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讀《易經》不僅可窺探古人智慧,還有這4點好處!

2020-12-05 星落澤洋

隨著近幾年國學熱的興起,介紹中國文化的書籍越來越多地受到歡迎,在世界上得到了廣泛的流傳。

這裡面影響較為的大的,《易經》一定排前列。易經地位高,名氣還大,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中國哲學思想的開始。在2000年前就被稱為了「群經之首」、「群經之始」。其後的文化現象或書籍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周易》的影響,所以從《易經》裡就可以大體了解中國文化發展的脈絡。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文史哲,文史哲的核心是哲學,而哲學的核心又是儒道,而追本溯源儒道的淵源就是《易經》。儒道兩家都推崇這本書,都把它奉為兩家學說的經典,並且會通過《周易》裡的學說裡汲取營養,各取所需。

有人說《易經》是講算卦的書,宣揚了封建迷信,這是誤解,是沒了解它的片面說法。《易經》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產物,是中國古代先民的智慧結晶,在《易經》中沒有「批八字」、「看手相」的內容,有的卻是對中國古代君子提出的要求,是君子的生存指南,而這本書裡的有價值的部分,仍可以古為今用。

連當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南懷瑾老師都提到:「姑且認為《易經》的《系詞》上下傳,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易經系傳別講》)

孔子研究《易經》非常刻苦,後人比喻「韋編三絕」。古今中外,很多偉人對《易經》推崇備至。

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毛主席:「不讀《易》,不足以解天地!」

榮格:「《易經》是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

愛因斯坦:「《易經》是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曾仕強:「《易經》太大了,一個很大像北京城這樣的都市,你從哪一條路進來都是都是進了北京城,可是進來以後還是摸不著頭腦,每一個人只講對一部分,很難把它講的很全,所以為什麼老是見仁見智,各有不同的偏執,就是因為每一個人他只看到一個角度。所以要研究《易經》一定要有比較寬廣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

孔子認為學習《易經》至少有4個好處:

第一,「與天地合其德」。

天之德,自強不息;地之德,厚德載物;

第二,「與日月合其明」。

日月為明,日月在這裡代表曆法,代表規律,掌握了宇宙自然規律,自然做事就會通明,就會明智;

第三,「與四時合其序」。

「四時」春夏秋冬,「序」是排列順序,是秩序,是規則,是對「春生夏張秋收冬藏」時令的把握,是順勢而為。

第四,「與鬼神合其吉兇」。

這句說明我們要有敬畏心,要有信仰,要學會趨吉避兇。

《易經》作為一種哲學的集合,經過學者賢士的運用,可以發揮出極大的力量。

有句老話:不懂《易經》,不能做將相。遠從周公、孔子、諸子百家起,以至後來的漢武、光武,唐宗、宋祖、王維、李時珍等,皆精於《易》,近代人精於易經的有曾國藩、康有為、張之洞等。

莊子在《養生篇》裡記載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那個庖丁在國君面前滔滔不絕地大講宰牛的道理說,他在龐然大物的老牛面前進退自如,刀刀到骨解,遊刃有餘,之所以能夠如此地綽約酒脫,正是因為他有全牛在胸,熟知牛的各個關節。他的這番話讓梁惠王驚讚不已。他所說的話,實際上即是莊子說的話,通盤講的是《易經》上的道理。

有的朋友覺得《易經》有大智慧,但是讀起來非常難理解,更不要說學習了。剛開始讀的朋友都會有這種感覺,建議大家看看《圖解易經》,它裡面採用了通俗易懂的現代文,搭配著生動的圖片,化繁為簡,將看起來高深莫測的先賢智慧變得通俗化。

這本書運用生動形象的故事案例,把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知識講解得明白透徹。《易經》的深邃之處,在於它由一陰一陽的排列組合,包羅時空萬象,闡釋天人義理,如果說易理就是宇宙真理,沒有一點過譽。

這本白話文本的《圖解易經》才四十多塊錢,也就是2.3包煙的成本,但能買到古人的大智慧。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易經》智慧:什麼人什麼命,努力成為這4種人,好運慢慢來!
    如果我們能沿著《周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周易》告訴我們,下面這4種人會擁有好的命運:一、善良寬容的人《周易》強調「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良與厚德、厚道的內涵基本相同。《周易》說厚德載物,其實厚德載物的本質就是善良寬容。
  • 易經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做這3件事,要警惕
    聽聞世間流傳: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 《易經》提醒:一個人的財富,不單純是勤勞,而是遵守這3條規律
    《易經》中則詮釋了另一個概念,其以3條秘密,透露出一個家族的富裕並非全是靠勤勞得來,這難道是之前我們弄錯了嗎?很多人都認同《易經》是一部集中國古代漢族文化思想跟智慧的結晶體書籍,它在是古代皇帝跟達官貴人的必學之書。
  • 《易經》:人的命運在自己手中,看看這5句話,你可能會有所變化
    《易經》中國的曠世奇書,有上千年的歷史,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譽為"三玄之冠"、"萬經之首"!《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在《易經》的智慧中,有這樣5個道理,如果能領悟,最容易掌握自己的命運,也會最好命。
  • 南懷瑾:2種人可探《易經》,第一流的智慧人、沒讀過書的白紙人
    這句話的主要思維是說,世界不斷運動,剛強不息,正人處世,也應該如此,臥薪嘗膽,相同的,大地寬厚和順,正人也應該增厚德行,包容萬物。這樣的大才智,在當時能跳出世俗結構,尋求更高的精力境界,非常可貴。人們常說的四字成語"苦盡甘來"亦出自《易經》,原文是:"否之匪人,不利正人貞,大往小來。"……"泰,小往大來,吉亨。"
  • 《易經》算出生命周期:人到中年需要「知天命」,注意這2個歲數
    古人在這方面深有體會,畢竟中國的歷史已經歷經5000多年了。作為大儒的孔子對《易經》頗有心得,他認為:「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才是最生命最負責任的表現。也是《易經》中的真諦。易經中的智慧,不管是在任何時候都值得一看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 易經大智慧:一個人禍事來臨前3個預兆,儘早發現,當心惹禍上身
    《易經》裡,有過這樣一句話,"《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這就是易經的神奇之處,它能夠讓你知曉命運的規律,尤其是易經透露了一個人災禍來臨的3大徵兆,你若是能讀懂,能把握,便能改變命運!一, 縱慾過度易經:"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任何災禍的發生,都不是突然出現的,都是日積月累,一點一滴形成的。
  • 易經告誡:飯桌上有這4種表現的人,一般沒啥真本事,沒必要深交
    一提到《易經》,大多數人對它的印象就是封建迷信,但這是一個千百年來的大誤解。流傳上千年的《易經》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著作,內容包含了世間萬象,除了自然間的規律,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在古代,《易經》就被稱為「萬源之書」,被賢臣世家們公認為民族智慧的結晶。大多數人誤解《易經》,主要是因為不夠了解。
  • 易經:走起路來有這4種表現的人,可能沒什麼本事,不妨遠離
    :走起路來有這4種表現的人,可能沒什麼本事,不妨遠離提起《易經》,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古人為什麼會用易經來指導生活?原因就是易經把握了生活的核心,易經的範疇包括了為人處世,工作生活,乃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易經裡面就講了想要了解一個人的人品本事,不妨先看看他的走路姿勢和體態行為,或許這也是心理學上講的身體語言,通過不經意間的行為動作來表現內心的想法。
  • 《易經》透露:人的命運各不相同,主要受什麼影響?
    易經學說認為,人各有命,你想往富貴上靠,也靠不上,得看你命裡有沒有。比如,世界上的樹葉多如牛毛,可是你能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嗎?同理,人的命運是按照自己的軌跡運行的,每個人運行的軌跡都不一樣,命運也就不盡相同。下面從易經角度分析,人的命運不同,主要受這3點影響。1. 五行的影響說有人和名人生日一樣,是同一年生的嗎?時辰一樣嗎?差一秒時辰都不一樣的。
  • 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人生逆風翻盤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在《易經》的智慧中,有這樣5個道理,如果能領悟,最容易掌握自己的命運,也會最好命。
  • 《易經》告訴你:一個家庭有4種風水,養好了家庭保持氣運興旺
    《易經》告訴你:一個家庭有4種風水,養好了家庭保持氣運興旺善能育德這世界上有兩件事是無法改變的:本性的善良和天性的溫厚。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卻是一種選擇。善良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品德。黃山谷曾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對於一個家庭來講,沒有比讀書更好的習慣。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確實是涵養福報的古籍!若覺人生迷茫,便來讀一讀它有人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 《易經》: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退一步,更能保全自己
    易經的句子如下:第六名:進入針灸穴位後,三位不速之客來到了這裡並表示敬意,最後他們很幸運。這句話的含義如下:進入山洞城的住所後,三名不速之客受到熱烈歡迎和問候,結果也是吉祥的。人這一生就該讀一讀《易經》《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 這3點,要記牢,福氣滾滾來
    不論是易經的宣傳,還是老祖宗們口口相傳的樸素道理,都告誡人們要惜福。因為福氣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有限的。一定要注意,這些三點不能做,有損福氣!一、隨便浪費《易經》裡這樣說過,「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一粥一飯當思得來不易」。
  • 易經能教會我們什麼道理?最後一個是做人的根本
    在中國文化發展了幾千年的歷史中,《易經》一直被稱為「團體經典之首和道路之源」。 《易經》代表了中華文化的至高智慧,它是包羅萬象的,而且知識太多,不適合認真研究,學習和應用。特別是在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中,我們必須迅速發展壯大自己。因此,學習這三種智慧可以幫助你獲得豐收。一、做事通融、懂得謙卑《易經》的第64個卦中,有一個大卦。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這句話是否經常聽老人提及,有沒有很耳熟的感覺。雖然現在這個社會易經沒有了將相的稱謂,但《易經》依舊備受追捧。它作為群經之首,是諸子百家的思想啟蒙,也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文化的神經。
  • 《易經》:水滿則溢,人滿為患
    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自滿者常生禍患,謙虛卑下者才能善於保身。一個人能夠在一個位置上循序漸進,逐步攀升的機緣,就是因為自己謙虛卑下的態度,而不是自以為是的高傲,一個人如果連認清自己都做不到,有一些小小的成就就居功自傲,那麼這一生很難有大的出息和前途。
  • 易經:這3種傷害過我們的人,不要再心軟原諒了,躲得遠遠地才好
    易經:這3種傷害過我們的人,不要再心軟原諒了,躲得遠遠地才好但是,有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道歉都能等來一句沒關係,也不是所有的惡人都值得你去原諒, 而對我們自己而言, 也沒有必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讓自己心理不爽。
  • 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出自易經?含義讓人醒悟
    中國俗語文化博大精深,這些俗語都是古人根據自己多年的生活經驗以及智慧流傳下來的,經過好幾千年的發展與積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語言文化。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來看「豪不過三」,「豪」不僅指的是有錢,而且還有權勢,這句話是說,有錢有勢的家庭不會一直富有下去,一般不會超過三代人。
  • 《易經》64卦只有一卦代表「吉」,悟透此卦的人,多數能大富大貴
    古人云:「《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有些人,為了生活得更好,而學習各種各樣的大師。能學會學習,卻發現自己的生活沒有改變。其實,成功最大成功學奧義在於《易經》裡面。如果我們能讀懂《易經》,我們就能讓我們的生活不再平庸。我們不僅要自己發財致富,還要造福子孫後代,讓好運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