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虐童事件再現,「幼有所育」的底線不容擊穿

2020-12-04 人民網

原標題:虐童事件再現,「幼有所育」的底線不容擊穿

遭遇老師扎針、餵不明白色藥片……這兩天,北京紅黃藍幼兒園再現疑似「虐童事件」,目前孩子的描述、部分曝光照片、家長的控訴不斷刷屏,目前,朝陽區教委和警方都已經介入調查。在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的強光燈下,此事因何發生?有多少孩子受到傷害?孩子們受到何種程度的傷害?種種問題,相信很快就會有權威而清晰的答案,相關人員必然會被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應該說,絕大多數託幼機構、幼兒園,都有著規範、科學的管理,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放心託付。不過,從上海攜程親子園教師餵孩子吃芥末,到廣西合浦縣廉州鎮小紅帽幼兒園、玉林市玉州區旺盧村小天鵝騰飛幼兒園,再到北京金色搖籃幼兒園、紅黃藍幼兒園,近期的這些事件,雖然都屬極端個案,但都擊中了孩子這根家長繃得最緊的神經。孩子們的身心傷害、事件引發的負面輿情,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機率,都不僅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更應該在源頭上予以整改。

要讓法律有「牙齒」。對待孩子,任何施害行為都是不道德的,更涉嫌觸犯刑法。從未成年人保護法到刑法修正案(九)擴大虐待主體範圍,我國在立法上並不缺位。可是,再完備的法律,如果量刑不夠、懲治無據、執法不嚴,也難以達到立法初衷。從這個意義上說,必須通過梳理和總結案例,在舉證查證、快速反饋等方面探討可行性措施並廣而告之,拿出更權威的法律解釋、更有效的執法示範。保護兒童的法律,只有真正「帶有牙齒」並嚴懲不法行為,才能讓定罪和處罰更具針對性、更有威懾力。

要讓課堂有「陽光」。虐童事件輿情短期集中爆發,當務之急應該組織起來,讓防虐待、防性侵等兒童課程進入託幼機構,給孩子、家長、老師都上一課,講清楚如何對虐待性侵說不,如何發現和處理問題,以及觸碰紅線的嚴重後果。此外,也應加強投入,通過技防監控,確保監控探頭全覆蓋,實現園內無死角。據悉,北京市已經有所行動,正在迅速排查相關隱患。辦學進入正軌、安全沒有死角,才能還孩子們一片晴朗的天空,這既需要頂層設計,又離不開全社會的智慧眾籌、行動眾籌。

要讓監管有「力量」。與發達國家的經驗相比,我國託幼、學前教育無論辦學還是監管都有不少「短板」。因為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民辦幼兒園和民辦培訓機構的數量迅猛增長,算商業機構還是教育機構,並不清晰。本來相對民辦中小學來講,「非法」開辦的門檻就不高,同時既可以在教委註冊,也可以在工商局註冊,不僅存在多頭管理的情況,而且存在幾個公務員要管幾百所公辦幼兒園和幾百幼託機構的現實。辦學與管理、監管與保障之間的巨大縫隙,不能光靠給管理者打棒子壓擔子,還應該加力量派人手,提高治理水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要讓幼師有「素質」。這些虐童事件無不表明,幼師若是素質差,幼兒就會遭殃。提高幼師素質、抬升準入門檻、完善幼師培養,是解決此類問題時不能繞開的一環。嚴懲虐童幼師,與關心幼師待遇和培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從問題出發,針對「幼師真窮、幼教真苦、託幼真難」的現實情況,有必要設定幼師收入補償制度,有必要彌補幼師心理落差以增強職業認同感,有必要通過職稱評定等方式將幼師納入統一管理,有必要對幼師上崗進行資格審查、定期考核、不定期淘汰……或許,這樣才能讓真正愛孩子的人從事培育「祖國花朵」的工作,才能讓孩子在健康溫馨的學前教育中免受無謂的傷害、形成完整的人格。

十九大報告明確宣示: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許多需要的東西我們可以等待/但是孩子們不能等」,孩子們是屬於未來、屬於明天的,但保護孩子需要從今天開始,吹散虐童陰影,守住「幼有所育」的底線,才能讓「全體人民共建共享發展」的溫暖目標得以實現。

(責編:董俊彤(實習生)、黃策輿)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虐童事件再現,"幼有所育"的底線不容擊穿
    遭遇老師扎針、餵不明白色藥片……這兩天,北京紅黃藍幼兒園再現疑似「虐童事件」,目前孩子的描述、部分曝光照片、家長的控訴不斷刷屏,目前,朝陽區教委和警方都已經介入調查。虐童事件輿情短期集中爆發,當務之急應該組織起來,讓防虐待、防性侵等兒童課程進入託幼機構,給孩子、家長、老師都上一課,講清楚如何對虐待性侵說不,如何發現和處理問題,以及觸碰紅線的嚴重後果。此外,也應加強投入,通過技防監控,確保監控探頭全覆蓋,實現園內無死角。據悉,北京市已經有所行動,正在迅速排查相關隱患。
  • 虐童事件:幼託市場亂象叢生
    資料圖片  事件回放  2017年11月初,一則「攜程幼兒園教師虐童」視頻在網上熱傳  11月26日晚,北京警方就紅黃藍幼兒園幼兒疑似遭針扎、被餵藥一事進行通報,涉嫌虐童的幼兒園教師劉某被刑拘。11月29日,紅黃藍教育機構發布道歉信。
  • 教育部回應紅黃藍虐童事件:將採取五項措施推進幼有所育
    教育部回應紅黃藍虐童事件:將採取五項措施推進幼有所育
  • 健全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政策體系
    據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就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提出四個方面23項舉措。一是健全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政策體系。
  • 「共享家長和生活空間」是解決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的唯一可行之策
    鄰裡互助更歡樂「共享家長和生活空間」如何解決幼有所育、老有所養人是社會性、群居型動物,任何個人如果落單都很快會消逝在茫茫自然環境之中。那麼,如何才能更好滿足全社會所有家庭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的普遍性需求呢?答:「共享家長和生活空間」是解決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的唯一可行之策。一、中華民族歷來注重鄰裡和睦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 推進「幼有所育」 實現「幼有優育」
    推進「幼有所育」 實現「幼有優育」 2020/05/12 00:08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1133
  • 威創股份旗下幼兒園再現「虐童」風波,兒童教育毛利率超50%
    幼兒教育的安全問題一直牽動著國民心臟,9月30日,威創股份控股的鼎奇幼教涉「虐童」事件引發巨大爭議,內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區教育局通報:「鼎奇昭君幼兒園多名孩子身上出現不明針眼」事件發生後,教育局和相關部門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前往鼎奇昭君幼兒園對事件進行調查。3名幼兒園老師涉嫌虐待被監護人、看護人罪,已被刑事拘留。
  • 非洲保姆殘忍虐童遭曝光 全球驚悚虐童事件大盤點
    原標題:非洲保姆殘忍虐童遭曝光 全球驚悚虐童事件大盤點   近日,一則烏幹達保姆「虐童」的視頻在網上瘋傳,引起網友的極大震怒  聯合國曾在2006年發布調查報告揭露全球虐童狀況,表明全球各個國家普遍存在虐童事件。報告稱有77個國家批准對少年犯予以暴力懲罰,包括處決、鞭打、石擊,某些國家甚至存在截肢刑罰。讓我們一起回顧那些讓人崩潰的虐童事件,為冷漠的成人世界敲響警鐘。
  • 面對虐童事件,做理性的中國人
    「這跟之前任何虐童案都不是一個量級的」,「這不是變態,這不是缺乏監管,這是利益」,這是「不同的」,字裡行間暗示一定是一個有背景的組織在背後,不知道她是根據什麼得出這個結論,就這樣一個沒有展示任何事實,通篇只是猜想的回答,得到了三萬多贊。微博上也好不了多少,各種你國要完的言論。
  • 輝煌「十三五」奮進新高新|解決民生短板:從幼有所育到老有所養老...
    輝煌「十三五」奮進新高新|解決民生短板:從幼有所育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2021-01-08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痛心,又見虐童事件!檢察官:從業禁止!
    每一起虐童事件的發生,都給孩子的心靈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每一個受害未成年人的眼淚,都牽動著每一個檢察人的心。日前,由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首例虐待被看護人案公開開庭審理,現場邀請了人大代表、部分幼師進行旁聽,該案也是鼓樓區首例「從業禁止」案件。
  • 全國政協委員金鵬輝:儘快完善我國虐童防控救助體系
    「針對當前虐童事件頻發的現狀,建議儘快完善我國虐童防控救助體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金鵬輝在向今年全國兩會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如是建議。  金鵬輝表示,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對兒童的關愛和教育不僅僅只是家庭的責任,也應該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 不怕電影恐怖,就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虐童事件何時才能停止
    不怕電影恐怖,就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虐童事件何時才能停止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從古至今,大多數人都覺得家務事外人不能插手,當然兩口子有矛盾在所難免,教育孩子也是父母應盡的義務,可是往往有些人憑著這個藉口作出傷害家人的事情,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情法兩不容。今天推薦的影片看了以後又氣又難過,《小委託人》於2019年5月上映於韓國,片長114分鐘,豆瓣評分7.8,根據2013年發生在韓國的真實事件改編。
  • 調查顯示「虐童案」施暴者75%為親生父母……
    遼寧撫順6歲女童被虐事件曝光後,檢察機關以受害女童母親及其男友涉嫌故意傷害罪、虐待罪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當天予以立案,表示將依法從重從快嚴懲犯罪嫌疑人。  在對施暴者加以譴責和對孩子的心疼之後,此案再次引發人們發出叩問,為何虐童案件屢禁不止?  虐童事件背後是不合格父母  家住河北省承德市的小玲(化名)出生於2012年,是家中的二女兒。
  • 幼有所育 學有所教 門頭溝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帶給了人們滿滿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門頭溝區教委和區體育局積極探索「體教融合」新思路,通過開設學校特色課程,體校廣泛選拔,運用社會專業資源的新模式,推動青少年冰雪項目在我區蓬勃發展。在東城區地壇體育館裡,區冰壺隊隊員周伊婧和隊友一起,認真聆聽著專職教練講解戰術配合與技巧,隨後大家根據教練的指令,開始練習布局、擲壺和刷冰。
  • 臺灣虐童案1年6萬件 李家同:貧困是最大的問題
    臺灣虐童案1年6萬件 李家同:貧困是最大的問題 2018年09月27日 08:4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9月27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日新竹發生3歲小男孩被虐待的事件,震驚社會。
  • 黑龍江佳木斯虐童案:人渣,不配做父母
    為什麼虐待未成年人事件頻頻發生,這些父母到底怎麼了?生活不易,壓力大,心裡憋屈,現代人有太多的心理問題了,找不到宣洩的出口,於是孩子就成了替罪羊和出氣筒嗎?而未成年的孩子弱小、無助,不懂得自我保護,更沒有維權意識,面對暴力,只能默默承受。而且多數情況下,如果哭喊反抗,只會招致更猛烈的暴力。
  • 數說虐童案|親生父母施虐不在少數,「管教」成施暴最常原因
    12月23日,深圳警方通報了視頻反映的「女童遭家暴」事件。經警方詢問,女童親生父母均對毆打女童行為供認不諱。從網傳視頻上看,父母行為涉嫌「虐童」,但女孩體表未發現明顯傷痕。「虐童罪」未入刑,多以「虐待罪」處置目前,中國並沒有「虐童罪」,能夠被收錄中國裁判文書網的虐童案件,很多以「虐待罪」或「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論處刑事處罰。前者主要針對家庭成員的虐待行為,後者則用於保護未成年人在學校、幼兒園等有監護或看護關係的場景下不受虐待。
  • 涉虐童機構停業 什麼樣的怒氣要發洩在孩子上?
    連日來,江西省會南昌一家名為「南昌希望言語康復語訓部」的康復機構因涉虐童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主管部門南昌市殘聯表示,已會同有關單位成立調查組,「對此事的發生深感痛心,向受傷害兒童及其家長,以及社會各界和關注此事的公眾誠懇道歉!」南昌本地媒體4月20日曝光的視頻顯示,該康復機構收費不菲,收治的多為兩三歲的聾啞兒童。
  • 這起「最嚴重幼兒園虐童案」當事人在監獄度過餘生
    在國內,也有很多人對身邊的虐童事件沉默以對,甚至熟視無睹。祝融萬權律師事務所律師遲然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虐待罪屬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沒人報案就沒人管。作為弱勢群體,兒童缺乏自保能力和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意識,遭受虐待後很難自己通過報案解決。  據《衛報》報導,英國只有八分之一的受害者會受到當局關注,85%的兒童虐待未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