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
有些人,為了生活得更好,而學習各種各樣的大師。能學會學習,卻發現自己的生活沒有改變。
其實,成功最大成功學奧義在於《易經》裡面。
如果我們能讀懂《易經》,我們就能讓我們的生活不再平庸。我們不僅要自己發財致富,還要造福子孫後代,讓好運不斷。
我們知道周文王姬昌以伏羲八卦為基礎,經過深入研究和反覆計算,最終推導出並確立了《周易》易經六十四卦。在這64個卦中,有63個卦既有好運氣,也有厄運。
只有一個卦的爻辭全部為吉,那就是謙卦。
乾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五卦。謙卦艮下坤上,為地下有山之象。山處在地之下,以此來象徵「謙」的德行。
謙卦的卦辭是「謙:亨,君子有終。」也就是說,謙虛是非常吉祥的,它能讓一個紳士有始有終,有一個好的結局。
《易經》中最吉利的一卦,悟透此卦的人,多數能大富大貴
蘇東坡在在江北瓜洲任職時,經常與金山寺佛印大師經常談到經文和道教。
有一天,蘇東坡覺得修進步很大。他寫了一首詩寄給了佛印禪師。詩中說:「「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禪師讀了之後,寫了兩個字回來。蘇東坡覺得禪師會大加讚賞,於是急忙打開了說明書。看到上面寫著「放屁」二字,蘇東坡忍不住怒火中燒,衝過河去找禪師的理論。
禪師笑著說:「你不是說八風不能動嗎?」?怎麼一屁就打過江了呢?
蘇東坡聽了這話,很慚愧。
即使是傑出的偉人,在知識和品格上也會有缺陷。往往在人的自滿中,就是人跌倒的時候。
曾經有個博士生,因為事業不順,跑去請教一位高僧。
他對高僧說:「我想我工作很努力,但為什麼我總是得不到上級的賞識呢?」「在我們公司,我的學歷比較高,但為什麼總有一些學歷比我低的人,在公司比我還有影響力?」
和尚沒有回答,只是示意年輕人坐下,拿起茶壺給他倒茶。
「大師,大師,茶杯已經滿了!」
茶杯已經滿了,但是和尚並不想停下來。他讓茶溢出杯子外,流到桌子上。
年輕人很快找到一條毛巾擦桌子。和尚於是就停下來了,微笑著讓年輕人把杯子放回去。
年輕人突然意識到:「謝謝師父,我明白了!」然後他向高僧鞠躬。
在人生的舞臺上,低調一點,瞧不起自己,重視別人。不僅不會被別人拒絕,更容易被別人接受和認可。
馮夢龍的《三言二拍》提到一句民諺:「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人生謙虛是什麼?當你遇到困難時,如果你知道如何讓步,那就叫謙;如果你對別人不傲慢,就要謙虛;如果你對別人說謝謝或抱歉,就要謙虛。
理解《易經》謙卦的變化,對人們的生活和生活有好處。謙卦告訴我們,一旦一個人失去了「謙」的心,他會在各個方面放鬆警惕,人際關係就會變得緊張,失敗也必然隨之而來。
虞世南說:「不知易不可為將帥。」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典籍。
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人生一世,真的該好好讀一讀《易經》,去感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易經》告訴大家的這個基本規律,也屬於「天道基本規律」,按照這個基本規律來做就可以趨吉避兇、趨利避害,這就是改命。
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悉天地萬物的基本規律,順應基本規律做事,慢慢調整自身一舉一動,把工作和工作做得更好,日常生活過得更好。
「易經之道」能給人們強調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時的方向,傳授給人們人生道理,是「一個奇妙的未來學著作」。
縱觀古今,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做對人生道路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身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買賣做到一定水平多看一下《易經》,很有協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無窮,《易經》中「自立自強,天道酬勤」一直是他的人生格言。
《易經》儘管僅有沒到20頁的篇幅,可是每一頁都能利用六十四個卦象無盡延展,將天地萬物容納。裡邊蘊含的通信達,可謂令人受益一生。
這樣一本「答案之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鑽研,了解後你會發覺,之前自身疑惑的地方,都能夠破解了。
傳統的《周易》都是文言文,過於深奧且不易讀懂,解讀起來很費勁,很多人想看卻看不懂。所以我在了解《周易》時,選擇的是這本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邊的內容全都是大白話,淺顯易懂。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利用需要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大家如何去分析問題,淺顯易懂,一看就會。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56元,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