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童雲)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國外媒體今天發表署名為Jessica E. Vascellaro的文章稱,對於蘋果來說,中國已經不再是無足輕重的市場,而是已經變成了其「中央王國」。文章指出,亞太市場很可能將成為蘋果最大的營收來源,而蘋果在這一市場上的最大推動力來自於中國。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全文:
就在不久以前,亞太市場在科技巨子蘋果的財務報告中還只不過是個腳註。但現在已不再如此。
在這個迅速增長的地區中,蘋果主要的推動力來自於中國市場,其銷售額在蘋果392億美元總銷售額中所佔比重達到了26%。
在這個財季中,亞太市場已經進入了「攻擊距離」,將成為蘋果最大的營收來源。蘋果第二財季亞太市場銷售額為102億美元,而美洲市場銷售額為132億美元,後者長期以來一直都是其最大的營收來源。此外,蘋果將日本單列在亞太市場以外進行計算,而第二財季中來自於日本的銷售額為26億美元,同比增長近一倍。
直到截至2009年12月份的財季中,蘋果才在財報中單獨提供有關亞太市場的地區性財務數據。考慮到這一點,這種轉換的速度令人感到激動。也正是在這個季度中,蘋果在中國市場上發布了iPhone,比在美國市場上推出這種產品晚了兩年多。蘋果尚未開始在中國內地市場上出售新iPad,而在第二財季中,iPad的全球銷售量達到了1180萬臺。
確切地說,蘋果品牌已在美國以外市場上引起了共鳴。過去幾年時間裡,蘋果已在海外市場上開設了自己的專賣店,此外還與更多零售商結成了合作關係。在推出最新款iPhone時,蘋果在北京的一家專賣店外聚集了龐大的人群,以至於警方不得不封鎖了這家專賣店。
蘋果在亞洲地區的飛速增長是一種明顯的證據,見證了這家公司是如何成為一個真正國際化的品牌的。整體而言,國家銷售額在蘋果第二財季總營收中所佔比重為64%,創下該公司史上的最高水平。
「與其他產品相比,iPhone正在以不同的步伐推動蘋果的國際擴張進程。」投資銀行Canaccord Genuity的研究分析師麥克·沃爾克利(Mike Walkley)說道。
蘋果周二發布數據稱,第二財季iPhone在中國內地市場上的銷售量同比增長五倍。從大中華區(包括香港和臺灣在內)來看,蘋果第二財季來自於這一市場的整體營收同比增長兩倍。
蘋果將中國市場的增長歸因於2月份在這一市場上推出了最新款iPhone,以及3月份與中國電信(微博)達成了iPhone經銷協議。中國聯通(微博)也向其用戶提供iPhone,但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無線運營商中國移動(微博)則尚未與蘋果達成合作。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手機用戶,總數為略多於10億人。
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稱,這些業績結果「令人難以置信」。他表示:「在我們看來,(中國市場上還有)很大的『淨空高度』。」
庫克在今年3月份造訪中國,與政府官員和供應商進行了接觸。他在周二稱,iPhone在中國的銷售表現正在產生「暈輪效應」,刺激蘋果在這一市場上其他產品的需求也有所增長。第二財季Mac電腦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量同比增長60%,不過數量仍舊較小。
分析師仍舊看好蘋果股票,並指出有其他因素正在發揮作用,例如iPhone是能夠輕鬆客制化為其他語言的首批蘋果產品之一,其原因在於觸控螢幕使其無需對鍵盤作出改變。
蘋果「在中國擁有一個龐大的應用和內容生態系統;平心而論,其全觸摸的界面令本地化軟體能進行語言客制化」,投資公司Jefferies & Co分析師皮特·米塞克(Peter Misek)說道。他指出,奢侈品牌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也是因素之一。
這種景象與美國市場形成了對比,因為美國的市場更加成熟。
蘋果並未披露iPhone在美國市場上的銷售量數據。但是,AT&T和Verizon無線這兩大美國無線運營商均發布數據稱,與部分國際市場相比,兩家公司上一季度中iPhone激活量的同比增幅較小。AT&T稱,這一季度中iPhone激活量為430萬部,高於去年同期的360萬部。Verizon無線則透露,iPhone激活量從220萬部增加至320萬部。Sprint Nextel也負責經銷iPhone,但直到去年10月份iPhone 4S發布以後才開始出售。
iPhone在美國市場上增長速度可能放緩的跡象令投資者感到擔心,促使其在蘋果發布財報以前賣出蘋果股票。但是,激增中的iPhone國際銷售量——分析師預計,這還將推動購物者購買iPad等其他的蘋果產品——則推動投資者重新買入蘋果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