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大智慧:一個人禍事來臨前3個預兆,儘早發現,當心惹禍上身

2021-01-16 阿昊談古今

中國人,世間萬物皆講究一個因果:沒有一件事的發生,是可以離開因果的。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則能找到災禍發生的原因,從而徹底斷除一切苦厄。

《易經》裡,有過這樣一句話,"《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

這就是易經的神奇之處,它能夠讓你知曉命運的規律,尤其是易經透露了一個人災禍來臨的3大徵兆,你若是能讀懂,能把握,便能改變命運!

一, 縱慾過度

易經:"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任何災禍的發生,都不是突然出現的,都是日積月累,一點一滴形成的。

偶爾放縱自己,不會帶來太大的災禍,但如果經常放縱慾望不節制,時間長了,必然會招來大禍。一個落得身敗名裂、自我毀滅的人,並不是上天突然的懲罰,而是因為他長期幹壞事,種下了太多的惡因,一旦因緣成熟時,必然會自食惡果。

二,德不配位

古人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易經》講: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意思就是要是你的地位配不上你的德行,那就一定會有災禍,如果你的德行很薄,卻位居高位,將會摔得很慘!如果你的能力不強,卻想要謀就大事,這就是自不量力!

三,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中國上古文化早就有了因果說,比如:

古人云:"善守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便是因果觀點。佛教:"縱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也道出了因果觀念。《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正是說的因果觀念。

每個事物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件兩件事可能對你沒有任何影響,但是等到慢慢的積累下來,就會從量變引起質變。當你發現有一些微小的不良現象正在發生時,請一定要及時的警醒和採取必要的措施,如果什麼都不做任由其發展下去的話,絕對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如此看來,關於命運的天機和天規,易經中其實早就說透了。

聽聞世間流傳: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不僅是一本"奇書",也是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以前聽人這麼說《易經》的學問博大精深,我還不太理解,直到後來,我聽到一位老人家這樣說過:

我們從出生、上學、工作、結婚,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都能在《易經》中找到提示;因為《易經》足足64卦,每一卦就是一種人生劇本,而你的每個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它早就幫你推演完了:很多事情,看似是運氣,其實根本有跡可尋。

《易經》這本書起初是檢測兇吉的一本書,後來又演變成富有哲學思想的一本寶典,到了現代,易經的意義還是非常深遠。很多人說易經是迷信,但種種證據證明,易經其實是超科學!易經的64卦,每一卦都對應著不同的選擇,因此就會有不同的遭遇,命運也就會大不相同!

怪不得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周易》,他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從起卦到講解,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子,讓你即使讀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經所說的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恰逢新年大促,這本圖解易經,才55元錢,也就是一兩頓飯的價錢,卻能讓你受益匪淺。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面的連結,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易經》提醒:人在倒黴前有「2個預兆」,發現一個要小心留神了
    《易經》提醒:人在倒黴前有」2個預兆「,發現一個要小心留神俗話說得好:讀書改變人生,這句話一點兒不假。古時候和當代,載入經卷考到名利,是衣錦還鄉的不二之選。就算是平常人,多讀書讀好書,讀取了聰慧,也可以改變現狀的運勢。
  • 易經:一個人「交財運」前有3個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
    易經暗示:一個人「交財運「前有3個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有一次我約了幾個兄弟喝酒聊天,就是想問問他們這幾年是怎麼發家的。一開始他們不想談,就支支吾吾的。最後,喝得差不多了。這時,他突然說:「到了40歲後,不能走錯一步,你需要「運氣」!這些其實都在《易經》。你看我平時沒事幹。這幾年我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易經裡的「五條成語」,任何一個,都飽含人生大智慧
    作者 | 子曰簡介 | 透過《易經》觀世相,通過慧心寫人間註: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易經》是古代先哲對萬事萬物規律的集大成之作,它由《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等三部分組成,據說前兩部已經失傳,所以後人在《周易》的基礎上做了很多註解和演繹。
  • 《易經》的忠告:禍事來臨前,往往有這2個徵兆,我們需重視起來
    一個真正能夠成功的人,並不是能力最強,可以贏過所有人。而是能夠防微杜漸,把做事的風險降到最低,所以才能避免禍患的發生。讀過《易經》的人都知道,《易經》其實可以是一部總結規律的著作,它對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用自己的眼光,總結了其中內在運行原理,用我們現在的科學名詞來說,就是「定律」。
  • 老年痴呆來臨前大多有這5種「預兆」,日常做好這3件事,或可預防
    一、開始有這5種"預兆"要當心,這可能是老年痴呆來臨的信號,要注意(1) 記憶障礙記憶障礙可以說是老年痴呆症最典型的症狀之一了,剛說的事情立馬忘記,有時反而會想起很久以前的事情。這樣的狀態是非常不好的,往往會導致其他很多的問題發生,而且也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利,而且有時候還會產生一些危險,像做飯的時候忘記關燃氣灶,就會引發其它的問題。
  • 好事發生前的五大預兆!好運氣要來臨!
    所謂的徵兆就是指事物發生前的徵候或跡象,預示。根據已經發生的事情(處境,跡象,預示)或準備做的事情的已知條件,判斷、推斷事情將要發生的結果。這不僅是一種吉兆,也是周邊風水變好的預兆。良好的風水能夠促進健康和財運,可謂是喜事一件。 3夢境裡出現喜訊、夢是人和意識突顯。 在夢境裡出現什麼,將會有喜事臨門?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想知道。「周公解夢」是我們古代文化遺產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民間廣為流傳。
  • 易經隱藏的天規:人在災禍發生前會有3個徵兆,出現一個就要注意
    《周易》天機潛規則:災禍發生前有三個徵兆,你要注意一個俗話說:一命兩局,三風水,四德,五讀。現代科學認為,人的命運與幾個因素有關,風水、美德、讀書!說到閱讀,我聽說世界正在傳播:讀一本易經總比讀世界上所有的書好。再者,在中國,《周易》是「文化之底,群書之首,大路之源」。所以有人說,讀懂易經就是讀懂中國人的根!
  • 曾仕強:《易經》全篇只講了這「3個字」,但很多人都沒搞懂!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其實,整部《易經》,只講到3個字而已。著名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熟讀《易經》後總結了3個字的成功格言:「上」、「止」、「正」。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需要選擇的問題,如何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判斷很重要。
  • 易經告誡:一個家庭禍事不斷,多半家裡多了這4種「怪人」受教了
    從古至今,家庭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都是至關重要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向來並列,而一個家庭的興衰成敗,往往是有預兆的,在這方面,我國古代奇書之首《易經》中就有很經典的描述。比如它就告訴我們,一個家庭如果想要避免災禍,長久的興盛下去,還得是注意方法的,如果家無寧日,就是有怪人在作祟,他們不但會影響家庭的發展,還會損害到家庭成員,一起來看看吧!《易經》告誡我們:家裡有這四個「怪」,一定會出現不好的事,一定要小心!
  • 《易經》提醒:一個人的財富,不單純是勤勞,而是遵守這3條規律
    《易經》中則詮釋了另一個概念,其以3條秘密,透露出一個家族的富裕並非全是靠勤勞得來,這難道是之前我們弄錯了嗎?很多人都認同《易經》是一部集中國古代漢族文化思想跟智慧的結晶體書籍,它在是古代皇帝跟達官貴人的必學之書。
  • 小哥意外撿回一隻奇怪烏龜,收養數月後差點惹禍上身,趕緊報警!
    小哥意外撿回一隻奇怪烏龜,收養數月後差點惹禍上身,趕緊報警!來源:萌寵一家親 原標題:小哥意外撿回一隻奇怪烏龜,收養數月後差點惹禍上身
  • 易經智慧:什麼才是正確的婚姻觀,婚姻和諧秘籍
    《易經》凝聚著古代先賢的所有智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也是華夏智慧的源泉,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墨法道兵等等智慧,都是從易經汲取的營養元素。作為群經之首,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庭瑣事,都能在易經裡尋找到答案。曾經一段時間,易經被人斷章取義,曾被誤解為算卦的書,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易經逐漸為中西方學者所關注。
  • 自然災害來臨前的預兆,動物敏銳的反常行為
    可能人們為了生活總是忙忙碌碌的,相比較而言,對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動物們要比人類敏感許多,動物會比人類提前感覺到地震的來臨,因為它們會感受到我們無法感受到的來自大地深處微小細微的小震動。然後它們可能會做出一些不太正常的行為,然而來來往往忙碌的人們往往不太會在意它們的種種行為,可能會有一瞬間的驚訝,然後各自奔波!那麼自然災害來臨前,動物們都有哪些反常行為呢?
  • 發現3個異常變化,要當心腸癌
    它畢竟是來自於你的消化系統,當其離開時也為你準備了最後一份禮物,通過它的顏色、狀態等,能儘早揪出腸道內的疾病,甚至是癌變。在醫療界,大便素有腸道健康晴雨表之稱! 如果近期大便有以下三個異常表現,當心腸癌已經來報導了:
  • 一個家庭興旺來臨的時候,往往會有三個好徵兆,做到一個,就是喜事!
    這句再簡單不過的話,卻道出了一個家庭能夠興旺來臨的根本。只有家庭子孫的言行舉止,都圍繞著善行來做,這個家庭才會興旺起來。   《了凡四訓》本來是作者袁了凡訓誡其子袁天啟的一篇教子書,但因為所闡明的道理揭示生活本質,教人明辨是非,所以成為傳世家訓。
  • 《易經》究竟是什麼?告訴你3件事,讓你瞬間領會老祖宗的智慧!
    經過多年對《易經》原著的研究,作者深深地感到,《易經》原著中的每個詞都不是胡說,而是《易經》的簡寫形式。每個卦都帶有歷史和故事,每個詞都可以說是一幅圖畫和一幅圖像。因此,六邊形和直線可以是完全獨立的預測系統,並且如果您可以將五個元素組合起來作為參考,它將變得更加強大。
  • 易經:一個家庭好日子來前,家裡這4樣東西會突然多起來,有道理
    易經:一個家庭好日子來前,家裡這4樣東西會突然多起來,有道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易經》《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包羅萬象、廣大精微,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華文化傳統的源頭,儒家、道家皆以為經典,幾千年來對華夏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 身上這兩個地方經常癢,不只是過敏,還可能是肝病預兆,要當心
    如果身上這兩個地方經常癢,要當心了,有可能並不是過敏,而是肝病的前兆現象。一、身上這兩個地方經常癢,不只是過敏,還可能是肝病預兆,要當心1、體表皮膚瘙癢皮膚瘙癢其實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夏天蚊蟲叮咬會出現皮膚發癢,而隨著天氣轉涼,體表的靜電和汙垢也會引起皮膚瘙癢。
  • 《易經》智慧: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儘量遠離3種親戚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升」和「鬥」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漢書·律曆志上》記載:「量者,龠(yuè)、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準其概。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而五量嘉矣。」漢唐時期規定,一鬥等於十升。
  • 常讀《易經》不僅可窺探古人智慧,還有這4點好處!
    這裡面影響較為的大的,《易經》一定排前列。易經地位高,名氣還大,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中國哲學思想的開始。在2000年前就被稱為了「群經之首」、「群經之始」。其後的文化現象或書籍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周易》的影響,所以從《易經》裡就可以大體了解中國文化發展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