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領椋鳥的眼裡全是黃金

2020-12-20 黑魔法生物學院

魔棒一揮,動物不請自來。


今天我來介紹一種有著黑色的領子,眼裡卻泛著金光鳥類,它就是黑領椋鳥。

©eBird

黑領椋鳥Black-collared starling, Gracupica nigricollis)是椋鳥科的一種鳥類,在中國南方生活的朋友可能見過它們。雄鳥體長約28.1-29釐米,重約150-175克;雌鳥的體長約27.5-29釐米,重約134-180克。黑領椋鳥廣泛分布於中國南部,東南亞等地,還被引入了新加坡和臺灣省等地。

©Wikipedia

黑領椋鳥是一種非常好辨認的鳥類。它們有著白色的頭部,腹部和尾羽;背部飛羽為棕黑色,越往外側羽毛越白;喙為黑色。它們有著兩個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其一就是有著黑色的領子,所以被稱為黑領椋鳥。其二就是它們的眼睛周圍為黃色,仿佛眼裡帶著黃金,眼角呈矢狀。

©timesjobs

大家都知道,社會把不同工種分為了金領,白領,藍領,黑領,黃領等,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工作需求。

老版新華字典中曾寫道「張華考上了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所以黑領椋鳥成為了一個黑領,幹著最髒最累的活,領著最微薄的工資。但黑領椋鳥的幼鳥並沒有黑色的領子,它們的鳥生還未定型。幼鳥常常問爸爸「將來我會成為什麼樣的鳥啊?」爸爸總是笑而不語,鼓勵它說「只要努力,將來一定有光明的前途。」

©BirdGuides

黑領椋鳥主要棲息在草原,森林以及人類居住的地區,它們對環境的依賴程度相當低。甚至有這麼一組的數據顯示,隨著森林被砍伐,環境被破壞,黑領椋鳥的數量居然不減反增。它們在乾枯的葉子或者塑料上面都能築巢生存,逆來順受的樣子讓人心疼。

©Catherine et Bernard Lanneluc

黑領椋鳥以種子,甲蟲,蝗蟲,蜘蛛等蟲類為食,一般不遷徙。

它們在白天活動,不時停留在高大的喬木上,有時跟八哥混為一群。有趣的是,它們也是一種能學會說話的鳥類。

一般會講話的黑領椋鳥能賣到100人民幣以上。

©Pinterest

黑領椋鳥的繁殖季節從3月到8月不等,雄鳥擅長歌唱,會發出tcheeuw-tchew-trieuw的聲音,有時也會追逐雌鳥,有時兩隻鳥還會互相梳毛。雌鳥會在鳥巢中產下4-6個白色或淡藍綠色的卵。

它們窘迫的生存現狀讓它們非常渴望有錢,它們眼睛裡都寫滿了想要黃金。

©photozou

所以哪裡有黃金呢,它們開始詢問同伴。

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

於是它們奮力讀書,考取功名。


又常言,春宵一刻值千金。

所以它們積極求偶,積極繁衍後代。


不過,它們深刻地認識到,男兒膝下有黃金是句假話,是句空話。

任正非曾說過,面子是最不值錢的東西,於是它們早就放棄了。

©Flickr

黑領椋鳥最終發現,眼裡的黃色並不是黃金,而是菊花臺。


菊花殘 滿地傷

你的笑容已泛黃


北風亂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斷


徒留我孤單在湖面 成雙。

©Renata Grieco


[兔子]喜歡動物的朋友歡迎訂閱黑魔法生物學院,已同步上傳黑領椋鳥的視頻[兔子]

相關焦點

  • 黑領椋鳥
    黑領椋鳥:一種大型椋鳥,體長27-29釐米。整個頭和下體白色,上胸黑色並向兩側延伸至後頸,形成寬闊的黑色領環,極為醒目。
  • 「愛照鏡子」 的黑領椋鳥
    一對黑領椋鳥它們的頭部為白色,頸部與胸部形成明顯的黑色環帶;眼周皮黃色,腰白色,尾羽末端白色,雌鳥似雄鳥但體羽夾雜褐色;嘴黑色,腳暗黃色。黑領椋鳥體長27~29釐米,常棲息於農田、林區或草地等環境中,以蚯蚓、昆蟲和漿果等為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東,國外分布於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和中南半島等地。
  • 今日一鳥:黑領椋鳥
    --在深圳,椋鳥科椋鳥屬的鳥類有三種:黑領椋鳥、灰椋鳥和絲光椋鳥。黑領椋鳥,學名:Sturnus nigricollis,體長27-29釐米。整個頭和下體白色,上胸黑色並向兩側延伸至後頸,形成寬闊的黑色領環,眼睛四周金色皮膚,極為醒目。
  • 【每日一鳥】 4.26 黑領椋鳥
    被問的多了,我連看都不用看就回答他們:黑領椋鳥吧!       除了麻雀,黑領椋鳥是城市裡最願意接近人類的鳥兒。       因個頭大,人們走到很近它們都不懼怕,常常用手機就可以拍到。甚至有些「愛鳥」之人因為黑領椋鳥馴良,把它帶回家關在籠子裡欣賞。不過很快,他們就會把黑領椋鳥放回大自然。       為啥?
  • 【科普時報】照鏡子的 黑領椋鳥
    聽聞某些動物有照鏡子自我欣賞的習慣,利用一次偶然的機會,攝影師對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校園裡兩隻野生黑領椋鳥有關照鏡子的行為進行了實地考察。
  • 這是一隻隨時準備戰鬥的繡眼鳥,眼神犀利,霸氣外露....黑領椋鳥
    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孩子,最後的最後渴望變成天使,歌謠的歌謠藏著童話的影子,孩子的孩子該飛往哪去……黑領椋鳥----最後的最後渴望變成天使黑領椋鳥---歌謠的歌謠藏著童話的影子黑領椋鳥---孩子的孩子該飛往哪去……黑領椋鳥
  • 黑領椋鳥 ver 3.1——低危(LC)。攝於福建省仙遊縣楓亭楓慈谿畔
    黑領椋鳥 ver 3.1——低危(LC)。攝於福建省仙遊縣楓慈谿畔黑領椋鳥 鳴聲響亮、單調而重複。以甲蟲、鱗翅目幼蟲、蝗蟲等昆蟲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等,多在地上覓食。經訓練後,能說人話。
  • 那是黑領椋鳥在叫
    民警諮詢專家了解到,這隻鳥叫黑領椋鳥,被列入了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於無生存危機的物種。黑領椋鳥在人接近的時候,常常發出嘈雜的叫聲,能夠學習發聲、說話,俗稱「花八哥」。民警單一說:「黑領椋鳥在我們這邊不多見,是屬於熱帶鳥。在我們國家一般分布在雲南、海南等偏南方的地方。」隨後,民警將小鳥送到了南京市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紅山森林動物園。
  • 【喜訊】箬橫這個村驚現世界級瀕危鳥類黑領椋鳥,趕緊一睹其風採吧!
    你知道黑領椋鳥嗎它可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低危鳥類喲日前
  • 帶你認識南京美麗的椋鳥家族魚嘴公園、龍袍都有它們的身影
    紫翅椋鳥黑領椋鳥一年四季都有鳥兒在南京棲息,特別是夏秋兩季,能看到眾多鳥類與南京市民和諧相處的景象。其實,南京的椋鳥家族還有好幾種鳥兒。記者了解到,椋鳥的種類有灰頭椋鳥、黑冠椋鳥、絲光椋鳥、北椋鳥、紫背椋鳥、灰背椋鳥、粉紅椋鳥、紫翅椋鳥、灰椋鳥、斑椋鳥、黑領椋鳥、紅嘴椋鳥、家八哥、灰背岸八哥等。而在南京,人們就看到過絲光椋鳥、紫翅椋鳥、黑領椋鳥等好幾種。
  • 南京首現兩種珍稀椋鳥
    令人驚喜的是,這些愛好者在七裡河的觀鳥活動中竟然意外觀測到紫翅椋鳥和黑領椋鳥的蹤跡,據悉,這兩種鳥在南京地區的活動跡象都是首次被發現。幾經周折,記者聯繫到七裡河現場觀測活動的組織者之一東南大學超級觀鳥愛好者張宇。  「我舉著望遠鏡只是為了看看南京地區常見的灰椋鳥,但在它們中間,我竟然見到了一隻特別的。」提起發現紫翅椋鳥和黑領椋鳥的經過,張宇很是高興。
  • 南京首現兩種珍稀椋鳥 愛鳥者呼籲加強環境保護
    令人驚喜的是,這些愛好者在七裡河的觀鳥活動中竟然意外觀測到紫翅椋鳥和黑領椋鳥的蹤跡,據悉,這兩種鳥在南京地區的活動跡象都是首次被發現。   幾經周折,記者聯繫到七裡河現場觀測活動的組織者之一東南大學超級觀鳥愛好者張宇。   「我舉著望遠鏡只是為了看看南京地區常見的灰椋烏,但在它們中間,我竟然見到了一隻特別的。」提起發現紫翅椋鳥和黑領椋鳥的經過,張宇很是高興。
  • 「傳說」中的紫翅椋鳥 成群結隊歇腳揚州高郵湖
    「稀客」紫翅椋鳥對揚州鳥友而言更多出現在文獻中對揚州地區的觀鳥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來說,紫翅椋鳥一直是「神秘的存在」。多年前,有學生在寶應地區曾記錄過紫翅椋鳥,但沒能拍下它。對揚州鳥友而言,紫翅椋鳥更多出現在文獻之中,揚州鳥友在本地也沒有見過它。此前,錢治華也只是聽說過揚州有,但從沒見過,更沒有拍到過。
  • 「傳說」中的紫翅椋鳥成群結隊歇腳高郵湖
    多年前,有學生在寶應地區曾記錄過紫翅椋鳥,但沒能拍下它。對揚州鳥友而言,紫翅椋鳥更多出現在文獻之中,揚州鳥友在本地也沒有見過它。此前,錢治華也只是聽說過揚州有,但從沒見過,更沒有拍到過。從紫翅椋鳥的分布範圍來看,它們是西北地區的常客,對於包括揚州在內的華東地區來說,它不僅是「匆匆過客」,也是「稀客」。
  • 椋鳥=鴝鵒,什麼鬼?
    龍感湖的絲光椋鳥昨天帶孩子們去府河觀雁,活動結束前我跟大家說,有想做作業的請過來領作業題。結果是所有家庭都領了。我跟媽媽們說,作業做完了不用交,因為喜歡你才自願去做,別在乎別人給你打多少分。晚上有閒,我也給自己一個作業題,琢磨椋 [ liáng ] 鳥的「椋」字是個什麼鬼。
  • 全白的八哥!
    記者鄭國梁/攝影     「中油」高雄廠草坪常有鳥類覓食,最近,成群黑灰相間的白尾八哥中,一隻全白的八哥外顯眼,人見稱奇,鳥友認為是基因突變造成白子化,確實少見,不少人賞鳥多年到現在也沒看過。     發現白色八哥的地點在「中油」煉製事業部辦公室前,要進入高雄廠的東側草坪,員工們指出,可能是草坪常修剪,吸引鳥類每天一大早就來覓食,如果流浪狗不來,一直到中午都可以看見草坪上鳥群跳躍,八哥來的比較晚,但有3、40隻甚至更多,團體行動吱吱喳喳有些吵人
  • 【彪哥拍鳥】這種「戴著黑圍脖」的鳥,寧化的小夥伴你見過嗎?
    這種鳥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頸部有一圈黑毛,感覺像是圍著個黑色的圍脖,哈哈~小科普黑領椋鳥,也叫花八哥,為中國南部各省與中南半島的常見鳥種,體型較其他同屬的椋鳥大,亞成鳥頭頸灰色,腹部灰白色,初級飛羽黑色帶有大塊白斑類似於八哥,翅上附有黑色戴白色條帶的羽毛,尾部上端黑色,下部和末端為純白色。
  • 新疆G575項目為粉紅椋鳥讓路
    央廣網哈密7月9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哈密臺記者郭子毅 田玉 任立勇)粉紅椋鳥形似八哥,腹背呈粉紅色,其餘羽毛棕黑,長相喜人,是一種遷徙性的候鳥,專吃蝗蟲,在哈密被稱為「草原鐵甲兵」。每到6-7月,在巴裡坤草原上總能看到它們忙碌的身影,可今年它們卻把巢安在了國家重點工程—G575線巴裡坤至哈密公路項目路基旁堆砌的石頭裡。
  • 牛椋鳥:既是剔牙專家又是吸血怪咖?動物界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
    我覺得牛椋鳥和絕大多數大型食草動物就是這樣一種互利共生關係,大型食草動物為牛椋鳥提供食物,而牛椋鳥負責放哨提前察覺食肉動物帶來的危險。但凡有大型素食哺乳動物的地方,牛椋鳥就會出現,它是黑犀牛、跳羚、非洲野牛、河馬、斑馬最忠實的鐵桿兒朋友 。肯亞的邊緣腹地常見到很多紅嘴牛椋鳥停在當地的黑犀牛身上 ,啄食黑犀牛身上的寄生蟲和昆蟲及蟲卵 。 所以澳大利亞的生物學家在當地的生態公園以黑犀牛和牛椋鳥為研究課題展開研究。
  • 科學家:別忘了還有哨兵牛椋鳥
    別看犀牛都身著厚重的盔甲,頭上長著銳利的尖角,全副武裝,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其實犀牛的視力非常差,它們幾乎全是近視眼。只有當獵人或獅子等捕食者差不多走到它們眼前時,它們才能發現。為了保護自己,當它們發現有較大的動物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時,它們就會發起自衛性衝鋒。犀牛極差的視力,通常給了非法盜獵者們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