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的中國股市確實有點玄幻,與水有關的幾支股票,如茅臺、農夫山泉接連躥紅。
庚子鼠年,天幹庚金,地支子水,金生水,水主財,難道這個年份也影響了股市投資者的選股決策?
酒水第一股貴州茅臺股價站上了2100元/股,總市值2.6萬億元,「A股之王」屢創歷史新高;「水中茅臺」農夫山泉總市值超6600億港元,創始人鍾睒睒以840億美元身家躋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8位,超越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緊跟股神沃倫·巴菲特之後;做醬油的海天味業股價也過了200,而水產養殖的大湖股份,最近也是好幾個漲停板……這幾支跟水沾邊的股票一路長虹,讓某些做證券的大佬們直呼《周易》神奇,老祖宗威武,幾千年前就預言「水主財」。
根據網絡民謠的說法,「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周易》是個筐,啥都往裡裝。」
但認為「水主財」是《周易》的說法卻大錯特錯!
「水主財」是個比較玄幻的話題,很多做生意的朋友會通過養魚缸的方式來祈求財富,這個傳統是從何而來?「魚水生財」的說法到底有沒有依據呢?今天我們就好好解密下這個話題。
第一,「水主財」與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有關。
《尚書·洪範》提出了「五行」學說: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的流動性特徵與財富的流轉有相通之處,這可能是水主財的形象說法。
這種說法,隨著堪輿地理學說的「形勢派」的傳播而被廣為認知。
比如江南為魚米之鄉,江南地區水多,而且富庶,以至於廣泛認為江南出「才子」,也出「財子」,富豪多,還有風水學上有「山管人丁水管財」的說法,認為玉帶環腰的水系容易聚財,這是因為風水大師郭璞在《葬經》中曾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財氣也是氣,遇到水就能聚集,所以古代的富裕家族選擇家居住宅,往往前面有河,或者水塘,如果沒有,也要在院子裡做個水池或魚塘,最次也得擺個魚缸。
後來,五行相生又相剋的學說被命理學家引用,發明出一套命理五行,產生了「克我者為官,我克者為財」的說法。
這樣,就不單單是「水主財」,只要是我克的,都是財,比如水克火為財,火克金為財,金克木為財,木克土為財,土克水為財。
第二,「水主財」與民間傳說的「財神爺」範蠡有關。
範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又稱陶朱公,是春秋末期楚國人,他幫助越王勾踐復國,功成身退,傳說帶著美人西施來到了齊國,定居山東定陶,三致千金,富可敵國,所以人稱陶朱公、財神爺。
範蠡發財的秘訣的確與水有關,本身貿易流通業五行屬水,而且範蠡還是古代水產養殖業的鼻祖,他通過養鯉魚的方式賺了不少錢,還將這一套發財秘籍寫成了《養魚經》一書,最近股票市場上的淡水養殖題材「大湖股份」漲勢正勁,原來做的是財神爺一樣的買賣。
自範蠡之後,水主財,錦鯉招財的民俗傳說就流行開了。
綜上所述,「水主財」的說法與五行有關,源自《尚書》,財神範蠡商業上的成功讓「水主財」觀念深入人心。
但「山主人丁水主財」是中國傳統風水地理文化的說法,與《周易》、《易經》關係不大,二者是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
那麼,問題來了,《易經》是幹什麼用的?
簡而言之,《易經》是一部工具書,最初是佔卜、算卦、做決策用的。
商代甲骨文顯示商王大到祭祀、徵戰,小到天氣預測,每月三次(上旬、中旬、下旬的最後一天)都需要「貞人」通過龜甲或獸骨佔卜,這個頻率是相當高的。
由於年代久遠,《易經》艱澀難懂,愛好《易經》的孔夫子「韋編三絕」,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了十篇讀書筆記,被後人彙編成「十翼」,也就是《易傳》,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都出自《易傳》。
自此佔卜工具書《易經》與儒家說教書《易傳》合二為一,成為流通的《周易》,《易經》由卜筮之書,升華為儒學經典,尤其重視易理和修身,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宋代之後,《四書五經》成為科舉考試的必考書目,從學童到秀才,從舉人到進士,只要是識字解文的讀書人,差不多都能背上幾篇《易經》卦辭,像蘇東坡、周敦頤、程頤程顥兄弟還有朱熹都能算上幾卦。
所以,《周易》在古代就是中學生語文課本之一,並不玄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