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畫家的眼睛去觀察
《畫家之眼》顧名思義就是要用畫家的眼睛去觀察,正如該書封面說講述的 「最好的藝術家,最昂貴的是他的眼睛。透過畫家的眼睛,學習從生活中攫取美,帶你擁有一雙像梵谷,莫奈那樣的眼睛,帶你看出不一樣的世界。」所以第一章,作者便講述了「畫家的觀察之法」。
下面是我對該章節的整理,以方便閱讀以及實踐:
訓練眼睛去觀察的首要事物——看整個畫面。拒絕刻意去模仿某一位畫家的技法,技法是結果,不是刻意的筆觸詮釋。正相反,不陷入技法的圈中,嘗試從整體去觀察,並且畫出所看見的景象,這裡的景象是全面的景象,不是某一個部分也不是某一面向。深入觀察整體,所有的東西都密切相關,彼此呼應,相互影響。例如,作畫的時候從輪廓下手,同時也考慮好輪廓線與其他色調的融合,什麼時候輪廓線會柔和,什麼時候會銳利。同時不忘發揮畫家的優勢,檢視主題,用創造性的思維進行布局,可以起一個草圖或進行事先的構圖。
訓練雙眼觀察塊面,利用簡單塊面在色彩和明度的相互關係去檢視主題。最好能在草圖階段,學會畫出塊面,建立形塊,中間色調,凸顯重點,亮部或者質地。將塊面明度依序排列,知道訓練眼睛看出從黑到白之間的明度關係,同時要注意「馬赫帶」現象,即為人們在明暗交界處感到明處更亮而暗處更暗。
出色的繪畫本質不僅是懂得描繪邊緣和輪廓,還要變現特定光線下的形體,色彩與質感,以及周遭的空間和氛圍。倘若素描是輪廓繪畫,那麼繪畫就是塊面明度與色彩,一張畫不應該是只有輪廓的素描,一張素描也不能是上色的繪畫。徹底了解地平線和視平線之間的關係,透視也是一門基本功,基本功紮實,能為出色的繪畫奠定根基。
測量視線範圍。戶外寫生其實是繪製一個龐大派狀圖的一小部分,而眼前的風景就是這個向外延伸的圓形派狀。(我沒看懂,但是據說書裡是一種古老的測量術,應該沒太大關係。)
訓練眼睛觀察三維物體。將所見之物的輪廓用一個長方體或者盒子概括。先畫出盒子,再在裡面畫出被包裹住的物體,這樣可以保證透視關係正確。
畫面即結果。我們要訓練眼睛觀察畫面中的編排,圖案,並且做好構圖,畫家可以在草圖上畫圖案,從抽象的方式做起。我們要理解我們眼前所見,都是成因所形成的結果,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成因,那麼畫面即結果。我們再繪畫時候,需要只把大自然當做一個來源,挑選足夠的細節就行了,不要照單全收,這就是編排與構圖,就像寫作也應講究詳略輕重。
觀察個體與眾不同的特徵。我們需要尋找色彩的因果關係,也需要觀察形體和其他繪畫特徵的因果關係。我們需要經常練習以積累經驗。
我是鳩,說實話我自己理解都不透徹,還是老樣子,摘錄整理佔大部分,希望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