:盛世謠言背後的歷史、法律與社會
    在這個地域遼闊,乾隆時期人口超過2億的帝國,為什麼在乾隆33年(1768),因地方幾起剪辮案造成了朝野的 大恐慌。這種恐慌是來自歷史的基礎,還是因為自我實現的預言?這種恐慌的發生學基礎何在?  叫魂一類魘勝之術盛行民間,藉助發誓起咒,溝通人神,弱者借用超自然的力量來實現在現實世界 中無法實現的願望。
  •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這一次,先簡單介紹下這本書
    今天要介紹的書是《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我們會從歷史上一場小小的叫魂案件入手,來看一場社會性的恐慌到底是如何產生的,以及這種現象所帶給我們的啟示。說到叫魂這兩個字,可能現代的人有些陌生了,但是在舊社會,這個東西在民間確實存在過。說它是妖術也好,說它是民俗也罷,總之是咱們中華傳統文化當中的奇葩之一。之所以有叫魂,就是因為舊社會的人們迷信地認為,人的魂魄是可以丟失或者被偷走的,魂沒了那還得了,所以需要通過叫魂把魂給喊回來。
  • 叫魂,叫出的政治鬧劇 - 經濟參考網
    治理成就如此顯著,後人們很容易將這一時期的乾隆皇帝,定義為一個有趣的風流君王。1750年才出生的和珅,經常被後世的編劇作家安排得與弘曆年歲相當,再搭配一個1724年出生、晚年才受到重用的紀曉嵐,就有了不務正業充任俠客的君臣三人組。在《還珠格格》的版本中,弘曆成天陷入跟皇太后、皇后、格格、阿哥、親王、貝勒瞎胡鬧的幼稚宮鬥中,如此窮極無聊,好像真的無事可做,天下早已太平。
  • 《叫魂》書評:叫魂,叫出的政治鬧劇
    文/鄭渝川1768年,清乾隆皇帝弘曆57歲。治理成就如此顯著,後人們很容易將這一時期的乾隆皇帝,定義為一個有趣的風流君王。1750年才出生的和珅,經常被後世的編劇作家安排得與弘曆年歲相當,再搭配一個1724年出生、晚年才受到重用的紀曉嵐,就有了不務正業充任俠客的君臣三人組。在《還珠格格》的版本中,弘曆成天陷入跟皇太后、皇后、格格、阿哥、親王、貝勒瞎胡鬧的幼稚宮鬥中,如此窮極無聊,好像真的無事可做,天下早已太平。
  • 全球化「叫魂」:西方媒體為什麼反常識地誇大中國科技?
    這時作為「可憐」的中國民眾,往往會一頭霧水——原來我自己都不知道,我過得這麼慘。在外媒眼中,我們的科技已經這麼牛了那麼我們都有哪些被外媒誤讀的科技成果呢?不過太陽底下無新事,今天這種情況,其實與中國乾隆年間發生的「叫魂」事件有些類似。乾隆時期,隨著海外通商的繁榮和豐富的農作物引進,中國經濟民生空前繁榮。可隨著經濟發展,貧富差距開始擴大,人口的流動性帶來了社會的不穩定性。
  •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前傳,清朝一樁強姦案,驚動皇帝,官員無一倖免
    大家都知道的,發生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間的楊乃武與小白菜,名列「中國四大奇案」之首。楊乃武和小白菜兩個人本來是清清白白,卻被誣陷為因通姦殺夫。這個案子從上到下,經歷了縣、府、按察司、省和刑部等七次審訊,七次判決,才最終由慈禧太后下旨嚴肅問責,案情才得以真相大白。
  • 官場怪狀,乾隆年間的官場之道
    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即清高宗,年號「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 叫魂:是迷信 還是科學?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向我們展示著五千年來中華大地上演的一幕幕「大戲」,大到政權之爭,小到民間風俗習慣,而最為貼近生活的無疑就是千百年來我們的祖輩所留下的一件件習俗。但是,在這其中卻摻雜無數個引人恐慌的民俗「妖術」。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年你一定中招的「恐怖民俗」。
  • 《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中國最複雜的皇帝
    乾隆五十五年到中國進貢的朝鮮使臣回國後這樣向他們的國王描繪大清朝:「(清帝國)大抵為官長者,廉恥都喪,貨利是趨,知縣厚饋知府,知府善事權要,上下相蒙,曲加庇護。」(《朝鮮李朝實錄》)及至乾隆六十年,他們的評價更是發展為「貨賂公行,庶官皆有定價」。(《朝鮮李朝實錄》)朝鮮人對中國的了解也許僅止於皮相,但中國官員表達得比朝鮮人還要激切。
  • 她身上每一寸都是法國人的驕傲,連乾隆皇帝也曾求之不得
    中國風掛毯:集市,布歇設計究竟是為何,幾張「毛毯」討得乾隆爺的歡心?而法王路易十五又是憑什麼底氣,將其作為國寶不遠萬裡相送?其實在收到路易十五的贈禮前,乾隆對西方的精美掛毯早有耳聞,並向買辦下單採購,然而廣州十三行卻遲遲尋不得最頂級的貨源,所以法王的禮可謂送到乾隆期盼已久的心裡。路易十五定製這組禮物也是費了心思,早年路易十四時期製作了一批描繪中國皇帝生活的掛毯,於是便任命當時的宮廷首席畫師布歇,重新設計一批比舊的構圖更宏大的中國風掛毯。
  • 乾隆皇帝為何「類祖不類父」?
    在乾隆皇帝漫長的一生中,他的爺爺康熙皇帝在其心中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不管是治國策略還是為人處事方面處處以康熙皇帝為標杆。乾隆皇帝生平最為驕傲的一件事並不是親爹雍正皇帝將皇位傳給了自己,而是自己年幼時候曾經深得康熙皇帝寵愛!那一句「朕自幼便蒙聖祖康熙爺寵愛」掛在乾隆皇帝嘴邊60多年。乾隆六十年,甚至不惜禪位於皇十五子永琰,就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在位年限超過康熙皇帝。
  • 看史料而生疑:如果劉墉紀曉嵐是清官,乾隆皇帝為何將他們充軍發配?
    《清史列傳》則記載劉墉其罪當斬:「三十一年,以知府任內所屬陽曲縣令段成功侵蝕庫項事覺,墉坐不能先事舉劾,部議照扶同容隱律擬罪,上(乾隆皇帝)加恩免死,發軍臺效力贖罪。」 這兩本史料說的是同一件事:劉墉當山西太原知府的時候,其所屬陽曲縣令段成功貪侵國庫銀兩數額特別巨大,劉墉在其中有脫不了的干係,按律當斬,但是乾隆皇帝法外開恩,只是將他充軍發配,轉過年來又召回異地做官去了。
  • 風流倜儻,多情才子,細數乾隆皇帝眾多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
    ,長壽,孝順之外,最感興趣的就是他一生當中和眾多嬪妃以及民間女子的愛情故事,乾隆皇帝風流倜儻十分有才氣,風花雪月的人生道路當中不免很多的傳奇故事,其實人們只了解的是乾隆皇帝的表面,其實內在裡乾隆皇帝是用情十分專一的人,尤其是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更是始終如一,鍾情一生,所有的風花雪月故事都是在孝賢純皇后仙逝之後,所以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活也是多面性的,所以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都十分豐富多彩。
  • 這把五爪金龍鎖,疑似乾隆皇帝所用,還創造了三個第一
    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陳列在國家博物館中的一把奇鎖,這把鎖可能就是乾隆皇帝的御用之物,並且它還首創了三個「第一」,這三個「第一」都是什麼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鎖,我們大家都熟悉,這是每個人在生活中常接觸到的物品,甚至還有人戲稱鎖頭為「守門大將軍」,可見鎖頭對我們現代人生活的重要性。
  • 皇帝:愛卿下朝有啥活動?大臣:我打麻將,成功躲過一場殺身之禍
    康熙乾隆雍正時期可以說是安定和平,但是絕對稱不上盛世,他們害怕引進西方的技術以及先進兵器,導致自己賴以統治中原的八旗騎射部隊失去競爭優勢,故而進行閉關鎖國,導致在近代中國的全面落後
  • 發生在寶寶身上的驚嚇和哭鬧,為什麼醫生看不好但叫魂卻可以
    叫魂和魂丟了雖然說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卻讓很多寶媽深信不疑。陳女士就是這樣的一位寶媽,原來在孩子兩歲的時候,陳女士趁著自己假期就帶兒子去了一座古村遊玩。回來以後自己的兒子卻一直拼命的哭,怎麼哄都哄不好。害怕孩子生什麼病,就趕緊送醫院了,可是醫生檢查一番之後,卻也沒檢查出有什麼不正常的。
  • 乾隆皇帝的玩具盒長這樣,布滿機關的小葉紫檀多寶閣,真是會玩
    乾隆皇帝是出了名的愛玩和會玩,古今中外,所有有意思的玩意兒都逃不過他這一關。 而古代人,特別是文人,把玩物稱為文玩,格調很高,皇帝自然也不能免俗。乾隆皇帝也熱愛古玩,還為了能同時收集和擺弄這些玩具,專門做了一個"玩具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