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珠、老洋房、上海話,《三十而已》真有上海氣質嗎?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上觀新聞微信公號8月4日消息,「景都是上海的景,可就是不覺得這是上海。」

上海市民陳瀾正在追大熱電視劇《三十而已》,越看越覺得「不對勁」:「這部電視劇缺少一些上海氣質。」

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如今很多都市題材電視劇,雖然會選擇一座城市作為發生背景,可除了作為背景的城市風光,這些故事放在任何一個城市都成立得了,少了些這座城市特有的氣質。

而早年拍攝的影視劇如《孽債》《十六歲的花季》等,「一看就知道是上海」。去年國慶熱門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裡,《奪冠》和《北京你好》,「絕對不會讓人搞錯地方」。

現在諸多城市題材影視劇,缺的到底是啥氣質?

上海浦江兩岸的標誌性景觀出現在《三十而已》每一集的片尾

只有「細節」還不夠

《三十而已》講述發生在上海的三個女性的故事,東方明珠時不時就在劇中出現,是主角之一顧佳的「新家背景」,最有錢的李太太坐擁的是一整棟「老洋房」——這些上海的「形象符號」無不在強調故事發生地。

不光如此,衣著樸素卻買下百萬珠寶的買菜阿姨,時不時會冒出幾句上海話,而主角之一的王漫妮為客人服務時,也會像許多努力適應上海語境的外來者那樣,在每句話的結尾帶上「的呀」這樣的語氣助詞。

王漫妮服務時經常在一句話尾加上「的呀」的語氣詞

這樣的細節,不能說沒用——但顯然還不夠。

「在自己城市拍的戲,主角又是同齡人,可越看越缺少代入感。」今年34歲的市民楊輝,看《三十而已》第一次「出戲」,是鍾曉芹的家——那是一處看似陳舊的公寓,夫妻一度為「魚缸」還是「嬰兒床」起了矛盾。

「這樣的老房子一般都在中心城區,住的大多數也是習慣這裡生活的老年人。」楊輝的爺爺奶奶就住這樣的房子,他很了解其中結構:「這些老公寓跟舊裡和老公房是不同的,雖然舊了,但無論空間層高還是房間面積都秒殺現在普通小區,價格不便宜。」楊輝說,他爺爺奶奶的房子跟鍾曉芹家很像,「70多平方米只能做一室一廳,現在的小區敢這麼設計?」

「經適夫妻」住的這種老公寓價格不便宜,牆壁頂端的不同顏色的裝飾在現實中是為了不讓層高顯得過高,這對新建小區來說簡直奢侈

在楊輝看來,按照鍾曉芹夫妻「經適夫妻」的人設,更符合上海實際的選擇可能是中環外的小戶型新小區,或是售後公房。「現在這種呈現,可能創作者對上海的了解還是浮於表面。」

這樣「出戲」的情況,在《三十而已》裡還不少。比如王漫妮租住的房間,是蘇州河邊的河濱大樓。一個比較就能透視其中的不合理:《完美關係》中的「公關達人」衛哲,《我的前半生》裡的「高管閨蜜」唐晶,都住在這裡。

就連附近的房產中介也吐槽,一般喜歡河濱大樓這樣的老公寓,多是境外人士或經濟條件好、搞創意、能折騰的人,「我也是打工的,幹的活其實也是銷售,我首選的還是安靜、便宜的住處,在上海只要有地鐵,遠一點也無所謂。」

公關大拿「衛哲」和奢侈品銷售王漫妮竟然是鄰居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在一些觀眾眼中,缺少上海氣質更關鍵的是人物「性格不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上海人的性格跟北京人、廣東人或者東北人有差別,具體行為就會完全不同。

以《我和我的祖國》中描繪北京的《北京你好》和上海的《奪冠》為例,沒人會把故事發生的兩座城市弄混,關鍵在於人物性格塑造——北京的哥嘴貧好面子又仗義善良,弄堂爺叔愛吹牛又「搞得定」——通過語言和行動,塑造不同城市生活的人們不同的性格和風貌。

《我和我的祖國》這一段,一看就是「上海故事」

《三十而已》中,鍾曉芹給婆婆買房的情節陳瀾「最不能理解」。「我跟鍾曉芹年紀相仿,工作也差不多,但我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不是說不孝順老人,但是按照上海人的思維方式,這樣的做法不實惠。」陳瀾在豆瓣網上看到有網友評論,就算鍾曉芹出錢,也應該是在上海買一套房,以租養人:「一線城市的房產保值,一樣為改善老人生活,這種做法更符合上海人的思維方式。」

而鍾曉芹母親不打招呼就去女兒家幫忙收拾做飯的情節,也被不少市民吐槽「想當然」。

「上海人最講究啥?拎得清。哪怕是自己親囡囡,直接進她小家庭的門,不對。」市民楊筠倩說,自己和父母住同一個小區,媽媽每周三天會來幫忙做飯,「連當天買啥水果啥菜都會事先告知,這種『不請自來』的情況根本不會發生。而且上海阿姨自己生活也很豐富,我媽還嫌幫我做飯耽誤時間。」

在楊筠倩眼中,鍾曉芹的母親不像是一位上海母親,倒更像網上「婆媳帖」「丈母娘對戰鳳凰男」之類真真假假故事裡的人物。「劇中鍾曉芹父母家那種多邊形陽臺,懂經的就曉得是洋房配置,在上海絕對是『大戶』,這種家庭的女性一般都是知書達理,懂進退的。」

淪為背景板、迎合想像的「上海」

近年來,城市題材的影視劇越來越多,但城市的面目在這些影視劇中似乎越來越模糊。

「以前的城市各有特色,比如上海有弄堂,北京有胡同。如今城市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千城一面。」一些業內人士透露,城市面貌同質化讓影視劇表現越來越難:「比如《三十而已》的取景,顧佳的房子是『江景房』,鍾曉芹的家是老房子,王漫妮的房子對著蘇州河和馬路,看得出來還是希望呈現一些上海特色的,如果真的是拍上海普通白領的住房,那更沒特色了。但這種特意的選擇『取了巧』,又『失了真』。」

《十六歲的花季》裡弄堂舊房和奔湧的朝氣,別具上海氣質

「早些年的精品影視劇,城市氣質是非常明顯的。比如轟動一時的《孽債》,一看就是上海的故事。」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這些精品影視劇之所以具有城市的特質,是因為抓住了時代發展的「痛點」:「《孽債》聚焦的是上海支邊、支內回滬家庭,這是上海比較特殊的情況;又比如《上海的早晨》,講的是50年代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上海是當時工商業最發達的城市。城市不光是背景,更是背後的主角。」

但反觀現在的城市題材影視劇,對這樣的「硬核」題材碰得少了,更願意聚焦個人感情生活這種觀看門檻低、人人可共情的「軟」題材。在業內人士看來,頻上熱搜的《三十而已》,並非因為優秀而廣受關注,只不過因為「人人有話說」「人人可以說」。「影視劇必須考慮市場,大家都想做爆款,這就是為何如今所謂『現實題材』,講的都是鬥小三、拼職場、婆媳大戰,因為人人都能出來罵幾句。上海在其中就是個背景擺設,換成北京、廣州、深圳、重慶任何一個城市,故事都不受影響。」

一個典型案例是《我的前半生》,亦舒原本寫的是香港,核心是自我奮鬥和實現。但以後來改編的影視劇來看,背景換成上海或者北京,哪兒都成。」

今年4月由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酷雲互動發布的《2020「娛樂無界」文娛行業發展趨勢洞察報告》中稱,下沉市場內容消費正不斷升級。與2018年相比,2019年三線及以下城市智能電視用戶分布佔比提升3.85%,網際網路用戶佔比提升4.2%,而一二線城市同樣數據則分別下降3.87%和4.2%,這意味著「三線城市觀眾更喜歡看電視」「越下沉越電視」。

「上海這樣的城市出現在影視劇中,很多時候就是為了『漂亮的城市景色』,跟城市本身沒什麼關係。」一些業內人士坦言,選景就是為了符合三線城市主流觀眾眼中的「上海」,「一說到上海就是東方明珠、老洋房,說到北京就是鳥巢、大褲衩和四合院,都是想像的符號。還有諸如過去影視劇中『貧困大學生租別墅』『職場新人住複式』等場景,都是為了滿足主流收視人群的想像,與真實的城市相去甚遠,更不用說城市的內涵和神韻。」

沒有生活,就沒有好的創作

「沒有故事,就到『知乎』上找熱乎的啊。」

日前一名編劇在採訪時說的話被廣為討論,但一些業內人士卻表示,這樣「閉門造車」式創作是常事。

「現在的編劇更像是流水線作業,有名的大編劇拉到項目,開會討論,大家分頭開寫。寫劇本的編劇大多年紀很輕,也都是高校畢業從事這份職業的,上哪兒去體會那麼多悲歡離合?」

情景喜劇《我愛我家》和《編輯部的故事》,幾乎沒有任何外景,但觀眾都會自動代入北京胡同深處的四合院——一句句臺詞,又貧又逗,一個個人物,小聰明融合大智慧,是北京特有的風味。

沒有任何外景和標誌性建築輔佐,但《編輯部的故事》一看就是發生在北京的故事

旅居海外的羅飛宇記得《孽債》中鴿子飛過弄堂上空的空鏡頭,「我小時候被鄰居鴿子的聲音害慘了,可至今記得這個景象。這比東方明珠更能代表我心中的上海,沒在上海生活過的人,很難捕捉到這樣的細節場景。」

要成就影視劇的城市特質,非常依賴編劇和主創人員的生活體會。「過去按區域進行影視創作,如今更市場化,人才流動更快。不能因此比較誰更好,但確實過去的創作更容易融入主創的個人生活體驗,細節上更具他們生活所在地的氣息。」仍以《孽債》為例,編劇葉辛是上海作家,導演黃蜀芹也是上海導演。

《三十而已》中「李太太」家的洋房,「老洋房」成了上海又一個形象符號

反觀如今的「職業化」影視創作,很難再有這種「浸潤式」的環境。「走出舒適圈,意味著現在的創作者必須更多地沉入生活之中,而不是在網上搜索讓觀眾興奮的『橋段』。」

(原題為《東方明珠、老洋房、上海話都齊了,可《三十而已》真有上海氣質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住在上海老洋房裡的年輕人
    街道被遊客裡三層外三層充滿,還有一塊一塊的、由不同帽子顏色構成的人群,都是旅遊團,導遊舉著喇叭喊: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上海的十大網紅打卡地之一……而這個打卡地,不似周邊獨棟老洋房,有過億的售價,八萬起的月租,近百歲的武康大樓裡住著百餘戶人家,一大半是沿襲祖輩房產的老人,還有慕名而來的租房者,月租3000到30000的人都混居其中。
  •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上海老洋房的前世今生。上海老洋房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緻,備有客廳、餐室,有數套衛生間等結構較好的獨立式或複式、別墅式住宅。上海徐匯區和盧灣區的交界處,是老洋房的聚集區。上海全市現存老洋房4000-5000幢,但90%以上歸國家所有,而國有花園住宅2004年起就只租不售啦!
  • 說到老洋房,天津可一點不比上海差
    提起老洋房,電視劇《安家》讓大家首先想到了上海,1.5個億的「龔家花園」。 其實作為時代的見證,老洋房並非只存在於上海,天津、武漢、廣州等城市均有。 比如天津,老洋房的故事也一點不比上海遜色。
  • 上海100幢老洋房久遠的故事
    品讀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從今天起蘇杭爺為大家講述100幢屬於哪個年代的上海老洋房名人舊居的故事,並配有滬語視頻。由於視頻的限制,每次只能上傳十段,因此每次展示十幢老房子。視頻以抖音裡的「上海寶爺」為主,一併感謝。
  • 美麗的東方明珠,神奇的童話世界,在上海一切夢幻都有可能發生!
    東方明珠,神奇童話世界,在上海,可以產生所有的夢,外灘的美,城市的無窮無盡的光彩,上海這座充滿夢幻色彩的城市,晚上乘遊輪在外灘喝紅酒,中午回到孩子們的家,請看大明星,我們在蠟像館裡保持眼睛的美麗,夥伴們還在等待什麼呢?共同感受上海的魅力。
  • 外地遊客很喜歡上海這條路,每隔10米就是老洋房,上海精華都在這
    武康路被稱為上海最優雅的道路, 因為這是凝聚了上海近百年歷史的「名人之路」, 在這條路上,每棟建築都有獨特的風格,與名人之間有很多動人的故事, 武康路南北走向,北起華山路,與晚清重臣李鴻章的丁香花園相鄰,南接淮海中路,餘慶路,與宋慶齡故居, 在1183米的武康路,標示號碼在400號以上
  • 《安家》上海老洋房真實故事,鬥米恩升米仇的窮親戚,你見過嗎?
    《安家》上海老洋房真實故事,鬥米恩升米仇的窮親戚,你見過嗎?最近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中,女主角房似錦是總部派來偷師徐文昌並且要代替他的人,雖然徐文昌已經察覺到有不妥了,也沒有因為房似錦要跟他學習就不給人家學,反而很大方的傾囊相授,這樣的老好人不多見了,這不剛好,龔先生家有一處上海老洋房,因為最近自己家公司資金運轉不周所以想賣掉自己家這套房子,就來找到了徐文昌,沒想到二人還是小時候就認識的舊相識,由於龔家三代單傳,房子產權清晰,徐文昌認為可以先報價
  • 上海打造一世界級建築,是除東方明珠外,又一標誌性地標
    上海打造世界一流的建築,除了東方明珠,還有一個象徵性的地標!最近幾年,我們國家的發展,在大家目睹、喜悅的心中,人們的生活確實比以前強得多,而且很多地方的實力,也比前一年增加了很多,我們在世界上有地位,說到我們國家經濟方面最強大的地方,讓很多小夥伴們說,魔都上海,確實這個地方的實力一直很強,從近代開始,這裡的開放程度可見一斑,這樣開放,以包容的精神,獲得更多的機會。
  • 15處小眾老洋房,這些是屬於上海的獨特韻味
    這棟老洋房是1925年德國商人建造,之後上海近代「染料大王」周宗良曾在這裡居住過。交響樂博物館所在的老洋房,有「上海灘第一私家花園」之稱。5000㎡的大花園裡,還保留了百年的香樟樹和名貴樹木,雕塑與花花草草相映成趣。讓我們能在一草一木中,感受這座花園洋房的獨特魅力。老洋房是四坡頂紅瓦屋面,寶瓶形的欄杆和幾何圖案的窗飾、地磚,既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紋飾,也有西式的韻味。
  • 上海大佬的低調老洋房:如今意外走紅,十年前要價僅500萬
    上海徐匯區永嘉路一直是上海的「上角」,一到夏天,街道兩旁的大懸鈴木擋住了陽光,偷偷藏起了圍牆裡經歷了百年滄桑的老洋房, 從昔日禽蛋大王阮雯衷舊居,就低調地藏身於永嘉路高高的圍牆內,有兩棟始建於1906年的老洋房組成,至今已經有114年的歷史了。
  • 上海網紅武康路上,能住什麼様老洋房
    這些年認識了住這條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我意外發現,即使在這最金貴的路上,都住著大量外來民工;老洋房真是上海一大神奇,裡面居住環境可以極端差,也可能極端好;甚至兩者同處同一棟樓。但即使這只是間一房一廳(用鋼窗隔開)的50平米房間,但至少它已經帶有地暖,能讓你舒服度過上海溼冷的冬天當然,它還有個帶烤箱的開放式廚房,以及......透明的衛生間!!?為了圓一個老洋房的夢,將就一下吧!
  •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東方明珠等今起暫停開放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宣布明天起暫停開放   摘要: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明起暫停開放。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29日)剛剛發布公告稱,將於明天起再次暫停開放。此前的3月20日,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暫停開放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恢復開園,距離再次關閉剛好10天時間。
  • 外媒評的全球5大醜樓,花裡胡哨的醜就算了,上海東方明珠咋了!
    外媒評的全球5大醜樓,花裡胡哨的醜就算了,上海東方明珠咋了!21世紀,各國各地都在發生變化,不知從何時起,已經很難在城區看見平房、田地了,城市中的標配就是霓虹燈閃爍、立交橋上車水馬龍、林立的高樓如雨後春筍般佇立著。
  • 東方明珠近在咫尺!楊穎曬客廳照片意外暴露上海4億豪宅
    Yes娛樂6月7日訊 Angelababy於5日晚追新一期《奔跑吧》,看到李晨分享了大家一起看節目的照片,她也曬出自己在家追節目的照片,不過是一張背影照,疑似是黃曉明拍攝視角照,不過網民都把焦點放在落地窗的夜景,清晰可見家中豪宅正對東方明珠。
  • 上海這5座「行業大王」的老洋房...
    尚公館真的存在嗎?看到《安家》中的尚公館門口,掛著一塊「茶葉大王尚元榮」的牌匾,周到君差點就信了。 實際上,這棟房子的真身是鳳陽路338號,房子最早的主人是應子云一家人,因此又稱應公館。
  •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到底有多貴多美!
    這些老洋房散發著古樸的氣息,成為上海的一大特色,老洋房的價值,也讓觀眾們大開眼界,不少網友留言感慨「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一、什麼是「上海老洋房」 上海最經典的住宅便是老洋房了,尤其在上海西南角——徐匯區和盧灣區的交界處蹤跡甚多,這些一棟棟紅瓦粉牆的洋房,上方矗立著尖尖的屋頂,彰顯著無與倫比的特色。
  • 上海海洋水族館好玩嗎上海海洋水族館門票價格
    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城市也是大家想要去旅遊的好去處,當然也有很多值得參觀的地方是能夠前往的,比如上海改樣水族館,上海海洋水族館好玩嗎?在上海海洋水族館門票價格是多少?水族館好玩嗎上海海洋水族館位於中國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環路1388號,緊鄰東方明珠塔,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超過2萬多平方米,是號稱「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水族館。每年平均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超過100萬人次,所以根據遊客的增多,大家應該也都能知道上海海洋水族館好玩嗎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 「滬語」小布有多愛上海話?看這140篇「上海閒話」推送合集!
    9 的角四方、看三四……上海話裡的「四」有這麼多妙用!10 這些上海話中關於「3」的詞,你都「來三」嗎?11 學會說好「222」,走遍上海都不怕!12 大年初一來說「一」,上海話裡有哪些有趣的「一」?13 這些上海小囡小辰光的爆款零食,你都認得伐?14 誇人顏值高、「賣相好」,學會這些上海話就夠了!
  • 老上海豪宅裡頭的故事,遠比《流金歲月》精彩
    最近的熱播劇《流金歲月》大家有看嗎?當我看到女主蔣南孫家的上海復興路老洋房時,不禁落下了羨慕的淚水。選擇市區老破小or郊區遠大新的難題,到了南孫這兒,人家直接擁有「市區老大奢」。而傳說中價格很貴的獨棟洋房一般是三面或者四面臨空,帶有花園,房屋面積在250 ㎡-450 ㎡ 之間,花園有100 ㎡-400 ㎡,有些獨棟老洋房甚至達到40萬/㎡。今天我們就來挖掘一下這些天價老洋房的前世今生。Part 1.上海老洋房,到底從何而來?#1.
  • 「二維碼」用上海話怎麼讀?
    現在研究上海話和上海文化的朋友不少,在我看來多少也有點像孔乙己研究茴香豆,一個字,一個音,好像都有很深的文化淵源,更有一些朋友堅持用古字寫上海話,閱讀起來實在有些吃力。現在用於交流的上海市區方言本身的歷史不算悠久,和民國時代相比已經有很大區別,以前收到江浙方言的影響,現在有不少普通話的詞語進來,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堅持用古音古調當然是值得尊重的,但別人是否聽得懂,也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