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智慧:水主財?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有沒有道理?

2021-01-09 騰訊網

庚子年的中國股市確實有點玄幻,與水有關的幾支股票,如茅臺、農夫山泉接連躥紅。

庚子鼠年,天幹庚金,地支子水,金生水,水主財,難道這個年份也影響了股市投資者的選股決策?

酒水第一股貴州茅臺股價站上了2100元/股,總市值2.6萬億元,「A股之王」屢創歷史新高;「水中茅臺」農夫山泉總市值超6600億港元,創始人鍾睒睒以840億美元身家躋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8位,超越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緊跟股神沃倫·巴菲特之後;做醬油的海天味業股價也過了200,而水產養殖的大湖股份,最近也是好幾個漲停板……這幾支跟水沾邊的股票一路長虹,讓某些做證券的大佬們直呼《周易》神奇,老祖宗威武,幾千年前就預言「水主財」。

根據網絡民謠的說法,「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周易》是個筐,啥都往裡裝。」

但認為「水主財」是《周易》的說法卻大錯特錯!

「水主財」是個比較玄幻的話題,很多做生意的朋友會通過養魚缸的方式來祈求財富,這個傳統是從何而來?「魚水生財」的說法到底有沒有依據呢?今天我們就好好解密下這個話題。

第一,「水主財」與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有關。

《尚書·洪範》提出了「五行」學說: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的流動性特徵與財富的流轉有相通之處,這可能是水主財的形象說法。

這種說法,隨著堪輿地理學說的「形勢派」的傳播而被廣為認知。

比如江南為魚米之鄉,江南地區水多,而且富庶,以至於廣泛認為江南出「才子」,也出「財子」,富豪多,還有風水學上有「山管人丁水管財」的說法,認為玉帶環腰的水系容易聚財,這是因為風水大師郭璞在《葬經》中曾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財氣也是氣,遇到水就能聚集,所以古代的富裕家族選擇家居住宅,往往前面有河,或者水塘,如果沒有,也要在院子裡做個水池或魚塘,最次也得擺個魚缸。

後來,五行相生又相剋的學說被命理學家引用,發明出一套命理五行,產生了「克我者為官,我克者為財」的說法。

這樣,就不單單是「水主財」,只要是我克的,都是財,比如水克火為財,火克金為財,金克木為財,木克土為財,土克水為財。

第二,「水主財」與民間傳說的「財神爺」範蠡有關。

範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又稱陶朱公,是春秋末期楚國人,他幫助越王勾踐復國,功成身退,傳說帶著美人西施來到了齊國,定居山東定陶,三致千金,富可敵國,所以人稱陶朱公、財神爺。

範蠡發財的秘訣的確與水有關,本身貿易流通業五行屬水,而且範蠡還是古代水產養殖業的鼻祖,他通過養鯉魚的方式賺了不少錢,還將這一套發財秘籍寫成了《養魚經》一書,最近股票市場上的淡水養殖題材「大湖股份」漲勢正勁,原來做的是財神爺一樣的買賣。

自範蠡之後,水主財,錦鯉招財的民俗傳說就流行開了

綜上所述,「水主財」的說法與五行有關,源自《尚書》,財神範蠡商業上的成功讓「水主財」觀念深入人心。

但「山主人丁水主財」是中國傳統風水地理文化的說法,與《周易》、《易經》關係不大,二者是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

那麼,問題來了,《易經》是幹什麼用的?

簡而言之,《易經》是一部工具書,最初是佔卜、算卦、做決策用的。

商代甲骨文顯示商王大到祭祀、徵戰,小到天氣預測,每月三次(上旬、中旬、下旬的最後一天)都需要「貞人」通過龜甲或獸骨佔卜,這個頻率是相當高的。

由於年代久遠,《易經》艱澀難懂,愛好《易經》的孔夫子「韋編三絕」,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了十篇讀書筆記,被後人彙編成「十翼」,也就是《易傳》,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都出自《易傳》。

自此佔卜工具書《易經》與儒家說教書《易傳》合二為一,成為流通的《周易》,《易經》由卜筮之書,升華為儒學經典,尤其重視易理和修身,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宋代之後,《四書五經》成為科舉考試的必考書目,從學童到秀才,從舉人到進士,只要是識字解文的讀書人,差不多都能背上幾篇《易經》卦辭,像蘇東坡、周敦頤、程頤程顥兄弟還有朱熹都能算上幾卦。

所以,《周易》在古代就是中學生語文課本之一,並不玄幻。

相關焦點

  • 易經:一個家庭好日子來前,家裡這4樣東西會突然多起來,有道理
    易經:一個家庭好日子來前,家裡這4樣東西會突然多起來,有道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易經》《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包羅萬象、廣大精微,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華文化傳統的源頭,儒家、道家皆以為經典,幾千年來對華夏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 《易經》: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退一步,更能保全自己
    國學文化《菜根譚》: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退一步,更能保全自己。其中,有一個「物極必反」的原則。如《道德經》中所述:據說強者是舊的,錯誤的,並且錯誤是長得。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事情變得更強大時,它們不可避免地會變老,並且足以阻止。對於人類來說,許多人都知道如何進入,但是大多數人卻不知道如何進入。
  • 《易經》的財富觀:大部分人的錢用錯了地方,所以不能大富大貴!
    各種奢侈品先裝備上身,狐朋狗友出入於高檔場所,一個個頭銜都是這個總那個總。這是典型的負乘致寇,《易經》解卦中講,負且乘,致寇至。意思是,德行與地位財富不配套,終將招來賊寇爭奪。財宜藏,財藏豐富。奉勸大家有沒有都不要顯擺。正確用財,用財富創造財富養家養生,孝敬父母,敬鬼神而遠之有句話說,無財不足以養道。成家立業,成家在線。
  • 易經提醒:這四種人,平時沒啥動靜,最後往往能出人頭地,有道理
    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的確稱得上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我們學易,千萬不能迷信,更不要有「命是天註定的」這種消極的想法。其實《易經》是國學的精髓,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大智慧寶藏。
  • 《易經》:人的命運憑自己掌握,領悟這5個道理,讓人生越來越順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這句話是否經常聽老人提及,有沒有很耳熟的感覺。雖然現在這個社會易經沒有了將相的稱謂,但《易經》依舊備受追捧。它作為群經之首,是諸子百家的思想啟蒙,也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文化的神經。不過,幾千年來,對於《易經》是迷信產物的質疑聲也從未中斷,因為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易經》是神的東西,妖魔鬼怪都懼怕他,在床頭放上一本《易經》,妖魔鬼怪就不敢接近你。
  • 常讀《易經》不僅可窺探古人智慧,還有這4點好處!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文史哲,文史哲的核心是哲學,而哲學的核心又是儒道,而追本溯源儒道的淵源就是《易經》。儒道兩家都推崇這本書,都把它奉為兩家學說的經典,並且會通過《周易》裡的學說裡汲取營養,各取所需。有人說《易經》是講算卦的書,宣揚了封建迷信,這是誤解,是沒了解它的片面說法。
  • 易經中「福不雙至,禍不單行」的道理
    在易經中福為陽,禍為陰。凡是陽都是單數,凡是陰都是雙數。所以才有了「福不雙至,禍不單行」的說法。福氣來了,只有一個。就好比有人買彩票中了大獎,明天繼續再買,就不會再中大獎了,因為福不雙至嗎!災禍來了,就不可能是一個,緊隨其後還會再來一個,這叫「禍不單行」。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在時時刻刻圍繞著這個規律運轉,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著。有一次,我妻子開著電動三輪車做生意,前輪突然被釘子扎漏了氣在路上拋了錨。給我打電話,我把家裡另一輛三輪車的前輪換下,給她帶去更換。
  • 易經提醒:人到四十九,這三類人來家做客,不可久留,是有含義的
    易經忠告: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道理的。一、放貸的人如果有放高利貸的人,向你靠近,勸你用高利貸的話,一定不能使用,沒有還錢的能力還去借高利貸的話,就是自尋死路,你不是只有一個人,而是有一個家庭,你愚蠢的選擇不知會害了自己,還會連累家人。
  • 《易經》:水滿則溢,人滿為患
    引言:《易經》乾卦之中有一句話,叫: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無咎」就是沒有災難的意思,之所以沒有災難,就是因為能夠「終日乾乾,夕惕若」。水滿則溢,人滿為患。一個容器如果裝滿了水,稍微晃動一下水就溢出來了,一個人過度自負,心裡裝滿自己認為的「豐功偉績」,便容納不了新的知識,新的經驗,和別人的良言忠告,長此以往之後,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突然受挫。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自滿者常生禍患,謙虛卑下者才能善於保身。
  • 農村俗語「早報喜夜報財,正晌午時報客來」說的是啥?有道理嗎?
    有些朋友覺得,這些不過就是老人的一種美好的寄託而已,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俗語:「早報喜夜報財,正晌午時報客來」。農村俗語「早報喜夜報財,正晌午時報客來」,說的是啥?在農村中很多動物的到來人們都覺得是好事要來到,比如眾所周知的大早上喜鵲在枝頭上喳喳叫,人們都會覺得好事要到來。
  • 「左吉右兇」,關於眼皮跳有什麼說法都是怎麼來的?
    有多少人是聽著「左眼跳吉,右眼跳兇」這句話長大的呢?小時候眼皮一跳,奶奶就會問:「是左邊還是右邊啊?左吉右兇啊。」長大之後我們才慢慢知道,眼皮跳動是和眼瞼神經有關。那麼古代的人是根據什麼來判斷左吉右兇的呢?
  • 易經智慧:什麼才是正確的婚姻觀,婚姻和諧秘籍
    《易經》凝聚著古代先賢的所有智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也是華夏智慧的源泉,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墨法道兵等等智慧,都是從易經汲取的營養元素。作為群經之首,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庭瑣事,都能在易經裡尋找到答案。曾經一段時間,易經被人斷章取義,曾被誤解為算卦的書,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易經逐漸為中西方學者所關注。
  • 辰為木和土的財庫,但這個財庫卻有點特殊!
    其他五行的財庫都是一個,唯獨木的財庫有四個,所以日幹為甲乙木的人在這方面「佔了便宜」。但是,在木的四個財庫中,辰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財庫,為什麼呢?且慢慢聽我道來。
  • 易經:《履》卦,「履虎尾不咬人」,是什麼道理(深度好文)
    了解易經的人知道,64卦中有一卦是天澤履卦。即上天下澤,卦像寓意為人要能分辯其上下之名分,端正自己心態。《易經:履》卦卦辭。世人都知道,自古就有「虎毒不食子"的說法流傳,可見老虎是兇殘、剛猛的動物,但在易經中卻說,人踩著老虎尾巴,老虎不發怒咬人,還能亨通、順利,這是什麼道理呢?讀完下面二點,心中凝惑自然會茅塞頓開。1:從履卦像上分析其內在原因。易經中有八經卦分別為:乾、坤、艮、離、坎、兌、震、巽。其分別可代表天、地、山、火、水、澤、雷、風。
  • 「山主人丁水主財」,「山主貴、水主富」這句話有什麼根據嘛?
    民間選建房地點的時候,會有這樣的認知, 「山主人丁水主財」,「山主貴、水主富」,這些是流傳於民間的一句口頭禪,至於建房為什麼要這樣,也沒有什麼理論或者科學的根據,反正坊間就是這麼流傳的,如果硬要找到出處,那麼我覺得只能歸到風水了,中國文化一切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幾乎都可以用《易經》風水之類的來解釋
  • 與人聊天時,儘量少說自己這「4件事」,是有道理的,老祖宗智慧
    2、別總是說自己的煩惱《易經》中十八卦是蠱卦,蠱卦的卦象是巽下艮上,即山下起大風的意象。蠱這個字,從字面上解釋的話,是器皿上有一隻蟲的意象。那麼,為啥器皿會生蟲呢?其實,就是因為這個器皿長時間不用,被廢棄了造成的。為何器皿會生蟲呢?
  • 《易經》揭示成功的定律:一個人拼到最後,靠的並不是努力和運氣
    老祖宗是想告知我們什麼道理呢?咱們一起看一下。錢多不住東廂房「錢多不住東廂房」,最先來看看這上半句話,先從他的字面意思上來理解,指的是假若你有錢的話,最好是不可以住在東廂房。別的房間倒無所謂了,為什麼不可住在東廂房,背後有哪些講究?
  • 易經告訴你:相由心生,心術不正之人,往往有3個特性,不能深交
    不過既然要和別人打交道,那麼就免不了苦惱,因此人有賢愚忠奸,但是人心卻是不能夠清晰明白。因此想要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人心難測,並不是沒有說法的,這個世界上,最難測的就是人心了,王陽明的人性學說中的一個觀點,不要去猜測人心。
  • 《易經》是太陽經,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
    原標題:《易經》是太陽經,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易經》被認為是中華文化之源,關於「易」的說法,比較權威的是東漢鄭玄的意見: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而「易」字的由來,一堂國學認為也至少有四種說法:一是蜥蜴(變色龍),二是飛鳥,三是日月,四是太陽及其在大地上的投影,也就是所謂的天地變化。一堂國學堅信,《易經》是人類祖先記錄太陽運行周期的智慧產物,《易經》講陰陽。《秘書》說「日月為易。」但《秘書》是緯書,不足為信! 對此,《參同契》有明確反駁,「字從日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