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必知的兩大心理效應:泡菜效應,鯰魚效應

2021-01-09 南已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外交家,有次,他出使楚國,楚王早就聽說晏子善於辯論很會說話,便想了個辦法為難他。

楚王請晏子喝酒,兩個人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綁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楚王問公差這是什麼人,公差說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

楚王轉而看向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擅長偷東西嗎?」

晏子從座位上起身,然後回答說:

「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同啊!」

晏子的一番話,倒讓楚王自討沒趣。

同樣的橘樹會因為生長條件的不同,而結出不同味道的果實,一棵蔬菜也會因為浸泡在不同的水中,而產生不同的味道。

泡菜效應裡有句話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當你和積極的人在一起時,你會變得更自信,和消極的人在一起時,你會變得越來越頹廢。總之,要麼選擇合適的生長環境,要麼就努力改變生長環境。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很久之前,日本漁民出海捕捉鰻魚,每次回到岸邊時,鰻魚幾乎都死光了。他們為此很苦惱,為什麼原本活蹦亂跳的鰻魚回到岸邊時卻沒了生機?

在他們無數次的探索中,終於找到了解決辦法,他們在裝滿鰻魚的船艙裡,放進一些鯰魚,鯰魚吃鰻魚,鰻魚為了對付鯰魚,就會時刻保持反擊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鰻魚生的本能被調動,自然也就活了下來。

這就是鯰魚效應的由來,在生活,如果我們沒有壓力就會沒有動力,人只有不斷挑戰自己,才能更快地成長和發展,一味地安於現狀,最後只會是一事無成。

鐵人王進喜曾說:「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 。」

1923年,王進喜出生在甘肅玉門一個貧苦家庭,玉門解放後,他成了新中國的一名石油工人。

王進喜勤快,肯吃苦,1956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為大慶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記錄。

記得有一次,要開鑽了,可是水管還沒接通,王進喜擼起袖子,帶領工人到附近水泡子裡破冰取水,50噸水硬是被他們用臉盆端到了井場。

他是鐵人也是楷模,更是為我們國家分憂解難的英雄,與此同時,他只是一個出身貧困家庭的窮小子。

但是他不甘於平庸,他接受困難的磨練,勇於面對一切艱苦,也正是這些,煉就了他剛毅堅韌,堅強不屈的性格。也正是在他的影響下,才會掀起「學鐵人、做鐵人,為會戰立功」的熱潮。

一個鐵人在前面走,千百個鐵人在後面跟上來。不得不說,王進喜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他也用積極感染了他的身邊人。

做人就應該像王進喜一樣,有創造積極環境的泡菜精神,以及敢於面對壓力的鯰魚精神。

往期文章:

人在低谷時,需要看清這2大定律

「忘不了前任,就別禍害下一任」

越忙越茫,《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你做了嗎?

相關焦點

  • 何為鯰魚效應
    但只有一隻漁船能成功地帶活魚回港。該船長嚴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後,人們打開他的魚槽,才發現只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己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 《失物招領》:學會「泡菜效應」,找回遺失和丟棄了的童真
    其實這恰恰說明了「泡菜效應」。那麼,究竟什麼是泡菜效應?我將結合影片深入解釋「泡菜效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及我們要如何解決「泡菜效應」?01、什麼是「泡菜效應」?「泡菜效應」淺層的含義,我們在做泡菜的時候,同樣的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將他們分開來煮,味道其實是不一樣的。
  • 期待新職業技能標準釋放更多「鯰魚效應」
    在此語境下,國家及時開發制定新職業技能標準,有助於讓新職業在提升勞動者素質、促進相關產業升級、行業發展等方面釋放出更多的「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之一是更好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當前,我國就業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素質不相適應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必須健全面向新職業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切實提升勞動者素質。
  • 管理學十大著名「效應」
    同理,當一個組織的工作達到較穩定的狀態時,常常意味著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降低,「一團和氣」的集體不一定是一個高效率的集體,這時候「鯰魚效應」將起到很好的「醫療」作用。一個組織中,如果始終有一位「鯰魚式」的人物,無疑會激活員工隊伍,提高工作業績。  「鯰魚效應」是企業領導層激發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 愛狗人士的名人效應
    很多所謂愛狗人士,通常會利用名人的效應,去特顯愛狗是如何的高大上,如何有善心與愛心。但我就想問一下,除了那些與常人無異的流量小演員外,有沒有聽過一些,位高權重的國家元首,領導人,或是那些有極大貢獻的偉人,稱自己養的狗做兒子,或是閨女?又有沒有見過他們不栓狗繩,在人多密集的小區走道上溜狗?或是攜狗出席國宴,招待國賓共晉午餐?
  • 深度解析「鯰魚效應」對中國股市的限制和影響!
    2.行情主升4月17日以嶺藥業晉級五板失敗,但是此時國電南自作為跟風小弟,並未受到龍頭下殺的恐嚇,而是選擇卡位以嶺藥業市場新龍,繼續把市場推向高潮,國電南自最終達到7板高度,同時帶動了各板塊輪流上漲,此時賺錢效應也達到了頂點,此時參與市場的投資者也都從中分得一杯羹,相信很多讀者看到這裡也會不自覺地回想起那段大口吃肉的日子。
  • 職場效應之:刻板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權威效應
    刻板效應——我們與別人還沒進行實質性的交往,就對他們產生了固有的看法。職場刻板效應:職場中至少有2個表現;第一,如果我們看到某個人比較沉默,我們可能認為他是個城府比較深的人。作為技術人員,我們也許聽到某人的一個想法之後,結合自己的認知,直接判斷是否可行。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甚至還會假設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較高暈輪效應的本質是一種認知偏差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其實是你的心理在跟你玩遊戲千萬不要輕易當真第二個歸因偏差兩種常見的歸因偏差你是否犯過歸因指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及行為結果進行因果判斷的過程基本歸因錯誤
  • 4個新職業技能標準首次頒布 期待釋放更多「鯰魚效應」
    來源:北京青年報原標題:期待新職業技能標準釋放更多「鯰魚效應」張智全人社部近期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先後頒布了20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其中,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供應鏈管理師、電子競技運營師和物聯網安裝調試員等4個新職業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系首次頒布。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一)類型登門檻效應:當個體先接受了一個小的要求後,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項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這叫做登門檻效應,又稱登門坎效應、得寸進尺效應。天窗效應:又稱為拆屋效應,是指在談判過程中,先提出一個很大的、對方難以接受的要求,然後再降低條件,提出較小的、對方能夠接受的要求,如此一來,對方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達成目的。
  • 職場效應之:海格力斯效應、刺蝟法則、巴納姆效應
    海格力斯效應—— 一直抱怨自己的工作和領導,會讓你自己進入死胡同是什麼「海格力斯效應是一種人際互動,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或群體之間存在的冤冤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問題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的遭受過委屈,但是一味地抱怨只會讓自己陷入海格力斯效應,終有一天它會把你的路堵死,你看什麼都會覺得是老闆同事針對你,這樣的心態無疑就陷入了無休止的煩惱之中,這樣,我們怎麼可能工作的順心?
  • 掌握這12種心理效應,讓用戶對你的品牌「上癮」!
    營銷生態在變,但人性和消費心理不變。 為什麼直播間裡的主播會不停提示商品的剩餘量? 為什麼網紅店越是排隊、越能吸引你?為什麼很多月光族少女願意透支信用卡買名牌包?  答案即人性使然。  在我們身邊,利用心理效應做營銷的例子,比比皆是。掌握消費者的心理及行為模式,會讓營銷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千奇百怪的效應——長鞭效應(牛鞭效應)
    長鞭效應又稱作「需求變異加速放大原理」,在管理學上則俗稱為牛鞭效應,很像蝴蝶效應,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它是美國著名的供應鏈管理專家Hau L. Lee教授對在供應鏈中需求信息傳遞扭曲的一種形象化描述。當供應鏈的各節點企業只根據來自其相鄰的下級企業的需求信息進行生產或供應決策時,需求信息的不真實性會沿著供應鏈逆流而上,產生逐級放大的現象,到達源頭供應商時,其獲得的需求信息和實際消費市場中的顧客需求信息發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變異係數比分銷商和零售商的需求變異係數大得多。由於這種需求放大效應的影響,上遊供應商往往維持比下遊供應商更高的庫存水平。
  • 37個教綜常考「效應」
    期望效應 教師期望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或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 2.鯰魚效應 鯰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指競爭可以激發人們的內在活力。 22.
  • 實用|超限效應和南風效應——孩子逆反的原因與解藥
    這其中還有個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這是指當人們受到的刺激過多、過強或受到刺激的作用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在了解這個心理現象後,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來撫平孩子的逆反心理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作者:Kay整編:澤小童編輯部翻譯整理轉載請聯繫澤小童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
  • 神奇的心理現象,識蔽效應
    俗話說,情商大於智商,掌握心理規律才能主宰人生命運。識蔽效應,當人過度自信對待問題及現象過分肯定時,認知系統會發生偏執性選擇建立盲目的認知,即使現象中存在明顯錯誤的痕跡,自己卻察覺不到。簡單來說,如果一個人過分認定某件事或某種現象,即使這件事存在明顯的錯誤或現象有突出矛盾,這個人也察覺不到,仿佛錯誤痕跡在他認識過程中被屏蔽。一、「識蔽效應」的心理學原理。
  • 讓人知之恨晚的七大心理學效應!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同任何事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因此,正確地認識、了解、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效應,你就多了一雙洞察人心的眼睛,減少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迷茫。
  • 千奇百怪的效應——金魚缸效應
    金魚缸效應指的是高度透明的管理模式,也有人稱其為「透明效應」。金魚缸效應是由日本上佳電器的會長北田光男提出的。他經營的這家商社是日本最大的電器商社之一,年銷售額高達1000億日元以上。這位在日本享有較高聲譽的企業家人送稱號「經營怪傑」。北田光男的一生也是波折起伏。
  • 奢侈品牌的凡勃倫效應
    該案之所以引人關注,除了涉案金額巨大,還有一點是犯罪嫌疑人的膽子大。據警方介紹,案件中的假冒商品每件成本200元左右,但在網上的銷售價最高可達數千元,翻了10倍以上。對此,有網友稱:「造假者膽兒也忒肥了,要是定價低點兒,或許還不那麼容易被發現。」也有網友表示:「真貨用料好,做工講究,再加上純手工製作,成本要高很多,哪那麼容易仿冒!」
  • 幣安是否就是「鯰魚效應」中那條殺傷力最大的「魚」?
    「鯰魚效應」網絡上充斥著太多捕風捉影的謠言,然後真相、闢謠、澄清卻很少有人會持續關注。所謂「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這個殘酷的現實總是會讓那些真正埋頭苦幹但被惡意抹黑的人心累,即使澄清聲明來得再迅速也不會有謠言的傳播速度快。