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處小眾老洋房,這些是屬於上海的獨特韻味

2020-12-04 澎湃新聞

衡復風貌區是上海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一顆明珠,4.3平方公裡內有232處優秀歷史建築。想了解衡復風貌區,自然要到衡復風貌館裡一探究竟。

館內展示了衡山路-復興路區域的歷史變遷和文化脈絡,還有老建築保護的歷程,展示區還結合AR/VR工具,讓人能聲臨其境的看展。

衡復風貌館所在的老建築由英國建築公司公和洋行設計,是典型的西班牙風格住宅。

它還有一個為人所知的名字:修道院公寓,是因為最開始它被取名為「Cloister」(意為修道院),而非真正的修道院。

在百年老建築裡一覽百年人文風貌,這裡從內到外值得我們深入閱讀。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

通過微信公眾號「魅力衡復」預約,一個手機號只能預約1位,預約號僅限當日入場;每天限流200人,約滿為止;入場需出示本人有效證件、預約成功簡訊、綠色隨申碼;1.2m以下孩童無需單獨預約,需在成人陪同下入場。

時間:10:00-16:30(16:00停止入場),疫情防控期間,每周日、一、二閉館

地址:徐匯區復興西路62號

交通:地鐵1/7號線常熟路站

看到夏衍故居的主樓時,紅色磚瓦屋頂,尖券門洞、頂部高聳的煙囪和淡黃色外立面上點綴深色腰線,無一不凸顯這是個精緻優雅的老房子。

這是一個英式建築風格和西班牙風格的老建築,夏衍曾在這裡住了30年之久。

夏衍是我國著名的革命文藝家,曾被授予過「國家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的稱號。

這棟房子裡面有一個單獨的影音室,循環播放著出自夏衍先生的經典影視作品。電影咖一定不要錯過哦!

二樓是夏衍先生的書房,書房場景被完整的保留。

坐在室內的長廊邊,發呆、冥想或翻閱書籍,似乎可以短暫的與大師進行心靈的對話。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

通過微信公眾號「魅力衡復」預約,一個手機號只能預約1位,預約號僅限當日入場;每天限流200人,約滿為止;入場需出示本人有效證件、預約成功簡訊、綠色隨申碼;1.2m以下孩童無需單獨預約,需在成人陪同下入場。

時間:10:00-16:30(16:00停止入場),疫情防控期間,每周日、一、二閉館

地址:徐匯區烏魯木齊南路178號2號樓

交通:地鐵7/9號線肇嘉浜路站,步行約300米

草嬰書房就在夏衍舊居的斜對面,風格和夏衍舊居一樣。書房門前的走廊和拱形門洞非常吸睛,出片率超高!

我國著名俄羅斯文學翻譯家草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以一己之力將託爾斯泰全部文學作品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人。

書房裡面記錄了草嬰先生的生平,存放著先生畢生收藏的書籍、手稿和工具書。

或許是因為草嬰先生的緣故,這座老建築也擁有著濃厚的文藝氣息。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

通過微信公眾號「魅力衡復」預約,一個手機號只能預約1位,預約號僅限當日入場;每天限流200人,約滿為止;入場需出示本人有效證件、預約成功簡訊、綠色隨申碼;1.2m以下孩童無需單獨預約,需在成人陪同下入場

時間:10:00-16:30(16:00停止入場),疫情防控期間,每周日、一、二閉館

地址:徐匯區烏魯木齊南路178號3號樓

交通:地鐵7/9號線肇嘉浜路站

從五原路288弄拐進去,一整面牆的「三毛畫壁」非常引人注目。

看著漫畫一路走到底,有一棟樸素的英式小洋樓,這就是張樂平先生故居了。

張樂平是享譽國內外的漫畫大師,也被稱為「三毛之父」,先生筆下的《三毛流浪記》不知道承包了多少人的童年回憶。

張樂平曾在這裡住了42年,其間創作了大量漫畫、國畫、年畫、速寫和彩墨畫等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

故居修舊如舊,一切宛如當年。二樓復原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張樂平居住時的原貌,書房也一直維持著老人生前的原樣。

室內或許沒有那麼華麗,但是各個細節都是老上海的味道。

當然,這裡還展示了不少三毛的漫畫,童年回憶看個夠!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

通過微信公眾號「魅力衡復」預約,一個手機號只能預約1位,預約號僅限當日入場;每天限流200人,約滿為止;入場需出示本人有效證件、預約成功簡訊、綠色隨申碼;1.2m以下孩童無需單獨預約,需在成人陪同下入場

時間:10:00-16:30(16:00停止入場),疫情防控期間,每周日、一、二閉館

地址:徐匯區五原路288弄3號

交通:地鐵1/7號線常熟路站,或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

柯靈舊居在復興西路上一棟臨街的西班牙風格寓所中,這位文學巨匠曾在這裡構思、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

柯靈先生的故居並不大,窄窄的木製鐵藝旋轉樓梯,木拱門,尖拱窗等裝飾,讓這裡顯得更加精緻。

舊居的亮點應該就是書房和名人書信了,館內收藏了很多巴金、錢鍾書、冰心、張愛玲等文學大佬們往來的書信手跡。

書房琳琅滿目,尤其是裝有《二十四史》的木櫃,可以說是「鎮館之寶」了!

作家的生活起居

二層復原了柯靈居住時的原貌,臥室、書房、客廳、飯廳、廚房等,充滿了懷舊感和生活氣息,看起來就像以前普通的上海人家一樣。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

通過微信公眾號「魅力衡復」預約,一個手機號只能預約1位,預約號僅限當日入場;每天限流200人,約滿為止;入場需出示本人有效證件、預約成功簡訊、綠色隨申碼;1.2m以下孩童無需單獨預約,需在成人陪同下入場

時間:10:00-16:30(16:00停止入場),疫情防控期間,每周日、一、二閉館

地址:徐匯區復興西路147號

交通: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

這棟老洋房是1925年德國商人建造,之後上海近代「染料大王」周宗良曾在這裡居住過。如今,這裡被改造成為國內第一家以交響樂為主題的博物館。

交響樂博物館所在的老洋房,有「上海灘第一私家花園」之稱。

5000㎡的大花園裡,還保留了百年的香樟樹和名貴樹木,雕塑與花花草草相映成趣。讓我們能在一草一木中,感受這座花園洋房的獨特魅力。

老洋房是四坡頂紅瓦屋面,寶瓶形的欄杆和幾何圖案的窗飾、地磚,既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紋飾,也有西式的韻味。

走進室內,博物館室內狹長走廊的一側,是一條五線譜連起的上海交響樂團發展史。

大廳區域還原了老洋房的陳設,歐式壁爐和會客區域復古又典雅,不愧是曾經的上海灘巨賈之家。

此外,展廳裡還向觀眾普及了交響樂的知識,以及國內著名的指揮家、作曲家,讓我們能跟著音樂家們一起遨遊。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

通過微信公眾號「地產寶慶」預約,可提前3天預約,每日限額40人,約滿為止。

時間:周二至周六9:30-16:30(16:00起停止入場)

地址:徐匯區寶慶路3號

交通:地鐵1/7號線常熟路站

鄔達克紀念館位於當年的哥倫比亞生活圈,這是鄔達克親自設計的第三個家。

毫不誇張的說,這位天才建築師的設計是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記憶。

相對於武康大樓、國家飯店、大光明電影院……這些出自鄔達克之手的著名地標,建築師為自己設計的住宅就顯得鮮為人知了。

鄔達克這棟別墅住宅由西面的3層主樓、東面的輔樓和連廊組成。

白色外牆上露出黑色的木架屋,還有紅磚煙囪——這些元素都是很明顯的英國都鐸風格。

室內運用了大量的木質裝飾,上面被精心雕刻上不同的紋飾,繁複中透露著講究和貴氣。

目前私宅1樓客廳作為紀念館對外開放,展館裡公開了很多珍貴的手稿和圖紙,一筆一划都是在描繪鄔達克的驚世才華。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

通過微信公眾號「鄔達克紀念館」預約,可提前3天預約,需憑有效證件和健康碼入館。

時間:周二至周五14:00-16:00;周六至周日9:30-11:30,14:00-16:00;周一休館

地址:長寧區番禺路129號

交通:地鐵10/11號線交通大學站

網紅小馬路永嘉路上從來不缺名流來往。在永嘉路617號的老洋房裡,曾住著上海糧食行業的巨頭——「禽蛋大王」阮雯衷。

這兩棟洋房始建於1906年,已經上百年了,風格大氣有腔調。

洋房的小花園在這個季節綠意森森,庭中還擺了桌椅,可以坐下休息。

走進洋房,裡面是另一片天地。現在這裡是一個家居店theParagraph節選,摩登感十足,給人浸入式的參觀體驗。

屋子還是保留了老宅原本的框架,但整個空間被店家重新設計,並擺放上現代感家居,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

在16個開放空間裡,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色調和主題,每走進一個都像是在探索寶藏。家具迷必入!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入內需提前預約,預約電話:4006600617

時間:10:30-19:00

地址:徐匯區永嘉路617號

交通:地鐵1號線衡山路站

黑石公寓建成之後,被譽為上海當時「最豪華的公寓」,硬體設施奢華,引來名流們的爭相入住。

建築整體用黑石建造,科林斯雙柱、雕砌的鏤空陽臺、大理石門廊,把素色的大樓裝飾的極具美感。

關閉多年的神秘公寓,如今變身成為黑石M+音樂主題網紅店幸福集薈,讓我們能夠深入公寓內部。

一進門,就是復刻1924年的公寓馬賽克拱頂走廊,配色和裝飾復古又優雅。

空間裡有書、黑膠唱片、文創手辦還有咖啡,挑個時間和朋友約在這裡消磨時光,是不是很有幾十年前精緻名流們的風雅呢?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無需預約

時間:10:00-22:00

地址:徐匯區復興中路1331號

交通:地鐵1/7號線常熟路站

除了市中心區域的老洋房,上海郊區也有值得一去的老建築。

位於奉賢南橋的沈家花園,是目前奉賢唯一一個保存完整的花園洋房,距今正好100年整。

這裡原本是沈夢蓮的私人別墅,今年作為展館正式對外開放了。

這座低調的花園洋房據說是沈夢蓮花了8萬銀圓建造而成,主樓是一棟素雅的三層西式小樓,兩邊完全對稱。

主樓的1樓大廳是當年的舞宴廳,像杜月笙等這樣的滬上名人,很多都曾被邀請在這裡聚會。

現在的大廳已經作為展館對外開放,不定期會有文人藝術展覽和活動在這裡舉辦哦。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

免預約,有特殊活動需通過公眾號「南橋沈家花園」進行報名。

時間:9:00-17:00

地址:奉賢區南橋鎮解放中路502號

交通:地鐵5號線奉浦大道站轉奉賢17/32路至南橋電影院

滬港銀行歷史展覽館藏在外灘背後,這裡曾是名動上海灘的東亞銀行大樓,見證了上海金融圈的風雲變幻。

這棟大樓始建於1926年,由著名的鴻達洋行設計。大樓是明顯的裝飾藝術派(Art Deco)風格建築,也是上海首個獲得LEED V4金獎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

現在大樓的一層和夾層作為滬港銀行歷史展覽館對外開放。

館內一樓長達24米的黑白雲石櫃檯非常震撼,空間設計簡單但很藝術。

大廳展示了上海銀行業發展歷史,還有銀行專用計算器、檯燈等老物件,還能看到難得一見的金庫和保險庫哦。

另外一個必打卡的就是館內的一處黑白旋轉樓梯,簡約風和大面積留白,怎麼拍都好看!又是一個制霸朋友圈的打卡地標。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

需通過公眾號「滬港銀行歷史展覽館」進行預約,每日限流,約滿為止;可提前2周預約,每個開館日下午14:30提供一場免費講解。

時間:9:30-16:00,每周二、四、六開放

地址:黃浦區四川中路299號

交通:地鐵2/10號線南京東路站

浦江飯店原名禮查飯店,曾被稱為媲美和平飯店的「遠東第一大飯店」。

這裡見證了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的開業,所以現在浦江飯店作為中國證券博物館對外開放,這也是證券期貨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博物館。

除了了解證券發展歷史,這座百年飯店的內部空間非常精彩,更是不能錯過。

在過去,愛因斯坦、卓別林等各界大咖都曾在這下榻停留。木質懸空走廊、水晶吊燈、豪華房間,別說是百年前,就是現在也是超高級別的了。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需通過小程序「角馬」進行預約

時間:周二至周五10:00-11:30,14:00-15:30;周六9:30-11:30,13:30-16:00,提前半小時停止入場,每周二至周六對外開放

地址:虹口區黃浦路15號

交通:地鐵10/12號線天潼路路站

上海郵政博物館也是蘇州河邊的網紅地標,其所在的建築曾是上海郵政總局大樓,被列為當時上海十大建築之一。

這是一座花崗巖砌築的歐式風格大樓,19根貫通上下的羅馬科林斯柱、樓頂高大的鐘樓,都為建築的顏值加分不少。

館內追溯了郵政的起源和發展歷程,每走一步都在漲知識。

當然,博物館內低調又奢華的裝飾,也是參觀的一大亮點。

大樓中近一個世紀的不規則樓梯,走上去感覺自己就是個優雅的lady。

奶油蛋糕質感的石膏吊頂和牆面,簡直就像身處在城堡裡面,輕輕鬆鬆出大片!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無需預約,需登記信息

時間:9:00-16:00,周三、周四、周六、周日開放

地址:虹口區天潼路395號

交通:地鐵10/12號線天潼路路站

聖瑪利亞女中舊址就藏在中山公園商圈裡。

@小紅書:魚色小藥丸

聖瑪利亞女校當年是一所女子貴族教會學校,上海灘的很多名媛、紅極一時的影星都出自這所學校,這裡就是張愛玲的母校。

@小紅書:River Min

修繕的鐘樓部分,外牆復原了最初的灰黑色洗米石材質,兩側的立柱、拱券耳廊一如往昔,那扇玫瑰彩色玻璃花窗也重新綻放。

女中舊址看起來古樸、優雅而寧靜,在熱鬧的商圈裡仿佛一片淨土。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無需預約

時間:全天

地址:長寧區長寧路1185號

交通:地鐵3/4號線中山公園站

思南書局的每家店都一開即火,除了思南公館的思南書局人文書房,不妨也到附近的詩歌店逛一逛吧!

思南書局詩歌店開在皋蘭路的白色教堂裡,洋蔥頭式穹頂和蓮花瓣一樣的建築,為詩歌店增加了一些神秘氣息。

走進教堂,從上到下360°都是灰色的鏤空格子書架,上面擺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詩歌。

從書架的縫隙中,還能隱隱約約看到穹頂壁畫和原來教堂的牆面裝飾。

書店的右側,還有專門的繪本區哦~

參觀信息

預約方式:

通過微信號「世紀朵雲」或「走起」小程序預約/或撥打電話:13816194657

時間:周一至周四11:00-18:00,周五至周日11:00-19:00

地址:黃浦區皋蘭路16號

交通:地鐵13號線淮海中路站

好啦,看了這麼多免費參觀的老洋房

你是否被這些老上海韻味吸引了呢?

通過閱讀老建築的

一磚一瓦,一草一葉

就像是在聽它們訴說著上海故事

值得我們無限回味!

編輯 / Bozi菌

設計 / Zane

來源:上海頭條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15處小眾老洋房,這些是屬於上海的獨特韻味!儂逛過幾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說到老洋房,天津可一點不比上海差
    提起老洋房,電視劇《安家》讓大家首先想到了上海,1.5個億的「龔家花園」。 其實作為時代的見證,老洋房並非只存在於上海,天津、武漢、廣州等城市均有。 比如天津,老洋房的故事也一點不比上海遜色。
  • 住在上海老洋房裡的年輕人
    他住在上海武康大樓。今年,綴滿名人故居、獨棟洋房的武康路成為上海網紅景點,咖啡店、甜品店、花店列成一串。而這條街上,建立於1924年、頗具設計感的老洋房武康大樓成了最具盛名的打卡地,樓下「長」滿了單反鏡頭和手機攝像頭。
  • 上海100幢老洋房久遠的故事
    品讀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從今天起蘇杭爺為大家講述100幢屬於哪個年代的上海老洋房名人舊居的故事,並配有滬語視頻。由於視頻的限制,每次只能上傳十段,因此每次展示十幢老房子。視頻以抖音裡的「上海寶爺」為主,一併感謝。
  • 上海大佬的低調老洋房:如今意外走紅,十年前要價僅500萬
    上海徐匯區永嘉路一直是上海的「上角」,一到夏天,街道兩旁的大懸鈴木擋住了陽光,偷偷藏起了圍牆裡經歷了百年滄桑的老洋房, 從昔日禽蛋大王阮雯衷舊居,就低調地藏身於永嘉路高高的圍牆內,有兩棟始建於1906年的老洋房組成,至今已經有114年的歷史了。
  • 《安家》中那些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裡?
    電視劇《安家》劇照電視劇《安家》,讓上海老洋房進入全國人民的視線。價值1.5億的老洋房,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什麼樣的老房子價值1.5億呢?這些老洋房的價值怎麼就遠超新房子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上海老洋房的前世今生。上海老洋房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緻,備有客廳、餐室,有數套衛生間等結構較好的獨立式或複式、別墅式住宅。上海徐匯區和盧灣區的交界處,是老洋房的聚集區。上海全市現存老洋房4000-5000幢,但90%以上歸國家所有,而國有花園住宅2004年起就只租不售啦!
  • 東方明珠、老洋房、上海話,《三十而已》真有上海氣質嗎?
    ,是主角之一顧佳的「新家背景」,最有錢的李太太坐擁的是一整棟「老洋房」——這些上海的「形象符號」無不在強調故事發生地。今年34歲的市民楊輝,看《三十而已》第一次「出戲」,是鍾曉芹的家——那是一處看似陳舊的公寓,夫妻一度為「魚缸」還是「嬰兒床」起了矛盾。「這樣的老房子一般都在中心城區,住的大多數也是習慣這裡生活的老年人。」楊輝的爺爺奶奶就住這樣的房子,他很了解其中結構:「這些老公寓跟舊裡和老公房是不同的,雖然舊了,但無論空間層高還是房間面積都秒殺現在普通小區,價格不便宜。」
  • 上海網紅武康路上,能住什麼様老洋房
    這些年認識了住這條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我意外發現,即使在這最金貴的路上,都住著大量外來民工;老洋房真是上海一大神奇,裡面居住環境可以極端差,也可能極端好;甚至兩者同處同一棟樓。未裝修老洋房裡的公用廚房月租2500元是一道坎,它基本可以讓你有一間小小的獨立衛生間;在這間不到15平米的房間裡,恰好擺得進一張床,一張桌子,衣櫃;隔音很差,基本可以聽到隔壁老頭老太的家常裡短。
  • 《安家》帶火的老洋房,到底有多貴多美!
    這些老洋房散發著古樸的氣息,成為上海的一大特色,老洋房的價值,也讓觀眾們大開眼界,不少網友留言感慨「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一、什麼是「上海老洋房」 上海最經典的住宅便是老洋房了,尤其在上海西南角——徐匯區和盧灣區的交界處蹤跡甚多,這些一棟棟紅瓦粉牆的洋房,上方矗立著尖尖的屋頂,彰顯著無與倫比的特色。
  • 外地遊客很喜歡上海這條路,每隔10米就是老洋房,上海精華都在這
    武康路被稱為上海最優雅的道路, 因為這是凝聚了上海近百年歷史的「名人之路」, 在這條路上,每棟建築都有獨特的風格,與名人之間有很多動人的故事, 武康路南北走向,北起華山路,與晚清重臣李鴻章的丁香花園相鄰,南接淮海中路,餘慶路,與宋慶齡故居, 在1183米的武康路,標示號碼在400號以上
  • 在老洋房78號私房小館,感受哈爾濱的老時光
    在老洋房78號私房小館感受哈爾濱的老時光文圖/冰城馨子看電視連續劇《安家》時有段圍繞著上海老洋房的故事,我便聯想到哈爾濱的那些老洋房。20世紀初開始的中東鐵路建設,引來了30多個國家的20多萬僑民移居哈爾濱,當年在哈爾濱這座剛剛興起的城市裡,世界各種風格的建築幾乎都出現在了哈爾濱。
  • 《安家》上海老洋房真實故事,鬥米恩升米仇的窮親戚,你見過嗎?
    《安家》上海老洋房真實故事,鬥米恩升米仇的窮親戚,你見過嗎?最近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中,女主角房似錦是總部派來偷師徐文昌並且要代替他的人,雖然徐文昌已經察覺到有不妥了,也沒有因為房似錦要跟他學習就不給人家學,反而很大方的傾囊相授,這樣的老好人不多見了,這不剛好,龔先生家有一處上海老洋房,因為最近自己家公司資金運轉不周所以想賣掉自己家這套房子,就來找到了徐文昌,沒想到二人還是小時候就認識的舊相識,由於龔家三代單傳,房子產權清晰,徐文昌認為可以先報價
  • 上海90後小夥住27㎡老洋房,4室1廳還坐擁昆蟲博物館,羨慕
    27㎡,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可能就是一間臥室、一處陽臺的大小。但是對於今天的主人公而言,27㎡就是他的全部,27㎡是四室一廳,還要有儲物空間,還有一個小型博物館。說到這裡,你們覺得我在扯淡?2000隻昆蟲同居的臥室今天的主人公是來自上海的張越白,他家是一套花園洋房,最關鍵的是他家離上海著名的外灘只有4公裡。一說到洋房、離外灘4公裡,你們是不是浮想聯翩「富人、有錢、人生贏家」這些關鍵詞。
  • 上海這5座「行業大王」的老洋房...
    房子由上海灘較有名望的建築設計事務所通和洋行設計,屬於上海市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建成時華美程度堪比榮宅,當前估價3.8億元。 但對今人來說,把這些房子串聯起來,便是一條頗為有趣的上海人文旅遊路線。
  • 《安家》老洋房故事有原型人物 老太太獅子大開口拿走了八千萬
    《安家》老洋房故事有原型人物 老太太獅子大開口拿走了八千萬時間:2020-03-03 13: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安家》老洋房故事有原型人物 老太太獅子大開口拿走了八千萬 《安家》劇情中終於迎來了房似錦心心念念的老洋房,徐姑姑的髮小因為做生意資金短缺的緣故要賣掉自己的祖宅老洋房
  • 安家:龔家江家老洋房交易表面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結局卻是惡有惡報
    其實我們觀看《安家》,看的是「此心安處是吾家」,看的也是其中的煙火味、人間情。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在創作過程中引入了很多真實案例,劇中的很多故事在現實中都有原型,像龔家花園、江家花園、知否小姐等等。這些案例的引入,讓整部劇現實意味更強,劇中人物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 上海孫中山故居旁的老洋房,住一晚6萬塊!多少名媛才能拼得起?
    上海,可是現代史非常豐富的城市了,而在這所城市裡的「香江路」,就更是花園洋房林立,堪稱曾經的名流聚集地了!在這條路上,曾居住過包括徐志摩夫婦、梅蘭芳先生等等歷史名人!▲孫中山故居在離孫中山故居隔了一個小院兒的位置,就是我們今天要看到的這棟老洋房了,雖說是老建築,但戶主已經把它從裡到外都翻新了一遍,看上去畫風都不一樣了~進入廳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層高
  • 上海市中心新商圈崛起,每50米一家咖啡館,老洋房月月有新流量
    在丁丁沉浸式快閃店,一樓有「丁丁歷險記」原版的法語海報長廊和豐富的T恤、床單、浴巾等周邊商品售賣,二樓出售中、英、法三種文字的全系列丁丁圖書,三樓「寶藏樂園」有大量上次在上海露面的限量展品,四樓則是以丁丁的好夥伴小狗「米盧」為原型打造的沉浸式萌寵專區,人們可以手捧一杯人氣飲品在老洋房的露臺上打卡自拍。
  • 老洋房裡的咖啡廳,還有一大群喵星人提供服務
    老洋房裡的咖啡廳,還有一大群喵星人提供服務~這裡入口藏得很深,絕對屬於是鬧中取靜的地方~雖說是老洋房,裡面的裝修還是不錯的~樓上樓下地方挺大的。一共有11隻,基本都是小貓,都很親人一點不怕生,吃飯的時候一字排開太壯觀了!
  • 小眾有氣質的英文名字,好聽又獨特!
    因此,接下來起名網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小眾有氣質的英文名字,讓你從此遠離撞名的尷尬!Adela ['dil]「Adela」這個名字根據其發音,可以音譯為阿德拉,其也是一個來源於古英語、德語中的女孩名字,所以,相較來源於單一語種的名字,這算比較特別和小眾的名字了。
  • 《安家》江奶奶賣老洋房結局慘澹:貪婪之人,終將一無所得
    看完《安家》中江奶奶賣老洋房的劇情時,我真是明白了此中的深意。母親離世前,把家裡的三層老洋房分別分給了三姐妹,江奶奶分到了第二層。後來,她的兩個姐姐去世了,姐姐的孩子,也就是江奶奶的兩個外甥繼承了房子。因此,這棟三層的老洋房目前三個戶主:江奶奶、兩個外甥鄺安邦和祝興國。江奶奶的老伴兒宋爺爺,身患肝癌,跑遍了上海的大醫院也找不到好的治療方案。老兩口膝下無兒無女,彼此相依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